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9、CD56在急性髓系白血病RUNX1-RUNX1T1^+突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胡忠利 张凤 +1 位作者 黄保军 潘少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73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RUNX1-RUNX1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表达淋系抗原CD19、CD56的RUNX1-RUNX1T1^+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RUNX1-RUNX1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表达淋系抗原CD19、CD56的RUNX1-RUNX1T1^+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200例初诊AML(non-M3)患者骨髓RUNX1-RUNX1T1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的淋系抗原表达水平,分析初次诱导缓解率(CR1)和总生存率(OS)的关系;对照分析RUNX1-RUNX1T1^+患者中CD56^+和CD56^-以及CD19^+和CD19^-患者在CR1和OS的区别。结果:在RUNX1-RUNX1T1^+的AML患者中,初诊时CD56^+患者具有较低的CR1(P<0.05)。CD19^+患者CR1较CD19^-患者高(P<0.05)。CD56^+患者的OS率显著低于CD56^-患者(P<0.05)。CD19^+患者的OS与CD19^-患者的OS率无显著差异。结论:RUNX1-RUNX1T1^+的AML患者中骨髓CD56^+提示预后不良,CD19^+仅与CR1相关,与OS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RUNX1-RUNX1T1 CD19 CD56 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1高表达及CD34^+和Auer^+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忠利 黄保军 潘少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W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CD34^+和Auer^+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92例初诊AML(non-M3)患者骨髓WT...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W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CD34^+和Auer^+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92例初诊AML(non-M3)患者骨髓WT1表达水平,分析初次诱导缓解率(CR1)与总生存率(OS)的关系。比较CD34^+和CD34^-以及Auer^+和Auer^-AM L患者在CR1和OS方面的区别。结果:初诊时WT1高表达的AML具有较低的CR1(P<0.05)。CD34^+患者的CR1较CD34^-者低(P<0.05),Auer^+的AML患者CR1较Auer^-AM L患者高(P<0.05)。WT1高表达组的OS低于低表达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D34^+组的OS低于CD34^-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Auer^+组与Auer^-组的OS没有明显差异。结论:AML患者骨髓WT1高表达及CD34^+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Auer小体阳性仅与CR1相关,而与OS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UER小体 WT1基因 CD34 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 Ⅱ全基因的差翅亚目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
3
作者 张晓洁 查岭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64-2267,共4页
[目的]对基于CO Ⅱ全基因的差翅亚目昆虫的分子系统学进行研究。[方法]设计蜻蜓目昆虫CO Ⅱ全基因的非特异性引物,获得差翅亚目5科6属8种共8条CO Ⅱ全序列。采用CluxtalX1.8、ContigExpress、MEGA2.1、PHYLIP3.6a以及MrBayes V3.0等生... [目的]对基于CO Ⅱ全基因的差翅亚目昆虫的分子系统学进行研究。[方法]设计蜻蜓目昆虫CO Ⅱ全基因的非特异性引物,获得差翅亚目5科6属8种共8条CO Ⅱ全序列。采用CluxtalX1.8、ContigExpress、MEGA2.1、PHYLIP3.6a以及MrBayes V3.0等生物学软件及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对其进行分析并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CO Ⅱ的A+T含量较低(68.6%),说明蜻蜓目是一比较原始的类群;每条序列均含有2个半胱氨酸,这一点有别于其他类群昆虫;不支持将大蜻亚科上升为科的观点;支持将大蜓科和蜓科归入蜓总科,而将春蜓科上升为总科的观点;差翅亚目5科之间的进化关系由慢到快依次为:春蜓科→大蜓科→蜓科→伪蜻科→蜻科。[结论]为蜻蜓目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翅亚目 CO Ⅱ全基因 系统发育 蜻蜓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HL-60细胞凋亡及其端粒酶hTERT-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章尧 赵燕 陈昌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 60细胞端粒酶亚单位hTERT mRNA表达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的As2 O3与HL 60细胞株共培养 48h ,流式细胞术鉴定HL 60细胞凋亡 ;RT PCR法检测HL 60...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 60细胞端粒酶亚单位hTERT mRNA表达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的As2 O3与HL 60细胞株共培养 48h ,流式细胞术鉴定HL 60细胞凋亡 ;RT PCR法检测HL 60细胞端粒酶亚单位hTERTmRNA的表达。结果 在 0 1、1 0和 5 0 μmol·L-13种浓度的As2 O3作用下 ,HL 6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2 2 8%± 0 40 %、2 5 5 %± 0 2 2 %和 47 5 7%± 2 79% ;端粒酶亚单位hTERT mRNA表达的相对值分别为 73 97%、63 70 %和 2 9 0 4%。细胞凋亡率在 5 0 μmol·L-1与 0 1和 1 0μmol·L-1浓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端粒酶亚单位表达的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As2 O3诱导HL 60细胞凋亡效应与其抑制端粒酶亚单位hTERTmRNA的表达相关。结论 As2 O3对HL 60细胞具有凋亡诱导效应 ,且对其端粒酶亚单位hTERTmRNA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两者均呈现浓度依赖效应。As2 O3可能通过抑制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细胞凋亡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细胞凋亡 HL-60细胞 三氧化二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玉云 翟玮玮 +2 位作者 杨向荣 丁娟 阚立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03-1109,共7页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PNS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AO/EB双荧光染色法及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及死亡状况;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的周期...