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戈壁棕熊及同域分布动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
1
作者 薛亚东 孙戈 +6 位作者 李佳 德力格尔其木格·达瓦苏仁 阿木古郎·洛布桑金巴 李广良 秦爱丽 金崑 肖文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104,共10页
[目的]调查蒙古国珍稀濒危动物戈壁棕熊及同域分布动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为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戈壁棕熊的精准保护、同域分布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2019年4月-2021年3月在大戈壁保护区A区戈壁棕熊补饲... [目的]调查蒙古国珍稀濒危动物戈壁棕熊及同域分布动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为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戈壁棕熊的精准保护、同域分布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2019年4月-2021年3月在大戈壁保护区A区戈壁棕熊补饲点、水源点和兽径/通道处布设的118台红外相机数据进行分析,编制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名录,采用分布强度指数和相对多度指数分析戈壁棕熊及其同域分布野生动物的分布强度和相对多度,比较主要兽类空间分布格局,探讨其分布特征与物种间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调查累计59271个红外相机工作日,鉴定出兽类6目13种、鸟类10目48种。兽类以荒漠生境典型物种为主,也包括干旱山地生境物种和部分古北界、全北界广布种;鸟类涵盖典型荒漠、半荒漠和干旱草原鸟种以及山地裸岩区典型鸟种和典型湿地鸟类。鸟类中19种为当地留鸟,占全部鸟种数的39.6%,其余29种为候鸟,仅在迁徙季短期停留于戈壁中的各绿洲。获得主要兽类独立照片23312张,蒙古野驴的独立照片数最多,其次为野骆驼、戈壁棕熊。戈壁棕熊的分布强度表现为从保护区东部到西部逐渐降低,大多数有蹄类动物分布强度呈从西部到东部减弱趋势;食肉动物中各物种在不同绿洲呈现不同分布强度。10种大中型兽类中,戈壁棕熊相对多度指数(20.61)最高;食草动物中,蒙古野驴相对多度指数(17.26)最高。[结论]大戈壁保护区主要兽类分布强度在不同绿洲间存在差异,可能与其生境选择偏好和捕食者/猎物的分布有关,也是荒漠生态系统动物群落竞争共存机制作用的体现。多数物种在不同生境类型间的相对多度指数存在差异,尤其是有蹄类物种,对水源表现出明显依赖性。建议围绕水源点开展持续监测,进一步摸清大戈壁保护区A区的物种多样性,掌握戈壁棕熊等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戈壁保护区A区 戈壁棕熊 物种多样性 红外相机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氏落叶松尺蠖在蒙古高原适生区的分布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晓君 颉耀文 +1 位作者 包玉海 Altanchime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106,共9页
【目的】为防控蒙古国雅氏落叶松尺蠖(Erannis jacobsoni Djak)扩散,预测该虫在蒙古高原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方法】选取影响雅氏落叶松尺蠖适生性的6个气象指标,基于害虫分布点和寄主分布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气候相似性分析方法,结合... 【目的】为防控蒙古国雅氏落叶松尺蠖(Erannis jacobsoni Djak)扩散,预测该虫在蒙古高原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方法】选取影响雅氏落叶松尺蠖适生性的6个气象指标,基于害虫分布点和寄主分布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气候相似性分析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预测害虫适生区,并将这2种方法相结合预测害虫适生区细化分布。利用Kappa系数对3种方法的预测精度进行评定。【结果】Maxent模型、气候相似性分析法以及2种方法综合预测的适生区总面积分别为9.11,10.34和7.56万km^2;三者预测的适生区总体分布基本一致,包括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及锡林郭勒和蒙古国库苏古尔、东方、色楞格、布尔干、扎布汗、肯特、后杭爱、中央、鄂尔浑、乌兰巴托及前杭爱等地区,其中极高和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布尔干、后杭爱及库苏古尔;三者预测的Kappa系数分别为0.778,0.733和0.813,表明2种方法综合预测精度优于Maxent模型和气候相似性分析法。【结论】雅氏落叶松尺蠖在蒙古高原的适生区分布较广,应趁早采取防范措施保障蒙古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安全;2种方法综合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氏落叶松尺蠖 适生区预测 GIS技术 Maxent生态位模型 气候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湿地大型水鸟种群动态和幼鸟比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昱熙 赵青山 +10 位作者 谢彦波 Damba Iderbat 邓雪琴 嘎日迪 刘观华 徐志文 李跃 高大立 徐文彬 陈国勋 曹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8-877,共10页
