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隐球菌L型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宏 黄谷良 +2 位作者 林特夫 张元和 吴绍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诱导的新生隐球菌L型生物学性状,并与其酵母型比较。方法制备新生隐球菌L型高渗培养基,依此进行生长特性、滤过性试验、同化试验、糖发酵试验、尿素试验等。结果新生隐球菌L型高渗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为:葡萄糖4%、蛋白胨1%、... 目的观察人工诱导的新生隐球菌L型生物学性状,并与其酵母型比较。方法制备新生隐球菌L型高渗培养基,依此进行生长特性、滤过性试验、同化试验、糖发酵试验、尿素试验等。结果新生隐球菌L型高渗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为:葡萄糖4%、蛋白胨1%、氯化钠2.5%、氯化钙0.015%、灭活人血浆20%。新生隐球菌L型的特征为:革兰染色性改变、大小不一、能通过孔径0.8μm的滤器、电镜检查见细胞壁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在高渗液体培养基中,新生隐球菌L型生长缓慢、不易回复;在高渗固体平板上则易回复。不稳定新生隐球菌L型与酵母型一样,均能同化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但稳定L型的同化能力减弱。三者均不同化乳糖、硝酸钾,亦不发酵上述5种糖。不稳定、稳定L型对尿素的分解能力亦减弱。结论新生隐球菌形成L型后,其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发生变化,这在菌种鉴定与临床检验时要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L型菌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感染对小鼠垂直传播及DNA原位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夏佩莹 刘勇 +1 位作者 汪万英 姚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6-58,F003,共3页
本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稳定 L型, 经多种方式感染雌性昆明种小鼠, 发现雌鼠妊娠率、每胎分娩的子鼠数及子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 001 , P< 001 , P< 005) 。对感染鼠子宫内膜、胎... 本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稳定 L型, 经多种方式感染雌性昆明种小鼠, 发现雌鼠妊娠率、每胎分娩的子鼠数及子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 001 , P< 001 , P< 005) 。对感染鼠子宫内膜、胎盘及子鼠肝、肺等组织作免疫组化及金葡菌 L型地高辛核酸探针原位杂交, 结果发现金葡菌 L 型感染雌鼠子宫内膜、胎盘及子鼠肝、肺中金葡菌 L型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605 % 、933 % 及60 % : 金葡萄 L 型 D N A 探针原位杂交后在感染鼠子宫内膜、胎盘绒毛及子鼠肺组织中均发现有金葡菌 D N A 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208 % 、333 % 、166 % , 均高于对照组。提示 L 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方式导致2 代动物先天性感染, 这可能是引起妊娠异常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L型 母婴垂直感染 原位杂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C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体外激活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俊英 李柏青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抗原递呈细胞APC在结核杆菌Mtb低分子多肽抗原体外激活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中的作用。方法用平皿粘附和尼龙毛柱纯化法,从PBMC中分离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然后分别与纯化的T细胞共育在Mtb抗原的刺激下,观察γδ+T细胞的增殖效应... 目的探讨抗原递呈细胞APC在结核杆菌Mtb低分子多肽抗原体外激活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中的作用。方法用平皿粘附和尼龙毛柱纯化法,从PBMC中分离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然后分别与纯化的T细胞共育在Mtb抗原的刺激下,观察γδ+T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Mtb低分子多肽抗原在激活γδ+T细胞时,需要单核细胞、B细胞等APC的存在但APC并不起摄取、加工、递呈抗原的作用。结论γδ+T细胞具有与γδ+T细胞不同的独特抗原识别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激活 结核杆菌 抗原递呈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VEGF、MMP-2检测验证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萍 于东红 +3 位作者 罗彦丽 王启之 承泽农 唐素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82-785,共4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胃癌和50例对照组的Hp-L型感染,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胃癌和50例对照组的Hp-L型感染,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130例胃癌中免疫组化及革兰染色同时Hp-L型阳性的病例有88例。胃癌组与对照组的Hp-L型阳性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67.69%vs24%,P<0.05)。胃癌组中Hp-L型阳性组的MMP-2、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其Hp-L型阴性组(P<0.05);胃癌组中Hp-L型阳性MMP-2和VEGF的表达阳性呈正相关(r=0.45,r=0.30,P<0.001)。结论Hp-L型感染是影响胃癌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机制与胃癌细胞的VEGF、MMP-2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细菌L型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感染诱发小鼠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东红 王萍 +1 位作者 唐素兰 万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5-47,共3页
