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莆田市在校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青杰 张小玲 +2 位作者 文佳琪 林志萍 蔡其洪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4-627,共4页
目的通过调查莆田市医学生睡眠质量指数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增强医学生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不同专业1960名学生,使用自填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资料。结果 1960名在... 目的通过调查莆田市医学生睡眠质量指数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增强医学生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不同专业1960名学生,使用自填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资料。结果 1960名在校医学生中有37.14%(728/1960)存在睡眠质量问题,PSQI得分为(6.58±2.98)分,其中男生PSQI得分为(7.34±3.26)分,女生PSQI得分为(6.13±2.71)分,男女生睡眠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8,P<0.001);将各可能影响PSQI得分的主要因素带入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经变量筛选后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专业(OR=0.775,95%CI:0.658~0.912)、身体状况(OR=1.613,95%CI:1.141~2.282)、学习压力(OR=1.657,95%CI:1.179~2.330)、宿舍睡眠质量(OR=1.546,95%CI:1.148~2.082)、以及睡眠的规律性(OR=2.170,95%CI:1.587~2.967)(P<0.05)。结论在校医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学校等有关部门及学生个人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校医学生 PSQI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银铂双金属纳米簇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Hg^(2+)的检测 被引量:8
2
作者 傅贤明 刘智晶 +3 位作者 蔡淑贤 李萍 李云腾 陈敬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6-431,共6页
以DNA为模板,通过一步法合成了一种银铂双金属纳米簇(DNA-Ag/Pt NCs),其粒径为2~4 nm,并表现出较强的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能催化H2O2氧化TMB使溶液变蓝色。基于此特性,结合Hg2+可与胸腺嘧啶碱基形成T-Hg2+-T结构,设计研制了一种非标记... 以DNA为模板,通过一步法合成了一种银铂双金属纳米簇(DNA-Ag/Pt NCs),其粒径为2~4 nm,并表现出较强的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能催化H2O2氧化TMB使溶液变蓝色。基于此特性,结合Hg2+可与胸腺嘧啶碱基形成T-Hg2+-T结构,设计研制了一种非标记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Hg2+的灵敏特异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0.65~3.5 nmol/L,检出限达0.17 nmol/L,能较好地识别Hg2+。该传感器有望用于实际水样中痕量汞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模板 双金属纳米簇 模拟酶 汞离子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快速测定邻苯二甲酸酯的总量 被引量:10
3
作者 蔡其洪 武园园 林江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基于邻苯二甲酸酯在浓硫酸下荧光增强的原理构建了一种测定邻苯二甲酸酯总量的荧光分析新方法。体系的荧光强度与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在5.00-600μg/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57μg/L,回收率在91.6%~105.1%之间。... 基于邻苯二甲酸酯在浓硫酸下荧光增强的原理构建了一种测定邻苯二甲酸酯总量的荧光分析新方法。体系的荧光强度与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在5.00-600μg/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57μg/L,回收率在91.6%~105.1%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用于塑料水杯和聚氯乙烯水管中邻苯二甲酸酯总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荧光分析法 塑料水杯 聚氯乙烯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在机体免疫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4
作者 潘志鹏 伦永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95-1399,共5页
JAK/STAT(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信号通路目前已成为研究细胞膜到细胞核信号传递中的经典信号途径,同时也解释了大量细胞因子和激素是如何发挥其相关功能的。解析JAK/STAT信号通路同样有助... JAK/STAT(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信号通路目前已成为研究细胞膜到细胞核信号传递中的经典信号途径,同时也解释了大量细胞因子和激素是如何发挥其相关功能的。解析JAK/STAT信号通路同样有助于细胞间通讯和细胞外基因表达控制的研究。目前针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特异性临床治疗已取得一定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通路 JAK/STAT 细胞因子 细胞间通讯 TRANSDUCER 基因表达 作用机制 信号传递 STATS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家庭因素探析——基于福建省六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振霞 周岚峰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基于福建省六所高校毕业生的网络问卷调查、数据交叉分析及卡方检验,探析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家庭因素的影响及关系显著性。结果表明,父母职业类型、工作任职、就业期望、就业沟通影响大学生理想职业选择;家庭收入、居住地影响就业起薪期... 基于福建省六所高校毕业生的网络问卷调查、数据交叉分析及卡方检验,探析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家庭因素的影响及关系显著性。结果表明,父母职业类型、工作任职、就业期望、就业沟通影响大学生理想职业选择;家庭收入、居住地影响就业起薪期望;家庭关系氛围影响就业地域选择。提出推进政府、高校、家庭在就业问题上联动的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因素 就业选择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酶抑制法与斑马鱼评价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健敏 余晓静 +1 位作者 黄梅萍 黄玉凤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79,共7页
