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蕉城区茶产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林敏
《福建茶叶》
2011年第6期44-46,共3页
蕉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沿海,依山面海、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全区年平均气温从沿海至内陆山区为19.3-13.8℃,全年无霜期312d,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700-1800h,全年平均降水量1350-210...
蕉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沿海,依山面海、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全区年平均气温从沿海至内陆山区为19.3-13.8℃,全年无霜期312d,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700-1800h,全年平均降水量1350-2100mm。全区茶园土壤以矿质壤土为主,土层深厚,山多、林多、雾多、泉多,山地多漫射光,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蕉城区
发展对策
生产现状
茶产业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
日照时数
气候温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蕉城区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2
作者
宋岸伟
蔡远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44,共3页
宁德市蕉城区是福建省产茶大县,五次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2012年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全区茶园面积13.3万亩,年产量10610t,茶叶商品总产值13.16亿元。现有茶农23万人,占全区农民人口70%,茶叶加工企业128家,在外茶叶销售网点80...
宁德市蕉城区是福建省产茶大县,五次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2012年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全区茶园面积13.3万亩,年产量10610t,茶叶商品总产值13.16亿元。现有茶农23万人,占全区农民人口70%,茶叶加工企业128家,在外茶叶销售网点800多家。茶叶是蕉城区传统支柱和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蕉城区
茶叶质量安全
商品总产值
中国名茶
销售网点
农民人口
茶树根
台刈
重修剪
天山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蕉城区茶叶生产情况调查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3
作者
林蕊桂
《茶叶》
2010年第2期105-106,120,共3页
本文阐述了茶叶生产网点调查结果,分析了本区茶叶生产现状及茶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关键词
网点调查
生产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蕉城区茶叶生产情况调查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4
作者
林蕊桂
《福建茶叶》
2009年第4期33-34,40,共3页
茶叶是我区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区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茶产业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是做强做大茶产业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最密切、最直接的措施。为了探索我区茶叶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途径,近...
茶叶是我区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区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茶产业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是做强做大茶产业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最密切、最直接的措施。为了探索我区茶叶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途径,近年蕉城区在赤溪镇、霍童镇、洋中镇等主要产茶村和国营茶场设置茶叶生产调查网点,调查种茶农户的年产量、产值、成本、用工情况。通过调查,了解本区茶叶生产现状,茶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产量
茶产业
蕉城区
可持续发展
生产情况
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
持续发展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蕉城区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被引量:
3
5
作者
宋岸伟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共2页
概述了蕉城区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意义及必要性,并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技术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茶叶质量安全
可追溯体系
蕉城区
市级龙头企业
农业标准化生产
茶园基地
中国名茶
茶叶主产区
茶园管理
茶叶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蕉城区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措施
被引量:
4
6
作者
郑康麟
吴洪新
+2 位作者
宋岸伟
陈言概
王明海
《中国茶叶》
2009年第12期29-31,共3页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地处闽东茶区的鹫峰山脉,为低山丘陵区域,依山面海,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呈阶梯状下降,山脉纵横,溪涧交错。蕉城区地理上属中亚热带,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具有冬长夏短、日照充足、雨量...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地处闽东茶区的鹫峰山脉,为低山丘陵区域,依山面海,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呈阶梯状下降,山脉纵横,溪涧交错。蕉城区地理上属中亚热带,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具有冬长夏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等气候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调查
蕉城区
保护利用
茶树
地理位置
低山丘陵区
中亚热带
气候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名茶之乡”——宁德市蕉城区
7
作者
郑康麟
吴洪新
+1 位作者
周玉璠
陈言概
《中国茶叶》
2012年第11期28-29,共2页
宁德市蕉城区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处于长江与珠江经济版块的融汇中心点,是台湾海峡西岸繁荣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面积1664.53平方公里。境内西北部是天山山脉,为“支提茶”、“天山绿...
