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化技术用于玉米秸秆厌氧干发酵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寇巍 赵勇 +3 位作者 徐鑫 车振宇 李世密 张大雷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6,共4页
研究了膨化技术对玉米秸秆成分和结构的影响,并对膨化后原料进行厌氧干发酵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玉米秸秆经膨化处理后,其还原糖量明显增加,纤维素的结晶度降低了12.68%,秸秆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膨化后玉米秸秆发酵启动快,产气效... 研究了膨化技术对玉米秸秆成分和结构的影响,并对膨化后原料进行厌氧干发酵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玉米秸秆经膨化处理后,其还原糖量明显增加,纤维素的结晶度降低了12.68%,秸秆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膨化后玉米秸秆发酵启动快,产气效率和甲烷含量都比未膨化秸秆有所提高,最高产气率为0.916 m3/(m3.d),甲烷含量最高可达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技术 玉米秸秆 厌氧干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厌氧处理沼气发电CDM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连臣 王越 +2 位作者 郭军 冯文禹 李继祥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6-99,共4页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开发,既有利于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任务的实现,又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文章结合梅河口市海山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废水厌氧处理沼气发电工程,对废水厌氧处理沼气工程回收利用CDM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开发,既有利于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任务的实现,又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文章结合梅河口市海山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废水厌氧处理沼气发电工程,对废水厌氧处理沼气工程回收利用CDM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年发电量9873.6MWh的沼气发电工程项目,可实现年减排温室气体49817tCO2当量;如果该项目成功注册为CDM项目,按照目前CER的最低购买价格10欧元/t计算,每年可获得CER收入498170欧元,在项目20a运行期内累计可获得CER收入资金996.34万欧元。不仅能大大减少甲烷的排放量,也减排了因替代其它能源产生电能而带来的温室气体,同时企业获得了能够用于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M 废水处理 沼气发电 效益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垃圾汁液性质及水解酸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齐 董晓莹 +4 位作者 车振宇 曹焱鑫 邵丽杰 武崇辉 寇巍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49,共4页
文章针对蔬菜垃圾汁液性质分析后进行水解酸化实验,分别考查25℃,30℃,35℃,40℃温度条件下,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挥发性脂肪酸(VFA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等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5℃条件下VFAs增长较快,VFA总量在第... 文章针对蔬菜垃圾汁液性质分析后进行水解酸化实验,分别考查25℃,30℃,35℃,40℃温度条件下,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挥发性脂肪酸(VFA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等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5℃条件下VFAs增长较快,VFA总量在第2日达到3434 mg·L-1,pH值在第1日下降至3.73,氨氮在4个温度条件下都未达到对发酵过程抑制或毒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垃圾 水解 酸化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水喷射技术防止水泵的汽蚀 被引量:3
4
作者 温懋 张雷 +2 位作者 韩昊 董雅君 车振宇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47,共3页
汽蚀现象是水泵应用的重大障碍。文章分析了离心式水泵汽蚀的机理,指出了解决水泵汽蚀问题必须提高入泵液态水所对应的饱和压力,即增大液态水的能量状态。介绍了利用喷射增压原理,在水泵入口加装水—水喷射器来解决水泵汽蚀的实用技术... 汽蚀现象是水泵应用的重大障碍。文章分析了离心式水泵汽蚀的机理,指出了解决水泵汽蚀问题必须提高入泵液态水所对应的饱和压力,即增大液态水的能量状态。介绍了利用喷射增压原理,在水泵入口加装水—水喷射器来解决水泵汽蚀的实用技术。利用该技术设计的密闭式凝结水回收系统,既成功地解决了汽蚀问题,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节能、节水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蚀 喷射 必须汽蚀余量 有效汽蚀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多糖对不同利用方式下棕壤中各级微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杨坤 王作敏 《农学学报》 2015年第3期50-53,共4页
采用高碘酸盐氧化法和分组胶散法对比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多糖对耕地、园地、林地3种利用方式下棕壤中各级微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经分析认为土壤多糖在不同利用方式下棕壤的各级微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中均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去除土壤多... 采用高碘酸盐氧化法和分组胶散法对比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多糖对耕地、园地、林地3种利用方式下棕壤中各级微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经分析认为土壤多糖在不同利用方式下棕壤的各级微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中均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去除土壤多糖后,各级微团聚体的破坏程度均较大。与胶散分组相比较,多糖对耕地和园地棕壤50-250μm和〈10μm微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较林地的大,说明在林地棕壤中其他的胶结物质可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而在10-50μm微团聚体中多糖对林地的稳定性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方式 微团聚体 多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