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阴竹络坝灌区三维虚拟地理场景构建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云峰 陈锁忠 +2 位作者 张卉芬 何亮 卢飞翔 《江苏水利》 2021年第7期67-72,共6页
针对灌区三维虚拟场景构建的多源异构数据,提出了支持灌区水工建筑物三维模型(BIM)与三维虚拟地理场景模型(3D GIS)构建数据采集总体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从宏观尺度灌区地理场景与微观尺度水利设施内部场景可视化2个方面研究了三维虚拟... 针对灌区三维虚拟场景构建的多源异构数据,提出了支持灌区水工建筑物三维模型(BIM)与三维虚拟地理场景模型(3D GIS)构建数据采集总体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从宏观尺度灌区地理场景与微观尺度水利设施内部场景可视化2个方面研究了三维虚拟地理场景构建方法;对涉及的基于Cesium的地理场景高效渲染、三维地形模型与水利工程模型无缝融合、水系线性要素空间建模、闸口等点状物建模、水文要素的动态渲染、多尺度模型加载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根据淮阴竹络坝灌区的特点,采用了“GIS+BIM”融合模式构建了灌区三维虚拟地理场景,为数字灌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灌区 3D GIS技术 BIM技术 三维场景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与土壤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2
作者 解宪丽 夏成业 +3 位作者 殷彪 李安波 李开丽 潘贤章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8,共15页
土壤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合体。早期的数字土壤制图研究主要关注水平方向的土壤空间变异和制图,对垂直方向空间变异和土壤三维制图考虑较少。近年来,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和对地观测与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土壤三维空间数据获... 土壤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合体。早期的数字土壤制图研究主要关注水平方向的土壤空间变异和制图,对垂直方向空间变异和土壤三维制图考虑较少。近年来,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和对地观测与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土壤三维空间数据获取、三维空间推测、三维数据模型、三维模型构建和可视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对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与土壤模型构建的已有方法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三维数字土壤制图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建议。以三维土壤制图、三维GIS、三维数据模型、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可视化、土壤空间变异、空间推测、克里格插值、土壤-景观分析、深度函数、机器学习、地统计学、随机模拟等为关键词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基于相关度、引用率和文献来源等因素进一步筛选出重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了土壤空间变异性、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和三维模型构建等关键技术的现有研究体系,对各种三维推测和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作出评价。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垂直方向土壤数据稀少、土壤三维推测精度低、三维模型质量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 土壤空间变异性 土壤空间推测 三维数据模型 三维模型构建 数字土壤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照度对手机亮度最优值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叶程 刘真 +1 位作者 张建青 吴明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2-1049,共8页
环境照度和手机屏幕亮度是影响手机显示性能的两大影响因素。本文选取14个不同的环境照度水平对手机的亮度自动调节功能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选取24组有代表性的环境照度和手机亮度组合进行手机屏幕显示质量主观评测,在主观评测的基础... 环境照度和手机屏幕亮度是影响手机显示性能的两大影响因素。本文选取14个不同的环境照度水平对手机的亮度自动调节功能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选取24组有代表性的环境照度和手机亮度组合进行手机屏幕显示质量主观评测,在主观评测的基础上选取12组环境照度和手机亮度组合对手机屏幕的显示质量参数进行测量,并综合主观评测结果与质量参数测量结果分析得到最优的环境照度与手机亮度组合。主观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照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地提高手机的自动调节亮度能有效改善手机的显示效果;不同环境照度下的手机亮度最优值不同。显示质量参数测量实验表明:在环境照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地提高手机的自动调节亮度后手机屏幕的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及色域范围均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色彩与视觉科学 环境照度 手机亮度 显示质量 多项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28
4
作者 荣慧芳 陶卓民 +2 位作者 刘琪 许源 程海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0-285,共6页
