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N的V下”与主句间的语义关系及相关问题 |
徐燕青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2
|
精品课程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由写作精品课程建设说起 |
詹珊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
2006 |
9
|
|
3
|
论恶搞行为在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生存形态 |
詹珊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
4
|
“虽然P,但是Q”句式的语用条件 |
徐燕青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5
|
“要不是P,就Q”的语用条件 |
徐燕青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6
|
档案职业伦理问题研究 |
陈祖芬
|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7
|
“既P,更Q”句式考察 |
徐燕青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8
|
思维方式嬗变与小说表现形式转型探析 |
詹珊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9
|
“不仅p,而且q”使用的外部条件 |
徐燕青
|
《汉语学报》
|
2007 |
2
|
|
10
|
正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古典主义”概念 |
宋向红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11
|
“化”:《庄子》选词修辞分析 |
陈启庆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2
|
建国初三次大的文艺论争新论 |
刘志华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3
|
构建个性化案卷的设想 |
陈祖芬
张煜明
|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4
|
论写作基本功 |
姚承嵘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5
|
角色的焦虑 创作的转向——“十七年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 |
刘志华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6
|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论曹禺早期剧作的角色配置模式 |
宋向红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7
|
解放区“革命文艺”的实践塑形--“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文学资源研究之一 |
刘志华
周兴清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0 |
|
18
|
汉字声旁表意性问题研究 |
黄文龙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9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生命美学思想管窥 |
梅华
刘志华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