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后移植血管闭塞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玉国 王玉涛 孙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8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后移植血管闭塞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4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市中医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确诊为ASO且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后移植血管闭塞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4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市中医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确诊为ASO且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血管是否发生闭塞分为未闭塞组(A组)与闭塞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移植血管直径、术前及术后踝肱压力指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闭塞组患者39例,未闭塞组患者73例。两组手术时长、术前ABI及术后即刻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和移植血管直径是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后移植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结论:下肢动脉转流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和移植血管直径是影响移植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术前流出道的评估和术式的选择有利于维持移植血管的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自体大隐静脉 闭塞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术对静脉性溃疡的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志兵 孙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3期214-217,共4页
探讨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术对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将2017年1月—2020年1月菏泽市中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0例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腔内激光... 探讨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术对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将2017年1月—2020年1月菏泽市中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0例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术,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交通支结扎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10.17±2.46)分、(7.63±2.01)分;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12.40±2.34)分、(9.10±1.94)分。2种方案均可有效改善患者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P<0.05),观察组方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溃疡面积分别为(3.50±2.33)cm^(2)、(1.82±1.43)cm^(2);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溃疡面积分别为(7.34±4.01)cm^(2)、(4.27±2.92)cm^(2)。2种方案均可有效缩小患者溃疡面积(P<0.05),观察组方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溃疡状态评分2.00(1.00~3.00)分,对照组溃疡状态评分3.00(2.00~4.00)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溃疡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交通支结扎术均为治疗静脉性溃疡的合理方案,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术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性溃疡 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 腔内激光治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