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苍藤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1
作者 高德凤 石志棉 +4 位作者 豆博强 韦海叶 李玉妍 黄艳 苏骏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4,共7页
赤苍藤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开发潜力的药食同源植物,是目前广西大力推荐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其物质基础研究匮乏,直接导致其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上严重受限。为了揭示赤苍藤的药效物质基础,本文从赤苍藤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 赤苍藤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开发潜力的药食同源植物,是目前广西大力推荐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其物质基础研究匮乏,直接导致其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上严重受限。为了揭示赤苍藤的药效物质基础,本文从赤苍藤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赤苍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构上,这些化合物分别属于倍半萜、甾体、苯丙素、聚酮等多种结构类型。药理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其中acetanilide的抗炎活性优于临床抗炎药物吲哚美辛。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赤苍藤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新药物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苍藤 赤苍藤属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高荣 陈兰燕 +1 位作者 李俊 赖红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9-2179,共21页
野桐属(Mallotus Lour.)植物属于大戟科,全球约有14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野桐属植物资源丰富,该属植物在我国分布有36种。该属中的多种植物常用作传统药物使用,研究表明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萜类、甾体类、黄酮... 野桐属(Mallotus Lour.)植物属于大戟科,全球约有14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野桐属植物资源丰富,该属植物在我国分布有36种。该属中的多种植物常用作传统药物使用,研究表明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萜类、甾体类、黄酮类、香豆素类、酚类、苯并吡喃类及其他类,具有抗菌、抗炎、抗癌、抗氧化、保肝、抗抑郁、抗虫及保护神经等多种药理活性。本研究对近10年来的野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野桐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桐属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抗炎 抗癌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菜中黄酮及Megastigmane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梁东 刘彦飞 +2 位作者 郝志友 陈若芸 于德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71-1175,1139,共6页
对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HPLC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珍珠菜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 对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HPLC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珍珠菜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cinchonain Ib(3)、芹菜素-6-C-β-D-吡喃木糖基-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芹菜素-6,8-二-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芹菜素-6-C-α-L-吡喃阿拉伯糖基-8-C-β-D-吡喃木糖苷(6)、芹菜素-6,8-二-C-β-D-吡喃木糖苷(7)、芹菜素-6-C-β-L-吡喃阿拉伯糖基-8-C-β-D-吡喃葡萄糖苷(8)、芹菜素-6-C-α-L-吡喃阿拉伯糖基-8-C-β-D-吡喃葡萄糖苷(9)、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基-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blumenol A(11)、(3S,5R,6R,7E,9S)-大柱香波龙-7-烯-3,5,6,9-四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化合物3-8和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12均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IC50〉10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菜 黄酮碳苷 Megastigmane类化合物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激活前药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4
作者 谢文彬 金俊飞 +1 位作者 陈振锋 卢幸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0,共25页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化疗作为常用的癌症治疗手段,由于其对正常组织的无差别杀伤,常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光激活化疗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它是利用光激活前药可在特定部位被光照激活并释放原药的原理,实现针对癌组...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化疗作为常用的癌症治疗手段,由于其对正常组织的无差别杀伤,常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光激活化疗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它是利用光激活前药可在特定部位被光照激活并释放原药的原理,实现针对癌组织精准靶向,最大程度降低抗肿瘤剂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本文综述光激活前药的基本结构、响应策略、常见的光脱保护基团以及近年来这类前药在抗肿瘤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并根据抗癌前药作用机制的不同,依次从细胞毒类、分子靶向类、免疫类及激素类抗癌前药几方面展开,旨在为癌症精准治疗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激活 前药 光脱保护基团 药物释放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筋藤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queenslandicum KJT-1的分离鉴定及其微生物转化研究
