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枇杷叶精油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生物活性评价
1
作者 方超逸 沈建东 +2 位作者 邓仕彬 周凤超 马逸芬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4,共13页
为实现枇杷叶精油(LLEO)的可控释放,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枇杷叶精油微胶囊(M-LLEO),通过测定包埋率等理化指标,并结合一系列表征技术,评价微胶囊化的可行性;通过贮藏稳定性、释放动力学、自由基清除及抑菌试验综合评价其生物活性,并将其... 为实现枇杷叶精油(LLEO)的可控释放,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枇杷叶精油微胶囊(M-LLEO),通过测定包埋率等理化指标,并结合一系列表征技术,评价微胶囊化的可行性;通过贮藏稳定性、释放动力学、自由基清除及抑菌试验综合评价其生物活性,并将其应用于蓝莓的保鲜试验。结果表明,M-LLEO的包埋率和得率分别为86.39%,62.02%;M-LLEO呈现大小不一的球状颗粒形态,壁材无破裂痕迹;LLEO以物理吸附的方式被成功包埋;微胶囊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M-LLEO适合在低温、避光、无氧及低湿条件下贮藏;在较高温度下,精油的释放曲线与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2)>0.99);在第10 d时,相较于LLEO,M-LLEO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提高40%,35.93%;相较于M-LLEO对培养24 h的大肠杆菌及巨大芽孢杆菌平板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培养72 h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增大5.49,4.29 mm,说明微胶囊的缓释作用使得精油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效果较为持久。低温结合微胶囊处理可降低蓝莓的失重率,延缓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贮藏10 d后,蓝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室温对照组高41.9%。研究为LLEO的拓展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精油 微胶囊 表征 生物活性 蓝莓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化改性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吸附还原Ag(Ⅰ)的研究
2
作者 刘以凡 林昱灵 +5 位作者 陈颖 黄靖文 吕源财 林春香 叶晓霞 刘明华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7,共10页
以纤维素为原料,通过交联反应引入橡椀单宁,制备单宁-纤维素复合气凝胶(VTCA),再通过酯化反应在VTCA结构上引入巯基,制备巯基化改性纤维素复合气凝胶(TVTCA),分析吸附还原Ag(Ⅰ)前后TVTCA的理化性质变化,考察其对水体中Ag(Ⅰ)的吸附还... 以纤维素为原料,通过交联反应引入橡椀单宁,制备单宁-纤维素复合气凝胶(VTCA),再通过酯化反应在VTCA结构上引入巯基,制备巯基化改性纤维素复合气凝胶(TVTCA),分析吸附还原Ag(Ⅰ)前后TVTCA的理化性质变化,考察其对水体中Ag(Ⅰ)的吸附还原效果,并探讨吸附还原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还原Ag(Ⅰ)后,TVTCA的孔隙结构坍塌,巯基和酚羟基与Ag(Ⅰ)发生了吸附还原作用;在pH值=5的最佳吸附条件下,TVTCA对Ag(Ⅰ)的平衡吸附量达111.67 mg/g;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是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过程,属于放热反应。水体中共存离子的影响分析表明,引入巯基后,TVTCA的吸附选择性增强;TVTCA对Ag(Ⅰ)的吸附还原是静电吸引、螯合作用和还原反应的协同效果,其通过静电吸引及巯基和酚羟基的螯合作用将Ag(Ⅰ)吸附并固定至纤维素基气凝胶表面,通过单宁酚羟基将85.79%的Ag(Ⅰ)还原为Ag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气凝胶 巯基化改性 吸附还原 纤维素 Ag(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解聚产物改性三聚氰胺系陶瓷添加剂的研究及应用
3
作者 陈涛 李思宇 +2 位作者 曾奇斌 刘以凡 刘明华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08-2616,共9页
为解决传统三聚氰胺系(SMF)陶瓷添加剂生产成本高及贮存稳定性差的问题,以木质素解聚产物为原料,采用四步法制备了木质素解聚产物改性三聚氰胺系(SLMF)陶瓷添加剂,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备条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 为解决传统三聚氰胺系(SMF)陶瓷添加剂生产成本高及贮存稳定性差的问题,以木质素解聚产物为原料,采用四步法制备了木质素解聚产物改性三聚氰胺系(SLMF)陶瓷添加剂,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备条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凝胶渗透色谱表征材料结构与性能。结果显示,SLMF中成功引入木质素结构,热稳定性显著优于SMF。应用性能研究表明,SLMF在球磨6 min、掺量为0.5%(质量分数)时,陶瓷浆料表现出优异性能:流出时间17.45 s,黏度2.57×10^(-2) Pa·s,厚化度1.25,平均粒径1011.35 nm,生坯抗折强度2.95 MPa。相比SMF,SLMF在助磨、分散和增强性能上均显著提升。微观形貌和XRD分析表明,SLMF可有效减小颗粒粒径,降低颗粒间空隙,提高生坯致密度和结晶度,从而增强生坯强度。与市售其他添加剂相比,SLMF综合性能优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解聚产物 三聚氰胺 陶瓷添加剂 助磨性能 分散性能 增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全粉对鲢鱼糜凝胶理化、流变特性及蛋白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周凤超 江文婷 +9 位作者 田韩 罗维 张晓兰 王佳祯 梁杰 项雷文 汪少芸 蔡茜茜 吴其明 林鸿来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8,共9页
