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0—2020年内蒙古暖季复合干旱热浪事件变化特征
1
作者 乌吉斯古冷 郭恩亮 +2 位作者 王永芳 包刚 康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1-1880,共10页
为了强化对复合干旱热浪事件(CDHEs)的监测,选择内蒙古作为研究区,基于115个站点数据,运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高温相对阈值法,对该区干旱和热浪事件进行定义与识别。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复合干旱热浪强度指数(CDHMI)进行复合干旱热浪频... 为了强化对复合干旱热浪事件(CDHEs)的监测,选择内蒙古作为研究区,基于115个站点数据,运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高温相对阈值法,对该区干旱和热浪事件进行定义与识别。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复合干旱热浪强度指数(CDHMI)进行复合干旱热浪频率(CDHF)统计,继而开展干旱、热浪和CDHEs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暖季(5—10月)不同时间尺度(1个月和6个月尺度)干旱强度皆呈增加趋势。内蒙古西部和通辽市中部干旱频发,中东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显著增加。热浪频率显著增加、热浪期显著延长,热浪持续时间和强度呈非显著增加趋势。热浪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CDHEs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1998年之后。空间分布上,CDHF高值区集中在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北部地区CDHF明显增多,而高强度CDHMI分布在内蒙古东北和西南地区,增长趋势与CDHF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复合干旱热浪事件 干旱 热浪 CDH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矿区露天开采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2
作者 刘环宇 史培军 王永芳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0,共10页
[目的]量化矿区开发建设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为未来对晋陕蒙地区露天矿区的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鄂尔多斯高原最大的露天矿黑岱沟和哈尔乌素煤矿为研究对象,根据遥感影像、统计数据及调查数据获取高分辨率的... [目的]量化矿区开发建设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为未来对晋陕蒙地区露天矿区的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鄂尔多斯高原最大的露天矿黑岱沟和哈尔乌素煤矿为研究对象,根据遥感影像、统计数据及调查数据获取高分辨率的研究区地形和植被状况,分别利用风蚀RWEQ模型和水蚀RUSLE模型计算研究区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壤风力侵蚀、水力侵蚀模数,计算矿区和自然对照区的1990—2000年、1990—2010年、1990—2020年的侵蚀模数不同级别变化的面积比例,以分析露天开采对2种土壤侵蚀营力的影响。[结果]1990—2020年研究区的整体土壤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的模数均呈下降趋势,矿区的风蚀、水蚀模数下降的面积比例小于对照区,增加和不变的比例大于对照区,说明露天开采作业一定程度上加速土壤风蚀和水蚀的自然侵蚀速率。[结论]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有阶段性的成效,其中风蚀和水蚀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抑制作用,开采区的水土保持仍需要进一步考虑其复合侵蚀下的水土流失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露天矿区 RUSLE模型 RWEQ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甄江红 田桐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394,共11页
[目的]科学评价并厘清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地域类型及其空间格局,为合理引导聚落与人口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借助地理空间数据与GIS技术,基于栅格尺度从自然、生态、生产、生活、社会环境层面,选取30项指标开展了锡林郭勒牧区人居环境适宜... [目的]科学评价并厘清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地域类型及其空间格局,为合理引导聚落与人口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借助地理空间数据与GIS技术,基于栅格尺度从自然、生态、生产、生活、社会环境层面,选取30项指标开展了锡林郭勒牧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及其与聚落、人口分布的相关分析。[结果](1)锡林郭勒牧区人居环境适宜性由东向西逐级递减,并以一般适宜区面积最大,宜居水平整体不高,生活环境与生态条件对人居环境的限制作用较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2)从旗/市来看,人居环境宜居度以东南部的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正蓝旗较高,西北部的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与阿巴嘎旗相对较低;从苏木/镇来看,宜居度较高的一二等苏木/镇占56.94%,宜居度较低的四五等苏木/镇占20.83%。(3)人居环境一般适宜及以上区域内的聚落数量占比达91.34%,人口数量占比为91.28%,聚落与人口分布具有适宜区域指向性。[结论]人居环境的适宜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牧区聚落与人口的空间分布,未来需差异化推进聚落重构与生态移民,改善牧区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适宜性评价 GIS技术 锡林郭勒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妍力 王永芳 +3 位作者 郭恩亮 包刚 艾丽亚 马浩文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1-1354,共14页
土地沙漠化问题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是维护沙区生态平衡、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和紧迫任务。本文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运用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的土地利用和降水... 土地沙漠化问题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是维护沙区生态平衡、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和紧迫任务。本文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运用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的土地利用和降水量等数据,对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进行分析,通过生态需求评估识别生态源地,借助电路理论,结合Linkage Mapper工具箱和Circuitscape软件提取生态廊道、识别夹点区和改善区;最终构建研究区1990-2020年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优化对策。结果表明:(1)1990-2010年生态源地数量、面积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源地面积增幅达8.37%,这与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有关。2010-2020年源地数量下降,源地面积减少了1.38%,说明研究区近年来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2)1990-2010年生态廊道数量从32条增加到120条,2010-2020年生态廊道数量减少了30条,表明生态源地面积的增减显著影响生态流的流动强度;(3)夹点主要分布在研究区林地和草地集中地区,改善区则分布在未利用土地与城区周围;(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一带、两轴、三中心”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策略,为科尔沁沙地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提供切实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InVEST模型 电路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的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DVI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艾丽亚 王永芳 +2 位作者 郭恩亮 银山 顾锡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79-1290,共12页