宁德市蕉城区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处于长江与珠江经济版块的融汇中心点,是台湾海峡西岸繁荣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面积1664.53平方公里。境内西北部是天山山脉,为“支提茶”、“天山绿茶”的故乡,东南部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三都澳,为中国近代东南“海上茶叶之路”,经此出口茶叶到十多个国家,出口量占中国的30.19%,可谓中国名茶及名港之源地,宜茶环境得天独厚,茶品优异,名茶荟萃,名茶效益日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名茶
蕉城区
宁德市
天山山脉
出口茶叶
组成部分
台湾海峡
区域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蕉城区天山绿茶品牌重塑之刍议
8
作者
徐邢燕
苏峰
吴洪新
《中国茶叶》
2018年第11期53-55,共3页
天山绿茶自唐代已成为贡茶之一。近代以来,天山绿茶系列已有3次4个产品获得全国名茶金奖,5次18个产品获得全省名茶奖,拥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天山绿茶产品营销模式单一,在全国茶叶品牌中的知名度不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
天山绿茶自唐代已成为贡茶之一。近代以来,天山绿茶系列已有3次4个产品获得全国名茶金奖,5次18个产品获得全省名茶奖,拥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天山绿茶产品营销模式单一,在全国茶叶品牌中的知名度不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低下,蕉城区茶业发展缓慢。本文以蕉城茶产业的地理优势、需要克服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茶叶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使其与生态承载能力相协调,并总结出培育茶叶品牌,推动产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为重振天山名茶提供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名茶
品牌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蕉城区名优茶质量评比
9
作者
林蕊桂
《茶叶》
2009年第3期178-179,共2页
本文阐述了蕉城区名优茶质量评比的参评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名优茶
质量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蕉城区第一个全国茶叶标准园创建经验
10
作者
孙智敏
《福建茶叶》
2014年第5期37-37,共1页
蕉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区位优势独特,山海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全区茶园面积13.1万亩,茶叶产量10610吨,产值7.06亿元,茶叶商品总值13.89亿元。全区16个乡镇产茶村达216个,全区70%农户经济收入直接或间接得益于茶叶...
蕉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区位优势独特,山海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全区茶园面积13.1万亩,茶叶产量10610吨,产值7.06亿元,茶叶商品总值13.89亿元。全区16个乡镇产茶村达216个,全区70%农户经济收入直接或间接得益于茶叶,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2004年以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茶叶品种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广高新优品种,加强茶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根据气候和区域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标准
蕉城区
农业产业结构
无公害农产品
有机食品认证
区位优势
资源丰富
茶园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调整茶树品种结构 推进蕉城茶产业发展
被引量:
2
11
作者
郑康麟
吴洪新
《中国茶叶》
2008年第1期24-25,共2页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是中国名茶“天山绿茶”的原产地,也是福建省绿茶主产区,自唐朝开始就产“腊面”、“芽茶”等贡品,产品素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而驰名中外。茶业是当地的传统主导产业和农业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蕉城区现...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是中国名茶“天山绿茶”的原产地,也是福建省绿茶主产区,自唐朝开始就产“腊面”、“芽茶”等贡品,产品素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而驰名中外。茶业是当地的传统主导产业和农业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蕉城区现有茶园面积9万亩,开采面积5.6万亩,2006年毛茶产量4815吨,茶叶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8亿多元,成为蕉城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品种结构
茶产业
茶树
农村经济增长
蕉城区
中国名茶
优势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 推动茶叶产业化进程
被引量:
1
12
作者
林蕊桂
《中国茶叶》
2012年第3期19-20,共2页
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种组织形式,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对茶叶生产组织化的提高,对产品质量的提高包括品牌的创立,增加农民的收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蕉城区是福建宁德市的重点产茶区之一,至2010年底,全区茶园面积8067...
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种组织形式,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对茶叶生产组织化的提高,对产品质量的提高包括品牌的创立,增加农民的收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蕉城区是福建宁德市的重点产茶区之一,至2010年底,全区茶园面积8067公顷,茶叶产量达8670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市第三。2006年初,蕉城区霍童镇成立了全区第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茶叶生产
产业化进程
茶园面积
茶叶产量
产品质量
组织化
蕉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循环经济与宁德茶产业发展
被引量:
2
13
作者
黄林敏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第1期44-47,共4页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最终实...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最终实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茶业循环经济则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来指导茶业经济,解决茶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产品附加值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茶业经济
产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
宁德
产品附加值
经济学家
国际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源菌剂在废弃茶渣堆肥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14
作者
郑世仲
曹榕彬
+3 位作者
江胜滔
蔡远
郭洪涛
余深枝
《中国茶叶》
2018年第12期14-19,共6页
以白地霉和嗜热芽孢杆菌为主要菌种,其他菌株为辅助菌,研究微生物在资源化处理茶渣牛羊粪便混合物料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菌剂有助于缩短堆肥时间,提高堆肥产品质量;通过对几个组合的堆肥效果比较后发现,接种外源菌剂...