传统的酪氨酸酶抑制法与新型的斑马鱼评价模型之间是否存在优势互补,斑马鱼模型是否具有广泛适用性,这两个问题对美白剂评价方法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采用酪氨酸酶抑制法和斑马鱼评价模型同时评价常用美白剂包括曲酸、熊果苷、抗坏血... 传统的酪氨酸酶抑制法与新型的斑马鱼评价模型之间是否存在优势互补,斑马鱼模型是否具有广泛适用性,这两个问题对美白剂评价方法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采用酪氨酸酶抑制法和斑马鱼评价模型同时评价常用美白剂包括曲酸、熊果苷、抗坏血酸、光甘草定和氢醌的美白作用.结果证明,用这两种方法评价曲酸和熊果苷都呈现阳性反应,说明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但是,抗坏血酸和光甘草定在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法中显示出抑制作用,但对斑马鱼色素的形成并没有明显的抑制,这又说明两种方法具有矛盾性.酪氨酸酶抑制法能够阐述美白作用的机制包括单酚酶抑制和双酚酶抑制,而斑马鱼评价模型却能够评价美白剂的安全性包括致畸率和死亡率.总之,两种评价方法各具优缺点,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在美白剂的评价上实现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 抑制作用 美白剂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的绝对构型研究(Ⅱ)——通过比较旋光和碳氢谱的实验值与计算值确定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栋宝 周北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93-1998,2143-2151,共6页
在研究天然产物绝对构型的过程中,筛选了一些绝对构型未确定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不同的计算水平下得出其旋光和碳氢谱数据.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基本符合,从而鉴定出这些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关键词 天然产物 生物碱 密度泛函理论(DFT) 旋光 绝对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的骨膜反应及染料木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海英 林冬梅 +1 位作者 王希 张趁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骨膜反应的动态演变及染料木素(Gen)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CON);糖尿病组(DM);Gen低剂量干预组(Gen Low);Gen高剂量干预组(Gen High)(30 mg·...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骨膜反应的动态演变及染料木素(Gen)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CON);糖尿病组(DM);Gen低剂量干预组(Gen Low);Gen高剂量干预组(Gen High)(30 mg·kg-1·d-1)。每天1次,灌胃给药(4.0 mg/kg)10周,每组20只。对各组大鼠骨膜作组织病理学分析及组织计量学测定;利用Van Gieson胶原纤维染色法观察胶原纤维沉积变化;墨汁灌注行边缘微血管密度测定。结果 DM组骨膜厚度等均明显小于CON组(P<0.01);微血管密度增大,但渗透性大。Gen High骨膜厚度明显减少(P<0.01)。结论糖尿病先后出现骨膜水肿、增生、退化等骨膜反应。Gen对糖尿病的骨膜反应具有改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膜 骨膜反应 染料木素 骨祖细胞 胶原纤维 微血管 墨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的化学成分研究
9
作者 胡栋宝 周北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4期18-19,24,共3页
[目的]研究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向硅胶、反向硅胶、凝胶等现代色谱分离手段,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Phellinus rhabarbarinus(Berk.)G.Cunn.... [目的]研究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向硅胶、反向硅胶、凝胶等现代色谱分离手段,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Phellinus rhabarbarinus(Berk.)G.Cunn.]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2个苯环衍生物、2个三萜和1个甾体化合物。[结论]所有分离到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黑壳木层孔菌中分离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壳木层孔菌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PHELLINUS rhabarbarinus (Berk.) G.Cu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提取福鼎白茶总黄酮工艺 优化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傅贤明 卢诗 +1 位作者 黄欣 陈健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118,122,共6页
