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信息化下“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小魁 梁健 宋双红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性学科。当今大学生求知途径与个性需求已发生巨大变化;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思政教育的要求。本文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下,探索了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代表的理...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性学科。当今大学生求知途径与个性需求已发生巨大变化;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思政教育的要求。本文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下,探索了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代表的理科类课程思政教学的新策略。重点围绕个性化人才培养和立德树人的目标,优化丰富微生物学思政教学内容,倡导发挥教师创新主体作用,提出和探讨了在教育信息化趋势下微生物学思政教学模式和实施体系如翻转课堂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最后还对利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微生物学教学 思政教学 教学模式创新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银腊梅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康杰芳 李焘 王喆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78-1481,共4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华西银腊梅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了其中的39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含量约占总检出量的87.83%。其化学成分主要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9.00%),壬醛(5....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华西银腊梅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了其中的39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含量约占总检出量的87.83%。其化学成分主要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9.00%),壬醛(5.83%),二十一烷(5.69%),二十烷(5.08%),辛炔酸(4.50%),2,6,10,15-四甲基十七烷(3.93%),(Z)-6-十八烯酸甲酯(3.65%),3,8-二甲基十一烷(3.52%),1-十六碳炔(3.31%),肉豆蔻酸(2.86%),月桂醛(2.81%),壬酸(2.23%),5,6,7,7α-四氢-4,4,7α三甲基-2(4H)-苯并呋喃酮(2.18%)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银腊梅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区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叶、花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罗成 顾蔚 +1 位作者 孙茂 王喆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76,共6页
为评价秦岭地区华中五味子遗传多样性水平,选取3个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进行表型性状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华中五味子除最大花瓣长宽比(LPLW)以外的其余12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CV)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为评价秦岭地区华中五味子遗传多样性水平,选取3个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进行表型性状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华中五味子除最大花瓣长宽比(LPLW)以外的其余12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CV)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叶柄长(PtL)28.01%和花瓣数(PN)9.53%;心皮数(CN)的相对极差值(Ri′)高达89.12%;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变异范围0~37.23%,平均值13.01%,表明表型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根据UPGMA聚类将3个天然居群分成2类,华县和太白县为一类,柞水县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天然居群 形态变异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金发藓化学成分预试及其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成晓霞 张志琪 +3 位作者 汤薇 王亚芹 袁文娟 肖娅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33-1738,共6页
运用经典试管反应法结合纸色谱法对大金发藓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测定,其中含有挥发油、油脂、糖类、皂苷、生物碱、黄酮、香豆素及其萜类化合物。采用MTT法对大金发藓醇提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检测,其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产生一定影响... 运用经典试管反应法结合纸色谱法对大金发藓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测定,其中含有挥发油、油脂、糖类、皂苷、生物碱、黄酮、香豆素及其萜类化合物。采用MTT法对大金发藓醇提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检测,其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产生一定影响,并可显著抑制L1210白血病细胞的增殖(IC5077.22μg/m L)。以三种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细胞(L1210小鼠淋巴白血病细胞,K562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和U937人急性单核白血病细胞)为实验模型,比较了大金发藓孢子体和配子体细胞毒活性的差异。在相同条件下,孢子体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能力远优于配子体。本文首次比较研究了大金发藓孢子体和配子体的抗癌活性,该结果不仅为大金发藓的传统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大金发藓抗肿瘤新药研发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金发藓 化学成分预试 体外抗肿瘤 孢子体 配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穗金粟兰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娜 康杰芳 +1 位作者 袁琴琴 王喆之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7-511,共5页
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Pei)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及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在营养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多穗金粟兰的根皮层细胞排列不整齐,液泡化明显,细胞间隙较大,有散在石细胞分... 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Pei)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及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在营养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多穗金粟兰的根皮层细胞排列不整齐,液泡化明显,细胞间隙较大,有散在石细胞分布;茎皮层细胞排列不整齐,在韧皮部外方包围有少数几层束状纤维束;叶为异面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叶片上、下表皮均无毛被,气孔器多为不规则型。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在根的皮层、茎的皮层及韧皮部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穗金粟兰 营养器官 形态结构 组织化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线草营养器官结构及主要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5