以白地霉和嗜热芽孢杆菌为主要菌种,其他菌株为辅助菌,研究微生物在资源化处理茶渣牛羊粪便混合物料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菌剂有助于缩短堆肥时间,提高堆肥产品质量;通过对几个组合的堆肥效果比较后发现,接种外源菌剂后,堆肥成品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显著提高,碳氮比(C/N)降低,粗纤维含量下降,促进了堆肥有机物质的矿化和降解;组合3菌剂(热带假丝酵母+嗜热芽孢杆菌+白地霉+乳酸菌+放线菌)处理的堆肥效果最好,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提高1.7、1.6、1.4 g/kg,C/N下降6.5,粗纤维含量降低6.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牛羊粪便
外源菌剂
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农艺措施对茶树冻害后产量恢复的影响初报
被引量:
2
15
作者
尤志明
杨如兴
+4 位作者
张文锦
郑康麟
林健
蔡善峰
邬龄盛
《茶叶科学技术》
2010年第2期1-2,24,共3页
茶树冻害轻则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重则造成严重落叶乃至全株枯死。受2010年3月7~11日强冷空气的影响,福建全省超过6万hm2的茶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受害最为严重的是闽东、闽北和闽西茶区,受害品种主要是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福鼎大...
茶树冻害轻则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重则造成严重落叶乃至全株枯死。受2010年3月7~11日强冷空气的影响,福建全省超过6万hm2的茶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受害最为严重的是闽东、闽北和闽西茶区,受害品种主要是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金观音(茗科1号)、黄观音和黄旦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产量
冻害
茶树
农艺措施
福鼎大白茶
强冷空气
福云6号
黄观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树镰刀菌的分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6
16
作者
彭成彬
柯栋贤
+3 位作者
陈美霞
刘伟
曹榕彬
蔡远
《中国茶叶》
2018年第8期24-29,共6页
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对首次分离自福建周宁金萱茶树发病叶片上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PDA培养基上菌落中央凸起,菌丝致密呈棉絮状,培养基背面为酒红色。通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呈镰刀形,两端渐尖,弯曲,有3~5个隔...
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对首次分离自福建周宁金萱茶树发病叶片上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PDA培养基上菌落中央凸起,菌丝致密呈棉絮状,培养基背面为酒红色。通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呈镰刀形,两端渐尖,弯曲,有3~5个隔阂,多数为3个隔阂。选用ITS、β-Tub、LSU作为候选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所得结果在Gen 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经形态学观察和致病性鉴定分离的菌株为镰刀菌属的三线镰刀菌。据悉,该菌作为茶树叶部的病原菌在闽东地区系首次报道,研究结果为今后茶叶病害鉴定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
镰刀菌属
形态学观察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做大做强“天山绿茶”品牌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
1
17
作者
宋岸伟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3-145,共3页
茶叶作为蕉城区特色和传统优势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起着重要作用,全区茶园总面积达13.1万亩,年产干茶1.117万多吨,商品总值13.16亿元,其中八都、九都、霍童、赤溪、洋中5个乡镇茶园面积过万亩.16个乡镇中,产茶村达216个...
