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电刺激定位乙醇肌皮神经干阻滞治疗肘屈曲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春兰 孙翠云 彭化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0-171,共2页
肌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完好部分功能再组的结果,痉挛可能产生一些有益的作用,但也可对功能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临床常见的肘屈肌痉挛可导致部分患者严重功能障碍,不利于康复训练及家庭护理。近年来,乙醇神经阻滞术已成为缓解肌... 肌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完好部分功能再组的结果,痉挛可能产生一些有益的作用,但也可对功能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临床常见的肘屈肌痉挛可导致部分患者严重功能障碍,不利于康复训练及家庭护理。近年来,乙醇神经阻滞术已成为缓解肌痉挛的有效方法之一[1-3]。我院从2009年开始联合应用超声引导技术及外周神经电刺激验证定位技术,对肘屈曲痉挛患者进行无水乙醇肌皮神经干的阻滞,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刺激 无水乙醇 临床研究 阻滞治疗 超声引导 肌痉挛 神经干 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彭化生 袁春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以4周时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级变化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并分为2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影响吞咽障碍康复疗效的因素进行多元...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以4周时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级变化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并分为2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影响吞咽障碍康复疗效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吞咽康复预后良好者占77.38%(65/84)。单因素分析显示,吞咽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合并慢支感染、认知障碍、视听觉障碍、是否合作、康复介入时间、感觉性失语7个因素为影响吞咽障碍康复疗效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康复介入时间、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级、认知障碍、视听觉障碍是影响吞咽康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应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制订科学合理的康复措施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回归分析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驰缓症的疗效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袁春兰 彭化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76-979,共4页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中的治疗作用及随访情况。方法共选取28例经电视透视下吞咽功能检查(VFSS)诊断为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吞咽障碍患者,应用14号导尿管球囊,采用注水方式使球囊充盈以扩...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中的治疗作用及随访情况。方法共选取28例经电视透视下吞咽功能检查(VFSS)诊断为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吞咽障碍患者,应用14号导尿管球囊,采用注水方式使球囊充盈以扩张环咽肌,同时辅以神经肌肉电刺激、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终点时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吞咽造影检查,1年后随访。结果在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终点,28例患者中有22例恢复经口进食普通饮食,包括固体食物、流质物及水,24例可进食糊状食物,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吞咽造影中,治疗后咽通过时间缩短(P<0.05);VFSS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终点时VFSS疗效评价显示总有效率达89.28%。1年后随访发现,23例(82.14%)患者均能从口进食普通食物;12例患者咽通过时间、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已接近正常。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且具有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脑卒中 环咽肌失弛缓症 吞咽障碍 电视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彭化生 孙翠云 吕红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在降血压治疗的同时,辛伐他汀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62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药物联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82例,在降血压治疗...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在降血压治疗的同时,辛伐他汀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62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药物联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82例,在降血压治疗的同时应用辛伐他汀(每晚20mg)和肠溶阿司匹林(75mg/d)。对照组80例,仅给予降血压治疗。共随访3年,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2、3年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内径的比值、颈动脉斑块积分及血压、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在随访后第1年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分别为(1.01±0.12)mm、3.8±2.5,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3年分别为(0.80±0.16)mm、2.6±1.6;(0.80±0.20)mm、2.5±1.2,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内径比值在干预后也明显降低。随访结束时,干预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0.90%和4.8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有效降血压的同时,给予辛伐他汀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能延缓和逆转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阿司匹林 斯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介入时间对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彭化生 袁春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介入时间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76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40例和晚期康复组36例。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7d开始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3~4周... 目的探讨康复介入时间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76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40例和晚期康复组36例。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7d开始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3~4周开始康复训练。两组均采用以Bobath为主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ADL;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FMA、MBI和ND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个月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早期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更大。结论早期和晚期康复均能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但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早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药物干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彭化生 孙翠云 刘美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在降血压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干预作用和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177例高血压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其中90例应用辛伐他汀(每晚20mg)和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d)... 目的探讨在降血压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干预作用和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177例高血压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其中90例应用辛伐他汀(每晚20mg)和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d)进行治疗(干预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年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频谱形态,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等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并与87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1年,干预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频谱形态等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第2,3年,上述各项指标均改善(P<0.01),频谱形态明显好转。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上述指标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11%(10/90),低于对照组的24.14%(21/87)(P<0.01)。结论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可稳定并延缓高血压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进程,对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闭塞性疾病 脑动脉疾病 洛伐他汀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