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鸟氨酸电化学传感器对食品中糠醛的灵敏检测
1
作者 朱琪 马心英 +3 位作者 石广革 于欢 王雪薇 孙章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6-711,共6页
制备了聚L-鸟氨酸修饰玻碳电极,并对糠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此修饰电极上,聚L-鸟氨酸催化了糠醛的电化学还原反应。实验对该电极的制备条件以及测试条件进行了优化。糠醛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0×10^(-7)~1.00×10^(-4)... 制备了聚L-鸟氨酸修饰玻碳电极,并对糠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此修饰电极上,聚L-鸟氨酸催化了糠醛的电化学还原反应。实验对该电极的制备条件以及测试条件进行了优化。糠醛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0×10^(-7)~1.00×10^(-4)mol·L^(-1)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7,检出限为2.50×10^(-8)mol·L^(-1),加标回收率为97.5%~101%。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糠醛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 食品 糠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邵淑娟 罗李秀 +5 位作者 曹体爽 王毅 郭舒 李怡萱 李丽 宗绪岩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1,共7页
为研究脂肪酶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规律,探讨不同条件下脂肪酶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效能,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酶添加量、底物(乙醇和乙酸)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脂肪酶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酶添加量、底物浓度和反应... 为研究脂肪酶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规律,探讨不同条件下脂肪酶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效能,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酶添加量、底物(乙醇和乙酸)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脂肪酶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酶添加量、底物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增加,乙酸乙酯的生成量增加;优化正交试验得到的酯化条件:酶添加量为0.5%,乙醇浓度为280 g/L,乙酸浓度为30 g/L,反应温度为35℃,在此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的生成量为(8.29±0.08) g/L,合成的动力学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998 3。研究为脂肪酶在工业生物催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乙酸乙酯 动力学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菏泽市牛羊布鲁氏菌病调查及防控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卫东 魏中锋 蔡文利 《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9期21-21,共1页
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病数有上升趋势,对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为全面了解山东省菏泽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现状,进行了一次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科学防控该病进行了初步... 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病数有上升趋势,对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为全面了解山东省菏泽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现状,进行了一次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科学防控该病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调查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对牡丹籽粕和光皮木瓜混合物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红卫 李翠玲 +1 位作者 吴卫东 蔡文利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42,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牡丹籽粕和光皮木瓜混合物经复合益生菌发酵后营养品质与生物活性成分变化。将光皮木瓜浆与牡丹籽粕按1∶3混合,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1∶1复配,以10%接菌量厌氧发酵72 h为试验组,以不接菌为对照组。发酵后测定各组营养... 试验旨在研究牡丹籽粕和光皮木瓜混合物经复合益生菌发酵后营养品质与生物活性成分变化。将光皮木瓜浆与牡丹籽粕按1∶3混合,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1∶1复配,以10%接菌量厌氧发酵72 h为试验组,以不接菌为对照组。发酵后测定各组营养物质含量、生物活性成分、益生菌数量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粗蛋白(CP)含量显著提高(P<0.05),酸溶蛋白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粗纤维(CF)含量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多糖含量显著提高(P<0.05),总皂苷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活菌数极显著提高(P<0.01),抑菌作用显著提高(P<0.05)。说明复合益生菌发酵能显著提高混合物的营养品质和生物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发酵 活性成分 抑菌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参固本制剂中1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及暴露风险评估
5
作者 朱伟堃 王静 +3 位作者 曲国晶 刘延娟 窦希波 赵丹彤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55-2262,共8页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参固本制剂中1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的残留量,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分析采用ACQUITY UPLC^(®)Waters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含5 mmol/L甲酸铵),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参固本制剂中1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的残留量,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分析采用ACQUITY UPLC^(®)Waters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含5 mmol/L甲酸铵),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0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采用残留量、健康指导值和暴露量对实际检出PGRs的慢性暴露风险值和急性暴露风险值进行计算和风险评估。结果11种PGRs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0),平均加样回收率70.0%~120.0%,RSD均小于12.0%。合剂和丸剂中平均残留量最高的均为甲哌鎓,急性风险值和慢性风险值最高的均为5-硝基愈创木酚钠,分别为0.7657、0.0231和0.9081、0.0270。