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阳市夏玉米种植气候条件变化及适宜性分析
1
作者 耿雪寒 张宇 +2 位作者 冯德锋 武小晨 张海润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4期116-120,共5页
利用1981—2020年莱阳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莱阳市夏玉米各生育期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幅度以及趋势,对莱阳市夏玉米种植气候条件适宜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事建议以及防范措施。结果表明:近40年来,夏玉米各生育期... 利用1981—2020年莱阳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莱阳市夏玉米各生育期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幅度以及趋势,对莱阳市夏玉米种植气候条件适宜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事建议以及防范措施。结果表明:近40年来,夏玉米各生育期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播种期和成熟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苗期和拔节吐丝期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各生育期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莱阳市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条件均能满足夏玉米播种期、苗期、拔节吐丝期、成熟期4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气候变化 适宜性 农事建议 山东莱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梨种植气候条件适宜性及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冯德锋 吕浩嘉 +2 位作者 耿雪寒 黄选瑜 李永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128-131,共4页
本研究利用1994—2022年莱阳站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莱阳梨各生育期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条件及对莱阳梨生产的影响,并对影响莱阳梨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莱阳梨科学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本研究利用1994—2022年莱阳站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莱阳梨各生育期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条件及对莱阳梨生产的影响,并对影响莱阳梨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莱阳梨科学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莱阳市气温、降水、空气相对湿度和光照等气候条件均能满足莱阳梨各生育期生长发育的需求,莱阳梨生产中主要的气象灾害有萌芽至开花期霜冻、花期和采收期大风、膨大期暴雨涝害和冰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梨 气候条件 适宜性 气象灾害 山东莱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市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宋波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5期72-73,共2页
利用1981—2010年莱阳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常规气候统计分析及线性回归等方法,对莱阳市高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莱阳市年平均高温日3.0d,最多年份为1997年,达13d,30年间有7年未出现高温天气。高温最... 利用1981—2010年莱阳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常规气候统计分析及线性回归等方法,对莱阳市高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莱阳市年平均高温日3.0d,最多年份为1997年,达13d,30年间有7年未出现高温天气。高温最早出现在2001年5月19日,最晚结束于2002年9月2日。高温日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到8月上旬,占年平均总日数的84.4%,7月是全年高温日数最多的月份,占年平均总日数的53.3%。莱阳市年高温日数变化幅度较大,1981—2010年,随着年份的推移,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d/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市 高温日数 统计特征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市新旧观测站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4
作者 李永华 冯德锋 梁骋 《南方农业》 2017年第32期101-103,共3页
利用莱阳市新旧址2016年观测资料,采用差值分析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址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月平均最低气温基本上比旧址低;新址月平均气压、月平均最高、月平均最低气压均比旧址高;新址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基本比旧址偏大。
关键词 气象站 观测数据 新旧址 差异 莱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近39年气象灾害分析
5
作者 李永华 周彦玲 梁骋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9期57-58,60,共3页
通过莱阳市1981—2019年气象灾害统计资料,分析该地区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并阐述该地区出现气象灾害危害的成因、等级及防御措施。
关键词 莱阳市 气象灾害 灾害评估 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市气候资源与莱阳梨种植适宜性分析
6
作者 冯德锋 耿雪寒 +2 位作者 吕浩嘉 黄选瑜 李永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11期154-156,共3页
利用1994~2022年莱阳站逐日气象资料和莱阳梨物候、产量资料,运用5年直线滑动均值法,计算莱阳梨趋势产量,分离出气象产量;分析了莱阳梨生长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和莱阳梨产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并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温度、光照、降水、相对... 利用1994~2022年莱阳站逐日气象资料和莱阳梨物候、产量资料,运用5年直线滑动均值法,计算莱阳梨趋势产量,分离出气象产量;分析了莱阳梨生长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和莱阳梨产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并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温度、光照、降水、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因子和莱阳梨产量资料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29年来莱阳梨生长季内,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而日照时数、平均风速、降水量和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在27个气象因子中,有20个与莱阳梨气象产量呈正相关,3个呈负相关。其中10月份的平均最高气温(X2)和气温日较差(X6)、8月份的降水量(X7)、果实成熟采收期的平均最高气温(Y4)与莱阳梨气象产量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莱阳梨 气象产量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市气象因子及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对玉米产量影响