为改善鱼糜凝胶特性,在鲢鱼鱼糜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10%的海带全粉(Laminaria japonica powder,LJP)制备鱼糜凝胶。分析LJP添加量对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质构、持水性、流变特性、化学作用力、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二... 为改善鱼糜凝胶特性,在鲢鱼鱼糜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10%的海带全粉(Laminaria japonica powder,LJP)制备鱼糜凝胶。分析LJP添加量对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质构、持水性、流变特性、化学作用力、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二级结构、色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探究LJP改善鱼糜凝胶品质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LJP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硬度及持水性(P<0.05),随LJP添加量的增加,这三项指标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并在添加量8%时达到最大值,而添加量10%时三项指标则显著下降(P<0.05);LJP对鱼糜溶胶的粘度、稳定性和储能模量(G')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能够促进弹性凝胶的形成,但添加量过高(10%)则对弹性凝胶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LJP中所富含的多糖在鱼糜中可以与MP形成多糖-MP相互作用,使鱼糜凝胶中氢键和离子键作用力显著增加、MP二级结构向β-折叠转变,从而形成网络孔径小、结构更加致密的鱼糜凝胶。综上所述,适宜的LJP添加量(6%~8%)可以通过影响鱼糜凝胶特性、凝胶化学作用力及MP二级结构改善鱼糜凝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全粉 鱼糜 流变特性 分子作用力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饼中茶皂素的分离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林国荣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79,122,共5页
以油茶饼为原料,研究油茶饼中茶皂素的分离工艺,并对茶皂素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研究。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荼皂素,以大孔树脂D101进行分离,得出大孔树脂D101对荼皂素较适吸附条件:上样液茶皂素浓度9.28 mg·mL^(-1),上样流速2 BV·h... 以油茶饼为原料,研究油茶饼中茶皂素的分离工艺,并对茶皂素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研究。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荼皂素,以大孔树脂D101进行分离,得出大孔树脂D101对荼皂素较适吸附条件:上样液茶皂素浓度9.28 mg·mL^(-1),上样流速2 BV·h^(-1),样液pH 7;较适洗脱条件:洗脱流速3 BV·h^(-1),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为65%。此工艺获得茶皂素的纯度为60.14%。进一步研究茶皂素的杀菌抗菌、杀虫驱虫和对鱼类的毒性的作用,发现茶皂素浓度为10.24 mg·L^(-1)时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茶皂素浓度为0.2 mg·mL^(-1)时能杀死蚯蚓;茶皂素浓度为7.80 mg·L^(-1)对鲫鱼有毒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饼 茶皂素 分离 大孔树脂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毡负载N-TiO_(2)/MoS_(2)/N-TiO_(2)固定化漆酶降解双酚A
6
作者 李章良 杨月珠 +1 位作者 伍传田 吕源财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7-898,共12页
以活性炭纤维毡(ACFF)为基底,采用水热法与超声法相结合方式制备了活性炭纤维毡负载N-TiO_(2)/MoS_(2)/N-TiO_(2)光催化剂(NT/MS/NT/ACFF),并以此作为载体,通过共价结合法制得NT/MS/NT/ACFF固定化漆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 以活性炭纤维毡(ACFF)为基底,采用水热法与超声法相结合方式制备了活性炭纤维毡负载N-TiO_(2)/MoS_(2)/N-TiO_(2)光催化剂(NT/MS/NT/ACFF),并以此作为载体,通过共价结合法制得NT/MS/NT/ACFF固定化漆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分析、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体系对双酚A(BPA)的降解效果、反应动力学及矿化率,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与其他体系相比,可见光下NT/MS/NT/ACFF固定化漆酶对BPA降解率高达82.5%,表观速率常数k_(obs)为0.00764min^(-1),矿化率可达64.5%。NT/MS/NT/ACFF固定化漆酶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酶催化的活性及稳定性,循环使用4次后BPA降解率仍可达到69.4%。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果分析,推断BPA被NT/MS/NT/ACFF固定化漆酶的催化降解过程包括断裂重组、氧化分解、开环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载体 纳米二氧化钛 二硫化钼 漆酶 固定化 双酚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铈纳米酶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四环素