茶叶作为蕉城区特色和传统优势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起着重要作用,全区茶园总面积达13.1万亩,年产干茶1.117万多吨,商品总值13.16亿元,其中八都、九都、霍童、赤溪、洋中5个乡镇茶园面积过万亩.16个乡镇中,产茶村达216个,茶农5.3万户23万人.2009年--2014年蕉城区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2年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其生产的天山绿茶更是福建绿茶极品,名列福建“三绿”之首.1982年、1986年“天山绿茶”被商业部授予“全国名茶”称号,其系列产品80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名茶金奖.以“天山绿茶”为原料窨制的“天山银毫”茉莉花茶1989年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天山
品牌
茶园面积
中国名茶
优势产业
农村经济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山红工夫红茶的品质与工艺
18
作者
郑康麟
方晨
吴洪新
《中国茶叶》
2011年第9期28-28,共1页
宁德市蕉城区是福建省茶叶主产区,全国重点产茶县,系全国名茶"天山绿茶"的故乡,又是中国东南"海上茶叶之路"三都澳港口的所在地,产茶历史悠久。唐产腊面贡茶、宋后产团饼茶,明、清产芽茶贡品,清朝末年至民国间天山部分茶区亦曾产工...
宁德市蕉城区是福建省茶叶主产区,全国重点产茶县,系全国名茶"天山绿茶"的故乡,又是中国东南"海上茶叶之路"三都澳港口的所在地,产茶历史悠久。唐产腊面贡茶、宋后产团饼茶,明、清产芽茶贡品,清朝末年至民国间天山部分茶区亦曾产工夫红茶。特别是近年来在部分茶区以闽红工夫红茶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加工技术,研发生产的"天山红"工夫红茶多次荣获全国、全省金奖,其优异品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天山红"工夫红茶品质得益于产地优越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精湛的采制技术。随着红茶的兴起,天山茶区蕴存着红茶生产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红茶品质
传统工艺
天山
中国东南
清朝末年
加工技术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天山绿茶”品牌的提升与整合打造
19
作者
林蕊桂
《茶叶科学技术》
2011年第3期44-46,共3页
本文阐述了蕉城区"天山绿茶"品牌的历史与现状,提出"天山绿茶"品牌整合的必要性与整合打造措施,以期提高该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与影响力,提升蕉城茶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做大做强做优蕉城茶产业。
关键词
天山绿茶
品牌
整合打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蕉城区茶产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林敏
机构
宁德市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出处
《福建茶叶》
2011年第6期44-46,共3页
文摘
蕉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沿海,依山面海、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全区年平均气温从沿海至内陆山区为19.3-13.8℃,全年无霜期312d,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700-1800h,全年平均降水量1350-2100mm。全区茶园土壤以矿质壤土为主,土层深厚,山多、林多、雾多、泉多,山地多漫射光,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蕉城区
发展对策
生产现状
茶产业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
日照时数
气候温和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蕉城区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2
作者
宋岸伟
蔡远
机构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出处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44,共3页
文摘
宁德市蕉城区是福建省产茶大县,五次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2012年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全区茶园面积13.3万亩,年产量10610t,茶叶商品总产值13.16亿元。现有茶农23万人,占全区农民人口70%,茶叶加工企业128家,在外茶叶销售网点800多家。茶叶是蕉城区传统支柱和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蕉城区
茶叶质量安全
商品总产值
中国名茶
销售网点
农民人口
茶树根
台刈
重修剪
天山绿茶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蕉城区茶叶生产情况调查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3
作者
林蕊桂
机构
福建省宁德市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出处
《茶叶》
2010年第2期105-106,120,共3页
文摘
本文阐述了茶叶生产网点调查结果,分析了本区茶叶生产现状及茶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关键词
网点调查
生产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措施
Keywords
network survey
production status
problems
development measure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蕉城区茶叶生产情况调查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4
作者
林蕊桂
机构
宁德市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出处
《福建茶叶》
2009年第4期33-34,40,共3页
文摘
茶叶是我区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区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茶产业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是做强做大茶产业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最密切、最直接的措施。为了探索我区茶叶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途径,近年蕉城区在赤溪镇、霍童镇、洋中镇等主要产茶村和国营茶场设置茶叶生产调查网点,调查种茶农户的年产量、产值、成本、用工情况。通过调查,了解本区茶叶生产现状,茶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
关键词
茶叶产量
茶产业
蕉城区
可持续发展
生产情况
