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茎叶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杨从军 孟昭礼 +2 位作者 郭景 张垒岩 禹文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采用6种溶剂对番茄茎叶进行平行提取,以葡萄白腐病菌、葡萄黑痘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瓜类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对番茄不同提取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液对... 采用6种溶剂对番茄茎叶进行平行提取,以葡萄白腐病菌、葡萄黑痘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瓜类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对番茄不同提取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液对特定病菌都有极好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白腐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均为100%,对其它病菌也都有很好的活性。番茄茎叶的水提取液对供试8种病原菌的综合抑制效果最好,对葡萄白腐病菌、葡萄黑痘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高达100%,对瓜类枯萎病菌抑菌效果最差也为67.74%。,因此,水应作为番茄茎叶农用抑菌活性物质提取的首选溶剂,石油醚可作为有机溶剂提取番茄茎叶农用抑菌活性物质的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番茄茎叶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地区梨锈病防治适期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保华 董向丽 +3 位作者 张振芳 赵洪海 练森 李宝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3,共5页
在山东莱阳地区,梨锈病菌冬孢子角自梨花现蕾期开始陆续成熟,成熟的冬孢子角遇1.5mm/d以上的降雨,萌发产生担孢子。经2~3次降雨后,冬孢全部萌发,以后不再产生担孢子。梨树初花后35d内对锈病最敏感,即为防治期。若该期内降雨量... 在山东莱阳地区,梨锈病菌冬孢子角自梨花现蕾期开始陆续成熟,成熟的冬孢子角遇1.5mm/d以上的降雨,萌发产生担孢子。经2~3次降雨后,冬孢全部萌发,以后不再产生担孢子。梨树初花后35d内对锈病最敏感,即为防治期。若该期内降雨量大干1.5mm/次、叶面结露时间长于7h/次,担孢子即可侵染。其侵染量与梨园周围越冬菌原的数量、降雨持续时间和品种抗病性等因子有关。田间试验表明:担孢子侵染后至病斑显症前(约7d)是内吸性杀菌剂防治的有效时期。病斑显症后只有少数杀菌剂能抑制病斑扩展,20.67%氟硅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在病原菌侵入前喷施能有效地抑制担孢子侵染,持效期约7d;担孢子侵染后喷药能有效抑制病斑显症,因此,要特别关注梨树初花时第1次降雨后梨锈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梨锈病 防治适期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莉 李长友 +2 位作者 郑桂玲 周洪旭 李国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79-683,共5页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是当前基因工程四大表达系统之一,已广泛应用于重组蛋白的合成。文章对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筛选、用于蛋白生产的昆虫细胞培养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和展望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昆虫细胞系 杆状病毒 表达载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色瓢虫对桃大尾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东昌 袁忠林 +1 位作者 罗兰 朱孟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测定了异色瓢虫 2龄、4龄幼虫和成虫对桃大尾蚜捕食功能反应及自干扰作用 ,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式 ,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的关系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描述。异色瓢虫对桃大尾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对猎物的寻找效... 测定了异色瓢虫 2龄、4龄幼虫和成虫对桃大尾蚜捕食功能反应及自干扰作用 ,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式 ,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的关系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描述。异色瓢虫对桃大尾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对猎物的寻找效应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大而下降。模拟后的各方程理论值与实测值经X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桃大尾蚜 捕食作用 桃树害虫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点食螨瓢虫对二斑叶螨捕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顾耘 张迎春 张振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1996年第A04期18-21,共4页
作者于1995年研究了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punctilum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的捕食作用。在实验室自然温度下,深点食螨瓢虫捕食二斑叶螨的功能反应属于HolingⅡ型反应,当N→... 作者于1995年研究了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punctilum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的捕食作用。在实验室自然温度下,深点食螨瓢虫捕食二斑叶螨的功能反应属于HolingⅡ型反应,当N→∞时,在24小时内,成虫的捕食上限是167头,幼虫是171头。在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的混合种群中,经对深点食螨瓢虫选择系数的研究后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点食螨瓢虫 二斑叶螨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选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杨树树皮真菌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金静 王远路 +1 位作者 刘建平 刘会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0-495,共6页
