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1通过激活NOX4/ROS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6
1
作者 汪洪涛 王井 +1 位作者 刘红丽 王效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活性氧(TGF-β1/NOX4/ROS)信号通路在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5 ng/mL TGF-β1处理培养的SiHa、 CaSki、 HeLa、 C4-I和C33A宫颈癌细胞4 h或8 h, 2′,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活性氧(TGF-β1/NOX4/ROS)信号通路在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5 ng/mL TGF-β1处理培养的SiHa、 CaSki、 HeLa、 C4-I和C33A宫颈癌细胞4 h或8 h, 2′, 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前后SiHa、 CaSki、 HeLa、 C4-I和C33A宫颈癌细胞ROS水平;转染NOX4小干扰RNA(NOX4-siRNA)或加入NOX4信号通路抑制剂二亚苯基碘氯化物(DPI), 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癌HeLa细胞NOX4蛋白水平, Transwell^(TM)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TGF-β1对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TGF-β1显著上调HPV阳性SiHa、 CaSki、 HeLa和C4-I宫颈癌细胞NOX4蛋白表达,促进ROS产生,并增强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性;敲低NOX4基因或使用NOX4通路抑制剂DPI可逆转这种作用。结论 TGF-β1激活NOX4/ROS信号通路增强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 活性氧(ROS) 宫颈癌 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结核杆菌蛋白多肽类抗原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晖 薛洪宝 +3 位作者 陈勇 李柏青 梁丽丽 陶兆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45-1550,共6页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检测结核杆菌耐热抗原样品中的活性成分。熔融石英毛细管55cm(40cm处检测窗口)×50μm i.d.;缓冲液:0.15mol·L-1硼酸盐(含5g·L-1PEG-4000,pH=10.92);分离电压:+12 kV;进样压力:0.5 psi(3.45 kPa),进...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检测结核杆菌耐热抗原样品中的活性成分。熔融石英毛细管55cm(40cm处检测窗口)×50μm i.d.;缓冲液:0.15mol·L-1硼酸盐(含5g·L-1PEG-4000,pH=10.92);分离电压:+12 kV;进样压力:0.5 psi(3.45 kPa),进样时间3.0s;分离温度:25℃;UV-Vis检测器检测波长:200nm。本方法能分离溶菌酶标准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标准品,根据分子量大小能有效分离结核杆菌耐热抗原样品活性成分,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在0.99673以上,定量限在19.47μg·mL-1左右。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6.09%左右,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13%,本方法与快速蛋白液相色谱法结果一致。该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可靠、重现性好,能用于结核杆菌耐热抗原样品中活性成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法( CE) 结核杆菌耐热抗原( Mtb-Ag) 活性成分 快速蛋白液相色谱法( F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快速测定蛋白A与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结合的反应常数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晖 薛洪宝 +3 位作者 陈飞剑 王杰 王充 李柏青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69,共5页
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建立了测定两种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抗人TCRγδ和抗人CD3-PE)分别与蛋白A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方法。在双通道SPR仪(SR 7500DC)上,将抗人TCRγδ或抗人CD3-PE溶液流过偶联蛋白A的传感芯片,实时监... 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建立了测定两种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抗人TCRγδ和抗人CD3-PE)分别与蛋白A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方法。在双通道SPR仪(SR 7500DC)上,将抗人TCRγδ或抗人CD3-PE溶液流过偶联蛋白A的传感芯片,实时监测这两种抗体与蛋白A的结合和解离过程,并对其反应模式和反应常数进行分析。两种抗体与蛋白A的结合速率常数ka、结合平衡常数Ka和活化能Ea比较接近,但焓变ΔH有些差异。SPR适宜用作蛋白A与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结合的反应常数的测定。该方法不需对分析物进行标记、专属性强,是检测和分析抗体和蛋白质A相互作用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蛋白A 单克隆抗体 反应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法测定CD45-FITC荧光抗体溶液中的游离FITC
4
作者 薛洪宝 张晖 +2 位作者 李柏青 梁丽丽 陶兆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6-1670,共5页
建立了测定CD45-FITC荧光抗体样品溶液中游离FITC浓度的毛细管电泳(CE)方法。熔融石英毛细管45 cm(有效长度30 cm)×75μm i.d.;0.05 mol·L-1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含5g·L-1PEG4000,p H=7.14);分离电压+12 k V;进... 建立了测定CD45-FITC荧光抗体样品溶液中游离FITC浓度的毛细管电泳(CE)方法。熔融石英毛细管45 cm(有效长度30 cm)×75μm i.d.;0.05 mol·L-1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含5g·L-1PEG4000,p H=7.14);分离电压+12 k V;进样压力0.5 psi(3.45 k Pa),进样时间3.0 s;分离温度25℃;UV-Vis检测器检测波长200 nm。该方法能有效测定CD45-FITC荧光抗体样品溶液中游离的FITC含量,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00,检测限LOQ=0.20μg·m L-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5.4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36%。该方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能用于CD45-FITC荧光抗体样品溶液中游离FITC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法(CE) CD45-FITC荧光抗体 游离FI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和TCRγδ抗体诱导人γδT细胞分化并产生IL-17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立 夏惠 +5 位作者 汪洪涛 盛玲玲 徐志庆 孙垚 唐洁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和抗T细胞受体γδ单克隆抗体(TCRγδ/5mAb)在刺激人γδT细胞诱导分化产生IL-17中的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免疫磁珠分选得到纯化的γδT细胞后,加入MTB-HAg或包被的TCRγ...