6
作者 康杰芳 李娜 +1 位作者 袁琴琴 王喆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12-2416,共5页
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银线草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萜类、黄酮类化合物在营养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银线草的根皮层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较小,韧皮部狭窄;茎皮层细胞也排列整齐,在韧皮部外方包围有多层束状纤维;... 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银线草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萜类、黄酮类化合物在营养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银线草的根皮层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较小,韧皮部狭窄;茎皮层细胞也排列整齐,在韧皮部外方包围有多层束状纤维;叶为异面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叶片上、下表皮均无毛被,气孔器多为不规则型。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在根的皮层、茎的皮层和韧皮部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线草 营养器官 形态结构 组织化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5-Fe^2+-H2O2光度法测定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8
7
作者 蒋林玲 李宝林 王丽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2-214,共3页
在缓冲溶液中,Fenton体系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迅速与五甲川菁染料(Cy5)作用使其褪色,在647 nm处测定体系吸光度的变化,可间接测定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抗氧化剂的加入可部分消除溶液中的羟基自由基,从而使溶液的吸光度下降程度减弱。据... 在缓冲溶液中,Fenton体系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迅速与五甲川菁染料(Cy5)作用使其褪色,在647 nm处测定体系吸光度的变化,可间接测定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抗氧化剂的加入可部分消除溶液中的羟基自由基,从而使溶液的吸光度下降程度减弱。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抗氧化剂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新方法。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测试了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以及几种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的筛选抗氧化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自由基 分光光度法 Cy5 天然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区五味子属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维 徐敏 +1 位作者 刘小霞 顾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6-241,共6页
通过查阅标本、文献,走访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对陕西省6市20县26乡镇五味子属植物野生资源现状及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秦岭地区有6种五味子属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红花五味子(Schisandra rubriflora... 通过查阅标本、文献,走访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对陕西省6市20县26乡镇五味子属植物野生资源现状及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秦岭地区有6种五味子属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红花五味子(Schisandra rubriflora)、大花五味子(Schisandra grandiflora)、铁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 var. sinensis)、金山五味子(Schisandra glaucescens)和狭叶五味子(Schisandra lancifolia),分布于海拔500~2 800 m之间,华中五味子数量多且分布广,大花五味子相对稀少。根据调研确定不同地区各种五味子的花期和果期,并制定分种检索表,补充了秦岭地区五味子属植物的分布状况。调查显示,分布区内五味子属植物野生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特别是稀少种亟待保护。本研究为道地药材的合理采收和可持续利用、加强对稀少物种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属 野生资源 秦岭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ADH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9
作者 化文平 刘菲 +1 位作者 浩佳欣 陈尘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1-219,共9页
【目的】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是厌氧条件下植物发酵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植物抵抗涝渍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定丹参SmADH基因家族,为丹参SmADH基因家族功能研究及选育抗涝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丹参基因... 【目的】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是厌氧条件下植物发酵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植物抵抗涝渍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定丹参SmADH基因家族,为丹参SmADH基因家族功能研究及选育抗涝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丹参基因组数据对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序列特征、系统发育、基因表达等进行研究;采用RT-qPCR研究家族成员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共鉴定出7条SmADH基因,分属两个亚家族。SmADH蛋白主要为酸性蛋白,编码氨基酸数目379-438,分子量40.79-46.89 kD。除SmADH5/6定位于叶绿体外,其他成员都定位在细胞质中。基因特征分析显示,同一亚族间的成员在保守基序、内含子数目及分布上都比较保守。染色体定位显示,SmADH1位于1号染色体,SmADH2/3/4位于2号染色体,SmADH5/6位于6号染色体,而SmADH7位于contig030片段上。调控miRNA分析显示,SmADH3/4/5/6等可能受smimiR167、smi-miRN5和smi-miR482等miRNA家族成员的调控。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ADH成员启动子区存在大量的胁迫响应及激素响应相关的元件。转录组数据及RT-q PCR分析表明,SmADH2/5/6在根中表达量最高;涝渍胁迫下,SmADH2/6表达迅速上调;盐胁迫下,SmADH2/6的表达显著上调,而SmADH5的表达受到抑制;PEG处理后,SmADH2/5/6的表达显著上调;此外,SmADH6表达还受到GA3的诱导。【结论】丹参根部高表达的SmADH2/5/6在多种胁迫下发挥作用,而SmADH2/6在抗涝渍胁迫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ADH 表达分析 涝渍胁迫 基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菖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延妮 岳宣峰 王喆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水菖蒲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区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成 熊宇婷 +1 位作者 顾蔚 王喆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5,共6页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秦岭地区3个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的90份个体进行了居群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12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77个位点,其中66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85.7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07...