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从江南到岭南:文化的受容与形塑——岭南对江南文化的接受和江南记忆的形成 |
左鹏军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
2
|
周扬与中国当代文艺界——答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敏教授提问 |
张炯
吴敏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
3
|
“神魔+科幻+游戏”的共生叙事——《黑神话:悟空》文化出海之道 |
凌逾
蔡嘉洋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数智赋能·融界贯通:高校文学跨界创意教学的新路径 |
凌逾
钟佳倪
|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新时代,散文何为?——现代化书写与当代散文的新变 |
陈剑晖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文章合为时而著?——张向天《鲁迅旧诗笺注》的版本变迁 |
侯桂新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训诂与阐释:商周铜器铭文研究的视角与佐证 |
秦晓华
|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在批评实践的“召唤”中深化当代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段吉方教授访谈 |
段吉方
颜芳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
9
|
发挥出土文献优势,探究历史语言原貌——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玉金教授访谈 |
张玉金
乔盼峰
唐韵萌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10
|
守正与融通:清代古文选本的古文观念重构及其批评史意义 |
张莹洁
马茂军
|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关于岭南文化的整体性认知——《岭南文化辞典》编纂的若干思考 |
叶金宝
左鹏军
崔承君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0
|
|
|
12
|
关于区域文化研究视域和价值取向的思考——以岭南文化为例 |
陈建森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8
|
|
|
13
|
地域特征 民族本质 世界背景——岭南文化研究的三个维度 |
郭杰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9
|
|
|
14
|
美学面向现实的提问方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杰访谈 |
王杰
段吉方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15
|
岭南文化研究的三个问题 |
柯汉琳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
16
|
论韩少功散文的精神守望——以《山南水北》为例 |
丁纯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
17
|
岭南文化研究的立场与方法 |
左鹏军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
18
|
论诗绝句的集成与绝唱--陈融《读岭南人诗绝句》的批评史和文体史意义 |
左鹏军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
19
|
从对西域与岭南的治理看唐代民族政策的南北差异性——以柳宗元、岑参的诗文创作为考察中心 |
周斌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20
|
岭南:地理与文化的诗学建构 |
陈少华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