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PNS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AO/EB双荧光染色法及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及死亡状况;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的周期变化;RT-PCR检测mTOR信号通路主要分子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cleavedcaspase-3蛋白、cyclinD1蛋白及mTOR信号通路主要蛋白及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量变化。结果100—800rtg/mL的PNS作用于K562细胞后能够抑制细胞增殖。PNS能够上调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促使K562细胞发生凋亡。并且下调cyclinD1蛋白表达,促使K562细胞阻滞在G0/G1期。同时,PNS能够抑制K562细胞mTORmRNA表达,降低mTOR蛋白和磷酸化蛋白p-mTOR(Ser2448)、p-p70S6K(Thr229/389)及P-4E-BP1(Thr37/46)的表达,从而抑制mTOR信号通路活性。结论PNS对体外培养K562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使其发生周期阻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NS抑制mTOR信号通路活性、上调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及抑制cyclinD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K562细胞 增殖 凋亡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特异性的TNF-α^+ γδ T细胞数量和亚群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唐洁 陈策 +4 位作者 查成 王兆华 张晨 曾林丽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7-1531,共5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刺激下,肺结核患者、潜伏性MTB感染者、健康者外周血γδT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细胞数量的差异。方法采集15例正常成人外周血,根据人MTB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分...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刺激下,肺结核患者、潜伏性MTB感染者、健康者外周血γδT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细胞数量的差异。方法采集15例正常成人外周血,根据人MTB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分为健康者(n=9)和潜伏性MTB感染者(n=6),另采集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12),3组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MTB-HAg刺激20 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CRαβ+T细胞、TCRγδ+T细胞、CD4+αβT细胞、CD8+αβT细胞、TCR-Vδ2+T细胞亚群中产生TNF-α产生细胞的比例。结果肺结核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中TNF-α产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性MTB感染者和健康者;肺结核患者外周血Vδ2T细胞中TNF-α产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性MTB感染者和健康者;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Vδ2T细胞在TNF-α+γδT细胞中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性MTB感染者和健康者。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MTB-HAg特异性γδT细胞及其Vδ2亚群产生细胞因子TNF-α能力显著低于潜伏性MTB感染者和健康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 潜伏性MTB感染 活动性肺结核 γδ T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血培养分离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红梅 马东礼 +3 位作者 权家乐 黄宝兴 赵瑞珍 陈虹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21-222,220,共3页
目的分析某儿童医院临床送检血标本分离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4月—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63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的药敏资料。结果 63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22.22%,对红霉素和... 目的分析某儿童医院临床送检血标本分离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4月—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63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的药敏资料。结果 63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22.22%,对红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敏感率低,分别为8.93%和28.57%;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5.71%、80.96%、85.71%;未检出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不敏感菌株。结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耐药率高,应做好对其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积极有效地治疗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儿童 抗药性 微生物 血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与白细胞介素10对四氯化碳诱发的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英杰 禹丽 +2 位作者 郝晓娜 郝艳梅 李玉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究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通过对MSCs与IL-10联合治疗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研究,观察其协同效应,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寻找新方法,并阐明其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部分机制。方法:自然贴壁法分离、... 目的:探究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通过对MSCs与IL-10联合治疗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研究,观察其协同效应,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寻找新方法,并阐明其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部分机制。方法:自然贴壁法分离、纯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50只大鼠随机选取5只入选正常对照组(n=5),其余45只大鼠采用皮下多点注射CCl_4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损伤组(n=15)、细胞移植组(n=15)和联合用药组(n=15)。细胞移植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后的第1周、第2周、第3周经尾静脉给予1×10~6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给予细胞移植组相同的细胞治疗基础上,给予腹腔内注射IL-10(4μg/kg),每周4次。