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秦岭地区3个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的90份个体进行了居群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12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77个位点,其中66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85.7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07(平方根法)、0.395(贝叶斯法),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48(平方根法)、0.382(贝叶斯法),表明华中五味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在0.052~0.106之间(φST=0.106、FST=0.082、GST=0.066,θST=0.052),基因流(Nm)在2.108~4.558之间,说明华中五味子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其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不同定义的遗传分化系数差值较大,不宜进行直接比较.推测华中五味子雌雄异株、风媒或虫媒授粉、广域分布等生物学特征是其遗传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遗传多样性 居群遗传结构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华中五味子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
12
作者 蔡兰英 秦凯伟 +6 位作者 张艳 康茄敏 李鑫 唐礼幂 李铂 孙静 李焘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2-238,245,共8页
为初步建立陕西华中五味子的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对采自陕西省不同产地的华中五味子种子分别进行净度、粒重、含水量、生活力等指标的测定,进一步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初步制定陕西华中五味子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陕西华中五味... 为初步建立陕西华中五味子的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对采自陕西省不同产地的华中五味子种子分别进行净度、粒重、含水量、生活力等指标的测定,进一步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初步制定陕西华中五味子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陕西华中五味子种子的质量存在差别,以千粒重、生活力、发芽势、发芽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可分为三个质量等级,一级种子:千粒重>13.00 g,生活力>80.00%,发芽势>50.00%,发芽率>55.00%;二级种子:千粒重10.00~13.00 g,生活力65.00%~80.00%,发芽势30.00%~50.00%,发芽率40.00%~55.00%;三级种子:千粒重<10.00 g,生活力<65.00%,发芽势<30.00%,发芽率<40.00%,三级以下为不合格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种子 质量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发藓属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成晓霞 张志琪 +1 位作者 肖娅萍 刘全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59,共5页
从金发藓的化学成分、抗肿瘤活性和抑癌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金发藓属植物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已有研究表明,在金发藓属(Polytrichumspp.)植物中分离得到苯并萘并呫吨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苯乙烯醛基并联苄化合物和苯乙烯基并二氢黄... 从金发藓的化学成分、抗肿瘤活性和抑癌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金发藓属植物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已有研究表明,在金发藓属(Polytrichumspp.)植物中分离得到苯并萘并呫吨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苯乙烯醛基并联苄化合物和苯乙烯基并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新颖结构骨架的化合物,药理活性分析显示这些新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如:A-549人肺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等)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并能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6T-CEM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和小鼠P388、L1210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损伤、活性氧失衡、细胞周期阻滞、破坏细胞膜及诱导凋亡相关.未来可从化学结构与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在体抑癌效果、药物代谢、抗肿瘤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发藓属 化学成分 抑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麻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媛 王喆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59-262,共4页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传统中药火麻仁中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共检出90个色谱峰,鉴定其中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25%。鉴定的成分包括44种烃类化合物、7种芳...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传统中药火麻仁中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共检出90个色谱峰,鉴定其中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25%。鉴定的成分包括44种烃类化合物、7种芳香族化合物和11种脂肪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烃类化合物中以萜类为主,占挥发油总量的32.01%,相对含量较高的单萜及其衍生物包括β-芳樟醇(1.66%)、β-顺式-罗勒烯(1.30%)、樟脑(0.93%)、冰片和薄荷醇(0.44%);相对含量较高的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包括大牦牛儿烯D(8.20%)、α-芹子烯(5.23%)、β-丁香烯(3.65%)、氧化石竹烯(2.22%)、δ-愈创木烯(1.55%)和α-丁香烯(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萃取在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卢樱 《陕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5期70-73,共4页
对微波萃取的原理、设备和近年来微波萃取在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方面的应用研究作了综述,同时对微波萃取方式及微波萃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波萃取 天然植物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叶的化学组成、叶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对黑腹果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孙晨倩 王正齐 +1 位作者 姚美 张华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4,共7页