迁徙水鸟保护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水鸟种群数量和幼鸟比例监测,对科学评估其种群变化趋势、制定长期保护策略具有重要价值。长江中下游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水鸟越冬区之一。本研究采用野外同步调查等... 迁徙水鸟保护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水鸟种群数量和幼鸟比例监测,对科学评估其种群变化趋势、制定长期保护策略具有重要价值。长江中下游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水鸟越冬区之一。本研究采用野外同步调查等方法对该区域87个湿地的亟需保护和具有代表性的10种大型越冬水鸟,其中雁形目6种,分别是鸿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fabalis、灰雁A.grus、白额雁A.albifrons、小白额雁A.erythropus和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鹤形目4种,分别是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白枕鹤Antigone vipio、灰鹤Grus grus和白头鹤G.monacha,进行了长期监测(2003—2019年冬季),并结合相关文献,评估其种群变化趋势、幼鸟比例和死亡率。研究结果如下:(1)2005—2019年3种水鸟(豆雁、灰雁和灰鹤)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7种水鸟(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小天鹅、白鹤、白枕鹤和白头鹤)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2)种群趋势下降组(N=7)和上升组(N=3)的幼鸟比例均值在2016—2019年中,分别为0.168与0.17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601);(3)种群趋势下降和上升水鸟的死亡率均值在2016—2019年中,分别为0.245与0.12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6)。本研究表明,导致长江越冬水鸟种群趋势下降的主要因素是高死亡率,而不是低繁殖成功率。建议未来加强对7个下降种群的保护,并进一步研究死亡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水鸟 种群动态 幼鸟比例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雪豹种群密度监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35
4
作者 马鸣 徐峰 +3 位作者 Bariushaa Munkhtsog 吴逸群 Tomas McCarthy Kyle McCarthy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3,共5页
2004—2010年间,前后累计270多天,新疆雪豹研究小组在新疆北塔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东部和托木尔峰地区20多个地点(山谷),对雪豹(Uncia uncia)的痕迹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计完成150多条样线,总长度接近190 km,痕迹数平均为1~3个.... 2004—2010年间,前后累计270多天,新疆雪豹研究小组在新疆北塔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东部和托木尔峰地区20多个地点(山谷),对雪豹(Uncia uncia)的痕迹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计完成150多条样线,总长度接近190 km,痕迹数平均为1~3个.·km^-1。记录到的痕迹有粪团、嗅痕(气味标记)、足迹链、刨痕(刨坑)、爪痕、卧迹、毛发、尿迹、血迹、剩余食物(动物尸体)和吼声等。通过痕迹学的分析,初步掌握雪豹的领域范围、分布规律和相对密度。之后开展了红外相机拍摄、雪豹食物资源普查、市场毛皮调查、贸易通道调查、杀戮案件搜集、民间问卷调查、非政府组织(NGO)社区服务与牧业冲突调研等工作。同期布设红外相机36台,约2 094个照相日,计50 256 h,回收胶卷71个,回收清晰雪豹照片32张,平均拍摄率或"捕获率"(capture rate)达1.53%。确定在托木尔峰250 km^2范围内有5~8只雪豹活动,密度为2.0~3.2只·(100 km^2)^-1。在比较分析各种监测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新疆雪豹种群密度不同监测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监测方法 痕迹 红外相机 相对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