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型臂导航下后路截骨与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王灿锋 章永权 +4 位作者 楼宇梁 李长明 洪锋 李伟 全仁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4-621,共8页
目的:探讨后路“O”型臂导航内固定+截骨矫形术和前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后路“O”型臂导航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3年6月期间,本院... 目的:探讨后路“O”型臂导航内固定+截骨矫形术和前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后路“O”型臂导航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3年6月期间,本院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5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后路“O”型臂导航内固定+截骨矫形组(A组,20例)和前路OLIF+后路“O”型臂导航内固定组(B组,25例)。A组男8例,女12例;年龄47~81岁(66.4±7.4岁);B组男8例,女17例;年龄52~81岁(67.4±8.2岁)。记录患者围术期数据,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填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评估临床疗效;同时拍摄脊柱全长站立位X线片,测量冠状位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椎间隙高度、椎体融合率等数据,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A组18~38个月(26.5±5.3个月);B组20~36个月(24.3±4.2个月),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起床时间、输血人次分别为219.0±25.7min、1087.5±353.1mL、364.7±22.9mL、11.0±3.4d、18次;B组为169.4±25.6min、672.5±308.6mL、109.3±25.3mL、6.3±1.8d、8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A组为6.2±0.9分、1.8±0.8分;B组为4.4±0.9分、1.3±0.5分,B组均低于A组(P<0.05)。术后A组ODI为(22.8±4.8)%,B组为(19.9±2.9)%,B组低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末次随访时矢状面SVA为47.0±11.5mm、43.9±19.7mm;B组为35.2±19.9mm、30.9±19.9mm,A组矢状面矫正均优于B组(P<0.05)。术后、末次随访两组冠状面Cobb角、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为48.1±8.2mm、46.1±8.5mm;B组为57.4±5.4mm、56.3±5.6mm,B组优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漏2例,切口愈合延迟2例,钉棒断裂1例,螺钉松动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6/20);B组患者2例术后出现左大腿前内侧疼痛,2例患者出现短暂的左侧屈髋无力,均在随访时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为16%(4/2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高于B组(P<0.05),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脊髓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植骨及融合器均骨性融合。结论:后路“O”型臂导航内固定+截骨矫形术和前路OLIF+后路“O”型臂导航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均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前者矢状面矫形效果更好,但存在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术后卧床时间久、并发症多等问题,后者冠状面侧弯矫形效果不亚于前者,同时具有微创、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微创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锆梯度复合羟基磷灰石体外激活末梢血单个核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全仁夫 杨迪生 +3 位作者 苗旭东 李伟 吴晓春 汪宏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0-163,共4页
目的:体外检测二氧化锆(ZrO2)梯度复合羟基磷灰石(HAP)材料浸提液对健康青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激活,来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以二氧化锆(ZrO2)单纯复合羟基磷灰石(HAP)为对照材料,制备两种材料浸提液并分离健康年轻人PBMC。MT... 目的:体外检测二氧化锆(ZrO2)梯度复合羟基磷灰石(HAP)材料浸提液对健康青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激活,来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以二氧化锆(ZrO2)单纯复合羟基磷灰石(HAP)为对照材料,制备两种材料浸提液并分离健康年轻人PBMC。MTT法检测两种材料浸提液刺激PBMC转化的作用;ELISA法检测两种材料浸提液刺激PBMC分泌TNFα和IL-6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材料浸提液刺激PBMCCD69、CD25的作用。结果:培养5d,单纯复合组对PBMC的增殖作用弱于对照组(P<0.05),而梯度复合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差异;LPS共培养24h,两材料组TNFα和IL-6水平差异显著(P<0.05);PHA作用24h,两材料组PBMC中CD69和CD25阳性细胞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ZrO梯度复合HAP生物陶瓷材料免疫原性弱,对PBMC的激活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类 单核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皮空心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2
3
作者 沈福祥 曹国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72-374,共3页
股骨髁间骨折是严重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会影响关节功能,可以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传统方法一般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但创伤较大,容易出现关节粘连,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
关键词 股骨髁间骨折 治疗不当 关节镜 经皮空心钉 膝关节功能障碍 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内骨折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复合HA/ZrO_2多孔支架材料在松质骨缺损应用的实验 被引量:2
4
作者 邵荣学 全仁夫 +3 位作者 张亮 谢尚举 杨迪生 韦习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6-51,I0006-I0008,共9页
目的评估新型梯度复合HA/Zr O2(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多孔支架材料在修复比格犬椎体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1)采用泡沫海绵体浸渍成型法、联合梯度复合及高温烧结法制备新型梯度复合HA/Zr O2多孔支架材料;(2)将18只普通级比格犬(体... 目的评估新型梯度复合HA/Zr O2(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多孔支架材料在修复比格犬椎体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1)采用泡沫海绵体浸渍成型法、联合梯度复合及高温烧结法制备新型梯度复合HA/Zr O2多孔支架材料;(2)将18只普通级比格犬(体重10~13 kg、5~8月龄、雌雄不拘)随机分成2组(A组12只、B组6只),通过手术复制椎体骨缺损模型,A组予以植入梯度复合HA/Zr O2多孔支架材料、B组植入自体髂骨;(3)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并比较新型梯度复合HA/Zr O2多孔支架材料与自体髂骨对修复比格犬椎体缺损的效果。结果 (1)新型HA/Zr O2多孔支架材料孔隙率为25 ppi(每英寸25个孔)、孔隙均匀,孔径为100~300μm。(2)术后6周、12周、24周X线影像学观察显示:A组,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新型梯度复合HA/Zr O2多孔支架材料植入术后骨痂生成逐渐增多、植入材料与宿主骨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至术后24周,人工材料与自体新生骨融为一体;B组,在术后6周显示移植骨的吸收与塑形,至术后24周移植骨与自体骨完全融合,无明显界限。(3)组织形态学显示:支架材料孔隙内骨量随着术后时间延长逐步增加,部分材料降解、被新生骨替代。(4)生物力学测试:术后24周极限抗压试验,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梯度复合HA/Zr O2多孔支架材料可诱导骨组织长入孔隙内部、促进松质骨缺损愈合,有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广泛应用于松质骨缺损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二氧化锆 骨组织工程 人工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拉应力下人足跟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TGF-β1、IL-6的影响
