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MSCT影像表现与预后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郭飞 朱林 +3 位作者 许红 谢宗玉 张莉 邓雪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7-874,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预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SCT)的影像表现,分析COVID-19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3月8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预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SCT)的影像表现,分析COVID-19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3月8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MSCT容积扫描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或死亡时MSCT影像有无广泛纤维化表现,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较好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MSCT表现、一般资料和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中,治愈74例,死亡5例,病死率6.3%。患者出院或死亡时MSCT影像表现分为消散或磨玻璃影(27例,34.2%)、混合影(41例,51.9%)和广泛纤维化(11例,13.9%)。单因素分析,与预后较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累及肺段数明显增加(P<0.05),体温明显升高(P<0.05),病灶弥漫分布患者比例、重型患者所占比例和白细胞升高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其中累及肺段数的临界值为9.5个时,其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和80.9%;体温的临界值为39.1℃时,其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5%和92.6%。Logistic回归分析,累及肺段数和体温是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患者入院时MSCT影像中的病灶累及肺段数和体温与患者预后有密切关联,累及肺段数达9个、体温39.1℃以上提示COVID-19患者容易出现肺广泛纤维化,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预后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瘤内及瘤周MR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楠楠 朱芸 +6 位作者 汤晓敏 杨昭 李阳 张舒妮 王玲玲 李晓光 谢宗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7,94,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列线图在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列线图在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前经乳腺DCE-MRI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180例乳腺癌患者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6)及测试集(n=54)。首先,选择DCE-MRI第2期病灶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且适形外扩6 mm,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获取瘤内、瘤周及瘤内+瘤周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分别构建瘤内模型、瘤周模型、瘤内+瘤周模型,通过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临床高危因素构建临床模型,最终选择效能最高的瘤内+瘤周Rad-score联合临床高危因素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使用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列线图模型诊断性能最佳,其训练集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0.945、87.5%、93.0%及92.6%;测试集分别为0.942、90.9%、90.6%及90.2%。结论列线图模型在术前对乳腺癌ALN转移的预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科学、无创地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 瘤周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P1/RIP3-MLKL-信号通路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永锋 李小荣 +5 位作者 赖薇薇 朱飞宇 谭鑫 鲜维 康品方 王洪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34-1539,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与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中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激酶RIP1、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水平,探讨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RIP1/RIP3-MLKL在HF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20年2月~2020年10月...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与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中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激酶RIP1、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水平,探讨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RIP1/RIP3-MLKL在HF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20年2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HF患者(NYHAⅡ~Ⅳ级)。正常对照组(n=21),Ⅱ级(n=20),Ⅲ级(n=33),Ⅳ级(n=43)。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RIP1/RIP3-MLKL表达水平和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对心功能Ⅳ级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的临床随访,评估临床预后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功能Ⅱ、Ⅲ、Ⅳ级组RIP1、RIP3、MLKL表达量均增加(P<0.01);与II级组相比,心功能Ⅲ、Ⅳ级组RIP1、RIP3、MLKL表达量均增加(P<0.01);与Ⅲ级组相比,心功能Ⅳ级组RIP1、MLKL表达量增加(P<0.05)。WB检测RIP1/RIP3-MLKL通路中各蛋白表达量,均存在上调趋势。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HF患者RIP1/RIP3-MLKL表达量与Scr、AST、LVEDD、NT-ProBNP呈正相关(r=0.375、0.231、0.238、0.339、0.299、0.373、0.228、0.256、0.253、0.184、0.189、0.18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68、-0.234、-0.322,P<0.05)。此外对临床随访结果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在心功能Ⅳ级患者中RIP1/RIP3-MLKL表达量更高组临床预后指标更差。结论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在HF患者中表达明显增加,与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慢性HF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与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RIP1 RIP3 MLKL 程序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临床分型与MSCT容积扫描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8
4
作者 郭飞 朱林 +3 位作者 许红 秦雷 梁啸寒 邓雪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的临床分型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SCT)容积扫描图像特点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18日~2月26日期间收治的102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MSCT...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的临床分型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SCT)容积扫描图像特点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18日~2月26日期间收治的102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MSCT容积扫描资料,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第5版诊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比较临床分型与CT图像中病灶侧别、累及肺段、分布、数目和密度等表现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有普通型77例、重型18例和危重型7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症状为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更常见于老年患者,更容易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和胸闷症状。有2例患者CT首诊未见明显异常,余100例中,89.0%为双肺病灶,16.0%为弥漫性病变,累及肺段(6.56±4.22)个;与普通型相比较,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变累及的肺段数目更多(P<0.05),更容易表现为弥漫性病变(P<0.05)。各型患者的病变侧别、病变数目和病变密度并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不仅能够早期诊断COVID-19,并能够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进行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临床分型 容积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检查的正位定位像计算等效水直径 被引量:1
5
作者 梁保辉 付亚军 曹明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9-805,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CT检查的正位定位像计算等效水直径(Dw)的方法,用于计算CT检查的体型特异性辐射剂量(SSDE)。方法利用GE Revolution CT和LightSpeed VCT设备,设置管电压为80、100、120 kV分别扫描直径为16 cm和32 cm圆柱形CT剂量体模,获取... 目的研究基于CT检查的正位定位像计算等效水直径(Dw)的方法,用于计算CT检查的体型特异性辐射剂量(SSDE)。方法利用GE Revolution CT和LightSpeed VCT设备,设置管电压为80、100、120 kV分别扫描直径为16 cm和32 cm圆柱形CT剂量体模,获取正位定位像和断层图像。根据断层图像的CT值的定义获得体模材料相对于水的衰减系数,用于计算剂量体模的体模厚度转换为等效水厚度,再对定位像的灰度值与等效水厚度进行线性拟合获得刻度曲线。利用CT剂量体模和22例胸腹部检查数据验证基于定位像计算Dw的方法。结果基于定位像和断层图像计算CT剂量体模Dw的偏差小于3%。两种方法计算未成年人胸腹部CT检查的Dw变化趋势一致,计算胸腹部CT检查中间层面的Dw和所有断层Dw均值的偏差分别小于6.6%和7.5%。结论利用CT正位定位像和断层图像刻度定位像的灰度值与等效水厚度,建立基于定位像计算D_w的方法,可用于快速计算SS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 体型特异性辐射剂量 定位像 等效水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