用尾静脉汪射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2.0×107个/0.2ml/次/只)反复感染昆明种小民为L型组.注射原菌(金葡菌)和生理盐水的小民分别作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证实,L型组有7的发生肿瘤,发瘤率为11.7%,其中恶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 用尾静脉汪射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2.0×107个/0.2ml/次/只)反复感染昆明种小民为L型组.注射原菌(金葡菌)和生理盐水的小民分别作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证实,L型组有7的发生肿瘤,发瘤率为11.7%,其中恶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中3例为癌.2例为淋巴瘤;而原菌组和生理盐水组均未见肿瘤。L型组有58.3%的鼠发生癌前病变,明显高于原菌组(1.3%).P<0.05.生理盐水组未见癌前病变。小民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的发生率随实验天数的延长和感染次数的增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结果提示,L型能诱发小鼠肿瘤并使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文并对L型诱发小民肿瘤的可能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L型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L型稳定株致病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林特夫 张世馥 +4 位作者 马登宏 黄谷良 唐素兰 汤郡 姚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0-13,共4页
本文应用广泛性脑梗塞患者分离的、经免疫荧光与免疫酶染色证明为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型的稳定株并以钩体原型为对照,感染豚鼠,感染次日两组动物体温均升高,感染原型组4/5从血液分离出钩体,L型组3/5分离出L型。2月后处死两组... 本文应用广泛性脑梗塞患者分离的、经免疫荧光与免疫酶染色证明为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型的稳定株并以钩体原型为对照,感染豚鼠,感染次日两组动物体温均升高,感染原型组4/5从血液分离出钩体,L型组3/5分离出L型。2月后处死两组豚鼠取血分离,原型组钩体已从血中消失,而L型仍有3只分离出L型。病理切片证明两组病变主要为心、骨骼肌、肺、眼的间质性失,并有肝窦、小动脉狭窄,肺出血明显,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变性,原型组中有1只在肾曲小管中见有L型。结果表明,钩体L型稳定株可长期在血中存活能引起眼、神经后发症。原型感染后从血中迅速消失,但L型在肾中存在。说明原型在体内可转变为L型,并从尿中排出,成为一重要的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L型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L型脊髓炎(附15例报告) 被引量:5
7
作者 马登宏 马骥 +6 位作者 汤郡 吴国林 张郁文 刘晓林 唐素兰 宋秀宇 林特夫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3-44,39,共3页
目的探讨钩体L型脊髓炎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对15例钩体L型脊髓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急性及亚急性或慢性脊髓损害各7、8例,双下肢瘫7例,四肢瘫8例。均有明显的传导束型或节段到感觉障碍及排尿障碍。血培养钩体L... 目的探讨钩体L型脊髓炎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对15例钩体L型脊髓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急性及亚急性或慢性脊髓损害各7、8例,双下肢瘫7例,四肢瘫8例。均有明显的传导束型或节段到感觉障碍及排尿障碍。血培养钩体L型阳性8例,原型构体6例,尿培养:构体L型5例;CSF培养钩体L型5例;血清钩体MAT阳性7例。结论钩体L4脊髓炎的发生可能为构体L型直接损伤脊髓或供血血管,钩体L型致间质炎症病理损伤所致。甲硝哒唑易透过血脑屏障能损坏钩体DNA结构,可减少钩体病后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L型 脊髓炎 甲硝哒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对肿瘤组织和培养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汪万英 赵芳芳 唐素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对C57小鼠肿瘤组织和体外培养猴肾细胞的影响。方法用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及猴肾细胞,再用革兰氏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57小鼠肝组织及诱发的小鼠肿瘤组织中金葡菌L型阳性...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对C57小鼠肿瘤组织和体外培养猴肾细胞的影响。方法用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及猴肾细胞,再用革兰氏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57小鼠肝组织及诱发的小鼠肿瘤组织中金葡菌L型阳性率,并观察感染后猴肾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C57小鼠肝组织及肿瘤组织中金葡菌L型感染率分别为0%(0/10)和70%(7/10),L型抗原表达率分别为0%(0/10)和70%(7/10);金葡菌L型D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0例)和70%(7/10例)。猴肾细胞感染L型原生小体后体外培养48h部分出现空泡样变样(类似病毒感染后的形态学变化),局部区域细胞密集(轻度增生)。