结论人参固本制剂存在PGRs残留风险,但均处于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固本制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残留 HPLC-MS/MS 暴露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及检测方法构建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云云 石广革 +3 位作者 孙嘉笛 陆欣 纪剑 孙秀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共10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长期的饮食暴露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危害。目前针对ZEN和DON同步免疫检测分别依赖各自对应的单克隆抗体,而传统单克隆抗体制备周期长、...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长期的饮食暴露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危害。目前针对ZEN和DON同步免疫检测分别依赖各自对应的单克隆抗体,而传统单克隆抗体制备周期长、成本高。作者利用重组抗体表达技术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可同时识别ZEN和DON的双特异性抗体(Bis-scFv),并构建了基于Bis-scFv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获得ZEN和DON标准曲线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0.64 ng/mL和132.29 ng/mL;Bis-scFv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他真菌毒素均无显著的交叉反应。同时,将IC-ELISA方法对玉米中的ZEN和DON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其回收率为86.02%~108.14%。本研究证明了Bis-scFv可用于粮食样本中ZEN与DON的同步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双特异性抗体 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鸡精中糖精钠假阳性判定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丽君 曾庆真 +1 位作者 邵淑娟 孟令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153,共4页
鸡精中存在疑似糖精钠的成分,导致糖精钠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现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附紫外检测器)来检测糖精钠,但难以检测出假阳性问题,需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二次定性。文章基于现有国标方法用紫外串联... 鸡精中存在疑似糖精钠的成分,导致糖精钠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现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附紫外检测器)来检测糖精钠,但难以检测出假阳性问题,需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二次定性。文章基于现有国标方法用紫外串联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在原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新方法,寻求一种能够一次上机同时解决假阳性定性和定量的问题,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串联荧光检测器检测可以有效排除假阳性的干扰,同时对糖精钠含量进行准确定量,相对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有成本低、效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为鸡精中糖精钠的常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精 糖精钠 假阳性 液相色谱仪 紫外串联荧光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光谱模型用于烤肉中苯并[a]芘的快速检测和评估 被引量:2
8
作者 邵淑娟 李丽 +2 位作者 温磊 宋欢 阳生琼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37,102,共5页
目的:实现烤肉制品中苯并[a]芘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中红外光谱模型的苯并[a]芘含量检测方法,利用中红外光谱采集了120个烤肉样品的原始光谱,采用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 目的:实现烤肉制品中苯并[a]芘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中红外光谱模型的苯并[a]芘含量检测方法,利用中红外光谱采集了120个烤肉样品的原始光谱,采用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了光谱的预处理效果,以8∶2的比例将原始光谱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建立了烤肉制品评价模型。结果:基于中红外光谱数据建立的模型的训练集决定系数、验证集决定系数、训练集均方根误差以及验证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51、0.9957、0.1644μg/kg和0.1163μg/kg,训练集样本经过建模后,其残差较小,最大值为0.406,总残差和趋于零。结论:该模型的预测能力强,准确度高,能够较好反映实际的烤肉中苯并[a]芘的含量,可以实现烤肉制品的无损快速检测,在烤肉制品行业中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肉 苯并[A]芘 中红外光谱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籽粕酶解多肽饲料工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惠喜 宋红卫 +2 位作者 肖猛 孙启亮 袁国良 《饲料博览》 CAS 2021年第1期48-51,共4页
为了探讨牡丹籽粕蛋白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以牡丹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牡丹籽粕多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牡丹籽粕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牡丹籽粕多... 为了探讨牡丹籽粕蛋白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以牡丹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牡丹籽粕多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牡丹籽粕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牡丹籽粕多肽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浓度1.2%,酶解pH 7.5,酶解温度60℃,反应时间3.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粕 碱性蛋白酶 水解工艺 多肽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仲丽 张秀花 +2 位作者 王静 刘博 李秀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4-1357,共4页
目的 建立柴胡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凝胶法)。方法 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设定柴胡注射液细菌内毒素限值,进行干扰试验预试验、干扰试验及检查验证,并用凝胶半定量试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柴胡注射... 目的 建立柴胡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凝胶法)。方法 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设定柴胡注射液细菌内毒素限值,进行干扰试验预试验、干扰试验及检查验证,并用凝胶半定量试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柴胡注射液原液对2个厂家的鲎试剂和内毒素均未显示干扰作用,内毒素限值可定为15 EU/mL。凝胶半定量试验对3批柴胡注射液进行内毒素检查时,内毒素含量均低于0.25 EU/mL。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柴胡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凝胶法 干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至油与紫锥菊提取物联合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红卫 岳立 +1 位作者 李秀菊 张睿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82-85,共4页