7
作者 吴丹丹 黄丽玲 黄海生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以氨水为沉淀剂,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铈。借助TG、XRD、BET、SEM对二氧化铈纳米酶进行形貌分析和表征,研究乙二醇用量对二氧化铈纳米酶晶粒的影响,考察所制得二氧化铈纳米酶对四环素光催化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以氨水为沉淀剂,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铈。借助TG、XRD、BET、SEM对二氧化铈纳米酶进行形貌分析和表征,研究乙二醇用量对二氧化铈纳米酶晶粒的影响,考察所制得二氧化铈纳米酶对四环素光催化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乙二醇与硝酸铈物质的量比为4:1、使用量为0.6 g·L^(-1)、pH=7、搅拌速率300 r·min^(-1)、反应温度40℃、氙灯灯电流15 mA、搅拌20 min时对20 mg·L^(-1)的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最好,达到99.73%,但催化剂重复利用5次后,降解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铈纳米酶 光催化 降解率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油微胶囊的工艺优化及其面霜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海燕 汪东 +1 位作者 江鑫 傅丽君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7,共7页
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骆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评价骆油微胶囊的理化性质、贮藏稳定性和面霜的感光指标。结果表明:(1)骆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芯体积比3:4、乳化剂体积比1:2、总壁材体积分数2%、... 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骆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评价骆油微胶囊的理化性质、贮藏稳定性和面霜的感光指标。结果表明:(1)骆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芯体积比3:4、乳化剂体积比1:2、总壁材体积分数2%、均质速度30000 rpm,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为92.67%。(2)驼油被成功包埋在复合壁材内,包埋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变化;骆油微胶囊呈圆球型,形态均匀;在低于220℃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氧化稳定性远优于骆油,微胶囊化处理后能够延长贮藏时间。(3)研制的骆油微胶囊面霜pH值7.6,感官评价为21.6分,未出现分层、破乳现象,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油 微胶囊 面霜 贮藏稳定性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辅助超声提取枇杷叶活性物质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方超逸 周凤超 +1 位作者 邓仕彬 王鋆兰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为探究酶辅助超声提取法中,不同因素对枇杷叶黄酮、三萜酸、多糖提取含量的影响,并研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分析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通过纸片扩散法,探讨其抑... 为探究酶辅助超声提取法中,不同因素对枇杷叶黄酮、三萜酸、多糖提取含量的影响,并研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分析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通过纸片扩散法,探讨其抑菌活性;以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pH值为参考指标,研究提取物对猪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5(g/mL)、乙醇体积分数65%、超声时间40 min、溶液pH值5.0、复合酶质量添加量1.6%。在此条件下,验证组黄酮、三萜酸、多糖的提取含量分别提高73.66,3.82,4.74 mg/g;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最高清除率分别达到77.64%和62.41%;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及巨大芽孢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经过枇杷叶提取原液浸泡后的猪肉,在保藏过程中,其POV值、TBARS值及pH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研究为植物性原料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提取物 超声酶解 响应面 抗氧化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影响
10
