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莆田市杂交水稻推广现状与发展
1
作者 郑庆春 《福建稻麦科技》 1991年第1期41-42,共2页
一、杂交水稻推广现状 (一)杂交水稻推广过程莆田市1975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26.5万亩,1976年多点示范7070亩,1977年大面积推广。此后。十二年间,经历了“发展-调整-再发展-再调整”的过程,1977~1980年累计推广72.2万亩,平均亩产396.7公... 一、杂交水稻推广现状 (一)杂交水稻推广过程莆田市1975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26.5万亩,1976年多点示范7070亩,1977年大面积推广。此后。十二年间,经历了“发展-调整-再发展-再调整”的过程,1977~1980年累计推广72.2万亩,平均亩产396.7公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44.4公斤;1988年出现第二个推广高峰期、年种植面积45.39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50.52%,平均亩产433.4公斤。莆田市根据山区、平原、沿海三种不同农业生态地区的特点,布局杂交稻生产耕作制,在高海拔单季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区 常规稻 耕作制 颖花数 杂交稻种 花时 大田管理 季豆 农业生态 种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安生 《种子科技》 2008年第1期55-56,共2页
种子发芽率是由种子的胚所具有的活力以及贮存有足够的胚乳所决定的。高活力的胚加上足够的胚乳营养作保证,则种子的发芽率高;反之则低。现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谈谈造成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关键词 种子发芽率 预防 原因 水稻 胚乳 活力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薯2号在莆田种植表现与栽培要点
3
作者 陈桂煌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福薯2号 种植表现 金山57 鲜薯产量 栽培要点 高产栽培试验 水稻田 莆田 岩薯5号 土壤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选留种子技术
4
作者 杨安生 《种子科技》 2007年第2期59-60,共2页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并且具有较高的商品食用品质,必须加大选育力度,建立良种繁育更换制度。采用科学的方法选种进行扩繁,可保持和提高大豆优良品种的种性和种子品质,反之则不能。因此,做好大豆田间选留种子的各个环节...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并且具有较高的商品食用品质,必须加大选育力度,建立良种繁育更换制度。采用科学的方法选种进行扩繁,可保持和提高大豆优良品种的种性和种子品质,反之则不能。因此,做好大豆田间选留种子的各个环节检测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技术 大豆 选留 油料作物 食用品质 良种繁育 种子品质 优良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子冬贮技术
5
作者 杨安生 《种子科技》 2006年第5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花生种子 冬贮 技术 油料作物 食用品质 蛋白质 耐贮性 生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03-2004年红麻新品种(系)区试试验总结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双龙 吴建梅 +2 位作者 洪建基 陈桂煌 陶爱芬 《中国麻业》 2005年第4期165-169,共5页
2003-2004年福建省红麻新品种联合区试试验,由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科院提供的参试红麻新品种8个,以粤743和红引135为对照,在福建省5县市设点鉴定,对参试各品种的原麻产量进行方差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Finlay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对... 2003-2004年福建省红麻新品种联合区试试验,由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科院提供的参试红麻新品种8个,以粤743和红引135为对照,在福建省5县市设点鉴定,对参试各品种的原麻产量进行方差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Finlay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各参试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估算,结果表明供试中福红992产量居区试首位,平均每公顷原麻产量达7778kg,比对照粤743增产25.7%;其次为福红15号、福红14号、福红11号、福红13号平均每公顷原麻产量分别为7295kg、7283kg、7241kg和7189kg,分别比对照粤743增产17.9%、17.7%、17.0%、和16.2%,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金光2号和闽红964也比对照粤743增产9.6%和8.3%,也达极显著水平。各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品种稳定性、抗病性和品质也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新品种 区试 丰产性 稳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闽麦06”的产量因素分析及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涂祖荣 林守涌 +3 位作者 占金宣 陈火 高麟 叶定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20-25,共6页
