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散斑技术的两部位牛肉质构特性预测模型改进 被引量:7
1
作者 董庆利 金曼 +2 位作者 胡孟晗 刘宝林 林玉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9-215,共7页
以时间序列散斑图的惯性力矩表征图像的散斑活性,采用感官评定法、质构剖面分析法(TPA)和WarnerBratzler(W-B)剪切力法分析牛里脊肉的质构特性,研究了不同测定方法的相关性,并建立了散斑活性对里脊肉质构特性的预测模型;同时,针对里脊... 以时间序列散斑图的惯性力矩表征图像的散斑活性,采用感官评定法、质构剖面分析法(TPA)和WarnerBratzler(W-B)剪切力法分析牛里脊肉的质构特性,研究了不同测定方法的相关性,并建立了散斑活性对里脊肉质构特性的预测模型;同时,针对里脊肉和腱子肉2种部位牛肉间质构特性差异较大,不能用同一模型进行预测的问题,应用斜率/截距法(S/B)和Kennard-Stone(K-S)样本添加法对模型进行改进,选择一种较准确易行的方法,使模型在2部位间得到快速的传递。结果表明,感官评定和TPA测得的硬度和咀嚼性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8和0.90,且W-B剪切力法与TPA的硬度决定系数也达到了0.95,证明了3种测定方法的可靠性。通过散斑活性值对质构特性进行预测时,硬度、咀嚼性及W-B剪切力的预测决定系数分别达到了0.83、0.77和0.69。分别用2种方法对模型进行改进,可知采用S/B法时,改进后的里脊肉模型对腱子肉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为26.65,准确因子Af和偏差因子Bf分别为1.15和1.08。而采用K-S样本添加法,加入代表性样本数为12时,模型对腱子肉的预测达到较理想水平,RMSE为13.21,Af和Bf分别为1.07和1.02。K-S样本添加法能够在预测过程中更好地降低部位间差异,提高模型对腱子肉的预测精度,且改进效果优于S/B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生物散斑 质构特性 模型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皋火腿加工过程中脂肪降解和氧化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新亮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以如皋火腿原料、盐后、晒后、发酵中期、发酵结束和后熟6个工艺点的股二头肌为样品,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测定,以揭示如皋火腿加工过程中脂肪降解和氧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如皋火腿加工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总体上先急剧上升,后小幅回落;其... 以如皋火腿原料、盐后、晒后、发酵中期、发酵结束和后熟6个工艺点的股二头肌为样品,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测定,以揭示如皋火腿加工过程中脂肪降解和氧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如皋火腿加工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总体上先急剧上升,后小幅回落;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回落趋势最为明显,这可能因为其对氧化更敏感。主成分分析表明,含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比较明显。脂肪氧化在如皋火腿加工过程中持续进行,晒后阶段氧化指标上升幅度大于晒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皋火腿 加工过程 脂肪降解 脂肪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交叉污染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江荣花 汪雯 +2 位作者 蔡铮 林玉海 董庆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05-311,共7页
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容易在食物接触表面和机器设备表面发生交叉污染,导致成品存在食用风险。国内外已有研究者采用风险评估手段评估肉制品的食用风险。本文针对2000年至今已有的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交叉污染及其模... 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容易在食物接触表面和机器设备表面发生交叉污染,导致成品存在食用风险。国内外已有研究者采用风险评估手段评估肉制品的食用风险。本文针对2000年至今已有的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交叉污染及其模型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交叉污染现状和因交叉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现状,简述了部分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模型及其在风险评估领域的应用,同时对目前香肠类和火腿类两类肉制品现有的风险评估研究进行概括,最后对将来开展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研究和定量风险评估提出建议和思考。建议加强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建模研究,增强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互动交流,完善肉制品加工过程的风险监测,进而开展更多系统性的肉制品加工过程定量风险评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食源性致病菌 交叉污染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转胺酶在热狗香肠中代替磷酸盐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段俊杰 宁喜斌 张颖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93-297,共5页
用谷氨酰胺转胺酶代替磷酸盐开发出不添加磷酸盐的具有健康概念的热狗肠产品。通过对产品的蒸煮损失、pH、TPA质构特性、色差L*、a*、b*、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SEM)和感官评定等结果的分析,在谷氨酰胺转胺酶的用量为0·075%~0·... 用谷氨酰胺转胺酶代替磷酸盐开发出不添加磷酸盐的具有健康概念的热狗肠产品。通过对产品的蒸煮损失、pH、TPA质构特性、色差L*、a*、b*、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SEM)和感官评定等结果的分析,在谷氨酰胺转胺酶的用量为0·075%~0·1%时,配合1%的柠檬酸钠共同使用即可达到替代磷酸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胺酶 热狗香肠 凝胶特性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提取物、亚硝酸钠及其混合物对意式发酵肠滋味物质的影响
5
作者 林玉海 张新亮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09-114,共6页
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对意式发酵肠在加工和冷藏期间滋味物质游离氨基酸(FAA)、小肽和核苷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意式发酵肠的FAA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亚硝酸钠(NT)和绿茶提取物(GT+NT)处理显著降低了意式发酵肠总FAA含量,GT对总FAA含量无... 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对意式发酵肠在加工和冷藏期间滋味物质游离氨基酸(FAA)、小肽和核苷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意式发酵肠的FAA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亚硝酸钠(NT)和绿茶提取物(GT+NT)处理显著降低了意式发酵肠总FAA含量,GT对总FAA含量无显著影响。NT和GT-NT显著抑制了鲜味氨基酸Glu和Asp的产生,而GT对Asp无显著影响。NT和GT+NT显著抑制了意式发酵肠中最丰富的苦味FAA Leu、Val和Ile。3组处理都显著抑制了甜味FAA Ala和Gly的产生。小肽物质含量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3组处理都显著抑制了意式发酵肠总小肽物质的产生,GT具有显著的优势,其次是GT+NT,最后是NT。总的风味核苷酸随加工和冷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添加GT显著促进了意式发酵肠风味核苷酸的产生,NT和GT+NT对风味核苷酸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式发酵肠 绿茶提取物 亚硝酸钠 游离氨基酸 小肽 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提取物、亚硝酸钠及其混合物对意式发酵肠质地的影响
6
作者 张新亮 林玉海 周光宏 《肉类研究》 2013年第8期21-24,共4页
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对意式发酵肠在加工和冷藏期间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提取物(GTE)、亚硝酸钠(NT)和混合处理(GTE/NT)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质构特性中的硬度、胶黏度和咀嚼性有较大影响;而对弹性、凝聚性和回复性影响较小。对于硬... 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对意式发酵肠在加工和冷藏期间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提取物(GTE)、亚硝酸钠(NT)和混合处理(GTE/NT)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质构特性中的硬度、胶黏度和咀嚼性有较大影响;而对弹性、凝聚性和回复性影响较小。对于硬度、胶黏度和咀嚼性,绿茶提取物(GTE)在各阶段普遍有降低作用;亚硝酸钠(NT)先降低后升高;混合处理(GTE/NT)则普遍有升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式发酵肠 绿茶提取物 亚硝酸钠 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