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子配位的多巴胺改性透明质酸钠组装行为及乳化性能
1
作者 张婉萍 孟德旭 +3 位作者 刘凯凯 王平礼 张倩洁 李成亮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6-1016,共11页
由天然来源的大分子多糖改性制备的双亲性聚合物可以将大分子自组装拓展到实际应用领域。文章以多巴胺改性透明质酸钠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自组装环境中离子的强度和种类,对多巴胺改性透明质酸钠的组装行为和乳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由天然来源的大分子多糖改性制备的双亲性聚合物可以将大分子自组装拓展到实际应用领域。文章以多巴胺改性透明质酸钠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自组装环境中离子的强度和种类,对多巴胺改性透明质酸钠的组装行为和乳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巴胺改性透明质酸钠可以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结构并吸附在油/水界面处,起到稳定乳液的作用。基于不同的离子配位作用,钠离子和锰离子分别通过静电作用和螯合作用影响多巴胺改性透明质酸钠的组装行为和乳化性能。随着体系中钠离子的浓度的增加,聚合物颗粒的粒径减小,但乳化性能降低,制备乳液的液滴增大;而随着体系中锰离子浓度的增加,聚合物颗粒的粒径减小且乳化性能提升,制备乳液的液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配位作用 多巴胺 透明质酸钠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祛痘复方对痤疮致病菌和外泌酶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贺改英 陈迪 沈丽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03-407,共5页
通过药敏试验和抑菌试验考察中草药祛痘复方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的抑菌功效,同时考察其对3种菌的抑菌时间动力学的... 通过药敏试验和抑菌试验考察中草药祛痘复方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的抑菌功效,同时考察其对3种菌的抑菌时间动力学的影响。采用脂肪酶和蛋白酶水解底物形成的透明圈,研究中草药祛痘复方对PA释放脂肪酶和蛋白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草药祛痘复方明显抑制了PA、SA和SE,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关系;中草药祛痘复方抑制脂肪酶和蛋白酶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PA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添加剂 中草药祛痘复方 痤疮丙酸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脂肪酶 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痘中草药的筛选及其在治疗痤疮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大敏 王学东 翟春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2-527,共6页
利用抑菌和抑制5α-还原酶活性的效果为祛痘指标评价,从天然中草药中筛选出黄芩、丹参和连翘,并以这3种药材的醇提取物为功效成分制备成祛痘啫喱,检验临床应用效果。得出以此3种药材组成的复方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利用抑菌和抑制5α-还原酶活性的效果为祛痘指标评价,从天然中草药中筛选出黄芩、丹参和连翘,并以这3种药材的醇提取物为功效成分制备成祛痘啫喱,检验临床应用效果。得出以此3种药材组成的复方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3.13和3.13 mg/mL;在5 mg/mL下对5α-还原酶的抑制率为46.5%;并且祛痘啫喱能有效地减少痤疮的严重程度。结果表明,综合抑菌和抑制酶活性两方面作用,中草药黄芩、丹参和连翘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 5Α-还原酶 临床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磷脂类液晶乳液的性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梦 舒鹏 +3 位作者 冯蓓 尚亚卓 刘洪来 李成亮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27-1233,共7页
以卵磷脂为主乳化剂制备了一款液晶乳液。该乳液在皮肤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在皮肤表层停留6 h仍能保持完整的液晶结构,克服了一般液晶乳液中液晶织构无法在皮肤上长时间停留的问题。液晶结构在皮肤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为液... 以卵磷脂为主乳化剂制备了一款液晶乳液。该乳液在皮肤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在皮肤表层停留6 h仍能保持完整的液晶结构,克服了一般液晶乳液中液晶织构无法在皮肤上长时间停留的问题。液晶结构在皮肤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为液晶乳液其他性能的发挥提供条件。基于此,我们采用体外称重法研究了液晶乳液的锁水性,发现液晶乳液锁水性能明显优于传统乳液,实验7 h后仍能保持原有水分总质量的50%;体外透析实验证实,液晶乳液表现出显著的缓释性能且能释放完全,7 h后目标分子(水杨酸钠)释放率可达96%;耐温性能研究表明,液晶乳液耐高温性能及低温冻融性能优良,且温度对乳液中层状液晶的影响是可恢复的;采用离心法、高低温循环和高低温长时间(3个月)放置的方法探究了乳液储运稳定性,结果表明,液晶乳液产品储运稳定性极佳,便于实际的应用和储运。该研究不仅可为开发多效的高端化妆品提供必要信息和参考数据,而且有望拓展卵磷脂类液晶乳化剂体系的应用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类乳化剂 层状液晶 乳液性能 护肤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方法对产朊假丝酵母β-葡聚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马霞 刘蓝天 +1 位作者 沈丽 邵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以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为原料,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法、超声波法及复合酶解生物法对酵母细胞壁中的β-葡聚糖(yeastβ-glucan,YG)进行提取(分别标为H-YG、U-YG和E-YG)。比较了3种方法提取β-葡聚糖的得率、纯度、分子质量分布... 以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为原料,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法、超声波法及复合酶解生物法对酵母细胞壁中的β-葡聚糖(yeastβ-glucan,YG)进行提取(分别标为H-YG、U-YG和E-YG)。比较了3种方法提取β-葡聚糖的得率、纯度、分子质量分布、单糖组成等理化性质,并测定了3种提取方法对样品抗氧化性和保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β-葡聚糖纯度都在96%以上,高压微射流均质法得到的H-YG得率和含量最高,分别为19.6%和97.5%;紫外光谱扫描显示多糖样品均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等杂质;单糖组成分析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β-葡聚糖样品均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均一多糖;采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与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仪测定了3种方法提取的β-葡聚糖的分子质量分布和多糖平均分子半径,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β-葡聚糖的重均分子质量mw存在差异,分别为1.611×106、4.763×106、2.661×105 g/mol,多分散系数分别为1.025、1.686、1.362,平均分子半径分别为67.5、33.3、43.7 nm。抗氧化实验表明H-YG、U-YG和E-YG均具有一定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显示了其抗氧化能力。保湿实验表明:H-YG、U-YG和E-YG都有明显的体外保湿性能,H-YG体外保湿效果在8~24 h内优于甘油;3种方法提取的β-葡聚糖样品均对促进内源性天然保湿因子的生成效果显著,其中H-YG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提取方法影响酵母β-葡聚糖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其生物活性,可根据其不同特性应用于相应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朊假丝酵母 酵母Β-葡聚糖 提取方法 抗氧化活性 保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