以2007—2016年为考察期,构建了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皖南地区及各市的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皖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根据测算... 以2007—2016年为考察期,构建了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皖南地区及各市的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皖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对其协调关系的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皖南6市在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三系统的发展上各有所长,黄山旅游产业发展超前,铜陵、马鞍山城镇化水平突出,池州、宣城生态环境优越,芜湖发展较为均衡;(2)协调度值在考察期内一直处于0.751~0.821之间,整体处于失调状态。6城市中除铜陵市的协调度值呈现下降态势外,其余城市均呈现出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3)协调发展度总体虽呈上升趋势,但仍然处于失调阶段。城镇化水平滞后是制约皖南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4)皖南6市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特征各异。芜湖市为濒临失调型,其余地市均为失调型。基于此,提出了促进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性 时空演变 皖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1A卫星超光谱数据反演叶绿素a浓度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桥 杨煜 吴传庆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6期133-137,共5页
通过星地同步遥感实验,实测巢湖水体水质参数,运用相关分析探求环境减灾-1A卫星超光谱成像仪数据与实测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选择不同的函数曲线对一阶微分方法、波段比值方法和三波段方法进行拟合,建立相应的估测模型,实现对巢湖水体叶绿... 通过星地同步遥感实验,实测巢湖水体水质参数,运用相关分析探求环境减灾-1A卫星超光谱成像仪数据与实测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选择不同的函数曲线对一阶微分方法、波段比值方法和三波段方法进行拟合,建立相应的估测模型,实现对巢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并最终选取精度最优的模型模拟巢湖的叶绿素a含量。结果表明:三波段组合的线性模型反演精度最高,67%的检验数据误差小于30%,说明基于环境减灾-1A卫星数据的三波段模型能定量提取巢湖地区夏季水体叶绿素a浓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遥感 叶绿素A 超光谱成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层C/S架构在城市地质环境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义乌市城市地质环境信息系统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茅晶晶 陈锁忠 +1 位作者 张达政 孙亚琴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7年第2期76-81,共6页
从体系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传统C/S结构、B/S结构和三层C/S结构的特点及优缺点,进一步阐述了利用三层C/S结构进行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详细介绍了三层C/S结构的3个层次: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用户界面层及其各自不同的职... 从体系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传统C/S结构、B/S结构和三层C/S结构的特点及优缺点,进一步阐述了利用三层C/S结构进行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详细介绍了三层C/S结构的3个层次: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用户界面层及其各自不同的职责和通讯机制,并以义乌市城市地质环境信息系统为例介绍了三层C/S结构与面向对象技术、组件式技术相结合共同构建城市地质环境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从分析、建模、设计、编码等不同角度证明了三层C/S结构应用于地质环境信息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层体系 地质环境 GIS 面向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空间数据数字水印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7
作者 任娜 朱长青 +1 位作者 佟德宇 崔翰川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3年第4期47-50,共4页
基于数字水印系统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安全管理系统是目前应用需求的热点.在分析目前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地理空间数据数字水印系统.该系统可有效保护数据生产者的版权、跟踪非法数据流向、控制数据使用范围等,全面保护地理空间... 基于数字水印系统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安全管理系统是目前应用需求的热点.在分析目前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地理空间数据数字水印系统.该系统可有效保护数据生产者的版权、跟踪非法数据流向、控制数据使用范围等,全面保护地理空间数据的安全.目前该系统已得到成功应用,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数据 水印系统 水印嵌入 水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场景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毛健 苏笛 《城市勘测》 2012年第4期9-11,共3页
建设数字三维城市是当前的热点,本文根据已有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建设经验,从最初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到最后的三维可视化系统的集成,对地理场景三维可视化系统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地理场景 三维可视化 关键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以长三角地区城市为例
