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BL与PBL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士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96-1897,共2页
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探索,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之一。基于讲授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模式和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在我校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是"... 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探索,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之一。基于讲授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模式和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在我校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以教材、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网络为场所"的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自2011年起我校在临床医学实验班开展以"肝功能不全"为专题的PBL教学探讨,其余班级教学内容仍沿用LBL教学模式。PBL教学是新的尝试,每年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及时改进,取得了一定经验,并收到了较好效果。两种教学模式各有优势,LBL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师对教授内容做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既准确、快速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保证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PBL教学模式对培养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人际沟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同时也使教师角色发生转换,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促使教师不断学习进而专业素质也不断提升。LBL与PBL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我校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PBL教学是LBL教学的辅助和补充,两者优势互补,有利于病理生理学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对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赵士弟 黄丽 关宿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诱导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方法:取生后15~17d的FVB-Tg(GADGFP)4570Swn/J小鼠大脑做冠状切片(400μm),采用IR-DIC显微镜选择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运用Axoclamp-2B放大器全细胞记... 目的:探讨脑缺血诱导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方法:取生后15~17d的FVB-Tg(GADGFP)4570Swn/J小鼠大脑做冠状切片(400μm),采用IR-DIC显微镜选择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运用Axoclamp-2B放大器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阈电位(Vts)和绝对不应期(ARP),分析群集发放的动作电位间距(ISI)和动作电位峰时程标准差(SDST)。结果:与缺血前相比,缺血后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产生群集动作电位的ISI和SDST降低(P<0.01),Vts和ARP延长(P<0.01)。结论:缺血改变导致GABA能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不应期和阈电位升高,使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动作电位的编码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脑缺血 大脑皮层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治疗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 法 被引量:24
3
作者 谭鑫 鲜维 +4 位作者 陈永锋 李小荣 王其一 康品方 王洪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98-1206,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槲皮素治疗心力衰竭(HF)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PharmMapper、CTD和GeneCards数据库得到槲皮素和HF相关靶点,通过在线Venn网站得到槲皮素-HF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后导入Cytoscape3.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槲皮素治疗心力衰竭(HF)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PharmMapper、CTD和GeneCards数据库得到槲皮素和HF相关靶点,通过在线Venn网站得到槲皮素-HF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后导入Cytoscape3.7.2得到槲皮素治疗HF的核心靶点。通过R包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 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槲皮素处理HF细胞模型的AKT1、Phospho-AKT(Ser473)、eNOS、MMP9和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分析得到80个槲皮素-HF交集靶点,槲皮素治疗HF核心靶点5个:AKT1、CASP3、MAPK1、MMP9和MAPK8。GO分析中,生物过程集中在对肽类激素的反应、磷脂酰肌醇介导的信号传导、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和炎症反应的调节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富集最显著的信号通路为: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PI3K-AKT信号通路、糖尿病心肌病和MAPK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对5个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100μmol/L槲皮素可明显降低心力衰竭细胞AKT1、Phospho-AKT(Ser473)、eNOS、MMP9和Caspase-3水平(P<0.01)。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调节AKT1-eNOS-MMP9通路抗凋亡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心力衰竭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海马CA1和CA3神经元基本电生理特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松 祝延 +3 位作者 郭呈斌 解敏 王烈成 张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制备急性小鼠海马脑片,观察并分析海马脑片CA1和CA3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将急性制备的小鼠海马脑片,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结合电荷耦合成像系统和脑片膜片钳技术,对小鼠海马CA1和CA3神经元结构特点和电生理特性进行观察和... 目的制备急性小鼠海马脑片,观察并分析海马脑片CA1和CA3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将急性制备的小鼠海马脑片,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结合电荷耦合成像系统和脑片膜片钳技术,对小鼠海马CA1和CA3神经元结构特点和电生理特性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海马CA1和CA3神经元立体结构清晰,胞体突起明显,细胞死亡少且容易封接。海马CA1和CA3神经元自发放电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幅度、频率,静息膜电位和峰峰间距,二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去极化脉冲电压与钠和钾离子通道电流密度,步阶脉冲电流与动作电位发放数二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CA1和CA3神经元的一些基本电生理特性存在异同,这结果为记忆和神经疾病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钳技术 小鼠 脑片 海马神经元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在心肌缺血后处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高琴 姜翠荣 +3 位作者 于影 胡杰 李正红 关宿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 ,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复灌120min模拟心肌缺血/复灌模型。