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口市海水养殖尾水化零为整治理方案解析
1
作者 宋松伟 陈勇 +2 位作者 李忠红 冯新雨 申旭东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6期729-732,共4页
文章以营口市海水养殖尾水处理一期试点工程为例,分析了尾水治理思路及处理工艺的选择,详解了尾水处理系统中生态沟渠、拦截式沉淀池、过滤坝、贝类净化池、生物除氮池、生态除磷池等主要设施单元的功能用途、设计改造要求及运行管理经... 文章以营口市海水养殖尾水处理一期试点工程为例,分析了尾水治理思路及处理工艺的选择,详解了尾水处理系统中生态沟渠、拦截式沉淀池、过滤坝、贝类净化池、生物除氮池、生态除磷池等主要设施单元的功能用途、设计改造要求及运行管理经验,为北方地区海水养殖尾水治理提供了实例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尾水治理 化零为整 方案解析 营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口市优质稻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秋香 董生忠 常坤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3,共3页
营口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以高产稻为主栽品种,品质成为营口水稻发展的制约因子。分析营口水稻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辽宁农业“十四五”新发展格局,提出优质稻发展路径。
关键词 营口水稻 农业经济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秦诗涵 孙继光 +2 位作者 常坤 徐英德 汪景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明晰农田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格局对保障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松嫩平原黑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和2015年东北地区耕地力调查与评价数据,运用ArcGIS 10.8和GS+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期探讨第二次... 明晰农田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格局对保障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松嫩平原黑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和2015年东北地区耕地力调查与评价数据,运用ArcGIS 10.8和GS+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期探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来松嫩平原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年松嫩平原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1.70 g·kg^(−1),其中Ⅲ级(20~30 g·kg^(−1))水平占比最大;松嫩平原黑土区各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20世纪80年代大多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哈尔滨市和大庆市降幅最大;松嫩平原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沼泽土、暗棕壤和白浆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最多,分别下降了12.76、10.58 g·kg^(−1)和6.70 g·kg^(−1)。松嫩平原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形模型,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效积温、海拔、经纬度、年降水量是影响松嫩平原黑土区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的主要因素,共同解释松嫩平原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57%变化量。综上,1980s—2015年松嫩平原黑土区耕地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呈现出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土壤有机质含量受气候、地形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有效积温对有机质含量变化的贡献率最大(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有机质 时空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区斑节对虾苗种工厂化标粗技术研究
4
作者 夏岩 任传麒 +5 位作者 申旭东 李爽 李忠红 李慧琴 蒋丽 宋松伟 《科学养鱼》 2025年第9期70-71,共2页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产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发展阶段。以辽宁省为例,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效益下滑,较2024年同期下跌15%以上。相比之下,斑节对虾以其独特的肉质特性(紧实度高、风味物质丰富)以及优异的耐运输性能,在高端水产品市场展现出...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产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发展阶段。以辽宁省为例,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效益下滑,较2024年同期下跌15%以上。相比之下,斑节对虾以其独特的肉质特性(紧实度高、风味物质丰富)以及优异的耐运输性能,在高端水产品市场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价格维持在高位,且北方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态势。然而,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北方盐碱地区特殊的水质环境条件,如直接从南方引进的斑节对虾苗种,在北方盐碱水域的成活率普遍偏低,严重制约了该品种在北方地区的推广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标粗 斑节对虾 苗种 养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类养殖废水成因分析及处理技术研究