以福鼎白茶为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福鼎白茶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并测定白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福鼎白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7... 以福鼎白茶为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福鼎白茶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并测定白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福鼎白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70℃、超声功率120 W,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为11.696%;白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和·OH的IC_(50)分别为0.011、0.043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总黄酮 超声提取 正交试验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合转录组学分析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Hespintor抑制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潜在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伦永志 孙杰 +3 位作者 魏玲 刘奔 董雯 潘凌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目的利用转录物组测序技术探寻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mRNA与Hespintor抗肿瘤潜在机制的关联性。方法首先建立人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分组给药4周后取瘤体,分别构建Hespintor治疗组、溶剂对照组瘤组织cDNA... 目的利用转录物组测序技术探寻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mRNA与Hespintor抗肿瘤潜在机制的关联性。方法首先建立人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分组给药4周后取瘤体,分别构建Hespintor治疗组、溶剂对照组瘤组织cDNA文库并进行转录物组测序,基于RNA-seq数据筛选差异表达lncRNA、mRNA基因集,继而进行功能富集及相互作用分析,再利用网络模块划分方法寻找Hespintor作用靶点基因并构建调控网络。结果筛选获得Hespintor治疗组高可信度的差异表达基因集lncRNA(DEGs lncRNA)2003个和mRNA(DEGs mRNA)1038个,DEGs lncRNA调控靶mRNA主要富集于PIP3激活Akt信号、p53信号通路、FOXO介导的转录和细胞周期等功能,DEGs mRNA主要富集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补体和凝血级联等功能,两者关联性侧重体现在细胞行为、转录调控和细胞周期等三方面。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Hespintor抑制肿瘤效应中发挥主导作用,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1/S期并引起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spintor 晚期肝细胞癌 转录物组测序技术 长链非编码RNA 差异表达基因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硫酸盐在食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健敏 冉梦楠 王美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39-1647,共9页
亚硫酸盐作为一类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漂白、抗氧化和抗菌防腐等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虽然亚硫酸盐毒性较低,但长期过量摄入仍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如何规范其使用对国内食品行业来说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比较了目前食品... 亚硫酸盐作为一类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漂白、抗氧化和抗菌防腐等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虽然亚硫酸盐毒性较低,但长期过量摄入仍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如何规范其使用对国内食品行业来说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比较了目前食品中亚硫酸盐检测方法的优劣,阐述了食品中亚硫酸盐的存在形式、作用和限量标准等,最后重点分析了亚硫酸盐的毒性,以期对食品生产企业或个人起到警示作用,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为食品监管部门在监督和执法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盐 检测方法 限量标准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早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菲 杨志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早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其认识。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踝磁共振T2-mappin... 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早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其认识。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踝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踝关节各位置软骨T2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区域浅层软骨的平均T2值均较深层软骨的平均T2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软骨区的轻度损伤和重度损伤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T2-mapping成像能够量化评估踝关节软骨内部组织成分的变化,对早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有比较理想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T2-mapping成像 踝关节 骨性关节炎 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肠源植物乳杆菌PUM1785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与功能挖掘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杰 沈敏 +1 位作者 吴恬菲 伦永志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69-79,共11页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UM1785是从潜在多重耐药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乳酸菌,为了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解析基因组序列信息及功能。利用Illumina HiSe...