7
作者 耿雪寒 张宇 +2 位作者 冯德锋 武小晨 张海润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6期92-95,共4页
应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统计玉米产量数据,采用5年滑动平均法分离出的气象产量,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温度、降水、光照等主要气象因子和玉米产量做相关性分析,以分析玉米产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统计了1981—2020年玉米种... 应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统计玉米产量数据,采用5年滑动平均法分离出的气象产量,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温度、降水、光照等主要气象因子和玉米产量做相关性分析,以分析玉米产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统计了1981—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生育期内主要气象灾害,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玉米生育期内各类气象灾害的发生频次,探究农业气象灾害对莱阳市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来玉米产量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且气象因素对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莱阳市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气温过高、降水量不足不利于玉米增产;莱阳市日照条件基本满足夏玉米生长需求。近40年来,干旱这类农业气象灾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洪涝和台风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产量 农业气象灾害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莱阳玉米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永华 陈立春 倪全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7期170-173,共4页
利用莱阳市1951—2015年夏玉米生育期(6月下旬—9月下旬)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产量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积分回归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莱阳市夏玉米全生育期光、温、水的气候倾向率,以及夏玉米生育期各旬光、温、... 利用莱阳市1951—2015年夏玉米生育期(6月下旬—9月下旬)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产量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积分回归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莱阳市夏玉米全生育期光、温、水的气候倾向率,以及夏玉米生育期各旬光、温、水与玉米产量的相关关系,并确定夏玉米的适宜播种时期。结果表明,1983—2013年是气候变化最剧烈的时段,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少;气象要素与夏玉米产量有一定的相关;1980—2015年因雨水减少,大部分年份气象要素不能满足夏玉米生长需求。夏玉米最适播种时期是6月7—13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夏玉米 生产 影响 莱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半岛冬小麦生育期气象干旱变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冰 丁锡强 +1 位作者 伯玥 陈立春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67-72,共6页
为探明胶东半岛冬小麦生育期气象干旱的规律,更好地为粮食增产增收服务,采用有效降水评估方法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以莱州代表平原,莱阳代表山地丘陵,分析1971-2012年胶东半岛不同地区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平均有效降水情况和气象干旱发... 为探明胶东半岛冬小麦生育期气象干旱的规律,更好地为粮食增产增收服务,采用有效降水评估方法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以莱州代表平原,莱阳代表山地丘陵,分析1971-2012年胶东半岛不同地区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平均有效降水情况和气象干旱发生频率。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有效降水占常年降水总量的3%左右;有效降水年际差异极大,平原区和山地丘陵区的冬小麦各个生育时期降水变化趋势不一;干旱累计发生频率为31.0%,轻旱发生次数最多,重旱以上发生次数山地丘陵区显著多于平原区,越冬期重旱最严重,但干旱总体呈减少趋势。尽管山地丘陵区有效降水较多,但与平原区一样,均无法满足当地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应加强当地灌溉能力建设,做好水资源统筹分配工作,以保证冬小麦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他降水指数 有数降水 冬小麦 生育期 胶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8月19—20日莱阳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永华 周彦玲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6期77-79,共3页
2018年8月19-20日莱阳市受台风"温比亚"减弱成的低压环流影响,普降暴雨或大暴雨。此次降水过程强度大、范围广,强降水时段小时雨强大且持续时间较长。莱阳市位于台风移动路径的右侧,前期台风倒槽、后期台风本身,正涡度中心逐... 2018年8月19-20日莱阳市受台风"温比亚"减弱成的低压环流影响,普降暴雨或大暴雨。此次降水过程强度大、范围广,强降水时段小时雨强大且持续时间较长。莱阳市位于台风移动路径的右侧,前期台风倒槽、后期台风本身,正涡度中心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控制山东半岛,为此次极端降水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东南-偏南急流的建立和持续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深厚的湿层和上升运动区、良好的水汽供应和较长的持续时间是造成此次极端降水的主要原因。短波槽携带弱冷空气入侵及不稳定能量也为此次极端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大气环流 水汽 能量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立春 郭磊 +1 位作者 宋波 李永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779-15782,共4页