结论金葡菌L型DNA已在感染的体内、外细胞内出现,且在诱发的肿瘤细胞内表达显著增高,推测其在诱发体细胞增生和癌变中起重要作用,很可能和病毒的致瘤机理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聚合酶链反应 小鼠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 肿瘤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痢疾杆菌L型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凤云 孙阳 +2 位作者 王朝夫 唐素兰 汪万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30,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痢疾杆菌L型的致病作用。方法 将痢疾杆菌诱导为稳定L型 ,用灌胃法感染C57BL/ 6小鼠 ,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 ,并对死亡小鼠行细菌L型分离及组织学检查。本试验共分三组 :A组原菌组 ,B组L型组 ,C组生理盐水组。结果 A、B两组... 目的 探讨痢疾杆菌L型的致病作用。方法 将痢疾杆菌诱导为稳定L型 ,用灌胃法感染C57BL/ 6小鼠 ,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 ,并对死亡小鼠行细菌L型分离及组织学检查。本试验共分三组 :A组原菌组 ,B组L型组 ,C组生理盐水组。结果 A、B两组对小鼠均有致病性 ,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没有腹泻症状 ,B组较A组发病慢 ,症状轻 ,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差异 ,两组均于肠腔中分离出相应菌。结论 痢疾杆菌L型仍有致病性 ,致病能力较原菌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杆菌L型 致病性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葡菌L型DNA原位核酸杂交在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万英 何杰 +1 位作者 姚敏 唐素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 探讨金葡菌L型感染后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是否有金葡菌L型及其抗原或DNA。方法 应用革兰氏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核酸杂交方法。结果 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组织切片中 ,革兰氏染色金葡菌L型检出率分别为 70 0 %(7/ 10 )和 5 3 5 ... 目的 探讨金葡菌L型感染后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是否有金葡菌L型及其抗原或DNA。方法 应用革兰氏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核酸杂交方法。结果 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组织切片中 ,革兰氏染色金葡菌L型检出率分别为 70 0 %(7/ 10 )和 5 3 5 % (7/ 13) ;免疫组化染色 (S -P法 )抗原阳性率分别为 70 0 % (7/ 10 )和 6 1 5 % (8/ 13) ,两者结果相似 ,无显著性差异。金葡菌L型主要分布于肿瘤间质、癌巢或癌前病变的上皮细胞浆内。用金葡菌L型DNA探针原位核酸杂交 ,结果显示 5 0 0 % (5 / 10 )肿瘤细胞核内和 30 1% (4/ 13)癌前病变细胞核内有DNA阳性信号。结论 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有较高的金葡菌L型感染率 ,且金葡菌L型DNA已进入小鼠肿瘤细胞核内和癌前病变的体细胞核内。提示金葡菌L型感染小鼠可能诱发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L型 免疫组化 原位核酸杂交 肿瘤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标体中钩端螺旋体及其L型的检测与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秀宇 唐素兰 +6 位作者 林特夫 黄谷良 汤郡 娄峥 马登宏 张郁文 屈洪党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35,共3页
目的 为探讨钩体 L 型在钩体病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及是否具有致病作用。方法 对患者血、 C S F 进行 M A T;对患者血、 C S F 及尿液进行钩体及其 L 型培养; 对培养出的钩体 L 型进行免疫酶染色、免疫荧光染色、 S D ... 目的 为探讨钩体 L 型在钩体病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及是否具有致病作用。方法 对患者血、 C S F 进行 M A T;对患者血、 C S F 及尿液进行钩体及其 L 型培养; 对培养出的钩体 L 型进行免疫酶染色、免疫荧光染色、 S D S- P A G E、 D I B A及电镜等方法鉴定。结果  M A T 阳性率为1917 % (60313) ; 钩体普通培养阳性率1188 % (41345) ; 钩体 L 型阳性率2493 % (86345) 。培养出的 L 型经上述方法鉴定为钩体 L 型。结论 钩体 L 型培养应与 M A T 及钩体普通培养同时进行,以防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L型 培养 钩端螺旋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葡菌L型感染大鼠后肿瘤内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佩莹 刘勇 +1 位作者 汪万英 姚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菌L型感染后实验动物肿瘤细胞中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方法 用金葡菌及其L型以静脉、阴道方式感染Wistar大鼠 ,观察大鼠自发性肿瘤发生情况 ;并用金葡菌L型、癌基因及细胞凋亡抑制基因DNA及特异性抗体对异常增生组织及... 目的 探讨细菌L型感染后实验动物肿瘤细胞中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方法 用金葡菌及其L型以静脉、阴道方式感染Wistar大鼠 ,观察大鼠自发性肿瘤发生情况 ;并用金葡菌L型、癌基因及细胞凋亡抑制基因DNA及特异性抗体对异常增生组织及肿瘤细胞作核酸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果 细菌L型感染组大鼠出现绒癌 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 2例、各感染组中共发现雌鼠胎盘滋养层细胞异常增生 9例 ,肿瘤细胞内有金葡菌DNA及癌基因表达。