5
作者 张高荣 杨敏婷 +5 位作者 陈兰燕 张文秀 杨浪 赖红芳 李俊 王爱娟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57-1870,共14页
为充分开发宽筋藤(Tinospora sinensis)的内生真菌资源,并获得对宿主药材具有微生物转化能力的菌株,该文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及微生物转化研究,并通过抑菌实验、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液质联用(L... 为充分开发宽筋藤(Tinospora sinensis)的内生真菌资源,并获得对宿主药材具有微生物转化能力的菌株,该文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及微生物转化研究,并通过抑菌实验、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液质联用(LC-MS)技术对微生物转化前后的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差异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从宽筋藤中分离得到了1株对宿主药材具有微生物转化能力的内生真菌,并鉴定为Colletotrichum queenslandicum。(2)微生物转化前的宽筋藤的各提取物对供试菌株均无抑制作用,而微生物转化后的宽筋藤的正丁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其MBC值为31.3 mg·mL^(-1)。(3)微生物转化后的宽筋藤的粗提物、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转化前有所降低,而石油醚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转化前有所提高。(4)从微生物转化前后的宽筋藤正丁醇萃取物中分别识别并鉴定出33个和23个化合物,转化前后其化学成分发生了改变。该研究从宽筋藤中分离并鉴定了1株对宽筋藤药材具有生物转化能力的内生真菌,为宽筋藤的高效利用及生物转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宽筋藤 生物转化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年两面针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瑶 李梅珊 +1 位作者 覃锋 王恒山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7,共14页
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属于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福建、广东、云南等地,作为传统植物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根、茎、叶、果皮均可药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等功效,... 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属于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福建、广东、云南等地,作为传统植物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根、茎、叶、果皮均可药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等功效,是广西特色民族药之一,为瑶族的经典老班药“入山虎”和壮药“两北针”。目前,两面针植物中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香豆素、木脂素、黄酮类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止血、抗肿瘤、抗菌等药理作用。通过文献检索和本课题组研究积累,本文对近5年来国内外两面针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两面针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生物碱类 香豆素类 抗炎 抗菌 抗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俊 梁晓琴 +2 位作者 常燕玲 黄艳 潘立卫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7-252,共26页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aja为胡桃科Juglandaceae青钱柳属Cyclocarya植物,该植物属于自然界较为少见的单种属植物。青钱柳为我国特有的药食两用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多个省份,不仅含有人体所必须的常量矿物质,而且...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aja为胡桃科Juglandaceae青钱柳属Cyclocarya植物,该植物属于自然界较为少见的单种属植物。青钱柳为我国特有的药食两用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多个省份,不仅含有人体所必须的常量矿物质,而且还含有对人体有重要保健功能的微量矿物质;主要有机成分为三萜类、黄酮类、多糖类、苯丙酸类等化合物。研究表明,青钱柳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减肥、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青钱柳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开发和利用该植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青钱柳属 青钱柳苷 青钱苷 降血糖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蚕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闫梦麒 韦易伸 +4 位作者 黄婉仪 王力生 覃江克 周先丽 梁成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地蚕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酪醇(1)、烟酰胺(2)、2,2-bis[4-(2,3-dihydroxypropoxy)phenyl]propane(3)、香草酸(4)、丁香酸(5)、5-(α-D...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地蚕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酪醇(1)、烟酰胺(2)、2,2-bis[4-(2,3-dihydroxypropoxy)phenyl]propane(3)、香草酸(4)、丁香酸(5)、5-(α-D-吡喃半乳糖基-(1→6)-α-D-吡喃半乳糖基氧甲基)-2-呋喃甲醛(6)、8-O-acetyl harpagide(7)、地黄苷(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tatarine C-4′-O-β-D-glucopyranoside(10)、bis(2-ethylhexyl)benzene-1,2-dicarboxylate(11)、5-(α-D-半乳吡喃氧基甲基)-2-呋喃甲醛(12)、5-羟甲基呋喃甲醛(13)和焦谷氨酸正丁酯(14)。其中化合物1~4和6~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蚕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血散薯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梁艳 周德雄 +3 位作者 薛佳津 刘晓波 李俊 杨瑞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98,共4页