5
作者 郭欣硕 宋松伟 李玲俐 《科学养鱼》 2025年第8期77-79,共3页
在虾类养殖中,一般虾饲料含有30%~40%的粗蛋白质,但虾类只能利用其中的20%~25%,其余部分则成为有机废物沉积在池塘底部。研究表明,每摄入1千克对虾饲料,会产生大约50克氨氮,与生活废水相比,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氮和磷浓度较高,是水产养殖... 在虾类养殖中,一般虾饲料含有30%~40%的粗蛋白质,但虾类只能利用其中的20%~25%,其余部分则成为有机废物沉积在池塘底部。研究表明,每摄入1千克对虾饲料,会产生大约50克氨氮,与生活废水相比,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氮和磷浓度较高,是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问题(Li H等,2023)。此外,对虾粪便和死亡生物体等也会在水中分解,导致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指标升高,使水质不适合再进行养殖使用(Iber B T等,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和磷 水质 有机废物 养殖废水 氨氮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低盐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6
作者 宋松伟 陈勇 +2 位作者 冯新雨 李迎 李焱 《水产养殖》 2025年第4期52-54,60,共4页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称南美白对虾,别名白脚虾、凡纳对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Phylum Arthropoda)、对虾科(Family Penaeidae)、对虾属(Genus Penaeus),原产国家厄瓜多尔,原产地中南美太平洋海岸水域,生长气候带为热带、...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称南美白对虾,别名白脚虾、凡纳对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Phylum Arthropoda)、对虾科(Family Penaeidae)、对虾属(Genus Penaeus),原产国家厄瓜多尔,原产地中南美太平洋海岸水域,生长气候带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海域,分布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生命周期1年。凡纳滨对虾是当前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养殖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于1988年引入我国后,养殖产业发展迅速,遍及全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技术已渐成熟,产量逐年增长。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海水养殖以工厂化及池塘混、套养为主,淡水养殖以低盐度土池精养和大棚设施养殖为主。工厂化和大棚养殖模式,因养殖环境封闭,人为可控性强,目前养殖成功率相对稳定;海水池塘混、套养模式,因池塘面积较大,增氧能力不足,667 m2投苗量不足1万尾,属于散养和半精养,病害较少,养殖成功率高;淡水土池精养模式,受苗种、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养殖成功率始终较低且波动较大。现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介绍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辽宁地区 凡纳滨对虾 生态健康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口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初报 被引量:3
7
作者 冯亚楠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12期84-85,共2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既能保证玉米产量,又能提高大豆自给率。该文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及时机械收获等方面初步总结出适宜营口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大面积推...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既能保证玉米产量,又能提高大豆自给率。该文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及时机械收获等方面初步总结出适宜营口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营口无公害谷子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8
作者 韩秋香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11期58-58,60,共2页
谷子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东北地区粮食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市场对谷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营口市凭借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优势,谷子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该文就地块选择与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无公害谷子栽培技术... 谷子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东北地区粮食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市场对谷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营口市凭借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优势,谷子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该文就地块选择与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无公害谷子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粮食作物的总体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栽培 无公害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口近岸海域海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洪波 宋松伟 +2 位作者 李丹 王彩蕴 郝咏芳 《河北渔业》 2019年第6期28-30,60,共4页
