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莆田县山区农田种植的现状和结构调整初议
1
作者 刘大榕 蔡赐喜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118-119,共2页
长期以来 ,莆田县山区农田重用轻养 ,种植单一 ,结构失调 ,复种指数低 ,资源浪费严重 ,农田利用一直处于低效状态。提出当务之急是在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培肥土壤的前提下 ,扩大再生稻、缩减晚季稻面积、发展优质稻和反季节蔬菜、开发冬... 长期以来 ,莆田县山区农田重用轻养 ,种植单一 ,结构失调 ,复种指数低 ,资源浪费严重 ,农田利用一直处于低效状态。提出当务之急是在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培肥土壤的前提下 ,扩大再生稻、缩减晚季稻面积、发展优质稻和反季节蔬菜、开发冬闲田、适度推广多熟种植等稳粮调优、高效利用的相应措施 ,合理优化山区农田的种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种植 现状 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莆田沿海赤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失调问题与调控技术
2
作者 陈庆源 高志强 《福建热作科技》 2000年第2期8-11,共4页
全面分析了沿海丘陵区赤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失调的表现,危害和原因,提出了沿海早地土壤水分的调控技术措施.
关键词 土壤水分失调 控制技术 旱地 沿海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莆田沿海旱地多熟配套栽培技术
3
作者 林金辉 蔡赐喜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5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旱地 多熟配套栽培 季节配套 良种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新品种闽麦02的丰产性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叶定生 张秋英 +3 位作者 涂祖荣 谢兆英 张绍南 余建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第1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大麦 品种 闽麦02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大麦新品种闽麦02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秋英 涂祖荣 +2 位作者 谢兆英 叶定生 张绍南 《中国种业》 2000年第5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大麦 闽麦02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制芦柑酒的酵母菌株筛选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志刚 胡丽云 《福建农业科技》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芦柑酒 酿制 酵母菌株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新品种闽麦02在生产中的超高产表现
7
作者 张秋英 张绍南 +3 位作者 余建华 谢兆英 叶定生 涂祖荣 《福建稻麦科技》 1998年第4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大麦 品种 闽麦02 杂交选育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薯26生物学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8
作者 陈山虎 丁志成 潘庆昌 《福建农业科技》 1991年第3期10-13,共4页
福薯26(原名配26)系省农科院耕作所于1982年用中间材料A48做母本与安溪竖仔为父本杂交而成的甘薯新品种。1990年全省推广面积达10万亩以上,1989年引进莆田忠门示范种植,并进行品种特性观察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50亩早薯丰产片(土... 福薯26(原名配26)系省农科院耕作所于1982年用中间材料A48做母本与安溪竖仔为父本杂交而成的甘薯新品种。1990年全省推广面积达10万亩以上,1989年引进莆田忠门示范种植,并进行品种特性观察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50亩早薯丰产片(土壤肥力中下)平均亩产达3750公斤;1990年100亩花生单行套种薯(肥力较高)平均亩产4165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生物学特性 配套栽培 福薯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5
9
作者 林文新 陈映霞 谢兆英 《耕作与栽培》 2002年第6期31-31,52,共2页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在花生栽培上采用覆盖普通地膜、含除草剂地膜、普通地膜 +除草剂及空白 4个处理 ,进行 3次重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4个处理中采用含除草剂地膜除草效果最佳 ,产量最高 ,经济效益最好 ,其次为普通地膜 +除草剂 ,...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在花生栽培上采用覆盖普通地膜、含除草剂地膜、普通地膜 +除草剂及空白 4个处理 ,进行 3次重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4个处理中采用含除草剂地膜除草效果最佳 ,产量最高 ,经济效益最好 ,其次为普通地膜 +除草剂 ,二者与对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地膜覆盖栽培 对比试验 出苗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甘薯产量的主要途径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益明 蔡赐喜 +1 位作者 王松 陈然香 《福建农业科技》 1997年第3期30-30,共1页
提高甘薯产量的主要途径收稿日期:1997-02-10陈益明蔡赐喜王松陈然香(莆田县农技站351100)我县甘薯常年种植153~16万hm2,总产与面积均占粮食作物的1/4。但单产一直增长不快。近几年开展甘薯高产试... 提高甘薯产量的主要途径收稿日期:1997-02-10陈益明蔡赐喜王松陈然香(莆田县农技站351100)我县甘薯常年种植153~16万hm2,总产与面积均占粮食作物的1/4。但单产一直增长不快。近几年开展甘薯高产试验示范,采取“四改”的配套技术,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产量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大麦草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银松 《福建稻麦科技》 2000年第S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大麦草 利用价值 栽培技术 绿色营养体 啤酒大麦品种 播种期 抽穗期 营养价值 利用方式 适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蔗病害及其防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金龙 《福建农业科技》 2001年第4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果蔗 花叶病 宿根矮化病 线虫病 病原 症状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莆大麦7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德禄 王银松 《福建稻麦科技》 2000年第S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特征特性 大麦 参试品种 种子发芽率 饲料大麦 品比试验 每公顷产量 莆田县 抽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优2163再生栽培技术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秋香 戴文蝶 《福建稻麦科技》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探讨早稻 -再生稻模式的不同留桩高度与管理水平对两优 2 16 3产量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两优2 16 3分蘖成穗率高 ,有效穗多 ;进行高桩收割再生管理的两优 2 16 3再生成穗率、产量最高 ;而低桩收割齐苗后稍加管理的 ,产量次之 ;两优 2 ... 探讨早稻 -再生稻模式的不同留桩高度与管理水平对两优 2 16 3产量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两优2 16 3分蘖成穗率高 ,有效穗多 ;进行高桩收割再生管理的两优 2 16 3再生成穗率、产量最高 ;而低桩收割齐苗后稍加管理的 ,产量次之 ;两优 2 16 3高桩收割时 ,倒二倒三芽节位再生能力最强 ,三个以上叶片的再生苗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2163 再生 留桩高度 管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大小麦高产生育指标及其配套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文虎 陈益明 《福建稻麦科技》 1995年第2期53-55,共3页
试论大小麦高产生育指标及其配套技术杨文虎,陈益明(新度镇农技站351125)(莆田县农技站351100)大小麦是莆田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总重量约占粮食作物的六分之一。近几年,单产虽然有所提高... 试论大小麦高产生育指标及其配套技术杨文虎,陈益明(新度镇农技站351125)(莆田县农技站351100)大小麦是莆田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总重量约占粮食作物的六分之一。近几年,单产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徘徊在160~180kg,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小麦 产量 生育指标 栽培 品种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绵阳26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赐喜 陈益明 《福建稻麦科技》 1997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绵阳26 特征特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群体优化调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秋香 王银松 《福建稻麦科技》 2000年第2期17-19,共3页
通过水稻高产群体优化调控栽培技术的探讨 ,认为提高成穗率、增强生育协调能力、保持后期青秀老健是水稻群体优控法栽培高产的机理 ,其关键技术措施在于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排灌、注意防治病虫鼠草害。
关键词 水稻 优化调控 栽培技术 高产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优016早季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丽英 《福建农业科技》 2002年第3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早稻 汕优016 早季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蛋贮存温度不同对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燕凤 庄清锋 林海滨 《福建畜牧兽医》 2002年第5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种蛋 贮存温度 孵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效果显著
20
作者 郑明辉 黄建青 郑云雨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第3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一次性全层施肥法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