结论 细菌L型感染与实验动物肿瘤细胞中癌基因的表达可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L型感染 大鼠 肿瘤 癌基因 抑癌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酰胺对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诱导的γδT细胞活化及凋亡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秀宇 李柏青 杨贵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663-665,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酰胺对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 (Mtb)诱导的γδT细胞活化及凋亡作用。方法 :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刺激正常人PBMC ,并用磁珠阳性分选法获得高纯度的γδT细胞。通过MTT试验观察神经酰胺、鞘磷脂酶以及神经酰胺合成... 目的 :研究神经酰胺对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 (Mtb)诱导的γδT细胞活化及凋亡作用。方法 :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刺激正常人PBMC ,并用磁珠阳性分选法获得高纯度的γδT细胞。通过MTT试验观察神经酰胺、鞘磷脂酶以及神经酰胺合成酶抑制剂FumonisinB1对γδT细胞的活化作用 ;FACS检测其对γδT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 :Mtb刺激获得的γδT细胞可达 73 % ,磁珠分选后可高达 98% ;高浓度神经酰胺及鞘磷脂酶能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 ,而出现凋亡 ,FumonisinB1则对γδT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 神经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检测子宫内膜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DNA 被引量:6
14
作者 夏佩莹 汪万英 +2 位作者 赵发英 郭才 何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4-45,F003,共3页
目的 研究细菌L型感染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用革兰染色、免疫组化和DNA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方法 ,对 6 6例子宫内膜腺癌 ,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进行检测。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和内膜增生症中革兰氏染色细菌L型阳性率分别为 5 4 5... 目的 研究细菌L型感染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用革兰染色、免疫组化和DNA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方法 ,对 6 6例子宫内膜腺癌 ,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进行检测。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和内膜增生症中革兰氏染色细菌L型阳性率分别为 5 4 5 % ,5 6 7% ;免疫组化染色 (S -P法 )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5 6 1%和 6 0 6 % ;2 0例子宫内膜腺癌标本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L型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作原位杂交 ,结果发现 45 %的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核内显示有金葡菌L型DNA阳性颗粒。结论 提示细菌及其L型可侵入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 ,导致细胞异常增生甚至肿瘤发生。证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与细菌L型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 DNA 原位杂交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登革热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江振友 江丽芳 郭辉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共4页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为靶细胞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对登革Ⅱ型病毒(D2V)增殖的影响,以及感染细胞产生IL—6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IL—6对人脐静脉EC中的D2V增殖有增强作用;(2)D2V感染能诱导人脐静脉EC产生IL—...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为靶细胞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对登革Ⅱ型病毒(D2V)增殖的影响,以及感染细胞产生IL—6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IL—6对人脐静脉EC中的D2V增殖有增强作用;(2)D2V感染能诱导人脐静脉EC产生IL—6、IL—6的分泌水平与D2V感染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Ⅱ型病毒 白细胞介素6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s及其上清液预防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键炜 何志旭 +1 位作者 申长清 赵芳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其上清液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预防作用。方法培养扩增SD大鼠骨髓MSCs,收集MSCs及其上清液。将健康雄性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一次性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只造模。造模后行MSCs及其上清液干预。造...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其上清液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预防作用。方法培养扩增SD大鼠骨髓MSCs,收集MSCs及其上清液。将健康雄性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一次性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只造模。造模后行MSCs及其上清液干预。