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UM1785是从潜在多重耐药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乳酸菌,为了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解析基因组序列信息及功能。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对植物乳杆菌PUM178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组装及其后续的功能注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致病性及分子进化分析。植物乳杆菌PUM1785基因组全长3128032 bp,GC含量44.56%;基因组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碳水化合物代谢能力以及强抑菌和耐受活性,毒力因子主要表现为黏附和抵抗宿主免疫防御系统作用,属无致病性的毒力减弱型菌株。植物乳杆菌PUM1785能够黏附于宿主细胞,产生抗性蛋白和毒力因子,保护自身不受机体免疫防御的清除和破坏,能够在肠道内稳定定殖,适合作为微生态制剂或功能性食品生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基因组学 功能注释 细菌素 次级代谢 分子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核心基因的筛选及其调控网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伦永志 孙杰 于增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3-684,共12页
目的:筛选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 ALL)核心基因并分析其与上游互作miRNA、lncRNA和参与通路的相互作用,探讨ETP AL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并寻找可用于临床诊疗的分子靶点。方法:利用基因表达公共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 目的:筛选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 ALL)核心基因并分析其与上游互作miRNA、lncRNA和参与通路的相互作用,探讨ETP AL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并寻找可用于临床诊疗的分子靶点。方法:利用基因表达公共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的2者交集,筛选ETP ALL差异表达基因集(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分别进行功能富集和相互作用的分析;再利用网络模块划分方法筛选DEG核心基因,并利用mirDIP、star Base在线工具对核心基因上游miRNA、lncRNA进行预测。结果:获得高可信度的差异表达基因424个,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于转录调控、信号通路及蛋白功能活化等生物学活性,KEGG通路富集于造血、缺氧应激反应、转录失调、免疫等功能;通过两者相互关联分析。获得7个核心基因,并先后预测到7个miRNA和19个lncRNA符合筛选标准,最后构建出1个lncRNA-miRNA-mRNA-pathway调控网络。结论: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筛选获得ETP ALL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集,通过共表达分析寻找到其中的核心基因,并对核心基因上游miRNA,lncRNA进行预测,为ETP ALL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寻找新的区别于经典T-ALL的ETP ALL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 差异表达基因集 核心基因 miRNA lnc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蛋白结构特征及抗原表位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伦永志 刘奔 +2 位作者 董雯 孙杰 潘凌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5-323,共9页
目的:通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与SARS-CoV S蛋白结构特征及抗原表位的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为SARS-CoV-2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并为疫苗、抗体及药物研发寻找合适的候选靶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基于... 目的:通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与SARS-CoV S蛋白结构特征及抗原表位的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为SARS-CoV-2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并为疫苗、抗体及药物研发寻找合适的候选靶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基于S蛋白参考序列进行理化性质、疏水性、信号肽、跨膜区、结构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分析及抗原表位预测,同时对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C型凝集素(CLEC4M)的组织表达及关联通路、途径进行分析。结果:SARS-CoV-2、SARS-CoV S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75.80%,两者结构特征具有较高一致性,但SARS-CoV-2高级结构特征不如SARS-CoV明显。受体ACE2、CLEC4M在消化系统及心脏、肾脏、肺、胎盘中均有表达,主要关联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蛋白质消化吸收通路及血管紧张素前体转化、G蛋白偶联受体(GPCR)配体结合途径与2019冠状病毒病典型症状相关。分析获得S蛋白三对高度或完全同源的抗原表位,即SARS-CoV-2 S蛋白第600~605位氨基酸残基与SARS-CoV第586~591位高度一致,SARS-CoV-2 S蛋白第695~703位、第888~896位氨基酸残基分别与SARS-CoV第677~685位、第870~878位高度或完全一致。结论:SARS-CoV-2与SARS-CoV S蛋白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两者具有相近的感染模式和临床表现。筛选获得的高可信度的SARS-CoV-2候选抗原表位可为病毒诊断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蛋白 结构特征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诊断候选基因的筛选及其调控网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伦永志 孙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目的:通过筛选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诊断候选基因并分析其上游互作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circRNA)和参与的通路,探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并寻找可用于临床诊疗的分子靶点。