作者 林建城 陈伟豪 +1 位作者 曾水琴 林娟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3.2.1.52)的影响,探讨抗菌药物与酶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抑制作用动力学研究方法,探讨17种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AGase...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3.2.1.52)的影响,探讨抗菌药物与酶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抑制作用动力学研究方法,探讨17种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AGase的影响;从酶蛋白荧光发射光谱变化规律,分析抗菌药物与NAGase酶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磺胺、羧苄青霉素、盐酸金霉素和甲砜霉素对NAGase没有明显影响,磺胺喹噁啉、青霉素钠、盐酸强力霉素、氯霉素以及0.5 mg/mL磺胺甲基异噁唑对NAGase有激活效应,而磺胺嘧啶、恩诺沙星、盐酸四环素、土霉素、硫酸庆大霉素(GEN)、妥布霉素(TOB)、硫酸卡那霉素(KAN)和硫酸新霉素(NEO)对NAGase则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4.0 mg/mL的TOB、KAN和NEO可分别使NAGase活力下降88.22%、84.00%和46.47%,这三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NAGase有较强的抑制效应。KAN和NEO对NAGase的抑制均呈可逆的竞争性抑制作用,KAN、NEO各自与NAGase作用后,NAGase内源荧光发射强度均明显下降,说明NAGase空间构象发生了改变;但是,NAGase荧光发射峰没有发生位移,即酶蛋白内核的疏水性不变。【结论】不同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AGase的调控作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日本鳗鲡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抑制作用 构象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毒剂对日本鳗鲡肠道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林建城 陈伟豪 +1 位作者 曾水琴 林娟娟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6-1374,共9页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是几丁质酶系主要成员之一,为了探讨消毒剂对养殖鱼体消化道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肠道中分离纯化获得NAGase酶制剂,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抑制作用动力学方法研究10种...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是几丁质酶系主要成员之一,为了探讨消毒剂对养殖鱼体消化道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肠道中分离纯化获得NAGase酶制剂,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抑制作用动力学方法研究10种消毒剂[甲基蓝、高锰酸钾、硫酸铜、氧化钙、甲醛、戊二醛、乙醇、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TCCA)]对日本鳗鲡NAGase活性的影响;通过对酶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研究消毒剂对NAGase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甲基蓝和硫酸铜对NAGase活性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高锰酸钾对NAGase有较强的抑制效应,而40.0 mg/L氧化钙可使NAGase活性下降11.79个百分点;甲醛、戊二醛、乙醇、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等对NAGase活性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甲醛对NAGase活性的抑制是可逆的,属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常数为1.43 mol/L;而TCCA对NAGase的抑制是不可逆的。此外,甲醛可使NAGase蛋白质内源荧光发射强度明显下降,荧光发射峰出现红移。说明甲醛可引起NAGase空间构象变化,也改变了酶中心微环境,导致酶的失活。而小于100μmol/L浓度的TCCA对NAGase蛋白质内源荧光发射光谱没有明显影响,即TCCA对NAGase空间构象影响很小,可能是通过对酶蛋白质巯基的氧化或与蛋白质氨基的共价结合引起NAGase的不可逆失活。本研究结果证实了10种消毒剂对日本鳗鲡肠道NAGase活性具有较大的调控作用,对水体消毒剂在鱼类养殖中的科学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日本鳗鲡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抑制作用 构象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肉枇杷新品种莆华白的选育
12
作者 林授锴 涂四平 +4 位作者 马世伟 林志聪 范国藩 林顺权 吴锦程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68-1372,共5页