4周后将大鼠处死,收集各组大鼠血液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摘取肝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MMP-2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移植组与联合治疗组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大鼠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细胞移植组、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肝脏病理更接近于正常;损伤组、细胞移植组MMP-2 mRNA表达明显增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MMP-2 mRNA表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组TGF-β蛋白的表达都有所增高(P〈0.05),其中损伤组TGF-β蛋白的表达增高最明显(P〈0.05),细胞移植组、联合治疗组TGF-β蛋白的表达较损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与细胞移植组比较TGF-β蛋白的表达也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单独移植或与IL-10联合治疗均可以改善肝纤维化大鼠外周血液的生化特性和肝的组织学结构,且IL-10联合治疗效果更佳,这可能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与IL-10可下调MMP-2 mRNA的表达,保护肝小叶结构;抑制TGF-β蛋白的表达,减少肝星状细胞的激活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肝纤维化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对UVB照射后的B16和HaCaT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汝芝 朱文元 +3 位作者 谢芳 葛晓松 赵浩 金慧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研究橙皮苷对紫外线照射后的鼠黑素瘤B16和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NaOH法测定黑素含量,Takahashi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HaCaT细胞的CXC型趋化因... 目的:研究橙皮苷对紫外线照射后的鼠黑素瘤B16和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NaOH法测定黑素含量,Takahashi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HaCaT细胞的CXC型趋化因子受体(CXCR)2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的变化。结果:50~600mg/L橙皮苷对B16和HaCaT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200mg/L浓度以上时轻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不同浓度的橙皮苷作用后,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水平呈无规律性变化。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的CXCR2表达不受橙皮苷的影响,紫外线照射后,CXCR2表达增加,200~600mg/L橙皮苷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其表达,浓度在600mg/L时作用更显著。结论:橙皮苷无细胞毒性,其作用温和,具多效性,是有前途的褪色和光防护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窄谱中波紫外线 CXC型趋化因子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吕素莉 马勇 丁体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自体BMSC移植治疗肝脏疾病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构建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正常SD大鼠BMSC为细胞来源...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自体BMSC移植治疗肝脏疾病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构建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正常SD大鼠BMSC为细胞来源,于造模后第10周经尾静脉植入模型鼠体内,对照组同法注入生理盐水。4周后取大鼠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测,同时采集大鼠血液,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结果 (1)成功构建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2)体外分离获得了高纯度贴壁生长的大鼠BMSC,并用携带GFP报告基因的慢病毒成功对其进行感染,感染率达80%以上。(3)经BMSC移植的大鼠肝脏中可检测到GFP阳性的细胞,主要沿着中央静脉及汇管区周围纤维间隔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FP阳性细胞呈肝样细胞形态,且与肝组织相容。(4)BMSC移植组与模型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病理检测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血清学指标好转。结论BMSC移植能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发展,部分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有效改善肝脏功能,为临床自体BMSC移植治疗肝脏疾病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干细胞移植 骨髓细胞 间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2012-2013年242株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及整合子耐药基因检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普 贺晓珊 +3 位作者 梅传忠 李兴武 刘双成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7-440,452,共5页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主要的β-内酰胺酶和整合子耐药基因型,明确其耐药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临床分离的242株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β-内酰胺酶及整合子耐药基因。结果 242株肺炎克雷...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主要的β-内酰胺酶和整合子耐药基因型,明确其耐药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临床分离的242株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β-内酰胺酶及整合子耐药基因。结果 24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6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氨曲南、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6.86%、65.70%、63.64%、62.40%和59.92%;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厄他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为敏感,分别为17.77%、18.88%、18.88%和23.55%。PCR结果显示,ESBLs基因阳性155株,占64.05%,主要为TEM型和SHV型,两者均存在的菌株有114株,占产ESBLs基因菌株的73.55%(114/155)。其次为KPC基因86株,占35.54%;此外AmpC基因43株,占17.77%,全部为DHA型。整合子基因128株,占52.89%,以整合子1(intI-1)为主,共检出120株,占49.59%。结论我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严重,主要的耐药基因型为TEM型、SHV型、KPC和int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固有样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婷婷 韩啸 +2 位作者 夏晓影 马芳 姚春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1-675,共5页