为了探讨紫锥菊提取物与牛至油联合用药对致病菌体外抑菌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牛至油和紫锥菊提取物对3种致病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然后以体外最低抑菌浓度为基础,采用棋盘法测定牛至油与紫锥菊提... 为了探讨紫锥菊提取物与牛至油联合用药对致病菌体外抑菌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牛至油和紫锥菊提取物对3种致病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然后以体外最低抑菌浓度为基础,采用棋盘法测定牛至油与紫锥菊提取物联合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表明牛至油对3种致病菌均有极强抑菌作用,牛至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最强,MIC与MBC均为3.91μg/mL,对大肠杆菌的MIC与MBC均为7.81μg/mL,对链球菌的MIC为31.25μg/mL,MBC为62.50μg/mL。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紫锥菊提取物中度敏感。紫锥菊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MIC为31.25 mg/mL,MBC为62.5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2.50 mg/mL,MBC为125.00 mg/mL。牛至油与紫锥菊提取物联合作用于大肠杆菌FIC指数为0.28,两药联合表现为增强作用;牛至油与紫锥菊提取物联合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为1.00,两药联合表现为相加作用;牛至油与紫锥菊提取物联合作用于链球菌的FIC指数为1.50,两药联合表现为无关作用。综上所述,紫锥菊提取物与牛至油联合用药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加作用,能显著降低药物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油 紫锥菊提取物 最低抑菌浓度 协同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锥菊提取物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红卫 张惠喜 +3 位作者 朱丽君 魏戎蓉 姜祎頔 郭灵玲 《饲料博览》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将雄性小鼠15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免疫抑制对照组、紫锥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100 mg·kg^(-1)BW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建模后高、中、低剂量... 将雄性小鼠15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免疫抑制对照组、紫锥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100 mg·kg^(-1)BW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建模后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240、120、60 mg·kg^(-1)BW水平,正常对照组和免疫抑制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纯化水,连续灌胃给药30 d。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组小鼠碳廓清能力与免疫抑制组比较有显著性增高(P<0.05);各剂量组免疫器官指数有显著性增高(P<0.05);中、高剂量组血清溶血素值有显著性提高(P<0.05),高剂量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有显著性增强(P<0.05)。说明紫锥菊提取物具有调节免疫抑制小鼠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是一种效果极好的免疫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提取物 免疫抑制小鼠 免疫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法氏囊、腺病毒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与检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卫东 魏中锋 +1 位作者 徐梅 岳立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第4期169-170,共2页
本试验在成功分离鉴定当地法氏囊、腺病毒流行株后,经过大量培养病毒,以白油为疫苗佐剂制备了法氏囊、腺病毒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对制备疫苗的质量和临床效果进行初步研究,为我国进行法氏囊、腺病毒二联疫苗研发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 鸡传染性 法氏囊 腺病毒 灭活疫苗 制备 检验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法提取牡丹籽粕中芍药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英莉 张惠喜 +2 位作者 孙启亮 肖猛 宋红卫 《饲料博览》 2020年第11期53-56,59,共5页
研究旨在确定牡丹籽粕中芍药苷的最佳提取方案。选择乙醇溶液作溶剂,设计单因素试验提取牡丹籽粕中的芍药苷,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结果发现,单因素试验筛选出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与芍药苷提取效率有相关性,经响应面优化后,发现最... 研究旨在确定牡丹籽粕中芍药苷的最佳提取方案。选择乙醇溶液作溶剂,设计单因素试验提取牡丹籽粕中的芍药苷,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结果发现,单因素试验筛选出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与芍药苷提取效率有相关性,经响应面优化后,发现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35.6%、料液比1:20、浸提时间18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法 牡丹籽粕 芍药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酿造过程中淀粉凝胶特性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瑞丽 邵淑娟 +3 位作者 周咸江 李丽 谭桥 宗绪岩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20期6-10,共5页
为了解酿酒原料在酿造过程中淀粉的变化,分别以高粱、大米为原料,采取小曲白酒工艺进行多轮次发酵,分别测定了不同发酵时期酒醅中的含水量、酸度及淀粉含量,并对其淀粉的凝胶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大米、高粱酒... 为了解酿酒原料在酿造过程中淀粉的变化,分别以高粱、大米为原料,采取小曲白酒工艺进行多轮次发酵,分别测定了不同发酵时期酒醅中的含水量、酸度及淀粉含量,并对其淀粉的凝胶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大米、高粱酒醅的含水量增加,酸度和淀粉含量下降。在发酵天数相同、发酵温度不同的条件下,大米和高粱的溶解度和膨润力都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不同发酵天数下的大米和高粱酒醅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和膨润力均随酒醅发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其凝胶特性也与溶解度和膨润力呈正相关。通过对酿造过程中淀粉变化情况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白酒的高效率、高品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大米 酒醅 淀粉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籽粉对雌性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排泄规律研究
16
作者 孙启亮 张惠喜 +5 位作者 宋红卫 高英莉 肖猛 魏戎蓉 朱山 袁国良 《饲料博览》 CAS 2021年第9期5-9,13,共6页