莆华白是从福建省莆田市九华农场枇杷实生群体中选育,并通过分子标记技术溯源的中晚熟白肉枇杷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皮和果肉均呈黄白色,易剥皮;平均单果质量58.75 g,可食率70.98%,每果种子数4~5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87%,... 莆华白是从福建省莆田市九华农场枇杷实生群体中选育,并通过分子标记技术溯源的中晚熟白肉枇杷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皮和果肉均呈黄白色,易剥皮;平均单果质量58.75 g,可食率70.98%,每果种子数4~5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87%,可溶性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9.54%,可滴定酸含量(以柠檬酸计)0.36%,果肉细腻,酸甜适口,品质较优。果实发育期约140 d,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成熟。树势强,高抗叶斑病,丰产性与稳产性表现好。适宜在福建莆田及气候相似的中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新品种 莆华白 白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i和Zn丙烯酸酯防火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李保君 张顺 +1 位作者 张一达 杨磊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8,56,共8页
为了提高光固化丙烯酸酯涂层的防火性能,通过KH570与水反应合成了超支化含硅树脂(HBPSi),将HBPSi与丙烯酸羟乙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半加成物(HEA-TDI)反应制备出有紫外光(UV)固化功能的超支化阻燃预聚物(SMASi),再把SMASi与金属化合物和... 为了提高光固化丙烯酸酯涂层的防火性能,通过KH570与水反应合成了超支化含硅树脂(HBPSi),将HBPSi与丙烯酸羟乙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半加成物(HEA-TDI)反应制备出有紫外光(UV)固化功能的超支化阻燃预聚物(SMASi),再把SMASi与金属化合物和环氧丙烯酸酯(EA)进行复配,经UV固化成涂层。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产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涂层的透光率,并采用极限氧指数仪、热重分析仪、垂直燃烧仪及锥形量热仪对涂层的防火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在ZnCl_(2)/EA体系中添加适量的SMASi,可提高涂层的透光率、残炭率及耐水性;当其添加量为10%时,成炭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级别及热释放速率均达最佳,分别为50.0%、48、V-0和209 KW/m^(2),显著降低了涂层的热释放速率,有效改善了涂层的防火性能。制备出的涂层能满足透明膨胀防火涂层的使用要求,在木质文物、家具及古建筑等防火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酸 超支化含硅丙烯酸酯 防火 催化成炭 透明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和DEHP的多物种联合毒性:陆生、水生动物与植物
14
作者 陈涣文 向奕洁 +2 位作者 曾林 张旭 赵晓旭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51,共15页
微塑料(MPs)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其单一及复合毒性效应对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态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笔者系统综述了MPs与DEHP对不同生物类群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揭示了复合污染的... 微塑料(MPs)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其单一及复合毒性效应对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态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笔者系统综述了MPs与DEHP对不同生物类群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揭示了复合污染的协同或拮抗效应,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在陆生动物中,MPs单独暴露可诱发肝脏炎症、氧化应激及肠道菌群失衡,并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MPs与DEHP联合暴露时,毒性效应显著增强,表现为多器官协同损伤:通过活性氧(ROS)介导的线粒体凋亡和坏死性凋亡途径导致肝细胞死亡;肾脏中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加剧;肠道通透性增加引发全身性炎症;生殖系统则因激素失衡和血-睾屏障破坏而功能受损。对水生动物的研究表明,MPs单独暴露可导致鳃组织损伤、生殖功能障碍及神经递质紊乱。DEHP与MPs联合暴露时,双壳贝类的滤食率显著下降,抗氧化系统崩溃,代谢途径(如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严重紊乱。此外,复合污染还引发斑马鱼幼体心脏发育畸形和大口黑鲈肠道绒毛结构破坏,凸显其对水生生物发育与生存的长期危害。植物实验显示,MPs抑制种子萌发(如番茄)、降低叶绿素含量(如烟草)并诱导氧化应激(如豌豆)。MPs与DEHP的复合效应因物种而异:在黄瓜中表现为抗氧化酶活性的拮抗作用,而在玉米中则协同抑制生长和光合作用,表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具有复杂性。综上所述,微塑料和DEHP联合暴露对陆生、水生动物以及植物均产生了比单一暴露更强的毒性效应,但是毒性靶点不同,导致了毒性效应的差异。当前研究在毒性机制深度解析、生态系统层面评估及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需结合多组学技术和生态模拟实验,为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防控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复合毒性 生态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氟沙星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15
作者 胡文英 张琪琪 +1 位作者 杨磊 李丹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1-1564,共14页