5
作者 李俊华 黄忠名 +1 位作者 杜少华 黄利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8-931,I0010,I0011,共6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拉应力刺激下的人足跟外侧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为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切口不愈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取人足跟外侧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及传代后,分拉应力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拉应力刺激下的人足跟外侧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为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切口不愈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取人足跟外侧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及传代后,分拉应力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进行拉应力加载试验,检测培养液中TGF-β1、IL-6含量,使用透射电镜、光镜观察线粒体、细胞核的变化。结果:在10%的拉应力下,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减少,TGF-β1和IL-6的分泌受到抑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丹参酮ⅡA能使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增加,TGF-β1和IL-6的分泌增加,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论:人足跟外侧皮肤长时间处于拉应力状态是跟骨骨折手术后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切口不愈合的重要原因。丹参酮ⅡA有利于跟骨骨折手术后切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跟骨 丹参酮ⅡA 手术并发症 拉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茅苷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芳兵 章英良 +2 位作者 侯桥 张治金 严世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2-648,共7页
目的仙茅苷(curculigoside,CCG)能有效防治去卵巢大鼠的骨量丢失,但是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研究CCG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与DEX共... 目的仙茅苷(curculigoside,CCG)能有效防治去卵巢大鼠的骨量丢失,但是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研究CCG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与DEX共同孵育24~72 h,同时采用不同浓度的CCG对其干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成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 membrane potential,MMP)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s of NF-κB ligand,RANKL)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的蛋白表达。结果地塞米松1μmol/L处理成骨细胞后,成骨细胞增殖明显低于未处理组,25~100μg/mL CCG预处理可明显逆转DEX对成骨细胞的杀伤作用。25~100μg/mL的CCG预处理可提高DEX诱导下成骨细胞的MMP水平,降低ROS的生成。此外,CCG明显逆转DEX对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OPG、BMP-2、β-catenin、IGF-1和M-CSF水平的抑制作用以及对RANKL和RANK等分化指标的促进作用。CCG还能抑制DEX诱导的TNF-α、IL-1β、IL-6、COX-2等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结论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CG的成骨细胞保护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诱导细胞增殖和分化,减少炎症反应,提示CCG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茅苷 成骨细胞 骨质疏松 增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探讨金天格胶囊防治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林剑 王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6-939,947,共5页
目的基于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及其临床症状积分,探讨金天格胶囊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78例膝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 目的基于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及其临床症状积分,探讨金天格胶囊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78例膝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金天格胶囊、对照组予阿伦磷酸钠,连续干预12周,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及12周症状积分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关节液中P38α、P38γ、MMP-13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92%,对照组总有效率58.97%,经统计学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计分分别为(6.20±1.71)、(6.27±1.86),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VAS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12周治疗组VAS积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KOA患者P38-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及MMP-13 mRNA变化均呈上升趋势;治疗后,治疗组MKK4、P38αmRNA变化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P38γ、MMP13 mRNA变化呈下降趋势,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具有明确缓解膝关节炎疼痛效用,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较少MMP-13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金天格胶囊 膝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ZrO_2复合材料颗粒的体外基因毒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全仁夫 汤样华 +4 位作者 杨迪生 黄忠名 李伟 徐金渭 吴晓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5-178,共4页
