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州湾东部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德普 张国光 +5 位作者 王田田 李敏 任中华 蒋文良 吕振波 刘栋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5,共14页
为了解莱州湾东部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基于2020—2021年在该海域开展的秋季和冬季底拖网调查结果,利用物种相似性指数(J)、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聚类分析(Cluster)、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nMDS)、生态位宽度... 为了解莱州湾东部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基于2020—2021年在该海域开展的秋季和冬季底拖网调查结果,利用物种相似性指数(J)、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聚类分析(Cluster)、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nMDS)、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指数以及食物网拓扑结构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了该水域内底层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秋季、冬季分别捕获底层游泳动物47种、40种,秋季优势种包括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er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6种,冬季优势种包括矛尾虾虎鱼、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和日本褐虾(Crangon hakodatei)3种,底层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季节更替较为明显;底层游泳动物群落分组在相似性49%的基础上极为显著(P<0.01;Stress=0.12,0.13),按调查站位可将秋季划分为2组,冬季划分为3组;秋、冬季平均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83和0.76,而生态位重叠度指数范围分别为0.11~0.94和0.18~0.93,秋季底层游泳动物生态位空间分化更明显,但冬季资源竞争关系较强;对比分析食物网拓扑结构网络及其相关指数,秋季底层游泳动物食物网结构较冬季更为稳定,且秋季复杂程度更高。整体而言,莱州湾东部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稳定性呈明显的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东部海域 底层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生态位 食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