造模前1 d、造模后7、14、21、28 d测量大鼠体重和后足爪体积,同时观察大鼠生存状况。干预后第28天,行四肢关节X线片及病理检查。结果 MSCs干预组和上清液干预组大鼠,原发性炎症和继发病变均不明显,关节X线片和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体重和足爪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及其上清液可有效干预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AA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上清液 佐剂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L型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秀宇 高学平 +4 位作者 韩俊 唐素兰 林特夫 黄谷良 张树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共3页
目的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寻找鉴定临床标本中钩端螺旋体L型的方法。方法首次以从患者分离出的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稳定L型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有限稀释法及四次克隆化。结果筛选得1株杂交瘤细胞... 目的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寻找鉴定临床标本中钩端螺旋体L型的方法。方法首次以从患者分离出的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稳定L型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有限稀释法及四次克隆化。结果筛选得1株杂交瘤细胞系1B9。该单克隆抗体除与黄疸出血群56601株凝集效价为1:3200外,与其他14群14型无交叉,而同免疫原免疫获得的小鼠血清与波摩那群56008株有1:50的交叉凝集价。结论L型稳定株与原菌型有共同抗原成分,其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特异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L型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检测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脑囊虫病治疗过程的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明霞 林尔昕 +1 位作者 王淑民 崔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0-51,97,共3页
目的 了解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脑囊虫病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用双单抗夹心ELISA法检测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采用抗人IgG、IgM单抗包板 ,来捕获由血清提取的免疫复合物中的特异性IgG、IgM型免疫复合物 ,通过酶标抗囊虫单抗结合物显色 ... 目的 了解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脑囊虫病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用双单抗夹心ELISA法检测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采用抗人IgG、IgM单抗包板 ,来捕获由血清提取的免疫复合物中的特异性IgG、IgM型免疫复合物 ,通过酶标抗囊虫单抗结合物显色 ,测其OD值。结果 IgG型免疫复合物在 1疗程后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5 )以后各疗程则显著下降 (P <0 .0 1) ;IgM型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治疗前与 1疗程后相比差别不显著 ,但随着疗程增加其含量逐渐下降 (P <0 .0 1) ;各疗程的临床反应加重发生率以第 1疗程最高 (P <0 .0 0 5 )。结论 IgG型免疫复合物可以作为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免疫复合物 双单抗夹心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中蛇药及两种中药合剂对钩体病实验动物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产美英 程惠娟 +5 位作者 乐红霞 蒋惠荷 陈艺林 李英欣 顾丽英 杨勇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43,共3页
本文报告5组豚鼠分别用安中蛇药,“405”活血镇痛液,中药合剂Ⅰ,中药合剂Ⅱ以及青霉素治疗波摩那型钩体感染实验研究豚鼠。试验结果提示:安中蛇药,“405”活血镇痛液,青霉素的疗效均优于两种中药合剂。
关键词 安中蛇药 405活血镇痛液 钩端螺旋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酰胺在γδ^+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秀宇 杨贵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 研究神经酰胺在γδ^+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秸核杆菌耐热性多肽抗原(Mtb)刺激正常人PBMC,并用磁珠阳性分选法获得γδ^+T细胞。通过MTT试验观察Mtb,神经酰胺、鞘磷酯脂以及F B1cf γ... 目的 研究神经酰胺在γδ^+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秸核杆菌耐热性多肽抗原(Mtb)刺激正常人PBMC,并用磁珠阳性分选法获得γδ^+T细胞。通过MTT试验观察Mtb,神经酰胺、鞘磷酯脂以及F B1cf γδ^+T细胞的活化作用;FACS检测其对γδ^+T细胞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作用。结果 Mtb刺获得的γδ^+T细胞可达73%,磁珠分选后可高达98%;高浓度Mtb,神经酰胺及鞘磷脂酶能抑制γδ^+T细胞的活化增殖,而出现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Fumonisin B1则对γδ^+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活化细胞死亡无明显影响。结论 Mtb可有效地调节γδ^+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水解鞘磷脂产生的神经酰胺参与了γδ^+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活化诱导 细胞死亡 神经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