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图像对传统图文关系的突破及其意义生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晓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5,共10页
在数字图像出现之前,自然材料图像与感光复制图像主要经由图文关系生成图像意义,但无论是重文轻图、重图轻文还是图文并重,图像总体上受制于文本或语言符号而难以生成独立的意义空间。数字图像解除了物质材料与历史语境的限制,摆脱了需... 在数字图像出现之前,自然材料图像与感光复制图像主要经由图文关系生成图像意义,但无论是重文轻图、重图轻文还是图文并重,图像总体上受制于文本或语言符号而难以生成独立的意义空间。数字图像解除了物质材料与历史语境的限制,摆脱了需要依赖文本阐释获得图像意义的境况,在非实体性、平面性与可感性的特征中,数字图像从文本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结构关系中获得解放,在自主与流动的意义生成中朝向对数字图像的意义感知。以具身感知为中心的数字图像研究突破了传统图文关系的阐释范式,有助于推动图像学理论话语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 图文关系 非实体性 平面性 可感性 具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文论中的改笔现象及其学术史意义——兼谈文艺学的文献学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新时期我国文论中尚未引起充分关注的改笔现象,在改写理论日渐引发国际学界关注的今天值得专题探讨。较之于修辞改笔研究,文论改笔研究有基于其自身问题意识和思维逻辑的特殊性。可以从来源改笔、添补改笔、删减改笔、调序改笔、替换改... 新时期我国文论中尚未引起充分关注的改笔现象,在改写理论日渐引发国际学界关注的今天值得专题探讨。较之于修辞改笔研究,文论改笔研究有基于其自身问题意识和思维逻辑的特殊性。可以从来源改笔、添补改笔、删减改笔、调序改笔、替换改笔、观点改笔与诉求改笔这七方面,对之展开具体的考察和分析。这一过程显示出文论改笔研究的三点学术史意义:使文论的建构性获得权力微观渗透的切片式证明;为文论的引用性注入超越本质主义的当代内涵;从差异与重复中合乎学理地逼迫出文论的独异性。文艺学由此既应顾及显性的静态面上文献,也应重视隐性的动态改笔文献,以求更好地深化和完善自身的文献学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文论 改笔 学术史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莫让“以一带三”沦为“以一代三”
3
作者 张心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38,共4页
从为教学寻找抓手来看,提倡“以一带三”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不应将“一”局限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方面中的语言,而应包括思维、审美、文化在内的四者之一,否则就会沦为“以一代三”,并导致思维、审美、文化教育的名存实。有时应突破... 从为教学寻找抓手来看,提倡“以一带三”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不应将“一”局限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方面中的语言,而应包括思维、审美、文化在内的四者之一,否则就会沦为“以一代三”,并导致思维、审美、文化教育的名存实。有时应突破“以一带三”的思维定式,根据编者的预设以及教材、学生的特点而采用“以多带多”的策略,以全面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 以一带三 以一代三 以多带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庄子·天下》篇成文年代及作者身份、立场问题
4
作者 方勇 刘心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21,共8页
关于《庄子·天下》篇的成文年代和作者身份,历代注《庄》者聚讼纷纭。受宋代王安石和苏轼的影响,古代注本主要持“此篇为庄子自作”的观点,进而衍生出“此篇为全书后序”的说法,将《天下》篇认定为庄子自己为全书写定的总序,并且... 关于《庄子·天下》篇的成文年代和作者身份,历代注《庄》者聚讼纷纭。受宋代王安石和苏轼的影响,古代注本主要持“此篇为庄子自作”的观点,进而衍生出“此篇为全书后序”的说法,将《天下》篇认定为庄子自己为全书写定的总序,并且沿着以儒解《庄》的思路,认为此篇持儒家立场。明代朱得之较早指出此篇“非庄子作”,直至近代,此说渐盛。结合历代注《庄》者的观点及《庄子》文本来看,《天下》篇应成文于战国晚期,最迟不过秦并六国,其作者应当是庄子后学,其立场也站在道家学说中的庄子一脉,不以老子思想为尊,更不以儒家思想为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天下》篇 成文年代 作者身份 庄子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化文论体系何以可能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国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3-126,共4页
说来颇为汗颜,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本人忝为其中一分子的文艺理论界总体上来看成绩平平。简单粗暴地说,文艺理论学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研究古代文论的学者,给人们的印象是仿佛置身古代说着古代的事,与当代文化生活并不相干... 说来颇为汗颜,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本人忝为其中一分子的文艺理论界总体上来看成绩平平。简单粗暴地说,文艺理论学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研究古代文论的学者,给人们的印象是仿佛置身古代说着古代的事,与当代文化生活并不相干;其二,是研究西方文论的学者,给人们的印象是仿佛置身外国说着外国的事,与中国文学实践毫无关系,如果发生了一些什么关系,那总是显得生吞活剥、生搬硬套.总是会发生“强制阐释”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体系 本土化 古代文论 文艺理论 改革开放 文化生活 西方文论 文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恶》的文本结构与荀子的思想体系——从“性朴论”的内在紧张谈起 被引量:2
6
作者 方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64,166,共13页