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和抗T细胞受体γδ单克隆抗体(TCRγδ/5mAb)在刺激人γδT细胞诱导分化产生IL-17中的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免疫磁珠分选得到纯化的γδT细胞后,加入MTB-HAg或包被的TCRγδ 5mAb,再加或不加CD28mAb进行刺激,同时加或不加IL-17极化细胞因子组合(CK)(IL-1β、IL-6、TGF-β和IL-23),极化诱导培养10—12d。然后收集诱导极化培养的γδT细胞,经佛波醇酯和离子霉素再刺激6h后,用ELISPOT法检测产生IL—17的细胞数。结果经刺激和诱导分化培养的γδT细胞用ELISPOT法检测产生IL-17的细胞数发现,TCRγδ 8mAb联合CK组与TCRγδ/8mAb组相比明显增加,TCRγδ mAb联合CD28mAb组与TCRγδ mAb同时联合CD28mAb和CK组相比明显减少。TCRγδ 8mAb同时联合CD28mAb和CK组与TCRγδ mAb联合CK组相比明显增多。MTB—Hag同时联合CD28mAb和CK组与TCRγδ mAb同时联合CD28mAb和CK组相比显著减少,但与MTB—HAg联合CD28mAb组相比明显增多。结论诱导Th17分化的CK(IL-1β、IL-6、TGF-β和IL-23)也能诱导人γδT细胞分化产生IL-17,TCRγδ 8mAb刺激γδT细胞增殖后诱导分化产生IL—17的活性比MTB—HAg更强。另外,CD28在TCRγδ 8mAb激活γδT细胞诱导产生IL-17的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热抗原 ΓΔT细胞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代丽 谢卓贝 +5 位作者 谢长好 汤迎凯 时浚翔 周雨诗 陈琳洁 王元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6-670,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主要特征是免疫系统失调,自身免疫耐受的丧失及自身抗体的持续产生。目前发现中性粒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和中性粒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主要特征是免疫系统失调,自身免疫耐受的丧失及自身抗体的持续产生。目前发现中性粒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凋零(NETosis)在参与及促进体内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及热点。中性粒细胞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事件后释放出NET,而NET是由DNA或核小体蛋白与数百种胞质蛋白共同构成的,其中部分NET相关蛋白经过蛋白后修饰后参与SLE的发病机制。体内NET的平衡被打破,导致NET的清除延迟,刺激自身免疫性B细胞产生自身抗原,以及刺激其他免疫细胞促进SLE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中性粒细胞 低密度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凋零(NETosis)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谢卓贝 代丽 +5 位作者 洪登校 汤迎凯 陶冶 袁婷婷 谢长好 王元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5-570,共6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调节性T细胞(Treg)的异常表达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reg所表达的共信号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CD134(OX40)及其分泌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调节性T细胞(Treg)的异常表达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reg所表达的共信号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CD134(OX40)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均被证实与SLE的发生有关。共信号分子在Treg的发育和功能的维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的研究表明IL-2在SLE的治疗中是一把双刃剑,TGF-β可以抑制Treg的分化,而IL-10在SLE发病中起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调节性T(Treg) 发病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4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张伟健 邹琸玥 +5 位作者 朱永娜 王敏 马彩云 武峻捷 石昕 刘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11-2117,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4(IL-34)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34在36例TSCC患者和36例正常人群血清中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比较41例T...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4(IL-34)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34在36例TSCC患者和36例正常人群血清中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比较41例TS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L-34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表达情况与T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String数据库,LinkedOmics数据库和GEO数据库获得在TSCC中IL-34相关差异基因,通过Webgestalt数据库对TSCC中IL-34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ELISA结果显示TSCC患者血清IL-34浓度低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HC和qRT-PCR结果显示与TSCC患者癌组织相比,IL-34在TSCC患者癌旁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癌组织中IL-34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TSCC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是否喝酒以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通过数据库分析发现IL-34与CSF1R,PTPRJ相关性最强,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在TSCC中IL-34及相关基因在生物学过程(BP)中,主要富集在骨髓细胞分化等;在细胞组成(CC)中,主要富集在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等;在分子功能(MF)中,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结合、信号受体激活剂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显示:IL-34及相关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破骨细胞分化,癌症中的蛋白多糖,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IL-34在TSCC中低表达且参与TSCC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TSCC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白细胞介素34 肿瘤微环境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