对毛白杨、陕林4号杨、北京杨不同年龄枝条、树体空间层次的真菌种类、数量及季节动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杨树树皮真菌群落组成不同,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毛壳属(Chaetomium)等为... 对毛白杨、陕林4号杨、北京杨不同年龄枝条、树体空间层次的真菌种类、数量及季节动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杨树树皮真菌群落组成不同,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毛壳属(Chaetomium)等为毛白杨上的优势菌种群;链格孢属、曲霉属、木霉属(Tri choderma)、青霉属(Penicillium)等为陕林4号杨的优势菌种群;链格孢属、曲霉属、盾壳霉属(Coniothyri um)、青霉属等为北京杨的优势菌种群。真菌种类及数量在树体空间层次的分布趋势是由上到下逐渐增多;真菌群落季节变化趋势为夏、秋季种类和数量稍高,春、冬季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树皮 真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金鸡菊白粉菌重寄生菌——宿白粉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晨 赵洪海 +2 位作者 李宝笃 张英昊 吕国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48-652,共5页
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fusca)的重寄生菌—宿白粉菌(AmpelomycesquisqualisCes.)在PSA,O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以PSA最好,而在A&HA和Czapek上生长较差,且在Richard上不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适温20~25℃,适宜pH值... 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fusca)的重寄生菌—宿白粉菌(AmpelomycesquisqualisCes.)在PSA,O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以PSA最好,而在A&HA和Czapek上生长较差,且在Richard上不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适温20~25℃,适宜pH值4~9,光照促进产孢,而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水解乳糖等6种碳源为好,甘露醇最佳,淀粉最差;产孢以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为好,葡萄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蛋白胨和酵母膏为好,酵母膏最好;产孢以酵母膏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0~25℃,相对湿度65%~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其中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值5~7,pH低于2和pH高10于孢子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金鸡菊白粉菌 重寄生菌 宿白粉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杀菌剂邻丙烯基苯酚在番茄中的残留分析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继业 张文吉 孟昭礼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2-66,共5页
研究了新的仿生农用杀菌剂邻丙烯基苯酚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在番茄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番茄经丙酮提取、液液分配及弗罗里硅土净化、浓缩、定容后 ,用带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邻丙烯基苯酚的最低检出量为 3ng,在番茄... 研究了新的仿生农用杀菌剂邻丙烯基苯酚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在番茄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番茄经丙酮提取、液液分配及弗罗里硅土净化、浓缩、定容后 ,用带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邻丙烯基苯酚的最低检出量为 3ng,在番茄中的最低检出浓度是 0 .0 1mg/kg。本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 87.7%~ 90 .2 % ,变异系数 1.2 5 %~ 2 .0 6 % ,符合残留分析要求。运用上述方法 ,测定了邻丙烯基苯酚在番茄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 ,结果表明 :邻丙烯基苯酚在番茄中的半衰期为 6 .37d,番茄收获时邻丙烯基苯酚消解在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杀菌剂 邻丙烯基苯酚 残留分析 消解 农药残留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乙羧氟草醚乳油防除夏花生田杂草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石延茂 董炜博 +1 位作者 刘元波 赵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481-482,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 :10 %乙羧氟草醚乳油 75 0~ 90 0ml/hm2 药后 2 0天对杂草的防效为 83 .82 %~ 95 .5 9% ;药后 40天对杂草的防效为 89.92 %~ 94.96% ,鲜重防效为 90 .94%~ 99.10 % ;花生增产 12 .11%~ 15 .70 % ,比对照药剂 2 5 %灭... 试验结果表明 :10 %乙羧氟草醚乳油 75 0~ 90 0ml/hm2 药后 2 0天对杂草的防效为 83 .82 %~ 95 .5 9% ;药后 40天对杂草的防效为 89.92 %~ 94.96% ,鲜重防效为 90 .94%~ 99.10 % ;花生增产 12 .11%~ 15 .70 % ,比对照药剂 2 5 %灭草松乳油 15 0 0ml/hm2 增产作用 ( 7.40 % )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杂草 10%乙羧鼠草醚乳油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金鸡菊白粉菌重寄生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梁晨 赵洪海 +2 位作者 李宝笃 乔鹏 吕国忠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0-33,共4页