缺血后处理采用复... 目的探讨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 ,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复灌120min模拟心肌缺血/复灌模型。缺血后处理采用复灌初期立即给予反复6次的10s复灌/10s全心缺血的循环。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实验结束后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RT-PCR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线粒体ALDH2、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缺血/复灌组相比,缺血后处理明显促进左室发展压、左室做功的恢复,降低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的释放和心肌梗死面积,ALDH2 mRNA表达增高,Bcl-2/Bax mRNA比值增高。ALDH2阻断剂氨基氰减弱了缺血后处理的作用。结论缺血后处理部分通过增强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的表达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心脏 线粒体 乙醛脱氢酶2 缺血/复灌损伤 氨基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洪巨 康品方 +3 位作者 叶红伟 于影 王晓梅 高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观察乙醛脱氢酶2(ALDH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凋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ALDH2激动剂乙醇+糖尿病组。4周后行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测定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心肌组... 目的观察乙醛脱氢酶2(ALDH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凋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ALDH2激动剂乙醇+糖尿病组。4周后行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测定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心肌组织细胞ALDH2、caspase-3的活性;RT-PCR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Bcl-2、Bax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I/R相比,糖尿病大鼠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释放增加,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增加,ALDH2活性降低,Bcl-2/Bax mRNA比值降低;与糖尿病大鼠心肌I/R相比,ALDH2激动剂乙醇使得心肌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释放减少,心肌caspase-3活性降低,ALDH2活性增高,Bcl-2/Bax mRNA比值增高。结论增强ALDH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2 心脏 糖尿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和自噬在法舒地尔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叶红伟 方婷婷 +4 位作者 谷小雨 王娅 朱广宇 于影 高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06-1711,共6页
目的探讨自噬在法舒地尔(Fasudil)抑制Rho激酶心肌保护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装置灌流,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模拟局部心肌缺血,松开结扎线恢复灌流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 目的探讨自噬在法舒地尔(Fasudil)抑制Rho激酶心肌保护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装置灌流,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模拟局部心肌缺血,松开结扎线恢复灌流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实验分3组:I/R组、法舒地尔(Fasudil)组、和Fasudil+自噬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组。连续记录左心室动力学变化,收集再灌注5、10 min冠脉流出液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Atg5、Beclin1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 3的表达变化。结果与I/R组比,Fasudil使左心室发展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左心室做功明显得到改善,降低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的释放,Atg5、Beclin1 mRNA表达增加,Bcl-2/Bax mRNA升高,caspase 3蛋白表达降低。自噬抑制剂Wort减弱了法舒地尔的保护作用,抑制了心室动力学指标的恢复,LDH释放增多,Atg5和Beclin1 mRNA表达降低,Bcl-2/Bax降低,caspase 3蛋白表达升高。结论抑制Rho激酶心肌保护作用中诱导了自噬的发生,且自噬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可能与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法舒地尔 渥曼青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动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途径对抗大鼠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徽徽 仇大鹏 +2 位作者 高琴 汪华学 孙美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5-1059,1064,共6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动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对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 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假手术后用PBS处理)、盲肠结扎穿孔(CLP)组(采用CLP建立脓毒症模型)、Ro27-3225处理组(CLP后用Ro27-3225处理)和Ro27-322...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动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对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 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假手术后用PBS处理)、盲肠结扎穿孔(CLP)组(采用CLP建立脓毒症模型)、Ro27-3225处理组(CLP后用Ro27-3225处理)和Ro27-3225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后用Ro27-3225处理),每组16只(10只大鼠观察术后一般状态和72 h生存率,另外6只大鼠于术后24 h采集血液及肝组织标本)。各组分别于术后30 min腹腔注射PBS或Ro27-3225(180μg/kg),术后24 h测定大鼠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大鼠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动物处死后,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反转录PCR检测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caspase-3 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p65的表达,并分析NF-κB p65核阳性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LP组大鼠72 h生存率和MAP降低,血清中AST和ALT水平明显升高,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中TLR4、HMGB1和caspase-3 mRNA水平明显升高,肝细胞中NF-κB p65核阳性率明显升高。