从中药血散薯中分离得到6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包括3个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1)、豆甾醇(2)和α-波甾醇(3);1个三萜类化合物:β-乳香酸(4);2个黄酮类化合物:芦丁(5)和槲皮素(6)。其中,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千金... 从中药血散薯中分离得到6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包括3个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1)、豆甾醇(2)和α-波甾醇(3);1个三萜类化合物:β-乳香酸(4);2个黄酮类化合物:芦丁(5)和槲皮素(6)。其中,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千金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和4为首次从血散薯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散薯 甾醇 黄酮 三萜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枯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 被引量:20
10
作者 焦兵 许承婷 +3 位作者 黎青 覃江克 罗勇为 杨文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7-333,共7页
目的研究油茶枯Camellia oleifera Abel Cake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油茶枯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HPLC、中低压制备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 目的研究油茶枯Camellia oleifera Abel Cake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油茶枯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HPLC、中低压制备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7建立体外炎症筛选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芦丁(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山柰酚-3-O-α-L-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2-O-β-D-木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2-O-β-D-半乳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7)。化合物1,4~7对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NO、PGE2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均能抑制RAW 264. 7细胞中NF-κB的活性、下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环氧合酶-2 (COX-2)的表达。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7具有较强的体外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枯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黄连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欧阳志伟 李伶 +4 位作者 覃锋 何佶蔓 唐文迪 耿丽筱 覃江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19,共9页
为研究岩黄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岩黄连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高分辨质谱(HR-MS)等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同时... 为研究岩黄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岩黄连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高分辨质谱(HR-MS)等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同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筛选模型,并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从岩黄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黄连碱(1)、盐酸小檗碱(2)、文殊兰新碱(3)、甲基小檗碱(4)、脱氢卡维丁(5)、左旋四氢巴马汀(6)、药根碱(7)、紫堇定(8)、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9)、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0)、山奈酚(11)、异地芰普内酯(12)、地芰普内酯(13)。其中,化合物3、4、8-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4、9、11对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炎症因子NO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18.8±0.2)、(29.1±0.3)、(18.0±0.1)μmol·L^(-1),优于阳性对照吲哚美辛,在抗炎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中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该研究结果明确了岩黄连的抗炎物质基础,为其进一步深度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黄连 乙酸乙酯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萼香茶菜中的二萜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燕玲 梁晓琴 +4 位作者 黄艳 潘立卫 侯萍 任晨阳 李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13-2119,共7页