方法:利... 目的:通过筛选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诊断候选基因并分析其上游互作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circRNA)和参与的通路,探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并寻找可用于临床诊疗的分子靶点。方法:利用GEO数据库筛选HCC患者PBM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集,分别进行功能富集及互作分析,继而利用网络模块划分方法寻找差异表达基因中的诊断候选基因,再利用mirDIP、starBase在线工具对诊断候选基因的上游miRNA、lncRNA、circRNA进行预测。结果:获得高可信度的差异表达基因265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增殖调控、代谢调节、细胞通信、炎症疾病等功能,基因本体及KEGG通路富集结果相互关联。筛选获得4个诊断候选基因,包括RNA结合蛋白FUS、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卡林蛋白和RNA聚合酶Ⅱ亚单位H。预测到10个miRNA、1个lncRNA和38个circRNA符合筛选标准,最后构建出一个lncRNA/circRNA-miRNA-mRNA-通路调控网络。结论: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筛选获得HCC患者PBMC中的诊断候选基因及其调控网络,为HCC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病理学 白细胞 单核/代谢 微RNAs 基因 基因表达谱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 计算机通信网络 自动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皮素与根皮苷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健敏 黄子尧 +4 位作者 黄玮玥 李青莲 冉梦楠 阮志鹏 金楠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9-528,共10页
目的研究根皮素与根皮苷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比较二者的单双酚酶活性,并从分子层面探索和比较二者的抑制机制。结果根皮素和根皮苷均具有单双酚酶活性抑制作用,单... 目的研究根皮素与根皮苷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比较二者的单双酚酶活性,并从分子层面探索和比较二者的抑制机制。结果根皮素和根皮苷均具有单双酚酶活性抑制作用,单酚酶活性抑制能力源于二者的2,6-二羟基苯乙酮和2,4,6-三羟基苯基结构,导致双酚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 50)分别为169.36和707.14μmol·L-1;根皮素和根皮苷均是酪氨酸酶的底物,而根皮素与酪氨酸酶的亲和力更强;根皮素和根皮苷均能使酪氨酸酶的内在荧光发生猝灭;分子对接表明根皮素与酪氨酸酶结合能低于根皮苷。结论根皮苷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比根皮素低,二者抑制机制相似。研究结果为根皮素和根皮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皮素 根皮苷 根皮酚 酪氨酸酶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涂层的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健敏 刘欣莹 +2 位作者 刘思弯 何泽敏 余思锦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8,共9页
近年来,可溶性微针因其优势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可溶性高分子材料快速溶解的特性,较难实现药物的缓控释.笔者提出了一种在可溶性微针针体上包覆一层涂层的方法,以实现对药物释放行为的控制.采用自制的旋涂机在微针针体上包覆... 近年来,可溶性微针因其优势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可溶性高分子材料快速溶解的特性,较难实现药物的缓控释.笔者提出了一种在可溶性微针针体上包覆一层涂层的方法,以实现对药物释放行为的控制.采用自制的旋涂机在微针针体上包覆一层缓释涂层,以透皮扩散试验探究高分子涂层材料的种类和浓度、旋涂机的转速、包覆的次数等参数对药物释放的影响规律;采用力学强度测试和皮肤穿刺试验考察微针的穿刺行为和效率,最后通过经皮水分流失测试和皮肤恢复情况来评估微针的安全性.通过上述方法,成功制备了可实现缓控释的微针,优选的高分子涂层材料为聚苯乙烯,优选浓度为3%,旋涂机转速为600 r·min^(-1),包覆次数1次为宜;4种不同的药物均可用上述包覆的方法实现药物的缓控释.研究结果表明,包覆涂层的微针每根能承受至少0.21 N·tip^(-1),能够有效地刺入皮肤,穿刺皮肤效率达到97.20%.经皮水分流失测试结果显示,微针刚处理后经皮水分流失值升高至(54.03±3.85)g·m^(-2)·h^(-1),6 h后便下降到正常水平((13.80±1.37)g·m^(-2)·h^(-1))(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皮肤已恢复屏障作用.笔者所制备的微针可以实现多种药物的缓控释,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而且相对安全,是一种具有较大潜力的新型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包覆涂层 可溶性微针 缓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快速测定奶粉中3种雌激素的总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其洪 陈小萍 +1 位作者 鲁家兴 陈登秀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9-612,共4页
基于3种雌激素(雌二醇、雌三醇和炔雌醇)相似的荧光性质,建立起荧光法直接快速测定奶粉中3种雌激素的总量。以雌三醇为标准参考物质,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雌三醇的荧光强度与浓度在1~2000 nmol/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16 ... 基于3种雌激素(雌二醇、雌三醇和炔雌醇)相似的荧光性质,建立起荧光法直接快速测定奶粉中3种雌激素的总量。以雌三醇为标准参考物质,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雌三醇的荧光强度与浓度在1~2000 nmol/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16 nmol/L,回收率在89.11%~98.49%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线性范围宽、准确度和灵敏度高。用于实际奶粉中3种雌激素总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荧光分析法 奶粉 雌二醇 雌三醇 炔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