为了研究牡丹籽粉对雌性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在小鼠体内的排泄规律,连续8周灌胃牡丹籽粉混悬液后,通过测定小鼠体重、脏器湿重、血清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用于评价生理指标的变化;一次性灌胃牡丹籽粉混悬液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为了研究牡丹籽粉对雌性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在小鼠体内的排泄规律,连续8周灌胃牡丹籽粉混悬液后,通过测定小鼠体重、脏器湿重、血清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用于评价生理指标的变化;一次性灌胃牡丹籽粉混悬液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粪便和尿液中芍药苷的含量,用于评价排泄规律。结果显示:牡丹籽粉对小鼠体重、血清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以及脏体比无影响;一次性灌胃后,牡丹籽粉在24 h内排泄率可达90%以上,在72 h内即可排泄完全。说明牡丹籽粉对雌性小鼠生长性能以及部分生理指标无影响且排泄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粉 生理指标 排泄规律 芍药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汤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研究
17
作者 曹鲁娜 周春峰 +1 位作者 魏红焕 赵蕊蕊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71-74,共4页
建立葛根汤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采用平皿倾注法(1∶10)和增加稀释液体积法对药典规定的5种试验菌株进行微生物计数方法回收试验,计算回收比值。采用常规培养基体积和增加培养基体积... 建立葛根汤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采用平皿倾注法(1∶10)和增加稀释液体积法对药典规定的5种试验菌株进行微生物计数方法回收试验,计算回收比值。采用常规培养基体积和增加培养基体积对控制菌检查中的大肠埃希菌检查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通过增菌、选择和分离培养等试验,考察方法适用性。结果显示,采用平皿倾注法(1∶10)时,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中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回收比值均在0.5~2.0范围内;需氧菌总数计数中铜绿假单孢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回收比值小于0.5。采用平皿倾注法(1∶50)时,需氧菌总数计数5种规定试验菌株的回收比值均在0.5~2.0范围内;采用常规培养基体积直接接种法检查大肠埃希菌,阳性对照组检出试验菌,阴性对照组和供试品组均未检出试验菌。可采用平皿倾注法(1∶50)计数葛根汤颗粒需氧菌总数,可采用平皿倾注法(1∶10)计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可采用常规培养基体积检查大肠埃希菌。本研究建立的葛根汤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汤颗粒 微生物限度 平皿倾注法 增加稀释液体积 方法适用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芩金荞口服液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18
作者 姚静 王继安 +2 位作者 唐瀛 吴卫东 李州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第3期103-104,共2页
为了优化板芩金荞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干膏收率、(R,S)-告依春、黄芩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了板芩金荞口服液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黄芩热浸后混同群药材加12倍量水动态热回流提... 为了优化板芩金荞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干膏收率、(R,S)-告依春、黄芩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了板芩金荞口服液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黄芩热浸后混同群药材加12倍量水动态热回流提取2次,2h/次,该工艺稳定可行,适合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R S)-告依春 黄芩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Al^(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德素 庞艳玲 +2 位作者 石广革 段升霞 刘玉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231,共5页
以2-羟基-1-萘甲醛、邻氨基苯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Al^(3+)荧光探针S,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IR对探针S进行结构表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探针S在DMSO∶H_(2)O=4∶1(V/V)体系中,对Al^(3+)有良好的荧光和裸眼... 以2-羟基-1-萘甲醛、邻氨基苯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Al^(3+)荧光探针S,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IR对探针S进行结构表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探针S在DMSO∶H_(2)O=4∶1(V/V)体系中,对Al^(3+)有良好的荧光和裸眼识别。Al^(3+)浓度在2.0~50μmol/L范围内,体系荧光强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3μmol/L,探针S与Al^(3+)形成1∶1的配合物。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探针S-Al^(3+)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探针S-Al^(3+)配合物对DNA的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同时对不同温度下相互作用的结合点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推断二者作用力的类型为疏水作用,作用方式为嵌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铝离子 邻氨基苯甲醛 DNA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鳖虫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卫东 付美芳 +1 位作者 宋红卫 岳立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2-66,共5页
土鳖虫是一种动物类中药,入药部位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 Boleny的雌虫干燥体,而雄虫不能入药,为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准确有效区分雌雄土鳖虫。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 土鳖虫是一种动物类中药,入药部位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 Boleny的雌虫干燥体,而雄虫不能入药,为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准确有效区分雌雄土鳖虫。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采用Zafex Supperfex AQ-C_(18)柱(4.6 mm×250.0 mm,5μ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1%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60 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8 nm,进样量10μL。结果显示,28批土鳖虫(雌虫)均呈现与土鳖虫对照药材相对应的8个特征峰色谱峰,以对照品指认了其中4个化学成分,分别为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鸟苷,且与土鳖虫雄虫的指纹图谱不匹配。该方法可以有效区分雌雄土鳖虫,有效避免掺伪情况发生,为土鳖虫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鳖虫 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