以氧氟沙星(OFL)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功能单体,聚合溶液pH7.0,采用电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对OFL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通过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对该... 以氧氟沙星(OFL)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功能单体,聚合溶液pH7.0,采用电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对OFL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通过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对该传感器形貌、电化学性能以及对氧氟沙星的识别机理进行研究.对该印迹电极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OFL与OPD的物质的量比、聚合圈数、洗脱剂及洗脱时间、pH等研究.在最佳条件下,DPV峰电流差值与OFL在1.0—38.0 nmol·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69 nmol·L^(-1).该OFL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将本方法应用于测定莆田市城厢区下磨溪才子大酒店段地表水水体中OFL的含量,回收率为88.5%—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电聚合 分子印迹膜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浒苔暴发海水池塘的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春忠 孙富林 +3 位作者 侯代云 肖懿哲 林国荣 严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为研究浒苔对海水养殖环境微生物生态的影响,采用Illumi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冬季垦区进水区、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水体以及底泥中菌群结构,分析进水区、池塘养殖区和排水区的环境微生物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γ-变形细菌、α-... 为研究浒苔对海水养殖环境微生物生态的影响,采用Illumi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冬季垦区进水区、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水体以及底泥中菌群结构,分析进水区、池塘养殖区和排水区的环境微生物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γ-变形细菌、α-变形细菌、放线菌、拟杆菌和δ-变形细菌为海水养殖区的优势细菌门类;(2)进水区水体和底泥微生物种类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浒苔池塘和排水区;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相似;(3)浒苔池塘的水体微生物以异养细菌为主,底泥以脱硫杆菌等厌氧细菌为主,增加了底泥潜在产生硫化氢的危害;(4)进水区水体含有丰度较高的弧菌和鱼立克次氏体等条件致病性病原菌,而浒苔池塘中含量较低,说明浒苔对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中另一种潜在致病菌黄杆菌类的丰度较高,养殖品种务必防患此类病菌感染疾病的发生。本文从微生态学角度全面揭示浒苔对近岸海区、海水池塘和排水区微生态演变过程的影响,发现了浒苔具有抑制和增加不同致病菌的双重作用,这对水产养殖有一定指导,也为浒苔发生原因、预报、预防等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弧菌 鱼立克次氏体 黄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因子对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璐 刘萱 +5 位作者 王华 赵慧敏 于春艳 冷金慧 耿聪 李章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5-519,共5页
为探索水环境因子对磺胺类抗性基因传播机制的影响,以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为目的基因,采用绝对定量PCR技术,考察了pH、盐度、腐植酸、总氨氮和活性磷酸盐对Sul1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ul1含量在pH 6~8时最高,而在酸性(pH 3~5)或碱性(... 为探索水环境因子对磺胺类抗性基因传播机制的影响,以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为目的基因,采用绝对定量PCR技术,考察了pH、盐度、腐植酸、总氨氮和活性磷酸盐对Sul1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ul1含量在pH 6~8时最高,而在酸性(pH 3~5)或碱性(pH 9~10)条件下均显著降低,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Sul1含量随着盐度或腐植酸浓度升高而降低,呈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总氨氮或活性磷酸盐对Sul1含量的影响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作用。当总氨氮或活性磷酸盐的浓度低于0.05 mg·L^(-1)时,Sul1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当浓度升高到1 mg·L^(-1),Sul1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水环境因子会影响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的存在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性基因 水环境因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里酸对土壤中DnBP的降解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厶瑶 李玉双 +4 位作者 侯永侠 宋雪英 徐硕 魏建兵 赵晓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3-320,共8页