利用莱阳市1952~2007年冬小麦生育期内的气象资料,对该期的气候变化特点以及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了气象要素变化对莱阳市小麦产量的影响,提出了调整播种期等农业气象建议和措施,为莱阳小麦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依... 利用莱阳市1952~2007年冬小麦生育期内的气象资料,对该期的气候变化特点以及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了气象要素变化对莱阳市小麦产量的影响,提出了调整播种期等农业气象建议和措施,为莱阳小麦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间,气温上升,降水量以每10年2.56mm的幅度下降,日照时数以每10年21.02h的速率减少;气候变暖使小麦播种期推迟,全生育期缩短,干旱程度加重,气候产量下降,气候变化不利于小麦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小麦生产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分析与订正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立春 戴江平 +3 位作者 吴霭霞 郭磊 范庆东 倪全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299-16303,共5页
对山东莱阳气象局近3年获得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简称器测数据)和人工观测土壤湿度数据(简称人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以器测数据为因子的订正方程,并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各层土壤湿度经订正后误差明显减小... 对山东莱阳气象局近3年获得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简称器测数据)和人工观测土壤湿度数据(简称人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以器测数据为因子的订正方程,并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各层土壤湿度经订正后误差明显减小;各种订正方程的订正效果不同;不同的深度层订正效果不同,深层土壤湿度订正后达到满意的效果,上层土壤湿度订正后未获得满意效果。同时,分析了造成偏差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土壤水分 观测数据 订正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市牟平区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佳颖 郭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3034-3035,共2页
利用牟平区197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牟平区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牟平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9℃/10a,夏半年气温升高对牟平区气候变暖有显著贡献;年平均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 利用牟平区197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牟平区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牟平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9℃/10a,夏半年气温升高对牟平区气候变暖有显著贡献;年平均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大于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最大,年平均最高气温次之,年平均气温最小,整体是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变化特征 线性倾向估计 牟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ZN1型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的订正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立春 吴霭霞 +3 位作者 郭磊 范庆东 王绍玉 刘建中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920-2922,2925,共4页
应用2011年2-7月32次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与同时期用烘干称重法人工测得的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人工测定数据为准确值,先用前期2-5月20次对比观测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器测值的订正方程;再用6-7月12次对比观测数据对订正... 应用2011年2-7月32次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与同时期用烘干称重法人工测得的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人工测定数据为准确值,先用前期2-5月20次对比观测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器测值的订正方程;再用6-7月12次对比观测数据对订正方程进行试用验证。结果表明,DZN1型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的部分土层未经订正即达标,其他层订正后可达标,订正效果明显。此项工作可为该型仪器的厂家订正及日常业务订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ZN1型 土壤水分 自动观测数据 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阳30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兆秋 倪全明 孙青仪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8期72-,68,共2页
依据海阳1981年至2010年气温、降水量、日照、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分析海阳市气候变化及规律。
关键词 海阳 气候变化 规律分析 农业生产 旅游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不同地力水平、不同品种小麦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鞠赋红 孙萍 吴霭霞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87-289,共3页
在相同的水分条件下 ,对不同地力水平、不同品种小麦的生育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品种 9350 31在高肥力条件下表现突出 ,鲁麦 2 1适应性广 ,在中。
关键词 干旱 地力 品种 小麦 生育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内陆地区低温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17
作者 宋波 程志攀 范庆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2期218-219,222,共3页
本文利用1981—2011年莱阳、栖霞、招远3个气象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将日极端最低气温Td≤-10℃作为1个低温日。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山东半岛内陆地区低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日... 本文利用1981—2011年莱阳、栖霞、招远3个气象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将日极端最低气温Td≤-10℃作为1个低温日。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山东半岛内陆地区低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日主要集中在12月到次年2月,其中1月低温日数最多;莱阳是30年间低温日数最多的地区,其次是栖霞和招远,莱阳也是低温最早开始和最晚结束的地区;山东半岛内陆地区低温日数变化幅度较大,1981—2010年间,随着年份的推移,低温日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0 d/10年,其中减少趋势最明显的是莱阳,气候倾向率为-5.2 d/10年;最不明显的是栖霞,气候倾向率为-1.4 d/10年;山东半岛内陆地区年低温日数的减少是突变现象,突变年份是198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日数 气候特征 趋势 突变分析 山东半岛内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