为研究大萼香茶菜(Isodon macrocalyx)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反相C 18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大萼香茶菜地上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 H NMR、13 C NMR和HR-ESI-MS等波谱数据,以及结合参考文献,鉴定了这... 为研究大萼香茶菜(Isodon macrocalyx)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反相C 18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大萼香茶菜地上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 H NMR、13 C NMR和HR-ESI-MS等波谱数据,以及结合参考文献,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大萼香茶菜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3个二萜,它们分别是19-羟基陶塔酚(1)、macrophynin E(2)、inumakoic acid(3)、inumakiol D(4)、4β-carboxy-19-nortotarol(5)、(-)-lambertic acid(6)、2-oxo-5-fagonene(7)、isodoterniofiln B(8)、长管贝壳杉素E(9)、长管香茶菜素A(10)、牛尾草素H(11)、16 S-dihydrolongikaurin A(12)和ent-3 S,16 S,17-trihydroxy-kauran-2-one(13)。所有得到的二萜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萼香茶菜 二萜 19-羟基陶塔酚 16 S -dihydrolongikaurin A 牛尾草素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分子聚集体软模板合成聚苯胺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华彬 林有铖 +3 位作者 李庆余 周海云 杨健华 钟新仙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02-11208,共7页
通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Tween-20)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配制成微乳液,构建有序分子聚集体(OMA),以此作为反应软模板,室温条件下,制备纳微结构聚苯胺材料(P-PANI)。SEM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P-PANI纤维直径... 通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Tween-20)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配制成微乳液,构建有序分子聚集体(OMA),以此作为反应软模板,室温条件下,制备纳微结构聚苯胺材料(P-PANI)。SEM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P-PANI纤维直径约为80~110 nm,长度较长,分散均匀,呈现很好的三维多孔结构。FTIR、XRD和TG结果说明所合成的材料均为质子酸掺杂PANI结构,P-PANI结构具有较好的规整性和热稳定性。在0.1 A/g放电电流密度下P-PANI比容量为535.4 F/g,经500次恒流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仍有344.2 F/g,保持率高达64.3%;该研究表明,以离子液体为介质构建OMA,并以此为模板更易制得疏松多孔纤维结构,有利于电解液对电极材料浸润,形成较好的导电网络,提高PANI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分子聚集体 多孔结构 聚苯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桑皮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14
作者 张高荣 黄锡山 +3 位作者 黄艳 赖红芳 王爱娟 李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5-173,共9页
为研究刺桑(Taxotrophis ilicifolia)皮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法对刺桑皮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综合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刺桑皮... 为研究刺桑(Taxotrophis ilicifolia)皮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法对刺桑皮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综合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刺桑皮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cariside E5(1)、裂环异落叶松脂醇-9-O-β-吡喃葡萄糖苷(2)、2,4,6-三甲氧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3)、9-O-β-glucopyranosyl trans-cinnamyl alcohol(4)、3,4,5-三甲氧基苯酚-1-O-β-呋喃芹糖基-(1″→6′)-β-吡喃葡萄糖苷(5)、3-羟基-4,5-二甲氧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6)、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7)、isotachioside(8)、ficuscarpanoside A(9)、uridine(10)、methyl syringate 4-O-β-D-glucopyranoside(11)、3,4,5-三甲氧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12)、木犀草素(13)、人参皂苷Rg1(14)、(+)-lyonirenisol-3α-O-β-D-glucopyranoside(15)、myricetin 3-neohesperidoside(1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桑 化学成分 icariside E5 裂环异落叶松脂醇-9-O-β-吡喃葡萄糖苷 人参皂苷R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剂制备的聚苯胺/中间相炭微球复合物电化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何明基 钟新仙 +3 位作者 黄寒星 王红强 毛全元 李庆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126-10129,10136,共5页
室温下,以二氧化锰和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原位化学聚合法合成聚苯胺/中间相炭微球(PANI/MCMB)复合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其形貌结构进行表征。以PANI/MCMB复合物为电极活性物质,1.0mol/L H_2SO_4水溶... 室温下,以二氧化锰和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原位化学聚合法合成聚苯胺/中间相炭微球(PANI/MCMB)复合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其形貌结构进行表征。以PANI/MCMB复合物为电极活性物质,1.0mol/L H_2SO_4水溶液为电解液组装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测试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以二氧化锰为氧化剂制备的聚苯胺/中间相炭微球复合物(MPANI/MCMB),在电流密度为0.1A/g时,单电极比容量为336.4F/g。1 00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率为92.3%,比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制备的聚苯胺/中间相炭微球复合物(NPANI/MCMB)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和更高的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聚苯胺 中间相炭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R技术应用于手性识别实验教学的设计