目的检测固有样淋巴细胞、αβT细胞、B2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和正常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及相关性。方法收集16例正常对照和5例NSCLC初诊患者和15例病情稳定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恒定型自然杀伤T(i NKT... 目的检测固有样淋巴细胞、αβT细胞、B2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和正常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及相关性。方法收集16例正常对照和5例NSCLC初诊患者和15例病情稳定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恒定型自然杀伤T(i 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及αβT细胞、B2细胞的比例。结果病情稳定组的i NK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初诊患者组,而αβ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初诊患者组的γδT细胞显著高于病情稳定组;初诊患者组B1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情稳定组i NKT细胞和γδT细胞呈正相关;病情稳定组和对照组B1和B2细胞呈正相关。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固有样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固有样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戊烯焦磷酸刺激γδT细胞增殖及体外抗HBV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桂万羊 马勇 +1 位作者 陈复兴 贺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采用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γδT细胞特异性增殖,观察其体外对HBV复制和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用IPP和rhIL-2刺激人PBMCs培养10天,流... 目的采用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γδT细胞特异性增殖,观察其体外对HBV复制和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用IPP和rhIL-2刺激人PBMCs培养10天,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γδT细胞含量;将γδT细胞与HepG2.2.15细胞按一定比例共孵育培养后,ELISA法测定上清中HBsAg,HBe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含量。结果采用IPP和rhIL-2刺激人PBMCs,可以使人外周血γδT细胞选择性激活和扩增,由4.34%±1.79%。增加至55.65%±6.88%。所扩增的γδT细胞,能够部分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VDNA复制和HBeAg的表达,对HB-sAg的表达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采用IPP刺激PBMCs,能使γδT细胞选择性增殖,增殖的细胞能够降低HepG2.2.15细胞中HBV的复制和HBeAg表达,在乙型肝炎的过继性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烯焦磷酸单酯 乙型肝炎 ΓΔT细胞 HEPG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抗坏血酸增强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郝艳梅 张林杰 +1 位作者 李玉云 吴俊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452-1454,共3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抗坏血酸(AA)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检测As2O3联合AA对U26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联合AA对U266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抗坏血酸(AA)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检测As2O3联合AA对U26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联合AA对U266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单用AA对U266细胞生长无影响,单用5μmol/LAs2O3对U266细胞生长有一定影响,As2O3联合AA较单用As2O3对U26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显著(P<0.05)。与单用As2O3相比,As2O3联合AA作用于U266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减少。结论:AA可以增强As2O3对U266细胞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抗坏血酸 砷剂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在生态毒理学研究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辉 戴家银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9-534,共6页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动物,由于其易于饲养、体外受精、产卵量大、胚胎透明及体外发育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研究的多个领域。近年来,斑马鱼及其胚胎也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及环境监测领域;并且随着转基因斑马鱼技术的...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动物,由于其易于饲养、体外受精、产卵量大、胚胎透明及体外发育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研究的多个领域。近年来,斑马鱼及其胚胎也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及环境监测领域;并且随着转基因斑马鱼技术的建立,斑马鱼及其胚胎将更好地应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和环境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生态毒理学 环境监测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13
16
作者 叶红 王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1,363,共2页