9
作者 翟梦新 陆玉麒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5年第1期65-77,共13页
利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共识.首先,分析2012—2021年长三角地区城市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的时空分布.然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角度定量估计城市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借助偏微分法进行效应分解.最后,对比长三... 利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共识.首先,分析2012—2021年长三角地区城市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的时空分布.然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角度定量估计城市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借助偏微分法进行效应分解.最后,对比长三角地区全域与核心区的空间异质性,得出以下结论:(1)时序演变上,城市技术创新呈现先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产业转型水平总体呈递增趋势.空间演变上,技术创新水平高值区由“一点一线”扩至“Z”型地区,产业转型水平由“自东南向西北圈层递减”演化至“自南向北圈层递减”,上海始终为最高值地区.(2)邻近城市的技术创新会通过地理空间或经济空间机制促进本地的产业高级化进程,其效果远大于直接效应,且在兼具经济水平相当的邻近城市间的溢出会比单纯地理邻近的城市间更强烈.(3)长三角全域内,技术创新水平的空间溢出并不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规律.在核心区内,符合两种邻近类型的城市之间,呈现“N”形曲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技术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再分析与卫星反演降水数据的适用性分析
10
作者 沈哲辉 韩静妍 +1 位作者 桂敬聪 那嘉明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1,共12页
为评估再分析和卫星反演降水数据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以气象站点观测数据为地面参考,采用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相对偏差、命中率、误报率、关键成功率等评价指标,在日尺度上比较了再分析降水数据ERA5-Land和卫星反演降水数据IMERG-Fi... 为评估再分析和卫星反演降水数据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以气象站点观测数据为地面参考,采用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相对偏差、命中率、误报率、关键成功率等评价指标,在日尺度上比较了再分析降水数据ERA5-Land和卫星反演降水数据IMERG-Final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相比IMERG-Final,ERA5-Land在长江上游高原地形区的适用性较差,主要表现为对降水强度的严重高估及较高的误报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ERA5-Land和IMERG-Final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虽然ERA5-Land对降水事件的综合捕捉能力总体上强于IMERG-Final,但其对降水强度的模拟能力弱于IMERG-Final;在冬季ERA5-Land对降水事件的探测能力显著强于IMERG-Final,且与地面气象站点观测值的相关程度也高于IMERG-Final;IMERG-Final在夏季的精度则远高于ERA5-Land,表明在降水强度高的季节,卫星反演方法对降水的估算比气象模式再分析方法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数据 ERA5-Land IMERG-Final 误差分析 探测能力 地形影响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统计地理信息系统中统计图表功能的实现
11
作者 张富 付宇 张丽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6-68,共3页
社会经济统计地理信息系统中统计图表功能需具有图形丰富、可免费分发的特点.为了实现多地区、多时间、多指标的多维统计数据的显示与保存功能,提高用户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基于ChartDirector构造出SuperChart控件,并提供了标准接口.
关键词 GIS 社会经济 统计图表 分发 多维统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地理数据版权保护模型研究
12
作者 张富 张丽娟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8-191,共4页
面向公众的矢量地理数据的应用特性以及组织与表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矢量地理数据难以直接应用现有的版权保护模型。因此,论文分析矢量地理数据特征和版权保护需求,总结出版权数据获取及使用方式,并且在第二代DRM参考模型基础上,... 面向公众的矢量地理数据的应用特性以及组织与表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矢量地理数据难以直接应用现有的版权保护模型。因此,论文分析矢量地理数据特征和版权保护需求,总结出版权数据获取及使用方式,并且在第二代DRM参考模型基础上,构建面向公众的矢量地理数据版权保护模型,在公众最大化共享数据的前提下充分保障版权方利益,解决现有矢量地理数据版权保护过重或无保护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地理数据 DRM 版权保护模型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宝象河水库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记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艳 王延华 +2 位作者 叶斌 孙恬 张茂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2,共6页