为探究富里酸对有机污染物DnBP的降解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作用,采用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FA对土壤中DnBP的降解动力学过程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A的添加缩短了DnBP的降解半衰期,FA各处理组的半衰期为对照处理的48.1%~67.... 为探究富里酸对有机污染物DnBP的降解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作用,采用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FA对土壤中DnBP的降解动力学过程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A的添加缩短了DnBP的降解半衰期,FA各处理组的半衰期为对照处理的48.1%~67.7%;FA促进了土壤的基础呼吸,40mg g-1处理组促进作用最强,最大CO2释放量为空白对照组的40.87倍;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出了低浓度FA(10~20mg g-1)促进,高浓度FA(40~160mg g-1)抑制的变化趋势;FA对土壤脱氢酶活性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40~160mg g-1FA对脱氢酶活性促进作用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A用量与土壤中DnBP降解率呈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呼吸强度、脱氢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FA用量与土壤中DnBP降解率之间有较强的直接效应,还与土壤呼吸强度、土壤酶之间存在间接效应,从而影响DnBP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类 富里酸 土壤基础呼吸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催化过硫酸氢钾降解染料废水中罗丹明6G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晓丹 薛美香 +1 位作者 陈国平 黄桂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5-981,共7页
通过煅烧-浸渍法制备了铁酸锰和钴共改性生物碳(Co/MnFe_2O_4/Biochar,CMB),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N_2吸脱附等温仪(BET)对CMB进行形貌观察和结构表征,并用其催化过硫酸氢钾... 通过煅烧-浸渍法制备了铁酸锰和钴共改性生物碳(Co/MnFe_2O_4/Biochar,CMB),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N_2吸脱附等温仪(BET)对CMB进行形貌观察和结构表征,并用其催化过硫酸氢钾(PMS)降解染料罗丹明6G(Rh 6G),研究了CMB投加量、PMS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水中常见物质(如Cl^-、HCO_3^-、H_2PO_4^-、HA)对CMB/PMS体系降解Rh 6G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MB和PMS投加量的增大,Rh 6G降解效率也随之增高。在溶液初始pH在5-9范围内,Rh 6G的降解率可达98%以上。Cl^-、HCO_3^-、H_2PO_4^-、HA对CMB催化PMS降解Rh 6G影响微弱。自由基猝灭反应实验结果证明SO_4·^-、~1O_2和O_2^-·对Rh 6G的降解起主要作用。重复利用实验表明,CMB经过五次循环使用后,降解率仍可达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氢钾 生物炭 改性 罗丹明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生物炭催化过一硫酸盐降解橙黄Ⅱ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丹丹 沈晓彬 +1 位作者 饶艳英 黄晓丹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61,共8页
利用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生物炭(MBC),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制备的MBC进行了表征,并用其催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水中橙黄Ⅱ,考察了初始橙黄Ⅱ浓度、PMS浓度、MBC投加量、... 利用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生物炭(MBC),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制备的MBC进行了表征,并用其催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水中橙黄Ⅱ,考察了初始橙黄Ⅱ浓度、PMS浓度、MBC投加量、溶液初始pH和温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橙黄Ⅱ质量浓度为20 mg/L,溶液初始pH为7,温度为25℃,MBC投加量为0.3 g/L,PMS质量浓度为0.4 g/L时,反应90 min后橙黄Ⅱ降解率可达98.4%。橙黄Ⅱ的降解率随MBC投加量、溶液初始pH和温度的升高而提高。Cl^(-)、HA、HCO_(3)^(-)和NO_(3)^(-)对降解效果有一定的抑制。自由基猝灭实验结果表明,MBC/PMS体系中的主要氧化物种为^(1)O_(2)和‧OH。MBC经过4次循环使用后,橙黄Ⅱ降解率仍可达到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生物炭 过一硫酸盐 橙黄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