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闽麦 0 6”的有效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 ,其净贡献率达 5 4.90 % ;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次之 ,其净贡献率为 1 9.1 2 %。“闽麦 0 6”丰产 ( 3 3 75~ 45 0 0kg hm2 )的产量结构为 :有效穗 3 40 .8... 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闽麦 0 6”的有效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 ,其净贡献率达 5 4.90 % ;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次之 ,其净贡献率为 1 9.1 2 %。“闽麦 0 6”丰产 ( 3 3 75~ 45 0 0kg hm2 )的产量结构为 :有效穗 3 40 .8±5 1 .0万 hm2 ,每穗实粒数 2 7.2±1 .48粒 ,千粒重 43 .6± 3 .92g。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闽麦 0 6”的最适播种期为 1 1月中下旬 ,适宜播种量为 1 5 0 .5~ 1 5 7.5kg hm2 ,在施足基肥和三叶肥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麦06大麦 产量构成因素 栽培技术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区试结果谈福建省小麦育种
8
作者 涂祖荣 林守涌 《福建稻麦科技》 2000年第4期2-4,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区试 农艺性状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小麦区试筛选出品种的主要性状分析(1989~1999年)
9
作者 涂祖荣 苏保 林守涌 《福建稻麦科技》 2002年第4期8-9,共2页
为了筛选适合于福建省小麦产区种植的丰产、稳产、抗性较强、生育期适宜的小麦良种,通过1989~1999年福建省小麦区试,筛选出了龙溪6号、泉麦3号、绵阳26、莆小麦7号和泉麦1号5个品种应用于生产,并通过审定.本文拟利用区试结果及有关资料... 为了筛选适合于福建省小麦产区种植的丰产、稳产、抗性较强、生育期适宜的小麦良种,通过1989~1999年福建省小麦区试,筛选出了龙溪6号、泉麦3号、绵阳26、莆小麦7号和泉麦1号5个品种应用于生产,并通过审定.本文拟利用区试结果及有关资料,对这些区试筛选出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今后育种目标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分析 品种区试 育种目标 品种选育 专用型 单株有效穗 实粒数 分蘖成穗率 分蘖力 稳定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配比、种植密度及移栽方式对杂交早稻T优7889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桂煌 祁建民 李维明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T优 78 89是福建省优质杂交早稻重点推广组合 .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 ,研究 4种不同施肥方法、4种不同插植密度 ,以及 5种不同基本苗手插与抛秧移栽方式对该组合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T优 7889施肥总量以基肥 60 %、蘖肥 2 0 %、穗肥 10 ... T优 78 89是福建省优质杂交早稻重点推广组合 .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 ,研究 4种不同施肥方法、4种不同插植密度 ,以及 5种不同基本苗手插与抛秧移栽方式对该组合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T优 7889施肥总量以基肥 60 %、蘖肥 2 0 %、穗肥 10 %、粒肥 10 % ,以及插植规格以 2 0 .0 cm× 2 0 .0 cm产量最高 ,产量达 752 2 .5kg·hm-2 ;在每公顷 75万基本苗相同条件下 ,抛秧比手插秧增产 6.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T优7889 栽培技术 施氮 配方施肥 密度 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农6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1
作者 林守涌 《中国稻米》 1995年第6期9-9,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台农67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福优晚三
12
作者 陈桂煌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1期37-38,共2页
福优晚三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用该所育成不育系福伊A与恢复系晚三配成的新组合。1995年测交试种,1996年参加省早季区试平均产量6.87t/hm2,比对照威优64增产2.4%,1997年龙岩市早稻区试平均产量7.02t/hm2,比对照汕优77增产26.... 福优晚三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用该所育成不育系福伊A与恢复系晚三配成的新组合。1995年测交试种,1996年参加省早季区试平均产量6.87t/hm2,比对照威优64增产2.4%,1997年龙岩市早稻区试平均产量7.02t/hm2,比对照汕优77增产26.1%,莆田县早稻对比试验产量6.62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病 杂交水稻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中晚稻新品种粳籼961
13
作者 陈桂煌 《福建稻麦科技》 2000年第4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粳灿961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