关键词 TH1/TH2细胞因子 脑囊虫病患者 治疗前后 TH1/TH2型细胞因子 检测 人畜共患病 人类健康 免疫系统 发病率 步研究 治疗后 发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cMSCs源性外泌体对单核巨噬细胞生长及炎性因子IL-8、IL-12分泌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娟 徐正阳 +3 位作者 柴烁 王珏 张强 李玉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2,2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对单核巨噬细胞生长及炎性因子IL-8、IL-12分泌的影响。方法将hucMSCs来源的exosome与单核巨噬细胞(THP-1细胞株)共培养,利用MTT法和Annexin V-FIFC/PI双染法检测共培养后... 目的初步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对单核巨噬细胞生长及炎性因子IL-8、IL-12分泌的影响。方法将hucMSCs来源的exosome与单核巨噬细胞(THP-1细胞株)共培养,利用MTT法和Annexin V-FIFC/PI双染法检测共培养后THP-1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THP-1细胞炎性因子IL-8、IL-1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hucMSCs来源的exosome对THP-1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PCR及ELISA方法结果显示,exosome能够降低THP-1细胞IL-8、IL-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hucMSCs源性exosome能够影响单核巨噬细胞的生长,并降低炎性因子IL-8、IL-12的分泌水平,而这可能是微环境中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单核巨噬细胞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微环境 单核巨噬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葡菌L型感染C_(57)小鼠诱发肿瘤中c-fos、c-myc、P^(5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章尧 何杰 +1 位作者 汪万英 姚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3-64,F002,共3页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fos、c-myc和抑癌基因P53 蛋白及mRNA在诱发小鼠肿瘤及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感染细菌L型后发生肿瘤和过度增生病变的小鼠组织中癌基因c -fos、c -myc和抑癌基因P53...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fos、c-myc和抑癌基因P53 蛋白及mRNA在诱发小鼠肿瘤及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感染细菌L型后发生肿瘤和过度增生病变的小鼠组织中癌基因c -fos、c -myc和抑癌基因P53 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小鼠肿瘤中c -fos、c -myc和P53 蛋白表达分别为 5 0 %、5 0 %、6 0 % ,癌前病变组织中 15 38%、4 6 15 %、38 4 6 %。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 5 0 %、4 0 %、5 0 %和 15 38%、30 76 %、38 4 6 % ;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细菌L型感染 ,c -fos、c-myc和P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L型 肿瘤 C-FOS C-MYC P^53 癌基因 基因表达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油鸡cDNA文库的构建及purH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俣 刘长青 +4 位作者 陆涛峰 佟春玲 修晓娜 关伟军 马月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9,共7页
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北京油鸡肝脏全长cDNA文库,构建的未扩增文库滴度为1.96×106pfu·mL-1,文库重组率为92.8%,插入片段长度为1.23kb,扩增文库滴度为1.64×1010pfu·mL-1。设计purH基因保守引物对该文库进行筛选,克隆... 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北京油鸡肝脏全长cDNA文库,构建的未扩增文库滴度为1.96×106pfu·mL-1,文库重组率为92.8%,插入片段长度为1.23kb,扩增文库滴度为1.64×1010pfu·mL-1。设计purH基因保守引物对该文库进行筛选,克隆了北京油鸡purH基因(GenBank登录号:EU334506),将purH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定向插入pEGFP-N3,构建带有GFP报告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EGFP-N3-purH,将其导入北京油鸡体外培养细胞中。转染后24、48和72h,pEGFP-N3-purH转染率为10.3%~53.2%,绿色荧光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与细胞核中。随表达量的增加,绿色荧光在细胞核中聚集成团块状或颗粒状。结果表明,构建的北京油鸡肝脏组织cDNA文库符合建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油鸡 SMARTcDNA文库 purH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固有样淋巴细胞频数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春艳 魏婷婷 +2 位作者 郭路路 单鹏 李柏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3种固有样淋巴细胞i NKT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六色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i NKT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及适应性T淋巴细胞、B2细胞在5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目的:探讨3种固有样淋巴细胞i NKT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六色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i NKT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及适应性T淋巴细胞、B2细胞在5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应用统计软件分析各群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的频数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i NKT细胞在5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百分率为0.18%(0.01%-2.01%),γδT细胞为4.90%(1.45%-20.14%),B1细胞为1.62%(0.20%-3.77%),适应性T细胞为63.52%(33.20%-83.22%),B2细胞为6.64%(3.07%-13.80%)。在B淋巴细胞群体中以B2细胞占多数,其百分率为81.43%(57.90%-94.12%),B1细胞相对较少为17.28%(5.28%-41.13%);在T淋巴细胞群体中i NKT细胞、γδT细胞和适应性T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0.32%(0.01%-3.6%)、7.55%(3.04%-27.66%)、91.98%(72.22%-96.86%)。相关性分析显示,i NKT细胞和γδT细胞间、γδT细胞和适应性T细胞间以及B1细胞和B2细胞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39,P=0.0056;r=0.602 8,P<0.000 1;r=0.4791,P=0.000 4),其余各指标间均无相关性。女性血液中i NKT细胞百分含量为0.29%(0.06%-2.01%),显著高于男性0.12%(0.01%-1.37%)(P<0.05),其余各亚群含量无性别差异。结论: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γδT细胞、B1细胞和i NKT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适应性淋巴细胞,其在外周血中含量依次递减;除i NKT细胞外,其余各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无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血液 固有样淋巴细胞 频数分布 固有免疫细胞 适应性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