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夷扇贝控温人工育苗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德华 王立超 王大建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6-58,共3页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oensis)是海珍品之一,引进于日本,属冷水性贝类,个体大,生长快,且经济效益突出,具有非常好的国内外市场行情,尤其畅销韩国、日本等国,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技术的不断完善...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oensis)是海珍品之一,引进于日本,属冷水性贝类,个体大,生长快,且经济效益突出,具有非常好的国内外市场行情,尤其畅销韩国、日本等国,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技术的不断完善,虾夷扇贝的养殖得到迅猛发展,苗种出现短缺现象,因此在控温的情况下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十分必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以下相关技术仅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育苗技术 虾夷扇贝 控温 底播增殖技术 浮筏养殖 经济效益 市场行情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蜇养殖技术之二 海蜇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立超 孙德华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8-59,共2页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是一种大型食用水母,近几年,由于海蜇养殖的不断扩大,海蜇苗种的需求量也在加大,人工育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海蜇人工育苗技术要点,供广大生产单位参考使用。
关键词 海蜇 人工育苗 亲蜇培育 人工产卵 幼体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东部海域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作者 张新军 杨军勇 孙明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12,共4页
从去年开始,我国每年审批一部分渔船到朝鲜东部海域从事捕捞作业,今年七月份,又将有一批通过审批的渔船前往该海域作业。下文是2004年山东荣成首批渔船去朝鲜东部海域作业了解的一些渔业情况,就该海域的渔业资源,以及我国渔船进行拖网... 从去年开始,我国每年审批一部分渔船到朝鲜东部海域从事捕捞作业,今年七月份,又将有一批通过审批的渔船前往该海域作业。下文是2004年山东荣成首批渔船去朝鲜东部海域作业了解的一些渔业情况,就该海域的渔业资源,以及我国渔船进行拖网生产的可行性作一下介绍和分析,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海域 东部 朝鲜 开发 2004年 山东荣成 渔船 作业 审批 拖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苗技术要点
4
作者 孙德华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皱纹盘鲍 日本盘鲍 技术要点 育苗 杂交 生产性试验 大量死亡 养殖生产 经济损失 杂色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汁海肠罐头加工技术
5
作者 郭旭强 王大建 +1 位作者 王秀霞 董苏静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59,共1页
海肠,中文名单环刺蜢,属于嗌虫动物门,在软体和环节之间,在中国仅渤海湾的烟台地区出产。它是一种长圆筒形海洋动物,浑身无毛刺,粉红或浅黄色。海肠不光长得像裸体海参,其营养价值比起海参也不逊色,富含人体所需的VE等多种微量... 海肠,中文名单环刺蜢,属于嗌虫动物门,在软体和环节之间,在中国仅渤海湾的烟台地区出产。它是一种长圆筒形海洋动物,浑身无毛刺,粉红或浅黄色。海肠不光长得像裸体海参,其营养价值比起海参也不逊色,富含人体所需的VE等多种微量元素。胶东渔民中又称“海鸡子”,男人经常食用海肠更是能够起到温补肝肾,壮阳固精的作用。传统食用方法以鲜食为主,多以鲜活水产品销售,受海肠生命力及保质期的影响,严重影响海肠的消费区域和规模,制约着海肠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将海肠食品工业化,增长其保质期,扩大海肠的销售范围,加快海肠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技术 罐头 茄汁 海洋动物 食用方法 产品销售 烟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沟湾营养盐时空分布及营养盐限制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继红 蒋增杰 +7 位作者 王巍 邹建 薛素艳 方建光 连岩 张新军 刘新杰 周颖敏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5,共10页
根据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共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桑沟湾水域的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和活性硅酸盐(Si)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营养盐浓度阈值法和化学计量法对桑沟湾营养盐潜在的限制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根据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共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桑沟湾水域的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和活性硅酸盐(Si)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营养盐浓度阈值法和化学计量法对桑沟湾营养盐潜在的限制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桑沟湾DIN、PO43-、Si含量及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DIN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PO43-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Si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春季DIN和PO43-的含量低于理论上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阈值的站位分别占44%和39%;夏季PO43-的潜在限制性较强,浓度低于营养盐阈值的站位占68%,受PO43-潜在限制的几率达79%,DIN和Si分别为5%和0;秋、冬季Si可能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讨论了海水养殖、陆源输入及外海交换对营养盐时空分布的影响。目前,桑沟湾营养盐浓度基本属于国家一类、二类水质。但是,长期变化趋势显示DIN有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分布 季节变化 营养盐限制因子 海水养殖 桑沟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沟湾扇贝养殖对甲藻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莉红 张学雷 +5 位作者 李瑞香 王宗灵 李艳 王立超 连岩 刘瑶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研究了1983-1984年和1999-2000年桑沟湾的扇贝养殖区内、外甲藻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扇贝养殖区内甲藻细胞的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均低于养殖区外;在扇贝存养生物量高且摄食活跃的8月,扇贝养殖区内浮游植物的主要优势种也由甲藻变为硅藻... 研究了1983-1984年和1999-2000年桑沟湾的扇贝养殖区内、外甲藻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扇贝养殖区内甲藻细胞的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均低于养殖区外;在扇贝存养生物量高且摄食活跃的8月,扇贝养殖区内浮游植物的主要优势种也由甲藻变为硅藻。这表明桑沟湾的扇贝养殖对于甲藻的密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 养殖 甲藻 桑沟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沟湾重金属对海洋环境影响和食用贝类的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6
8
作者 孙丕喜 郝林华 +5 位作者 杜蓓蓓 王湘芹 连岩 代欣欣 赵城南 徐玉珊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9-258,共10页