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营口近岸海域表层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海水重金属污染程度为:Pb>Hg>Cu>Zn>AS,表层重金属的污染程度:Hg>Cd>As>Cu>Cd>Pb>Zn,... 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营口近岸海域表层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海水重金属污染程度为:Pb>Hg>Cu>Zn>AS,表层重金属的污染程度:Hg>Cd>As>Cu>Cd>Pb>Zn,营口近岸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口 重金属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口白沙湾海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0
作者 于洪波 宋松伟 +2 位作者 李丹 王彩蕴 郝咏芳 《河北渔业》 2019年第5期45-48,共4页
为了解营口白沙湾海域的污染状况,对该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铜、铅、锌、镉、铬、汞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仅有一站位有机碳含量超出Ⅰ类标准,污染指数显示其受到污染,其余所有项目的检测结果均符合Ⅰ... 为了解营口白沙湾海域的污染状况,对该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铜、铅、锌、镉、铬、汞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仅有一站位有机碳含量超出Ⅰ类标准,污染指数显示其受到污染,其余所有项目的检测结果均符合Ⅰ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湾 重金属 有机碳 石油类 硫化物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营口玉米花期高温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11
作者 韩秋香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2期34-35,共2页
高温热害是近年来辽宁省营口市玉米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玉米花期,由于其对高温胁迫敏感性较高,一旦出现玉米花期高温情况,极易导致玉米减产。该文根据玉米对花期高温的响应特征,对玉米花期高温危害及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从耐高温... 高温热害是近年来辽宁省营口市玉米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玉米花期,由于其对高温胁迫敏感性较高,一旦出现玉米花期高温情况,极易导致玉米减产。该文根据玉米对花期高温的响应特征,对玉米花期高温危害及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从耐高温品种筛选、控制播种时期、加强水肥栽种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几点玉米花期高温问题解决对策,以期为辽宁省营口市玉米高温环境中减灾保产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期 高温 危害 解决措施 辽宁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灌溉决策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符太东 韩秋香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89,95,共5页
目前,我国农业灌溉作业中,灌溉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高,不仅无法高效率完成灌溉作业,且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的农业发展。为此,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灌溉决策系统,并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对灌溉... 目前,我国农业灌溉作业中,灌溉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高,不仅无法高效率完成灌溉作业,且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的农业发展。为此,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灌溉决策系统,并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对灌溉用水量进行预测控制,设计了一种智能灌溉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正确预测农田用水量,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大数据 模糊控制 灌溉决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13
作者 宋松伟 李忠红 +1 位作者 陈勇 陈月玲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1期25-29,共5页
为预测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低盐池塘养殖收益和风险,以便做出最优决策,根据实地调研数据比较分析了土池大棚和土池精养两种主要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土池大棚模式年均投入成本为土池精养模式的1.90倍,但... 为预测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低盐池塘养殖收益和风险,以便做出最优决策,根据实地调研数据比较分析了土池大棚和土池精养两种主要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土池大棚模式年均投入成本为土池精养模式的1.90倍,但在成本构成上与后者差异不大,可变成本均是主要支出项目,占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79.55%和71.66%;两种模式净利润对于销售价格的敏感系数都是最高的,盈亏平衡产量均不足0.5 kg/m^(2),盈亏平衡点对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也都不足40%;土池大棚模式的产量、产值、净利润分别比土池精养模式高0.55 kg/m^(2)、29.95元/m^(2)、14.19元/m^(2),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入产出比也不同程度高于后者的44.17%、30.63%和1∶1.44,表明土池大棚模式在成本费用控制、销售盈利能力及单位资金回报方面均不同程度优于土池精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低盐 池塘 养殖 模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蛤室内常温育苗技术
