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老黑山盆地下白垩统穆棱组油页岩与煤含油率控制因素
被引量:
2
1
作者
宋宇
刘招君
+4 位作者
Achim Bechtel
徐银波
孟庆涛
孙平昌
朱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8-391,共14页
我国陆相盆地内普遍存在油页岩与煤共生的地质现象。本文以老黑山盆地下白垩统穆棱组油页岩与煤为研究对象,基于工业分析(含油率、灰分、挥发分、全硫和发热量)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有机碳、岩石热解、显微组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油页...
我国陆相盆地内普遍存在油页岩与煤共生的地质现象。本文以老黑山盆地下白垩统穆棱组油页岩与煤为研究对象,基于工业分析(含油率、灰分、挥发分、全硫和发热量)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有机碳、岩石热解、显微组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油页岩与煤含油率的控制因素开展研究。根据含油率等工业品质特征,将研究区油页岩与煤进一步划分为高含油率油页岩(HOS)、低含油率油页岩(LOS)、高含油率煤(HC)和低含油率煤(LC)4种亚类。其中HC的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生烃潜力最高,其次为LC、HOS和LOS,4种亚类的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均处于未成熟的热演化阶段。沉积环境与有机质来源是控制油页岩与煤含油率的关键因素,HOS主要形成于陆源有机质供给中等的湖沼环境,而HC主要形成于陆源有机质供给丰富的泥炭沼泽环境。油页岩与煤形成时期的高等植物以松科、柏科/杉科、南洋杉科、罗汉松科和蕨类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可以提供充足的树脂和蜡质有机质,从而使油页岩与煤具有相对较高的含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黑山盆地
下白垩统
油页岩与煤
含油率
有机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沈北煤田煤中琥珀的植物来源和稳定同位素的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帮军
田泽奇
+9 位作者
李鸿豆
郭旭
赵巧静
石志祥
郭文牧
张宁
AchimBECHTEL
Maksim GBLOKHIN
孙玉壮
赵存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45-2458,共14页
琥珀是由古代植物代谢产生的树脂聚合物形成的化石。琥珀中的有机质保存环境稳定、封闭,能很好地记载其形成时期的古植物和古环境等信息。本次研究运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仪(EA-IRM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
琥珀是由古代植物代谢产生的树脂聚合物形成的化石。琥珀中的有机质保存环境稳定、封闭,能很好地记载其形成时期的古植物和古环境等信息。本次研究运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仪(EA-IRM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沈北煤田煤中琥珀的有机地球化学组成、稳定同位素和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琥珀中的饱和烃以二萜化合物为主(占73.45%),芳香烃以松香烷型化合物为主(56.17%);高含量的贝壳杉烷、雪松烷、扁枝烷和松香烷型化合物指示琥珀来源于松柏类植物,且以柏科植物为主。沈北琥珀的δ^(13)C值为-22.8‰~-21.2‰,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琥珀的δ^(13)C值相似;氢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小(-297.2‰~-276.0‰),氧同位素值为17.4‰~31.6‰。琥珀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碳、氢和氧)进一步证明琥珀来源于裸子植物。琥珀的δ^(13)C值主要与其形成时的全球气温变化和大气组成有关。沈北琥珀的氢和氧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植物种类(松柏类)以及植物生长的局部气温和降水条件有关。琥珀稳定碳同位素有望成为研究古气候和古大气组成的良好载体,琥珀的氢和氧同位素可以反映形成时期的古环境条件,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
碳同位素
植物来源
始新世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黑山盆地下白垩统穆棱组油页岩与煤含油率控制因素
被引量:
2
1
作者
宋宇
刘招君
Achim Bechtel
徐银波
孟庆涛
孙平昌
朱凯
机构
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
大学
(武汉))
吉林省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重点实验室
吉林
大学
地球
科学
学院
莱奥本矿业大学应用地球科学与地球物理系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8-391,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2139)