沉积物粒度特征不仅能指示沉积物的来源和迁移方式,还可以揭示不同历史时期区域暖湿变化。为研究滇池流域宝象河水库沉积物粒度的垂向变化特征及其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以滇池宝象河水库岩芯沉积物粒度为研究对象,利用Sahu判别式对沉积... 沉积物粒度特征不仅能指示沉积物的来源和迁移方式,还可以揭示不同历史时期区域暖湿变化。为研究滇池流域宝象河水库沉积物粒度的垂向变化特征及其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以滇池宝象河水库岩芯沉积物粒度为研究对象,利用Sahu判别式对沉积物沉积环境进行了判别,并用粒径—标准偏差法分析沉积物中的环境敏感组分。研究结果表明:(1)宝象河水库岩芯沉积物中粗粉砂质(16~64μm)含量最高,为39.6%;黏土质(<4μm)和细粉砂质(4~16μm)含量相当,合计50.3%;砂质(>64μm)含量最低(10.1%)。不同粒级组分随着深度变化而变化,黏土质和细粉砂质含量随埋藏深度而增加,粒径在16μm以上的粗颗粒随埋藏深度而减小。(2)沉积物粒度基本参数特征表明沉积物分选性差,偏度属于极负偏或负偏,峰态为中等峰态或峰态宽平,平均粒径介于5.56~6.94μm。(3) Sahu判别式判别沉积环境推断入库河流不连续。粒径—标准偏差法提取宝象河水库沉积物中的敏感组分结果揭示研究区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有变高的趋势。B组分对沉积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并且降水量对研究区沉积物粒径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度 Sahu判别式 粒度—标准偏差法 宝象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视距与非视距混合环境下RSS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青 柯炜 +2 位作者 唐万春 张雪英 盛业华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7年第4期71-78,共8页
针对当前视距与非视距混合环境下无线定位精度不高且结果不太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动态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混合高斯模型来同时刻画视距与非视距传播的影响,克服了现有方法中视距与非视距传播识别的难题,并利用动态期望... 针对当前视距与非视距混合环境下无线定位精度不高且结果不太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动态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混合高斯模型来同时刻画视距与非视距传播的影响,克服了现有方法中视距与非视距传播识别的难题,并利用动态期望最大算法来实时调整模型参数,以适应环境的时变特性.进一步,考虑到实际定位中测试位置几何关系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最佳几何精度衰减因子组合的测试点选取方法.仿真实验表明,在视距与非视距混合环境下该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而且能够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矩 非视矩 混合高斯模型 DEM算法 最佳几何精度衰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的水文效应分析——以江西兴国潋水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雪 李硕 陈伊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142,共7页
为探讨植被恢复的水文响应程度,选择江西兴国县潋水河流域为典型区,利用多年径流和泥沙观测数据,通过统计趋势分析和模型模拟手段,对潋水流域长期的水沙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恢复前后的产水和产沙特征进行了分析。借助SWAT水文模型设置3种... 为探讨植被恢复的水文响应程度,选择江西兴国县潋水河流域为典型区,利用多年径流和泥沙观测数据,通过统计趋势分析和模型模拟手段,对潋水流域长期的水沙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恢复前后的产水和产沙特征进行了分析。借助SWAT水文模型设置3种土地利用情景,分析径流量和产沙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975—2015年来,土地利用的总体变化趋势是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明显减少;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趋势不明显,但植被恢复后产沙量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植被恢复前后两个时段最大月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明显减少。3种情景年模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变化率不超过1%,但对产沙量影响较大,尤其是情景年2015年比2002年的平均泥沙总量减少了57.6%,最大月产沙量比2002年情景年模拟值减少50%。潋水流域案例表明,以植被恢复为主要手段的小流域治理,在流域水土保持效用上成效显著,产沙量在2008年发生突变说明剧烈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工程真正发挥水土保持作用至少需要20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SWAT模型 径流 产沙量 潋水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视角下的“人文社会GIS”课程教学探索
16
作者 张雪英 胡迪 +1 位作者 杨林 张宏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3期16-21,31,共7页
人文社会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源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属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领域.本文依托南京师范大学长期开展地理信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 人文社会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源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属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领域.