"性朴论"针对传统"性恶论"的理解,为荀子"性论"赋予新的内容,并由此为荀子作为儒家正统正名。然而"性朴论"的相关论证始终建立在对《性恶》文本质疑的基础上,这就造成了《性恶》与《荀子》在... "性朴论"针对传统"性恶论"的理解,为荀子"性论"赋予新的内容,并由此为荀子作为儒家正统正名。然而"性朴论"的相关论证始终建立在对《性恶》文本质疑的基础上,这就造成了《性恶》与《荀子》在文本整体性上的内在紧张感。实际上,通过对《性恶》文本展开结构的划分,认真分疏其对"性善"的诘辩方式,可以发现荀、孟"性论"内涵并不一致。荀子的"性论"在"涂人成圣"的理论框架下,并不具备孟子"性论"的价值根据内涵,而是分别对应着"材性资朴"的"知仁义法正之质",与"情之所欲"的"能仁义法正之具"。其中,前者正是从《荀子》文本中得出"性朴论"的文献依据,以及进行相应解释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则是《性恶》开篇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理由,以及此篇与《荀子》全书并不冲突的内在根由。由此,荀子"性论"的真实内涵不仅得到了全面的展现,荀子"成圣"即是"王道"的整体思想框架也将得以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朴论 性恶论 荀子 性论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小说节奏理论的体系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邓百意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3,共4页
以中国古典小说为对象的节奏理论体系构建必须致力于中西研究理路的贯通,不能陷入以时间理论研究代替节奏理论研究的片面性。在将小说节奏与音乐节奏的表现异同做对比分析后,笔者建构了一个由节奏速度和节奏力度组成的二元动力体系。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节奏速度 节奏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言一致”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8
作者 匡骁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6-198,共3页
"失语"并不是在某个时间段突然完成的,中国文论的西方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渐进过程中,中国的"文言一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颠覆一种旧有的不合现代性要求的文学形式(古代文言文),建立一种全新... "失语"并不是在某个时间段突然完成的,中国文论的西方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渐进过程中,中国的"文言一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颠覆一种旧有的不合现代性要求的文学形式(古代文言文),建立一种全新的与时俱进的文学形式(现代白话文),从而创立一个全新的"认识范型和语言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完成了中国文论的西方化,而中国文论则逐渐"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文言一致” 中国现代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朝士人群体“幼属文”现象的流行与文论中“才主学辅”观念的确立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俪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6-153,共8页
南朝士族子弟间兴起的"幼属文"之风,源于汉末以后"以名取士"的社会风气。晋宋之后,文章成为士人攫取名声,积累入仕资源的手段。在惧怕年命不永、以早达为高的社会风气下,南朝后期士族子弟出仕时间普遍提前,"... 南朝士族子弟间兴起的"幼属文"之风,源于汉末以后"以名取士"的社会风气。晋宋之后,文章成为士人攫取名声,积累入仕资源的手段。在惧怕年命不永、以早达为高的社会风气下,南朝后期士族子弟出仕时间普遍提前,"幼属文"现象也逐渐向低幼化发展,学习属文甚至提到了学习《五经》和史传之前。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社会中大量出现以"幼属文"成名的早熟作者,社会舆论也更倾向于用"天才"解释文才的来源。这些舆论深刻影响了刘勰、钟嵘等齐梁间主要文学评论家,使他们在论及文学才能时更倾向于使用"才主学辅"的解释结构,将天才视为结撰文章的主要能力。这种观念深深影响了此后中国文论中对天才的崇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属文 早仕 文才 才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叔湘作文教学思想内涵阐释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凯茵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1-84,共4页
吕叔湘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更是语文教育界“三老”之一,其语文教育思想历经数十年发展,是20世纪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吕叔湘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论述的有关文章如《作文教学臆说》《说“达”》《文风问... 吕叔湘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更是语文教育界“三老”之一,其语文教育思想历经数十年发展,是20世纪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吕叔湘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论述的有关文章如《作文教学臆说》《说“达”》《文风问题杂感》,还有许多相关论述散见于其他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研究 语文教育思想 作文教学 吕叔湘先生 语文教育界 内涵阐释 当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申文化现代性纲领——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重建刍议
11
作者 黄金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近2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的重建问题成为学术界的焦点议题。学者们立足于话语言说的内部机制,对中国文论现状进行了综合诊断,并做出诸如“失语症”、“强制阐释”等结论。