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
持续发展措施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蕉城区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被引量:
3
5
作者
宋岸伟
机构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出处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共2页
文摘
概述了蕉城区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意义及必要性,并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技术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茶叶质量安全
可追溯体系
蕉城区
市级龙头企业
农业标准化生产
茶园基地
中国名茶
茶叶主产区
茶园管理
茶叶种植
分类号
F3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蕉城区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措施
被引量:
4
6
作者
郑康麟
吴洪新
宋岸伟
陈言概
王明海
机构
福建省宁德市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出处
《中国茶叶》
2009年第12期29-31,共3页
文摘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地处闽东茶区的鹫峰山脉,为低山丘陵区域,依山面海,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呈阶梯状下降,山脉纵横,溪涧交错。蕉城区地理上属中亚热带,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具有冬长夏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等气候特点。
关键词
种质资源调查
蕉城区
保护利用
茶树
地理位置
低山丘陵区
中亚热带
气候影响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名茶之乡”——宁德市蕉城区
7
作者
郑康麟
吴洪新
周玉璠
陈言概
机构
福建省宁德市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福建省
茶
叶学会
出处
《中国茶叶》
2012年第11期28-29,共2页
文摘
宁德市蕉城区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处于长江与珠江经济版块的融汇中心点,是台湾海峡西岸繁荣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面积1664.53平方公里。境内西北部是天山山脉,为“支提茶”、“天山绿茶”的故乡,东南部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三都澳,为中国近代东南“海上茶叶之路”,经此出口茶叶到十多个国家,出口量占中国的30.19%,可谓中国名茶及名港之源地,宜茶环境得天独厚,茶品优异,名茶荟萃,名茶效益日益凸显。
关键词
中国名茶
蕉城区
宁德市
天山山脉
出口茶叶
组成部分
台湾海峡
区域面积
分类号
F42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蕉城区天山绿茶品牌重塑之刍议
8
作者
徐邢燕
苏峰
吴洪新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福建省种植
业
技术推广总站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出处
《中国茶叶》
2018年第11期53-55,共3页
基金
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2014-2017年)(2014NK01)
文摘
天山绿茶自唐代已成为贡茶之一。近代以来,天山绿茶系列已有3次4个产品获得全国名茶金奖,5次18个产品获得全省名茶奖,拥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天山绿茶产品营销模式单一,在全国茶叶品牌中的知名度不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低下,蕉城区茶业发展缓慢。本文以蕉城茶产业的地理优势、需要克服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茶叶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使其与生态承载能力相协调,并总结出培育茶叶品牌,推动产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为重振天山名茶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天山名茶
品牌
对策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蕉城区名优茶质量评比
9
作者
林蕊桂
机构
福建省宁德市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出处
《茶叶》
2009年第3期178-179,共2页
文摘
本文阐述了蕉城区名优茶质量评比的参评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名优茶
质量评比
Keywords
superior tea
quantity comparison
分类号
F42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蕉城区第一个全国茶叶标准园创建经验
10
作者
孙智敏
机构
宁德市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出处
《福建茶叶》
2014年第5期37-37,共1页
文摘
蕉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区位优势独特,山海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全区茶园面积13.1万亩,茶叶产量10610吨,产值7.06亿元,茶叶商品总值13.89亿元。全区16个乡镇产茶村达216个,全区70%农户经济收入直接或间接得益于茶叶,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2004年以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茶叶品种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广高新优品种,加强茶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根据气候和区域布局,
关键词
茶叶标准
蕉城区
农业产业结构
无公害农产品
有机食品认证
区位优势
资源丰富
茶园面积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调整茶树品种结构 推进蕉城茶产业发展
被引量:
2
11
作者
郑康麟
吴洪新
机构
福建省宁德市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出处
《中国茶叶》
2008年第1期24-25,共2页
文摘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是中国名茶“天山绿茶”的原产地,也是福建省绿茶主产区,自唐朝开始就产“腊面”、“芽茶”等贡品,产品素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而驰名中外。茶业是当地的传统主导产业和农业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蕉城区现有茶园面积9万亩,开采面积5.6万亩,2006年毛茶产量4815吨,茶叶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8亿多元,成为蕉城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品种结构