报道了重寄生菌宿白粉菌 (AmpelomycesquisqualisCes.)在大花金鸡菊白粉菌棕丝单囊壳 (Sphaerothecafus ca (Fr.)Blum .)上的越冬、越夏、传播、侵入期、潜育期以及控病作用。结果表明 :重寄生菌能寄生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的菌丝、分生... 报道了重寄生菌宿白粉菌 (AmpelomycesquisqualisCes.)在大花金鸡菊白粉菌棕丝单囊壳 (Sphaerothecafus ca (Fr.)Blum .)上的越冬、越夏、传播、侵入期、潜育期以及控病作用。结果表明 :重寄生菌能寄生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和闭囊壳。在自然条件下重寄生菌以分生孢子在叶片和茎秆上越冬 ,经 16 0d孢子萌发率分别为 5 %、30 .5 % ;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和雨水传播 ;完成侵入所需最短时间为 6h。在 19~ 2 4℃下 ,潜育期为 3~ 4d。在大花金鸡菊白粉病发生期 ,重寄生菌可发生多次再侵染。用重寄生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防治大花金鸡菊白粉病 ,重寄生率由九月初的 6 7.0 1%逐渐上升为九月中的 88.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寄生菌 大花金鸡菊 白粉菌 传播 分生孢子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斑叶螨与山楂叶螨种间竞争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顾耘 《华东昆虫学报》 1997年第1期71-76,共6页
作者于1994-1995年对苹果树上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和山楂叶螨(T.veinnensisZacher)的种间竞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食物资源上,二斑叶螨对山楂叶螨的生... 作者于1994-1995年对苹果树上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和山楂叶螨(T.veinnensisZacher)的种间竞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食物资源上,二斑叶螨对山楂叶螨的生态位重叠度指数是1.05,而山楂叶螨对二斑叶螨则为0.95;在生存空间资源上,二斑叶螨相应为1.11,山楂叶螨相应为0.89。在1994和1995年,两种害螨的内禀增长力(rm)在单种种群中,二斑叶螨分别是0.13036和0.0759,山楂叶螨分别是0.1028和0.0585;在混合种群中,二斑叶螨分别是0.118和0.0822,山楂叶螨分别是0.06056和0.052,二斑叶螨均明显高于山楂叶螨。在达到种群年中高峰时,二斑叶螨在混合种群中所占比率,1994年为97.2%,1995年为86.2%。达到高峰后,两种叶螨种群数量均急剧下降,但二斑叶螨下降的速度更快。20天后,二斑叶螨在混合种群中的比率分别降至20%和19%。因此,二斑叶螨较山楂叶螨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但由于二者的生态位并不完全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山楂叶螨 混合种 种群数量 种间竞争 苹果树 峰后 绝灭 生态位重叠度 害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鳃金龟科两属属征修订及3新种记述(鞘翅目:金龟总科)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耘 张治良 《华东昆虫学报》 1995年第2期4-10,共7页
本文对鳃金龟科的索鳃金龟属Sophrops和黄鳃金龟属Metabolus的属征作了修订,并记述3个新种。
关键词 金龟总科 鞘翅目 新种记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茎线虫属Ditylenchus新记录种(Ⅲ)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维志 刘清利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1-87,共7页
1995-1998年期间,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内蒙古、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多种植物的根际土壤里发现茎线虫属(Ditylenchus)的苜蓿茎线虫DitylenchusmedicaginisWasilewska,1965,短小茎线虫DitylenchusnanusSiddiqi,1963,小茎线... 1995-1998年期间,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内蒙古、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多种植物的根际土壤里发现茎线虫属(Ditylenchus)的苜蓿茎线虫DitylenchusmedicaginisWasilewska,1965,短小茎线虫DitylenchusnanusSiddiqi,1963,小茎线虫DitylenchusparvusZell,1988,细小茎线虫DitylenchustenuidesGritzenko,1971,瓣膜茎线虫DitylenchusvalveusThorne&Malek,1968,均为国内首次发现的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线虫属Ditylenchus 线虫 新记录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绿乳铜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田间试验报告
14
作者 张振芳 《烟台果树》 1998年第1期35-35,共1页
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轮纹病是苹果重要的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也是优质果品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之一。为了筛选有效的杀菌剂,1997年,我们进行了12%绿乳铜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防治斑... 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轮纹病是苹果重要的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也是优质果品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之一。为了筛选有效的杀菌剂,1997年,我们进行了12%绿乳铜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防治斑点落叶病试验 试材为8年生新红星,栽植密度为2m×3m,树势健壮,水肥管理中等。供试药剂12%绿乳铜乳油设6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斑点落叶病 轮纹病 绿乳铜 防治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