16
作者 田小艳 罗琳 +1 位作者 蒋京辰 李梅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3-176,232,共5页
为了培养化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基于核磁共振(NMR)技术在手性化合物中的应用,根据前期成熟的科研成果设计了以"羧酸类手性溶剂化试剂的制备及其对手性胺的识别应用"创新性综合实验。实验通过提纯和合成的化学... 为了培养化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基于核磁共振(NMR)技术在手性化合物中的应用,根据前期成熟的科研成果设计了以"羧酸类手性溶剂化试剂的制备及其对手性胺的识别应用"创新性综合实验。实验通过提纯和合成的化学方法制备一元羧酸和二元羧酸的手性溶剂化试剂,分别与R/S-萘乙胺组成主客体体系,运用核磁共振仪对手性溶剂化试剂的识别效果进行评价。该创新性教学实验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结构表征仪器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能够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学习实践当中,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溶剂化试剂 核磁共振 手性识别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联合益生菌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及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水平的变化
17
作者 陈娟娟 郑荣发 +2 位作者 莫伟彬 李国峰 李明亮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1-1181,共11页
目的观察运动联合益生菌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及骨骼肌卫星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8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选择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C组),造模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TN... 目的观察运动联合益生菌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及骨骼肌卫星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8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选择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C组),造模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TN组)、运动+糖尿病组(YTN组)、益生菌+糖尿病组(GTN组)、运动+益生菌+糖尿病组(YGTN组),6周的递增负荷有氧跑台运动(第1周跑台速度为15 m/min,持续30 min;第2周跑台速度为15 m/min,持续60 min;第3~6周跑台速度为19.3 m/min,运动时间持续60 min,持续训练到第6周,每周5 d);GTN组和YGTN组在训练前1 h灌胃10.0 mL/(kg·d)的Lactibiane Iki益生菌溶液(浓度为10~7 CFU/mL)。最后,测定大鼠糖脂代谢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骨骼肌卫星细胞蛋白的表达。结果(1)TN组、YTN组、GTN组和YGTN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水平均高于NC组(P<0.01),其中,YGTN组大鼠FBG水平均低于TN组、YTN组、GTN组(P<0.05);YTN组、GTN组和YGTN组大鼠血清FINS水平均与TN组比较均有所下降(P<0.01);YGTN组大鼠血清HBA1C水平均低于TN组、YTN组和GTN组水平(P<0.01);YGTN组大鼠HOMA-IR指数与TN组、YTN组和GTN组比较下降较显著(P<0.01)。结果表明有氧运动联合益生菌干预组大鼠FBG、FINS、HBA1C和HOMA-IR含量下降较明显。(2)TN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均高于NC组(P<0.05),YGTN组大鼠血清T-CHO、TG、LDL和FFA水平均低于TN组(P<0.05),基本上恢复到NC组的水平。TN组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水平低于NC组(P<0.05),YGTN组大鼠血清HDL水平高于TN组(P<0.05),基本上恢复到NC组水平。结果表明有氧运动联合益生菌干预糖尿病大鼠,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T-CHO、TG、LDL、FFA含量,提高HDL水平较明显。(3)TN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游离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landin F2α,8-isoPGF2α)水平均高于NC组(P<0.05或P<0.01),YGTN组大鼠血清MDA和8-isoPGF2α水平均低于TN组(P<0.05或P<0.01);TN组大鼠血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水平均低于NC组(P<0.01),YGTN组大鼠血清CAT、SOD、GSH-Px和T-AOC水平均高于NC组(P<0.01),但基本上恢复到NC组的水平。(4)TN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配对盒基因7(paired box gene 7,Pax7)、成肌分化因子(myogenic determination gene,MyoD)、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和生肌因子5(myogenic factor 5,Myf5)蛋白表达均低于NC组(P<0.05或P<0.01),YGTN组大鼠骨骼肌Pax7、MyoD、MyoG和Myf5蛋白表达均高于TN组(P<0.05或P<0.01);基本上恢复到NC组水平。TN组大鼠骨骼肌生成抑制素(myostatin,MSTN)蛋白表达高于NC组(P<0.05),YGTN组大鼠骨骼肌MSTN蛋白表达低于TN组(P<0.05),基本上恢复到NC组水平。结论益生菌和有氧运动具有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和氧化激的作用,在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具有协同作用。此外,有氧运动联合益生菌干预促进了肌细胞的分化,可能对防止T2DM引起肌肉质量的流失和力量下降以及肌肉组织的并发症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益生菌 2型糖尿病大鼠 糖脂代谢 氧化应激 骨骼肌卫星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叶野桐叶中的木脂素类化合物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萍 任晨阳 +4 位作者 黄艳 潘立卫 彭柳亭 甘纯秋 李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1158,共8页
