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蔡圣朝运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经验 被引量:5
1
作者 费爱华 徐斌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5-47,共3页
蔡圣朝认为,中风后失语以肾虚为本,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而致,临床应从肾论治本病,常采用头针疗法、舌针疗法,并选取涌泉为固定穴位,再辨经取穴,用解语膏敷贴穴位,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调整阴阳、运行气血之功。
关键词 中风后失语 针灸 临床经验 蔡圣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调任灸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上肢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丽 朱才丰 +4 位作者 贺成功 李静 杨坤 王琳 张君宇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 观察通督调任灸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任务导向性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督调任灸法,疗程均为... 目的 观察通督调任灸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任务导向性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督调任灸法,疗程均为4周。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估上肢模块(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 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WMFT)、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研究组增加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任灸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偏瘫 艾灸疗法 任务导向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任复元灸法治疗脑卒中后感觉性失语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费爱华 蔡圣朝 代飞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调任复元灸法结合头皮针和舌面点刺治疗脑卒中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脑卒中后感觉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头皮针和舌面点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任复元灸法治疗,疗程为... 目的观察调任复元灸法结合头皮针和舌面点刺治疗脑卒中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脑卒中后感觉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头皮针和舌面点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任复元灸法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言语功能评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自发谈话、理解和复述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而命名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和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任复元灸法治疗脑卒中后感觉性失语具有良好疗效,可改善患者言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感觉性失语 调任复元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敷贴联合舌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60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婉月 蔡圣朝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9期1275-1277,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舌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30例对照组(给予靳氏舌三针)和3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敷贴联合靳氏舌三针)。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北京医科大学《汉语失...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舌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30例对照组(给予靳氏舌三针)和3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敷贴联合靳氏舌三针)。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北京医科大学《汉语失语症检查法》量表对患者言语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舌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舌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 靳氏舌三针 穴位敷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