与CLP组相比,Ro27-3225处理组大鼠72 h生存率和MAP明显升高,血清中AST和ALT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减轻,肝组织中TLR4、HMGB1和caspase-3 mRNA水平降低,肝细胞中NF-κB p65核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脓毒症能引起肝损伤,选择性激动MC4R可能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途径,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脓毒症引起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肝损伤 Toll样受体4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核因子ΚB 黑皮质素4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洪巨 潘强强 +4 位作者 高琴 康品方 李妙男 何培宝 汤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2-545,562,共5页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出皖北地区167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按...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出皖北地区167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按照ALDH2基因型分为2组:野生型组(n=105)和突变型组(n=62),比较两组间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ALDH2基因突变型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野生型组(P<0.05);两组之间收缩压、脉压差明显大于野生型组,舒张压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DH2基因突变型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生机率,与高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发挥协同作用。结论 ALDH2基因的突变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携带A等位基因可能使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2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距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复灌损伤中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影 李正红 +3 位作者 胡杰 叶红伟 关宿东 高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8-552,共5页
目的研究远距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5组(n=12):假手术组(Sham)、缺血/复灌组(I/R)、远距后处理组(Rpost C)、远距后处理+Atr... 目的研究远距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5组(n=12):假手术组(Sham)、缺血/复灌组(I/R)、远距后处理组(Rpost C)、远距后处理+Atr组(Rpost C+Atr)、缺血/复灌+Atr组(I/R+Atr)。所有组大鼠开胸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除Sham组之外,其余各组均LAD缺血45min复灌180 min。Rpost C组:LAD缺血15 min后,同时给予右侧股动脉结扎模拟缺血5 min,松开结扎线复灌5 min,重复循环3次;Rpost C+Atr组:同Rpost C组,并于复灌前30 s静脉注射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剂苍术苷(Atr,5 mg.kg-1);I/R+Atr组:同I/R组,并于复灌前30 s静脉注射Atr。连续监测动脉血压和心率变化。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组织细胞caspase-3的活性;RT-PCR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Bax、Bcl-2 mRNA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Rpost C组LDH、CK、MDA含量均降低,SOD活性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减小,caspase-3活性减弱,Bcl-2/Bax mRNA比值增高。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剂Atr减弱Rpost C的作用。结论远距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复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后处理 心肌保护 缺血/复灌损伤 凋亡 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 苍术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增强结核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伤结核杆菌的活性 被引量:19
11
作者 姜丽娜 姚春艳 +2 位作者 金齐力 贺文欣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观察IL-12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吞噬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MN对M.tb的吞噬率;结核病患... 目的:观察IL-12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吞噬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MN对M.tb的吞噬率;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均加入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作用,同时加或者不加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FCM检测PMN的活化率并计算活性氧(ROS)产生量;不同浓度IL-12预先作用外周血后,再用上述方法检测PMN对M.tb吞噬率,活化率及产生ROS的变化。结果: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对M.tb吞噬率,PMN活化率和ROS产生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结核病患者5 min吞噬率(51.82±6.93)%高于正常人(47.20±4.26)%(P<0.05);IL-12预先作用后,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吞噬率、PMN活化率和ROS的产生均随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加,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PMN对M.tb的吞噬功能以及ROS产生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仅早期吞噬率较高。IL-12略增强PMN吞噬和产生ROS的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中性粒细胞 吞噬 活性氧 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舒地尔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 被引量:11
12
作者 叶红伟 张冠军 +3 位作者 曹瑞平 康品方 李正红 高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09-914,共6页
目的观察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和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rp1)在法舒地尔抑制Rho激酶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离体大鼠心脏,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0.5 h,持续再灌注2 h模拟心肌I/R损伤模型。实验分假... 目的观察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和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rp1)在法舒地尔抑制Rho激酶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离体大鼠心脏,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0.5 h,持续再灌注2 h模拟心肌I/R损伤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I/R组、法舒地尔组。测定心室动力学变化和再灌注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ho激酶下游磷酸化的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12A(p-PPP1R12A/p-MYPT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fn2、Drp1和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降低,LDH释出增加;与I/R组相比,法舒地尔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得到改善,LDH释出减少;透射电镜结果显示I/R组心肌明显肌丝断裂、肌原纤维结构不完整、线粒体损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MYPT1蛋白表达上调;与I/R组比,法舒地尔组心肌肌原纤维和线粒体损伤减轻,p-MYPT1蛋白表达下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Mfn2蛋白表达减少,Drp1和c-caspase-3蛋白水平增加,与I/R组相比,法舒地尔组Mfn2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Drp1和c-caspase-3蛋白水平减少。