14
作者 郝咏芳 黄金勇 +1 位作者 袁甜 魏国庆 《科学养鱼》 2024年第2期69-70,共2页
青蛤隶属帘蛤科,俗称黑蛤、牛眼蛤等,营埋栖生活,生活在近海泥沙或沙质潮间带,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滩涂养殖贝类。青蛤属于辽宁沿海的土著贝类,分布地域广,适应能力强,在辽东湾可供增养殖面积大。近... 青蛤隶属帘蛤科,俗称黑蛤、牛眼蛤等,营埋栖生活,生活在近海泥沙或沙质潮间带,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滩涂养殖贝类。青蛤属于辽宁沿海的土著贝类,分布地域广,适应能力强,在辽东湾可供增养殖面积大。近年来,由于海区污染、采捕过度等原因,辽宁地区青蛤苗种的自然资源急剧下降,许多地方近乎绝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养殖 青蛤 增养殖 育苗技术 采捕 帘蛤科 自然资源 辽东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区海水池塘褶皱臂尾轮虫培育技术
15
作者 陈勇 宋松伟 申旭东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77-78,共2页
褶皱臂尾轮虫广泛分布于北方地区的半咸水和海水水域,因其个体小、游动缓慢、便于捕食、营养丰富、易于被消化吸收、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迅速等特点而成为许多水产经济动物幼体不可缺少的天然优质饵料。现总结海水土池培育褶... 褶皱臂尾轮虫广泛分布于北方地区的半咸水和海水水域,因其个体小、游动缓慢、便于捕食、营养丰富、易于被消化吸收、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迅速等特点而成为许多水产经济动物幼体不可缺少的天然优质饵料。现总结海水土池培育褶皱臂尾轮虫技术如下,供参考。一、池塘条件池塘大小要适中,一般面积以5~20亩为宜,便于管理和操作。池塘形状以长方形、南北走向为宜,水深一般在1~2米之间,利于水体交换的同时保证有足够的水体空间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优质饵料 消化吸收 半咸水 水体交换 培育技术 海水池塘 环境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蚶池塘养殖技术
16
作者 郝咏芳 张乾 高超 《科学养鱼》 2024年第4期66-67,共2页
毛蚶隶属蚶科、毛蚶属,生长在浅海软泥质或泥沙质海底,营埋栖生活。毛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是我国沿海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近海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毛蚶的资源量逐年减少。营口... 毛蚶隶属蚶科、毛蚶属,生长在浅海软泥质或泥沙质海底,营埋栖生活。毛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是我国沿海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近海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毛蚶的资源量逐年减少。营口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水产养殖业发达,海水养殖池塘面积12 076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捕捞 池塘养殖技术 经济贝类 毛蚶 水产养殖业 营口地区 营养丰富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饵料种类及培育密度对毛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17
作者 郝咏芳 吕晓民 +1 位作者 曹琛 高超 《渔业研究》 2024年第4期360-366,共7页
【目的】研究饵料种类及培育密度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虫生长发育及存活变态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等方法开展试验研究及数据分析。在水温24.2~27.5℃、盐度26~27、pH 8.2~8.5的条件下,饵料... 【目的】研究饵料种类及培育密度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虫生长发育及存活变态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等方法开展试验研究及数据分析。在水温24.2~27.5℃、盐度26~27、pH 8.2~8.5的条件下,饵料种类试验设定6个试验组(湛江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小球藻、湛江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牟氏角毛藻+小球藻、湛江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小球藻),设定5个梯度(2、5、10、15、20个/mL)培育密度进行培育试验。【结果】采用单一饵料投喂时,牟氏角毛藻组的幼虫发育效果最好,小球藻组最差;采用混合饵料投喂时,毛蚶幼虫的生长发育及存活率、变态率整体上优于单一饵料,尤其是在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小球藻的混合投喂下,毛蚶幼虫生长发育最快、存活率和变态率最高;在5个试验培育密度梯度范围内,毛蚶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变态率随着培育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发育时间随培育密度的增大呈现延长趋势,但在匍匐期,5个/mL密度组与10个/mL密度组之间的差异不大。【结论】建议在北方地区毛蚶的常温人工育苗过程中,小球藻不可作为主要饵料进行独立使用,需要搭配使用其他藻类,单一饵料投喂时首选牟氏角毛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含有牟氏角毛藻的几种单胞藻的搭配组合;育苗期间,毛蚶幼虫浮游期培育密度为10个/mL左右,匍匐期培育密度以5~10个/mL为宜。【意义】本试验研究为北方地区毛蚶的常温育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有效推进毛蚶增养殖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幼虫 饵料种类 培育密度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杂交后代苗期生长变异及选择研究