目的:采用体外微核法评价HA/ZrO2复合材料颗粒的基因毒性。方法:按不同比例将羟基磷灰石与二氧化锆粉体混合在高温高压下烧结制备HA/ZrO2复合材料颗粒,纯HA和纯ZrO2颗粒作为对照。制备复合材料颗粒的悬液,分离和培养兔间充质干细胞。MT... 目的:采用体外微核法评价HA/ZrO2复合材料颗粒的基因毒性。方法:按不同比例将羟基磷灰石与二氧化锆粉体混合在高温高压下烧结制备HA/ZrO2复合材料颗粒,纯HA和纯ZrO2颗粒作为对照。制备复合材料颗粒的悬液,分离和培养兔间充质干细胞。MTT法检测复合材料颗粒悬液对兔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促进作用,体外微核试验(MNT)检测复合材料颗粒悬液对兔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毒性。结果:MTT实验显示:纯HA和含HA的复合材料颗粒均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而纯ZrO2颗粒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没有促进作用,差异显著(P<0.05)。MNT实验显示:HA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ZrO2组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HA/ZrO2复合材料颗粒的基因毒性随着ZrO2比例和复合材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0%wtHA/70%wtZrO2在200 mg/L时具有显著基因毒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类 复合材料 基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折复健汤联合康复锻炼在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倪建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探究续折复健汤联合康复锻炼在肱骨下端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2011年5月—2013年8月的肱骨下端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锻炼干预方式,... 目的:探究续折复健汤联合康复锻炼在肱骨下端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2011年5月—2013年8月的肱骨下端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锻炼干预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续折复健汤联合康复锻炼干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肿胀、疼痛状况进行评分,对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患者术后12个月进行Mayo评分和肘关节活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术后1周内疼痛、肿胀状况减轻,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的Mayo评分高于对照组,肘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肘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前臂旋前度和前臂旋后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续折复健汤联合康复锻炼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的肿胀、疼痛症状,促进患者骨折快速愈合,肘关节活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下段骨折 康复锻炼 续折复健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ZrO_2不同复合材料对MSCs贴壁、增殖及成骨分化影响的差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全仁夫 汤样华 +4 位作者 杨迪生 黄忠名 李伟 徐金渭 吴晓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7-784,共8页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不同生物材料表面的生长及成骨分化情况。方法:采用干铺法制备氧化锆(ZrO2)单层复合羟基磷灰石(HA)及ZrO2梯度复合HA两种复合材料,观察复合材料表面形貌特征。分离和培养兔MSCs,分别培养于HA/ZrO2单层复...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不同生物材料表面的生长及成骨分化情况。方法:采用干铺法制备氧化锆(ZrO2)单层复合羟基磷灰石(HA)及ZrO2梯度复合HA两种复合材料,观察复合材料表面形貌特征。分离和培养兔MSCs,分别培养于HA/ZrO2单层复合材料、HA/ZrO2梯度复合材料、纯HA及ZrO2材料薄片上,观察细胞贴壁、增殖情况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提取细胞总RNA并检测Ⅰ型胶原、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mRNA表达情况。结果:制备的HA/ZrO2单层复合材料具有不连续的HA表面层,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部分ZrO2基体。而HA/ZrO2梯度复合材料表面较为粗糙,呈多孔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经高温烧结后,两种复合材料表面的ZrO2相依旧存在,HA相转变为β-Ca3(PO4)2(β-TCP)、α-Ca3(PO4)2(α-TCP)和CaZrO3相。细胞培养显示,HA/ZrO2梯度复合材料更有利于细胞贴壁。细胞在纯HA上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其它组显著升高;细胞在复合材料和纯HA上Ⅰ型胶原、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Ⅰ型胶原表达升高更为明显。结论:HA/ZrO2梯度复合材料可促进MSCs的增殖,并可促进M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羟基磷灰石类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通脉膏治疗医源性静脉炎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秋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通脉膏外敷治疗医源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发生的医源性静脉炎患者128例,按照住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用自制通脉膏外敷,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通脉膏外敷治疗医源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发生的医源性静脉炎患者128例,按照住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用自制通脉膏外敷,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研究组除1例患者因用药当天出现局部皮肤过敏反应中止治疗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研究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脉膏制作简单,易于存放,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且价格低廉,是治疗医源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通脉膏 外敷 医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对人软骨肉瘤细胞的辅助治疗研究
12
作者 乐芳华 楼兴法 方钦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福善美)在抑制人软骨肉瘤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效果。方法:软骨肉瘤细胞使用浓度为100μmol/L的阿仑膦酸钠处理,应用明胶酶谱法和基质侵袭实验分别考察阿仑膦酸钠对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和瘤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福善美)在抑制人软骨肉瘤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效果。方法:软骨肉瘤细胞使用浓度为100μmol/L的阿仑膦酸钠处理,应用明胶酶谱法和基质侵袭实验分别考察阿仑膦酸钠对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和瘤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阿仑膦酸钠对软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但本身对肿瘤细胞并没有直接的毒性,明胶酶谱分析和RT-PCR结果还显示,阿仑膦酸钠可以显著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mRNA水平和酶的活性并呈现出浓度依赖的特点。结论:阿仑膦酸钠可以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并抑制软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因此,阿仑膦酸钠可作为治疗全身性软骨肉瘤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双膦酸盐 软骨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