茶产业
茶树
农村经济增长
蕉城区
中国名茶
优势产业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42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 推动茶叶产业化进程
被引量:
1
12
作者
林蕊桂
机构
福建宁德市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出处
《中国茶叶》
2012年第3期19-20,共2页
文摘
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种组织形式,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对茶叶生产组织化的提高,对产品质量的提高包括品牌的创立,增加农民的收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蕉城区是福建宁德市的重点产茶区之一,至2010年底,全区茶园面积8067公顷,茶叶产量达8670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市第三。2006年初,蕉城区霍童镇成立了全区第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茶叶生产
产业化进程
茶园面积
茶叶产量
产品质量
组织化
蕉城区
分类号
F321.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循环经济与宁德茶产业发展
被引量:
2
13
作者
黄林敏
机构
宁德市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第1期44-47,共4页
文摘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最终实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茶业循环经济则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来指导茶业经济,解决茶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产品附加值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茶业经济
产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
宁德
产品附加值
经济学家
国际社会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源菌剂在废弃茶渣堆肥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14
作者
郑世仲
曹榕彬
江胜滔
蔡远
郭洪涛
余深枝
机构
宁德师范学院
宁德市农
业
局土壤肥料技术站
宁德市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技术推广站
福建仙洋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宁德市台盛农
业
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茶叶》
2018年第12期14-19,共6页
基金
宁德市蕉城区茶业管理局"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项目"
茶渣有机肥化利用技术研究(2018HX05)
文摘
以白地霉和嗜热芽孢杆菌为主要菌种,其他菌株为辅助菌,研究微生物在资源化处理茶渣牛羊粪便混合物料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菌剂有助于缩短堆肥时间,提高堆肥产品质量;通过对几个组合的堆肥效果比较后发现,接种外源菌剂后,堆肥成品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显著提高,碳氮比(C/N)降低,粗纤维含量下降,促进了堆肥有机物质的矿化和降解;组合3菌剂(热带假丝酵母+嗜热芽孢杆菌+白地霉+乳酸菌+放线菌)处理的堆肥效果最好,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提高1.7、1.6、1.4 g/kg,C/N下降6.5,粗纤维含量降低6.87%。
关键词
茶渣
牛羊粪便
外源菌剂
堆肥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农艺措施对茶树冻害后产量恢复的影响初报
被引量:
2
15
作者
尤志明
杨如兴
张文锦
郑康麟
林健
蔡善峰
邬龄盛
机构
福建省农
业
科学院
茶
叶研究所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福建品品香
茶
业
有限公司
福建天湖
茶
业
有限公司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10年第2期1-2,24,共3页
基金
国家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
文摘
茶树冻害轻则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重则造成严重落叶乃至全株枯死。受2010年3月7~11日强冷空气的影响,福建全省超过6万hm2的茶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受害最为严重的是闽东、闽北和闽西茶区,受害品种主要是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金观音(茗科1号)、黄观音和黄旦等品种,
关键词
茶叶产量
冻害
茶树
农艺措施
福鼎大白茶
强冷空气
福云6号
黄观音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树镰刀菌的分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6
16
作者
彭成彬
柯栋贤
陈美霞
刘伟
曹榕彬
蔡远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宁德师范学院
宁德市农
业
局土壤肥料技术站
宁德市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技术推广站
出处
《中国茶叶》
2018年第8期24-29,共6页
基金
茶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开放项目(2017C002)
福建省科技厅高校产学研项目(2016N5010)
+1 种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产学研项目(JA15541)
宁德师范学院人才引进项目(2014Y003)
文摘
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对首次分离自福建周宁金萱茶树发病叶片上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PDA培养基上菌落中央凸起,菌丝致密呈棉絮状,培养基背面为酒红色。通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呈镰刀形,两端渐尖,弯曲,有3~5个隔阂,多数为3个隔阂。选用ITS、β-Tub、LSU作为候选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所得结果在Gen 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经形态学观察和致病性鉴定分离的菌株为镰刀菌属的三线镰刀菌。据悉,该菌作为茶树叶部的病原菌在闽东地区系首次报道,研究结果为今后茶叶病害鉴定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茶