以采自陕西西安的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品种‘大红袍’(‘Dahongpao’)叶片为研究材料,对花椒叶中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花椒叶醇提物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 以采自陕西西安的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品种‘大红袍’(‘Dahongpao’)叶片为研究材料,对花椒叶中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花椒叶醇提物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椒叶总蛋白质含量为204.727 g·kg-1,蛋白质的主要组分为醇溶蛋白、谷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氨基酸总含量达到245.941 g·kg-1,包含16种氨基酸,氨基酸的E/T值、CS平均值和AAS平均值分别为46.57%、148.86%和254.24%;粗纤维、粗脂肪、灰分、水分和可溶性多糖的含量分别为5.69%、2.07%、6.67%、9.13%和8.50 g·kg-1;醇提物中总多酚和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552.71和133.63 g·kg-1。花椒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对ABTS+·和DPPH·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0.08 mg·m L^(-1)醇提物对ABTS+·的清除率(99.75%)与阳性对照VC(99.78%)接近,0.08 mg·m L^(-1)水提物对ABTS+·的清除率则略低于VC;0.10 mg·m L^(-1)醇提物和水提物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82.27%和81.34%,略低于VC。花椒叶醇提物和水提物的质量浓度与自由基清除率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醇提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其对ABTS+·和DPPH·的IC50值分别为0.028 2和0.030 1mg·m L^(-1)。在黑腹果蝇培养基中添加0.1和0.3 mg·m L^(-1)花椒叶醇提物,可使雌性和雄性黑腹果蝇的SOD活性以及雄性黑腹果蝇的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但对雌性黑腹果蝇的GSH-Px活性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花椒叶蛋白质含量高且品质较好、氨基酸组成均衡,达到优质植物蛋白资源的标准;花椒叶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能与其多酚和类黄酮含量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叶 营养成分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酶 黑腹果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及其燃烧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鹏 陈利军 +2 位作者 王喆之 王世强 牛俊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4期19-23,共5页
艾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萜类等化学成分,具有平喘镇咳、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艾绒燃烧物艾烟中主要成分有呋喃类、芳香类、酯类、烷烃或含羟基类化合物... 艾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萜类等化学成分,具有平喘镇咳、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艾绒燃烧物艾烟中主要成分有呋喃类、芳香类、酯类、烷烃或含羟基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及病毒、抗衰老和调节脂质代谢作用。综述了艾叶及艾烟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艾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燃烧产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黄芩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文涛 陈瑞 +1 位作者 曹瑶 曹晓燕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87-91,共5页
黄芩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的临床价值,开发应用前景广泛。近年来,随着黄芩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栽培黄芩几乎占据了全部的黄芩市场。通过查阅,分析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黄芩资源... 黄芩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的临床价值,开发应用前景广泛。近年来,随着黄芩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栽培黄芩几乎占据了全部的黄芩市场。通过查阅,分析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黄芩资源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黄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影响因素 种质资源 道地药材 繁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生的分子机制和脱髓鞘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鑫 金宇晨 +3 位作者 邢琨 禹洁 邓斯颖 张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35,共15页
脱髓鞘疾病是以神经髓鞘脱失为主、神经元胞体及轴突相对损伤较轻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正常生理条件下,髓鞘脱失后机体会自发地进行髓鞘再生,但在病理条件下,该过程会因多种因素被抑制,导致髓鞘再生不完全或失败,使脱髓鞘发展,病情持续加... 脱髓鞘疾病是以神经髓鞘脱失为主、神经元胞体及轴突相对损伤较轻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正常生理条件下,髓鞘脱失后机体会自发地进行髓鞘再生,但在病理条件下,该过程会因多种因素被抑制,导致髓鞘再生不完全或失败,使脱髓鞘发展,病情持续加重。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生过程涉及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OPC)、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等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Wnt/β-catenin、Notch、RTK受体等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本文在介绍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生过程与脱髓鞘疾病的基础上,详细综述了上述髓鞘再生的细胞基础和分子机制,并总结了脱髓鞘疾病在潜在治疗药物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为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生机制以及脱髓鞘疾病的治疗现状和治疗药物提供更加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生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 分子机制 脱髓鞘疾病 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绞股蓝种质资源的生态分布及利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彤 刘为鹏 +1 位作者 李华 肖亚萍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55-59,共5页
我国绞股蓝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广大地区,野生资源非常丰富。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查等方法汇集整理了绞股蓝属植物分类地位、野生绞股蓝种质资源调查与分布、地方栽培品种类型以及资源利用情况,旨在为今后绞股蓝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 我国绞股蓝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广大地区,野生资源非常丰富。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查等方法汇集整理了绞股蓝属植物分类地位、野生绞股蓝种质资源调查与分布、地方栽培品种类型以及资源利用情况,旨在为今后绞股蓝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分类 野生种质资源分布 人工栽培 资源利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