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且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艳梅 李徽徽 +2 位作者 邹维艳 齐琦 江从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93-897,共5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在咪喹莫特(imiquimod)诱导的银屑病小鼠中的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模型组,每组10只。咪喹莫特乳膏涂抹小鼠背部皮肤建立银屑病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组织...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在咪喹莫特(imiquimod)诱导的银屑病小鼠中的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模型组,每组10只。咪喹莫特乳膏涂抹小鼠背部皮肤建立银屑病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银屑病小鼠脾中Treg的数量,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结果银屑病模型建立成功,与对照组相比,银屑病小鼠脾脏Treg百分率明显升高,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升高。结论银屑病小鼠Treg数量增加且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咪喹莫特(imiquimod) 调节性T细胞(Treg) 白细胞介素10(IL-10)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菀酮对小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许轶博 孙洋 +4 位作者 肖林雨 朱国庆 宋雪 胡建国 齐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3-712,共10页
目的 探讨紫菀酮(SHI)对脊髓损伤(SCI)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构建SCI模型,分为模型组(SCI组)和SHI药物治疗组(SCI+SHI组),假手术小鼠为对照组。采用Basso小鼠量表(BMS)评分评估SCI小鼠运动功能恢复... 目的 探讨紫菀酮(SHI)对脊髓损伤(SCI)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构建SCI模型,分为模型组(SCI组)和SHI药物治疗组(SCI+SHI组),假手术小鼠为对照组。采用Basso小鼠量表(BMS)评分评估SCI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SCI小鼠脊髓组织纤维化和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脊髓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情况。体外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分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组和SHI药物治疗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利用网络药理学、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预测SHI促进SCI功能恢复的可能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内外实验对其分子机制进行验证。结果 与SCI组比较,SCI+SHI组小鼠BMS评分在第21、28、35、42天显著升高(P=0.003、P=0.004、P=0.023、P=0.007),脊髓组织纤维化面积显著降低(P=0.021),神经元存活数量显著增加(P=0.001),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17)。与TNF-α组比较,SHI组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0、P=0.001),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HI改善SCI小鼠运动功能可能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体内和体外实验检测结果显示,SHI可抑制SCI小鼠或TNF-α诱导的HT22细胞中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P均<0.05),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干预后HT22细胞凋亡数量显著高于SHI组(P=0.003)。结论 SHI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凋亡,从而促进SCI小鼠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紫菀酮 神经元 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