为探究红叶野桐(Mallotus paxii)叶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C_(18)、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红叶野桐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H-NMR、^(13)C-NMR、HR-ESI-MS等波谱数据,结... 为探究红叶野桐(Mallotus paxii)叶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C_(18)、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红叶野桐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H-NMR、^(13)C-NMR、HR-ESI-MS等波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红叶野桐叶中分离得到1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是7″,8″-threo-buddlenol D(1)、buddlenol D(2)、7″,8″-threo-buddlenol C(3)、buddlenol C(4)、(+)-丁香脂素(5)、表松脂醇(6)、松脂素(7)、1-acetoxyl-2e,6e-dipipero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8)、刺五加酮(9)、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rel-(2α,3β)-7-O-methylcedrusin(11)和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 4′-O-β-D-glucoside(12)。以上木脂素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部分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如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该研究结果表明,红叶野桐叶中含有丰富且活性良好的木脂素类化合物,说明其良好的药用价值可能与这些木脂素类化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桐属 红叶野桐 (+)-丁香脂素 刺五加酮 松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表面活性剂软模板制备超级电容器用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华彬 何明基 +4 位作者 钟新仙 杨智斌 梁世洪 李庆余 梁敏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11-10219,共9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吐温-80(Tween-80)作为软模板,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并掺入适量的碳纳米管(CNTs),制备得到PANI/CNTs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吐温-80(Tween-80)作为软模板,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并掺入适量的碳纳米管(CNTs),制备得到PANI/CNTs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分析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NI/CNTs为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呈纤维状,PANI均匀包覆CNTs。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1.0 A/g的电流密度下,PANI/CNTs电极比电容是478.48 F/g;1000次循环后PANI/CNTs比电容保持率是70.01%,而传统方法制得的PANI只有49.10%。该方法制得的PANI/CNTs复合材料较传统方法获得的PANI单一材料的比电容高,且循环寿命明显提升。该方法为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取提供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聚苯胺 碳纳米管 表面活性剂 乳液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干预对运动大鼠胃肠激素与AQP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莫伟彬 杨衍滔 +2 位作者 郭艳菊 周彩华 邵晓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1-417,共7页
目的研究益生菌干预下力竭性运动大鼠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C),运动对照组(ME),安静给药组(NCY),运动给药组(MEY)。ME与MEY组进行6周力竭训练,速度为19.3 m/min,坡度为5o,每天训练1次,每周6 d。NCY... 目的研究益生菌干预下力竭性运动大鼠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C),运动对照组(ME),安静给药组(NCY),运动给药组(MEY)。ME与MEY组进行6周力竭训练,速度为19.3 m/min,坡度为5o,每天训练1次,每周6 d。NCY与MEY组每日灌胃浓度为10~7CFU/mL益生菌溶液10.0 mL/(kg·d)。6周力竭训练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胃肠激素ghrelin、PYY、CCK、GLP-1、MTL和GAS指标含量,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和结肠组织中AQP4的表达。结果 ME组大鼠血清ghrelin和PYY含量均高于NC组(P<0.01),而ME组CCK、GLP-1、MTL和GAS含量均低于NC组(P<0.01);NCY组大鼠血清ghrelin、PYY均低于ME组(P<0.01),而CCK、GLP-1、MTL和GAS含量均高于ME组(P<0.01);MEY组大鼠血清ghrelin高于NC组(P<0.05)而低于ME组(P<0.01);MEY组大鼠血清PYY的含量低于ME组(P<0.01);MEY组大鼠血清CCK含量低于NC组(P<0.05)而高于ME组(P<0.05);MEY组大鼠血清GLP-1、MTL和GAS含量均高于ME组(P<0.01)。ME组大鼠胃肠组织AQP4 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NC组(P<0.01或P<0.05);NCY和MEY组大鼠胃肠组织AQP4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ME组(P<0.01或P<0.05)。结论力竭性运动引起大鼠胃肠激素含量发生变化以及AQP4表达的上升与补充益生菌溶液密切相关,提示益生菌可能参与了胃肠激素的分泌和水代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力竭运动 胃肠激素 水通道蛋白-4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