结论法舒地尔抑制Rho激酶的抗心肌I/R损伤作用与Mfn2蛋白表达无明显关联,可能与降低Drp1蛋白表达减少线粒体损伤,进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缺血/再灌注 法舒地尔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 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r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贾强 杨锐 +2 位作者 马善峰 刘小粉 吴继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硫氢化钠(NaHS)治疗组(NaHS+DM组)和NaHS对照组(NaHS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腹腔注射诱...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硫氢化钠(NaHS)治疗组(NaHS+DM组)和NaHS对照组(NaHS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8周后行离体心脏灌流,测定左心室动力学指标;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3的活性;RT-PCR检测左心室心尖组织Bcl-2、Bax mRNA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NaHS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M组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dp/dt max)均明显降低(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增大(P<0.01);心肌纤维断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心肌组织Caspase-3的活性明显增加(P<0.01);Bcl-2/Bax mRNA比值降低(P<0.01)。与DM组相比,NaHS+DM组LVDP、±dp/dt max增加(P<0.05,P<0.01),LVEDP明显降低(P<0.05),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改善,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P<0.01),Bcl-2/Bax mRNA比值升高(P<0.01)。结论 H2S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心肌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心肌损伤 糖尿病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多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董淑英 童旭辉 +1 位作者 刘浩 高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24-927,共4页
目的观察石榴多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的心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再灌注180 min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伪结扎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 目的观察石榴多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的心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再灌注180 min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伪结扎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石榴多酚(150、300、600 mg/kg)组。连续监测心功能变化,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伪结扎组相比,缺血/再灌后各组大鼠的心功能指标中,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P<0.01),左室最大舒张压(LVEDP)明显升高(P<0.01);与缺血再灌模型组相比,石榴多酚(150、300、600 mg/kg)组缺血再灌大鼠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LVSP、LVEDP及±dp/dtmax)显著改善(P<0.05);LDH、CK和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性增加(P<0.01),心肌梗死程度减轻(P<0.01)。结论石榴多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石榴多酚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心肌梗死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多酚 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吗啡肽-1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对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娅 刘明珠 +3 位作者 李红俊 张蔚屏 高琴 李正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8-1034,共7页
目的探讨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内吗啡肽-1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内吗啡肽-1后处理组(EM50组)、PD98059后处... 目的探讨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内吗啡肽-1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内吗啡肽-1后处理组(EM50组)、PD98059后处理组(PD组)、内吗啡肽-1+PD98059后处理组(EM50+PD组)。实时记录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采集复灌结束后大鼠血清,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等心肌酶学及生化指标,大鼠心肌组织HE病理染色,TTC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blot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P-Erk1/2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EM50组心率和血压有所增高(P<0.05),血浆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丙二醛、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或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P-Erk1/2表达增加(P<0.05);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P<0.05)。与EM50组比较,EM50+PD组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血浆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丙二醛、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或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P-Erk1/2表达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内吗啡肽-1后处理可能通过改善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发挥保护作用;内吗啡肽-1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存在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心肌缺血后处理 心肌保护 内吗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和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士弟 陈耀 +2 位作者 姜丽娜 董银凤 陈前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72-2178,共7页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C)、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C)、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大豆异黄酮预处理组(SI)。SI组给予SI120 mg·kg-1·d-1连续灌胃21 d,其余2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第22天I/R组和SI组行手术阻断三血管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再灌1 h后处死,取大脑皮层,光镜观察脑细胞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中Cyt-C、caspase-9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I/R组线粒体膜崩解、嵴消失,脑细胞大量凋亡。与I/R组相比,大豆异黄酮预处理能明显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减少脑细胞凋亡率(P<0.01)。