区域植被动态变化研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使用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1995—2020年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年植被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 区域植被动态变化研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使用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1995—2020年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年植被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采用皮尔逊相关性、残差分析和Lindeman-Merenda-Gold(LMG)模型等方法对该保护区设立前后的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08年NDVI呈下降趋势的区域面积占比为69.04%,而在2008—2020年NDVI呈上升趋势的区域占比高达94.98%,研究区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后植被明显好转。(2)1995—2008年负向人类活动与气候暖干化趋势导致实验区植被NDVI的减少,其中气候暖干化趋势是主导因素。(3)降水量的增加和正向人类活动驱动了2008—2020年实验区植被NDVI的增加。其中,以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为代表的正向人类活动是该时间段植被恢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治理与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E NDVI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AERA5、GLDAS和FLDAS土壤湿度数据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金令 王永芳 +3 位作者 郭恩亮 那仁满都拉 顾锡羚 康尧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60,共8页
土壤湿度是地球系统模拟的重要参数之一,在气候变化和干旱研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2011-2013年内蒙古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农田0~10 cm土壤湿度旬值数据,结合相关系数、偏差、均方根误差和DISO等统计指标,评估美国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 土壤湿度是地球系统模拟的重要参数之一,在气候变化和干旱研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2011-2013年内蒙古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农田0~10 cm土壤湿度旬值数据,结合相关系数、偏差、均方根误差和DISO等统计指标,评估美国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的全球高分辨率陆面数据同化系统(FLDAS)等三套土壤湿度数据在内蒙古的适用性,旨在选出一种适用于研究内蒙古土壤湿度时空特征的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替代资料。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三套产品数据空间分布与观测数据基本一致,均能体现内蒙古土壤湿度东湿西干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ERA5与观测数据的相关性最高,但是误差较大;在月尺度上ERA5和GLDAS两套数据均能较好地捕捉和刻画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ERA5数据在各月与观测值的相关性较好,而GLDAS数据的误差更小;整体上来看,GLDAS、FLDAS、ERA5与观测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68、和0.96,NAE分别为0.031、0.013、0.022,NRMSE分别为0.032、0.014、0.023。ERA5与观测数据之间的DISO距离值最小,为0.045,其次是GLDAS,FLDAS数据最差。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土壤湿度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ERA5 GLDAS FLDAS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锡林郭勒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小红 王永芳 +3 位作者 郭恩亮 包玉海 康尧 美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2,共13页
为了探讨干旱对锡林郭勒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本文基于2000~2020年12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和同一时期的MODIS(Moderate-reso... 为了探讨干旱对锡林郭勒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本文基于2000~2020年12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和同一时期的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NPP数据,运用Theil-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干旱与NPP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干旱对锡林郭勒草原NPP的影响。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气候整体呈湿润趋势,东部较西部更为明显;NPP呈增加趋势,由东北向西南递减;SPEI与NPP呈正相关的面积达99.88%,说明植被状况随着干旱的缓解整体趋于好转;时间上,SPEI与不同植被类型NPP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相关性最大的是典型草原;干旱的发生会造成NPP损失,其减少幅度随干旱强度和面积的增加而上升。研究结果可为应对气候变化、抗灾减灾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草原 干旱 净初级生产力(NPP)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的奈曼旗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神宝 王永芳 +1 位作者 郭恩亮 包慧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65-1976,共12页
借助谷歌地球引擎平台(GEE),计算1991-2020年奈曼旗植被覆盖度(FVC),并利用Sen氏斜率趋势分析方法对FVC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同期气象数据,运用偏相关与残差分析方法,定量评估FVC对气候因子、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91-2... 借助谷歌地球引擎平台(GEE),计算1991-2020年奈曼旗植被覆盖度(FVC),并利用Sen氏斜率趋势分析方法对FVC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同期气象数据,运用偏相关与残差分析方法,定量评估FVC对气候因子、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91-2020年奈曼旗FVC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FVC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分布格局;1991-2020年奈曼旗植被覆盖各个等级相互转化,植被覆盖“低转高”的面积远大于“高转低”,表明奈曼旗植被恢复状况良好;气候因子并非研究区FVC变化的必然结果。相反,人类活动则是30年间FVC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奈曼旗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歌地球引擎 植被覆盖 长时间序列 时空特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