18
作者 赵宝军 刘枫 +3 位作者 宫永红 李东生 李晶 王克翰 《辽宁林业科技》 2021年第6期13-16,46,共5页
该研究以核桃杂交组合辽宁5号×礼品1号、辽宁4号×礼品2号、辽宁7号×礼品2号杂交后代4年生苗为研究对象,以苗高和地径为指标,分析核桃杂交后代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组合核桃杂种苗的苗高与地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苗高... 该研究以核桃杂交组合辽宁5号×礼品1号、辽宁4号×礼品2号、辽宁7号×礼品2号杂交后代4年生苗为研究对象,以苗高和地径为指标,分析核桃杂交后代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组合核桃杂种苗的苗高与地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苗高与干径均为正态分布,可判定为控制苗高和干径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480和0.685,地径受到的遗传调控比苗高更大。不同杂交组合后代间苗高差异不显著,而地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较好的优良单株选择基础。在不同组合后代的早实和晚实类型中,通过选择苗高和地径都排在前10位的作为树势指标入选,早实及晚实类型筛选出6~7个优良单株,平均入选率24.8%,苗高和地径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6.2%和18.7%。选择出的单株选择差较大,遗传增益较高,为接续的优良单株进一步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相关分析 遗传力 变异系数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竹蛏稚贝潜砂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咏芳 周玮 +3 位作者 曹琛 张建强 魏国庆 李丹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6-410,共5页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大竹蛏稚贝的潜砂行为及稚贝规格对潜砂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竹蛏稚贝的潜砂行为可分3个阶段:准备期、潜砂期及结束期。大竹蛏稚贝在壳长3.00~8.50 mm内,规格对潜砂准备时间、潜砂时间及潜砂行为的影响极显著,随着规...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大竹蛏稚贝的潜砂行为及稚贝规格对潜砂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竹蛏稚贝的潜砂行为可分3个阶段:准备期、潜砂期及结束期。大竹蛏稚贝在壳长3.00~8.50 mm内,规格对潜砂准备时间、潜砂时间及潜砂行为的影响极显著,随着规格变大其潜砂准备时间逐渐降低(10.7~4.0 s);潜砂时间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壳长(6.20±0.04) mm组的稚贝潜砂时间最短,约9.7 s;各规格组稚贝的潜沙率均为100%,壳长(5.18±0.11) mm组潜砂率100%且用时最短。建议在大竹蛏增养殖过程中,投放苗种规格宜大于5.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竹蛏 潜砂行为 稚贝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冻融作用下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累积特征及其对玉米秸秆输入的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鑫鑫 刘丽君 +3 位作者 查丽霞 卢溆阳 常坤 徐英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52-2160,共9页
【目的】微生物残体碳是土壤稳定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探究不同冻融强度下东北黑土区土壤真菌和细菌残体碳的变化和积累特征,以及玉米秸秆对这一过程的影响,以加深对东北黑土土壤有机碳循环过程和微生物调控机理的认知,为东北黑土区土... 【目的】微生物残体碳是土壤稳定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探究不同冻融强度下东北黑土区土壤真菌和细菌残体碳的变化和积累特征,以及玉米秸秆对这一过程的影响,以加深对东北黑土土壤有机碳循环过程和微生物调控机理的认知,为东北黑土区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研究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供试材料为玉米秸秆和黑土。设置3个冻融强度处理:弱冻融(融冻温度/冻结温度为5℃/-4℃)、强冻融(融冻温度/冻结温度为5℃/-9℃)和5℃常温对照,每个冻融处理分别设置添加和不添加玉米秸秆处理。一个冻融循环为土壤样品在5℃培养24 h,逐渐降低温度至冻结温度,保持48 h,然后升温至5℃,直到总时间96 h(4天),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冻融试验共进行了16次循环,总培养周期为65天。在第0、3、8、12和16次冻融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氨基葡萄糖(真菌残体标识物)和胞壁酸(细菌残体标识物)含量,分析微生物残体碳的累积特征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结果】不添加玉米秸秆条件下,强冻融处理在前期较恒温对照显著增加了真菌和细菌残体碳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降低了土壤真菌细菌残体碳比值(F/B),而弱冻融处理相关指标较恒温处理则变化不明显;在第16次循环,强冻融显著降低了微生物残体碳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增加了F/B值。在恒温和弱冻融处理中,添加秸秆在前期促进了真菌和细菌残体碳的累积,但在第16次循环,降低了真菌和细菌残体碳含量;而在强冻融处理中,添加秸秆则在试验结束时显著增加了细菌残体碳含量,降低了F/B值。试验结束时,添加秸秆后不同冻融强度对微生物残体碳贡献率影响不大。【结论】反复多次强冻融会降低土壤中微生物残体碳的累积,尤以细菌残体碳损失比例更大。添加玉米秸秆对真菌残体碳积累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增加细菌残体碳的积累,增加细菌残体碳的比例和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强冻融对微生物残体碳累积的不利影响。因此,添加秸秆可提高反复强冻融土壤中微生物源碳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循环 微生物残体碳 冻融作用 土壤碳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