I/R组Cyt-C、caspase-9和caspase-3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含量高于sham组(P<0.01),与I/R组相比,SI组Cyt-C、caspase-9及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稳定线粒体结构,减少线粒体释放Cyt-C,降低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线粒体损伤 CASPASE-9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雀异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Nrf2/HO-1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贾强 王元元 +2 位作者 刘小粉 马善峰 杨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0-856,共7页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NC)...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对照(DM)组、低剂量Gen治疗(L-Gen)组和高剂量Gen治疗(H-Gen)组(n=8)。采用腹腔注射55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L-Gen组和H-Gen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Gen溶液10和50 mg/kg。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左心室动力学指标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RT-PCR检测心肌组织HO-1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maximal rise/fall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GSH-Px,SOD和CAT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FBG和MDA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心肌组织Nrf2和HO-1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与DM组比较,L-Gen组FBG无显著差异,±dp/dtmax和LVSP明显升高(均P<0.05),LVEDP和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GSH-Px,SOD和CAT活性明显增高(P<0.05或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Nrf2和HO-1表达升高(均P<0.01);H-Gen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金雀异黄酮可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与调节心肌Nrf2/HO-1通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异黄酮 糖尿病 心肌组织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化酶1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方芳 李珍 +4 位作者 王烈成 祝延 周艺 柯道平 朱洁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44-1548,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白藜芦醇预处理组(Res+I/R),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阻断大...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白藜芦醇预处理组(Res+I/R),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90 min,拔出栓线造成局部脑区缺血/再灌注损伤。Res+I/R组缺血前1 h腹腔注射白藜芦醇(30 mg·kg-1)。缺血/再灌注后第5天,TUNEL法原位标记海马CA1区凋亡的神经元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PI3K、p-Akt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较,白藜芦醇预处理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白藜芦醇预处理使海马CA1区PI3K、p-Akt表达明显增多(P<0.05),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缺血前1 h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 细胞凋亡Caspase-3蛋白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1型糖尿病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锐 贾强 +4 位作者 郭晓磊 刘小粉 马善峰 高琴 关宿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73-1178,共6页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1型糖尿病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给...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1型糖尿病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给予硫氢化钠干预治疗。造模成功8周后,利用离体灌流大鼠膈肌条的方法,测定单收缩张力(peak twitch tension,Pt)、最大强直张力(maximum tetanic tension,Po)、峰值收缩时间(time to peak contraction,CT)、半舒张时间(half relaxation time,1/2RT)、张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maximal rates of contraction/relaxation,±d T/dtmax);透射电镜观察膈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测定膈肌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caspase-3蛋白的活性;RT-PCR测定膈肌组织Bcl-2和Bax m 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Pt,Po和±d T/dtmax明显降低(均P<0.01);CT和1/2RT明显延长(均P<0.01);膈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膈肌组织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均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Bcl-2/Bax m RNA比值降低(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治疗组膈肌收缩功能明显好转,膈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改善,膈肌组织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分别P<0.05,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Bcl-2/Bax m RNA比值升高(P<0.01)。结论:外源性补充H2S对1型糖尿病大鼠膈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抗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糖尿病 膈肌 氧化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丽 王春 +1 位作者 李言 赵士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682,共6页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特定穴位对脑缺血早期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发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脑缺血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和脑缺血组)和针刺预处理脑缺血组(包括针刺预处理脑缺血前和脑缺血后组),每组20只。采用减慢...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特定穴位对脑缺血早期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发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脑缺血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和脑缺血组)和针刺预处理脑缺血组(包括针刺预处理脑缺血前和脑缺血后组),每组20只。采用减慢脑片灌流速度模拟在体缺血性脑中风的脑缺血模型,针刺预处理组针刺部位选择百会穴和双侧足三里穴,每日2次,间歇5 min捻转1次,留针30 min,连续针刺7 d。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缺血早期动作电位发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脑缺血早期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发放表现为峰间距缩短、编码精确性降低和阈电位降低(P<0.01),即浦肯野细胞过度兴奋,而针刺预处理能够减轻脑缺血早期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峰间距缩短、编码精确性降低和阈电位降低的程度。结论针刺预处理特定穴位能够改善小脑浦肯野细胞的兴奋性损伤,稳定脑缺血后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发放,对缺血性脑中风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刺预处理 浦肯野细胞 百会穴 足三里穴 膜片钳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