镰刀菌属
形态学观察
分子鉴定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做大做强“天山绿茶”品牌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
1
17
作者
宋岸伟
机构
宁德市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出处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3-145,共3页
文摘
茶叶作为蕉城区特色和传统优势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起着重要作用,全区茶园总面积达13.1万亩,年产干茶1.117万多吨,商品总值13.16亿元,其中八都、九都、霍童、赤溪、洋中5个乡镇茶园面积过万亩.16个乡镇中,产茶村达216个,茶农5.3万户23万人.2009年--2014年蕉城区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2年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其生产的天山绿茶更是福建绿茶极品,名列福建“三绿”之首.1982年、1986年“天山绿茶”被商业部授予“全国名茶”称号,其系列产品80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名茶金奖.以“天山绿茶”为原料窨制的“天山银毫”茉莉花茶1989年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
关键词
绿茶
天山
品牌
茶园面积
中国名茶
优势产业
农村经济
农民收入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山红工夫红茶的品质与工艺
18
作者
郑康麟
方晨
吴洪新
机构
福建省宁德市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上海
茶
叶公司
出处
《中国茶叶》
2011年第9期28-28,共1页
文摘
宁德市蕉城区是福建省茶叶主产区,全国重点产茶县,系全国名茶"天山绿茶"的故乡,又是中国东南"海上茶叶之路"三都澳港口的所在地,产茶历史悠久。唐产腊面贡茶、宋后产团饼茶,明、清产芽茶贡品,清朝末年至民国间天山部分茶区亦曾产工夫红茶。特别是近年来在部分茶区以闽红工夫红茶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加工技术,研发生产的"天山红"工夫红茶多次荣获全国、全省金奖,其优异品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天山红"工夫红茶品质得益于产地优越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精湛的采制技术。随着红茶的兴起,天山茶区蕴存着红茶生产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工夫红茶
红茶品质
传统工艺
天山
中国东南
清朝末年
加工技术
生态环境
分类号
TS272.53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天山绿茶”品牌的提升与整合打造
19
作者
林蕊桂
机构
蕉城区茶业管理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11年第3期44-46,共3页
文摘
本文阐述了蕉城区"天山绿茶"品牌的历史与现状,提出"天山绿茶"品牌整合的必要性与整合打造措施,以期提高该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与影响力,提升蕉城茶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做大做强做优蕉城茶产业。
关键词
天山绿茶
品牌
整合打造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蕉城区茶产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黄林敏
《福建茶叶》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蕉城区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宋岸伟
蔡远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蕉城区茶叶生产情况调查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林蕊桂
《茶叶》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蕉城区茶叶生产情况调查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林蕊桂
《福建茶叶》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蕉城区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宋岸伟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蕉城区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措施
郑康麟
吴洪新
宋岸伟
陈言概
王明海
《中国茶叶》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国名茶之乡”——宁德市蕉城区
郑康麟
吴洪新
周玉璠
陈言概
《中国茶叶》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蕉城区天山绿茶品牌重塑之刍议
徐邢燕
苏峰
吴洪新
《中国茶叶》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浅析蕉城区名优茶质量评比
林蕊桂
《茶叶》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蕉城区第一个全国茶叶标准园创建经验
孙智敏
《福建茶叶》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调整茶树品种结构 推进蕉城茶产业发展
郑康麟
吴洪新
《中国茶叶》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 推动茶叶产业化进程
林蕊桂
《中国茶叶》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浅谈循环经济与宁德茶产业发展
黄林敏
《茶叶科学技术》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外源菌剂在废弃茶渣堆肥处理中的应用
郑世仲
曹榕彬
江胜滔
蔡远
郭洪涛
余深枝
《中国茶叶》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不同农艺措施对茶树冻害后产量恢复的影响初报
尤志明
杨如兴
张文锦
郑康麟
林健
蔡善峰
邬龄盛
《茶叶科学技术》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茶树镰刀菌的分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彭成彬
柯栋贤
陈美霞
刘伟
曹榕彬
蔡远
《中国茶叶》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做大做强“天山绿茶”品牌的探索与思考
宋岸伟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天山红工夫红茶的品质与工艺
郑康麟
方晨
吴洪新
《中国茶叶》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试论“天山绿茶”品牌的提升与整合打造
林蕊桂
《茶叶科学技术》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