关键词 话语重建 中国当代 当代文学理论 文化现代性 纲领 文学理论话语 重建问题 综合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充以“胸中之造”为中心的文学创作观
12
作者 李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6,共7页
王充的"胸中之造"包含着文学构思的涵义。他的文学观是一种广义的文学观。他认为主体胸中之造的运思方式包括妙思等,是文章创新和优劣的根源。王充将主体的博览通识、胸中累藏看成是胸中之思的基础,将胸中之思和胸外兆数看成... 王充的"胸中之造"包含着文学构思的涵义。他的文学观是一种广义的文学观。他认为主体胸中之造的运思方式包括妙思等,是文章创新和优劣的根源。王充将主体的博览通识、胸中累藏看成是胸中之思的基础,将胸中之思和胸外兆数看成是主体之神的内外形态,体现了他对"胸中之造"的深刻认识,影响了陆机等人的文学构思观。他提出"准况""效验"等心意诠订的方法,是创构"胸中之造"的重要机制。王充认为著书立说以"胸中之造"为本源,是主体以笔定意的过程,主张如实、自然的传达态度和"文易晓""言可听"的传达效果,对袁宏道"文由胸中流出"的文学观有一定启发。他还提出,不同的传达方式和媒介决定着艺术的类型等,扩大了"胸中之造"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中之造 辨在胸臆 准况 定意于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性韵书《南北方音》南音的基础音系
13
作者 赵庸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0-584,共15页
《南北方音》是清末夏鸾翔所著的一部方言韵书,音系具有复合性。该书南音的基础音系究竟是杭州话还是苏州话,有必要辨明。通过讨论韵学传统和杭州音的性质与地位、《凡例》提示的注音方法和注音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古精组和知系字的声... 《南北方音》是清末夏鸾翔所著的一部方言韵书,音系具有复合性。该书南音的基础音系究竟是杭州话还是苏州话,有必要辨明。通过讨论韵学传统和杭州音的性质与地位、《凡例》提示的注音方法和注音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古精组和知系字的声母读音、古止蟹摄开口三等韵精组声母字和知章组声母字的韵母读音、声调系统等内、外部证据后可知,该书南音首音反映十九世纪中期的杭州话音系,是单纯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方音》 南音 基础音系 杭州话 苏州话 复合性韵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道路、人民战争与革命主体锻造——论柳青小说中的战争书写
14
作者 王斐然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2,共9页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柳青的小说创作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不可忽略的历史要素。两场战争的时代转化,提示着作家将进一步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理解战争的革命性与人民性。通过对柳青短篇小说集《地雷》和长篇小说《铜墙铁壁》中战争的书写进...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柳青的小说创作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不可忽略的历史要素。两场战争的时代转化,提示着作家将进一步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理解战争的革命性与人民性。通过对柳青短篇小说集《地雷》和长篇小说《铜墙铁壁》中战争的书写进行解读,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回应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瓦解后的农民如何重新被政治生活所吸纳以及如何被培养为革命性主体的努力。柳青在农村题材之外对于战争的书写,同样体现了他对中国革命的深入观察,这对于全面地理解柳青及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青 《地雷》 《铜墙铁壁》 农民主体锻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叔湘语法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小学语法教学研究
15
作者 卢婷婷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8-91,共4页
语法是语言的重要基础,理应成为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实施不足、方式欠佳等问题。对问题的发现与揭示旨在引起对现状的深刻反思与积极改进。20世纪,作为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的吕叔湘先生... 语法是语言的重要基础,理应成为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实施不足、方式欠佳等问题。对问题的发现与揭示旨在引起对现状的深刻反思与积极改进。20世纪,作为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的吕叔湘先生就对此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撰写了诸多研究语法及语法教学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家 语法教学 中小学 吕叔湘先生 语言文字 语文学科 实际教学 实施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的限度:人工智能创作的“能”与“不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峰 王意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6,共10页