吉林省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DBY-ZZ-18-04)。
文摘
我国陆相盆地内普遍存在油页岩与煤共生的地质现象。本文以老黑山盆地下白垩统穆棱组油页岩与煤为研究对象,基于工业分析(含油率、灰分、挥发分、全硫和发热量)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有机碳、岩石热解、显微组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油页岩与煤含油率的控制因素开展研究。根据含油率等工业品质特征,将研究区油页岩与煤进一步划分为高含油率油页岩(HOS)、低含油率油页岩(LOS)、高含油率煤(HC)和低含油率煤(LC)4种亚类。其中HC的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生烃潜力最高,其次为LC、HOS和LOS,4种亚类的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均处于未成熟的热演化阶段。沉积环境与有机质来源是控制油页岩与煤含油率的关键因素,HOS主要形成于陆源有机质供给中等的湖沼环境,而HC主要形成于陆源有机质供给丰富的泥炭沼泽环境。油页岩与煤形成时期的高等植物以松科、柏科/杉科、南洋杉科、罗汉松科和蕨类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可以提供充足的树脂和蜡质有机质,从而使油页岩与煤具有相对较高的含油率。
关键词
老黑山盆地
下白垩统
油页岩与煤
含油率
有机地球化学
Keywords
Laoheishan basin
Lower Cretaceous
oil shale and coal
oil yield
ornigac geochemistry
分类号
P618.1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北煤田煤中琥珀的植物来源和稳定同位素的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帮军
田泽奇
李鸿豆
郭旭
赵巧静
石志祥
郭文牧
张宁
AchimBECHTEL
Maksim GBLOKHIN
孙玉壮
赵存良
机构
河北工程
大学
地球
科学与
工程学院
河北省资源勘测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
矿业大学
资源
与地球
科学
学院
辽宁省地矿集团能源地质有限责任公司
莱奥本矿业大学应用地球科学与地球物理系
俄罗斯
科学
院远东分院远东地质所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45-2458,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02215,42002192)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编号D2021402017)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琥珀是由古代植物代谢产生的树脂聚合物形成的化石。琥珀中的有机质保存环境稳定、封闭,能很好地记载其形成时期的古植物和古环境等信息。本次研究运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仪(EA-IRM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沈北煤田煤中琥珀的有机地球化学组成、稳定同位素和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琥珀中的饱和烃以二萜化合物为主(占73.45%),芳香烃以松香烷型化合物为主(56.17%);高含量的贝壳杉烷、雪松烷、扁枝烷和松香烷型化合物指示琥珀来源于松柏类植物,且以柏科植物为主。沈北琥珀的δ^(13)C值为-22.8‰~-21.2‰,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琥珀的δ^(13)C值相似;氢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小(-297.2‰~-276.0‰),氧同位素值为17.4‰~31.6‰。琥珀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碳、氢和氧)进一步证明琥珀来源于裸子植物。琥珀的δ^(13)C值主要与其形成时的全球气温变化和大气组成有关。沈北琥珀的氢和氧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植物种类(松柏类)以及植物生长的局部气温和降水条件有关。琥珀稳定碳同位素有望成为研究古气候和古大气组成的良好载体,琥珀的氢和氧同位素可以反映形成时期的古环境条件,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琥珀
碳同位素
植物来源
始新世
古环境
Keywords
ambers
stable carbon isotope
botanic origin
Eocene
palaeoenvironment
分类号
Q914.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老黑山盆地下白垩统穆棱组油页岩与煤含油率控制因素
宋宇
刘招君
Achim Bechtel
徐银波
孟庆涛
孙平昌
朱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沈北煤田煤中琥珀的植物来源和稳定同位素的古环境意义
刘帮军
田泽奇
李鸿豆
郭旭
赵巧静
石志祥
郭文牧
张宁
AchimBECHTEL
Maksim GBLOKHIN
孙玉壮
赵存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