本文依托南京师范大学长期开展地理信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科研和教学成果,系统分析了人文社会GIS的交叉学科特性,提出了人文社会GIS的内涵和知识体系,设计了“人文社会GIS”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学科交叉课程教学实践案例,对于开展“新工科”和“新文科”背景下的交叉学科研究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科学 人文社会GIS 课程教学 交叉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多重分类与粒度划分的国土空间数据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海洋 汪洋 +1 位作者 兰馨 周良辰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国土空间数据在分类分级、过程演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分类、互依赖、组合构成和前后次序等高阶关系,现有的图层、面向对象、数据立方体等数据模型难以完全刻画全部关系.本文提出了基于有向超图的顾及多重分类与颗粒体系的国土空间数据模型... 国土空间数据在分类分级、过程演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分类、互依赖、组合构成和前后次序等高阶关系,现有的图层、面向对象、数据立方体等数据模型难以完全刻画全部关系.本文提出了基于有向超图的顾及多重分类与颗粒体系的国土空间数据模型,运用关联矩阵进行逻辑描述,基于超级图形数据库进行物理模型实现和国土空间演化过程的时空分析,解决了全域、全要素、全空间国土空间数据多重分类与颗粒体系表达的难题.相关成果在南京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得到了应用验证,增强了平台对复杂关系的运营效能,实现了多维关系数据的聚合,为平台实现数据资源自动分类和信息智能定向推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数据模型 多重分类 多颗粒分割 有向超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流域主要生态系统蒸散与土壤水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
18
作者 邱欣彤 臧传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5-116,共12页
探究东江流域内主要生态系统近50年蒸散与土壤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为合理实施干湿季水资源配置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功能。通过建立SWAT模型模拟数据,分析干季、湿季和全年3个时间尺度下蒸散和土壤水变化特征。... 探究东江流域内主要生态系统近50年蒸散与土壤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为合理实施干湿季水资源配置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功能。通过建立SWAT模型模拟数据,分析干季、湿季和全年3个时间尺度下蒸散和土壤水变化特征。采用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结合气象要素分析主要生态系统蒸散与土壤水变化特征与影响机制。东江流域在近50年间主要生态系统蒸散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而土壤水量呈增加趋势,时间分布上表现为湿季>干季,空间分布表现为乔木林地>其他林地>水田>草地>旱地;东江流域蒸散和土壤变化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二者变化主要受降水、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蒸散量 土壤水 趋势分析 东江流域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语义信息的城市音频场景识别方法
19
作者 农文韬 孙雨桐 梅宇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17期81-87,97,共8页
针对音频场景识别领域中城市场景易混淆、难以区分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语义信息的城市音频场景识别方法。算法首先通过语音活动检测将语音与环境声音分割,然后分别对语音与环境声音进行场景类型识别,再将两者识别的场景概率通过... 针对音频场景识别领域中城市场景易混淆、难以区分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语义信息的城市音频场景识别方法。算法首先通过语音活动检测将语音与环境声音分割,然后分别对语音与环境声音进行场景类型识别,再将两者识别的场景概率通过信息熵加权计算,最终得到融合语义信息的音频场景类型。该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环境音频场景识别方法对于易混淆、低区分度音频场景分类结果较差的问题。实验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对于篮球场、超市等易混淆城市音频场景的识别效果有较为明显的改进作用,同时识别结果也证明了语义信息对城市音频场景识别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场景识别 语义信息 CNN BiLSTM 信息熵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高光谱的太湖水体悬浮物浓度遥感估算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孙德勇 李云梅 +4 位作者 王桥 乐成峰 黄昌春 施坤 王利珍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悬浮物浓度是水质和水环境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2007-11-08~2007-11-21 14天时间对太湖74个样点进行水质取样分析和波谱实测.在提取水体遥感反射率后,分析其与悬浮物浓度的相关关系,发现在400~900nm波段范围的各波长遥感反射... 悬浮物浓度是水质和水环境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2007-11-08~2007-11-21 14天时间对太湖74个样点进行水质取样分析和波谱实测.在提取水体遥感反射率后,分析其与悬浮物浓度的相关关系,发现在400~900nm波段范围的各波长遥感反射率与总悬浮物、无机悬浮物浓度都存在中高度相关,最大相关系数均出现在725nm处,分别为0.883和0.869.而与有机悬浮物浓度则无较好的相关性.同时利用敏感波段的遥感反射率建立了悬浮物浓度估算的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总悬浮物浓度,隐含层节点数为6的神经网络模型的R^2=0.948,RMSE=4.947,在备节点中的训练效果最佳;而对于无机悬浮物浓度,隐含层节点数为4的神经网络模型的R^2=0.956,RMSE=5.104,模型整体训练结果最好.此外,通过测试样本对神经网络模型和经验模型的预测误差进行分析表明,无论是估算总悬浮物浓度,还是无机悬浮物浓度,无论从建模样本的建模精度,还是测试样本的误差分析,神经网络模型都优干经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反射率 悬浮物 神经网络模型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