人工智能不同于人却又始终模仿人,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展现出人工智能的超强文本生成能力,当人工智能介入文艺创作时会引发人类自身被替代的焦虑,因为这意味着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的体力与脑力优势将先后被机械机器与智能机器所取代。然而... 人工智能不同于人却又始终模仿人,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展现出人工智能的超强文本生成能力,当人工智能介入文艺创作时会引发人类自身被替代的焦虑,因为这意味着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的体力与脑力优势将先后被机械机器与智能机器所取代。然而,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创作行为与作品艺术性方面饱受质疑,同样在努力寻求自身合法化路径。相较人类艺术的创作,人工智能究竟“能做什么”与“不能做什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能”与“不能”之间,既混杂着想象性的文化语境和人工智能消灭人类的远景担忧,也体现了算法治理的技术现实与人工智能工程水平的真实发展。这启示我们明确算法的限度,剔除过分的科技迷狂,注入合理的文化想象,不仅可以推动人工智能与文学的深度融合,也将丰富既有的文论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算法 文学创作 技术限度 技术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后“院本”流变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华宇 谭帆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1,188,共12页
以往学界常存在“金院本”的思维定势,即院本的兴衰发展仅局限于金,且从未发展成为戏曲,多数戏曲史著也无意为其提供向后叙述的空间。事实上,院本在元明之际已具备成熟戏曲之要素,虽约于明万历年间逐渐淡出主流视野,但其“遗形”却在明... 以往学界常存在“金院本”的思维定势,即院本的兴衰发展仅局限于金,且从未发展成为戏曲,多数戏曲史著也无意为其提供向后叙述的空间。事实上,院本在元明之际已具备成熟戏曲之要素,虽约于明万历年间逐渐淡出主流视野,但其“遗形”却在明清戏曲中留存,概念的延伸也使其生命得到了另一层面的延续。金后“院本”史述的残缺主要受“金院本”的思维定势以及“杂剧”与“院本”含混的双重影响。院本研究应包含形态演进与概念衍变两种维度,以此重新审度院本尤其是金后院本在戏曲史述中应有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本 杂剧 戏曲 戏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萧公弼的美学研究方法——兼论其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玉龙 朱志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5,共7页
萧公弼是继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学者之后,又一位为中国的美学做出了贡献的学者,是"美学在中国"的奠基人之一。中西参证、自下而上、史论结合、以佛释美是萧公弼使用的主要的美学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对后世中国美学研究产... 萧公弼是继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学者之后,又一位为中国的美学做出了贡献的学者,是"美学在中国"的奠基人之一。中西参证、自下而上、史论结合、以佛释美是萧公弼使用的主要的美学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对后世中国美学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对两千多年西方美学史的梳理,对审美活动现实性的重视,借用佛教理论阐释审美现象、揭示审美活动的规律,值得中国后世学者的重视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公弼 美学研究方法 中西参证 自下而上 史论结合 以佛释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的通俗文学出版及商业运作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娟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3-105,共3页
民国时期,世界书局和大东书局是仅次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两大出版机构。其通俗文学出版尤为突出,主要出版通俗文学期刊和通俗小说单行本。出于盈利目的,两大书局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通俗文学期刊和作品进行积极的商业运作,无论推... 民国时期,世界书局和大东书局是仅次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两大出版机构。其通俗文学出版尤为突出,主要出版通俗文学期刊和通俗小说单行本。出于盈利目的,两大书局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通俗文学期刊和作品进行积极的商业运作,无论推广策略还是推介媒体,都异常关注读者的阅读效果,成熟而实用。通俗文学是两大书局出版中的同一性所在,但差异性也非常明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通俗文学出版系列。这些积极的运作行为,不仅影响到现代通俗文学的文体特征和文本内容,使其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性特征,并且促成了近现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通俗文学的全面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书局 大东书局 通俗文学 商业运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道术之不明:宋徽宗崇道与医学发展
20
作者 孙明 廖莲婷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7-80,F0003,共5页
宋徽宗崇尚道教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均有影响,医学发展也深受其浸染。徽宗的医学观念有浓厚道教色彩,他认为医学属于道术,而《黄帝内经》是大道的载体。他在发展国家医疗事业时将兴医与崇道相结合,推行了许多有道教色彩的兴医举措。这... 宋徽宗崇尚道教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均有影响,医学发展也深受其浸染。徽宗的医学观念有浓厚道教色彩,他认为医学属于道术,而《黄帝内经》是大道的载体。他在发展国家医疗事业时将兴医与崇道相结合,推行了许多有道教色彩的兴医举措。这些举措对医学发展产生复杂影响,一方面把医学从“方技”层面拔高到“道”的层面,提高了医学的社会地位,壮大了明道穷理的“上医”群体,刺激了医学理论探讨和运气学说发展,使医学出现尚道、重理、倡运气的风貌;另一方面导致神仙服饵、符箓禁祝等神秘疗法再度兴起,给人的生命健康和医学发展带来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崇道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