根据2009—04--2010—02对桑沟湾9个调查站位贝类养殖区重金属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内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甲基汞(MeHg)和砷(As)的含量水平,就重金属污染对海洋环境质... 根据2009—04--2010—02对桑沟湾9个调查站位贝类养殖区重金属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内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甲基汞(MeHg)和砷(As)的含量水平,就重金属污染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和类别划分,并对食用贝类中重金属的暴露水平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桑沟湾贝类养殖区海水质量、沉积物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为1~3级,平均分别为1级、3级和2级,养殖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水平为2级;总体上,该海域海洋环境综合质量处于良好水平,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为1类区(清洁区)。这表明该海区重金属污染对海洋环境质量影响较小或无明显影响。另外,针对食用桑沟湾贝类水产品的消费人群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调查人群食用贝类中Pb,Cd,Hg,MeHg和As的日摄入量(DI)值分别为15.67,62.02,0.0018,0.0016和0.188μg/(人·d),摄入量低于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推荐限值,因此桑沟湾食用贝类中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处于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沟湾 重金属污染 海洋环境质量 食用贝类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沟湾农药残留及贝毒对海洋环境质量影响和主要食用贝类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孙丕喜 郝林华 +8 位作者 杜蓓蓓 韩彬 高春蕾 张志新 连岩 田金玲 赵城南 孔昊明 李连森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91,共11页
根据2009-04—2010-02隔月6个航次桑沟湾9个调查站位贝类养殖区有机氯(OCPs)、有机磷(OPPs)农药残留和麻痹性贝毒(PSP)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它们在该海域海水中、表层沉积物中和主要贝类(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和菲律滨蛤仔)体内的... 根据2009-04—2010-02隔月6个航次桑沟湾9个调查站位贝类养殖区有机氯(OCPs)、有机磷(OPPs)农药残留和麻痹性贝毒(PSP)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它们在该海域海水中、表层沉积物中和主要贝类(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和菲律滨蛤仔)体内的含量水平,就农药残留及贝毒污染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和类别划分,并对主要食用贝类中农药残留和贝毒的暴露水平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桑沟湾贝类养殖区海水质量、沉积物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为1~2级,平均分别为2级、1级和1级,养殖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水平为2级;总体上,该海域海洋环境综合质量处于良好水平,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为1类区(清洁区)。即该海域农药残留及贝毒污染对海洋环境质量影响较小或无明显影响。另外,针对食用桑沟湾贝类水产品的消费人群进行了农药残留及贝毒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调查人群食用贝类中OCPs中的HCHs和DDTs、OPPs中的马拉硫磷和甲基对硫磷、PSP的日摄入量分别为0.75,2.11,0.19,0.09和1.22μg/(人·d),其摄入量低于ADI的推荐限值,因此桑沟湾主要食用贝类中农药残留及贝毒污染的健康风险处于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沟湾 海洋环境质量 农药残留 麻痹性贝毒 食用贝类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皱纹盘鲍生长和C、N、P营养要素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哲 高永刚 +6 位作者 高勤峰 董双林 侯诒然 温彬 向利 崔君 邵长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4-33,共10页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饵料条件下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生长和碳(C)、氮(N)、磷(P)营养要素的收支。实验设置了6个饵料处理组: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组、孔石莼(Ulva lactuca)组、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组、海...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饵料条件下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生长和碳(C)、氮(N)、磷(P)营养要素的收支。实验设置了6个饵料处理组: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组、孔石莼(Ulva lactuca)组、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组、海带和孔石莼组、海带和龙须菜组、孔石莼和龙须菜组,编号分别为S、U、G、SU、SG、UG,其中S为对照组,混合组饵料中2种饵料投喂比例均为1∶1,养殖周期为12周。研究表明:(1)SG组的特定生长率SGR(1.18%±0.11%)显著高于其他几组(P<0.05),其次是S组(0.96%±0.09%)和G组(0.94%±0.05%),U组的SGR(0.66%±0.08%)最低(P<0.05)。(2)含有孔石莼的饵料组(U组、SU组、UG组)的排粪率显著高于另外3组,并且粪便中的有机氮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组,说明皱纹盘鲍对孔石莼的消化率较低。(3)S组与SG组的皱纹盘鲍对C营养要素吸收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SG组对N营养要素吸收效率显著高于S组(P<0.05);含有孔石莼的饵料组(U组、SU组、UG组)对C、N营养要素吸收效率都较差。U组、SU组和UG组排放到环境中的营养盐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龙须菜搭配海带作为饵料,可显著提高皱纹盘鲍N的吸收效率。因此,龙须菜搭配海带投喂皱纹盘鲍,不仅可以提高皱纹盘鲍的养殖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养殖生态环境效益,值得在养殖生产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饵料 营养要素收支 特定生长率 营养要素吸收效率 营养盐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硬头鳟幼鱼C、N、P营养要素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恭 高永刚 +1 位作者 高勤峰 董双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7,共7页
本实验模拟了硬头鳟海水网箱养殖周期内的温度变动范围,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碳(C)、氮(N)、磷(P)营养要素收支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重为(150.27±22.90)g的硬头鳟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4个温度条件(9、13... 本实验模拟了硬头鳟海水网箱养殖周期内的温度变动范围,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碳(C)、氮(N)、磷(P)营养要素收支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重为(150.27±22.90)g的硬头鳟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4个温度条件(9、13、16和19℃)进行培养,测定了不同温度处理组内硬头鳟幼鱼C、N、P营养要素的收支情况。研究表明:温度对海水环境中硬头鳟幼鱼的C、N、P营养要素收支具有显著影响(P<0.05)。硬头鳟幼鱼的摄食率、排粪率、排氨率和排磷率在9℃处理组中分别为0.699mg·g^(-1)·h^(-1)、0.099mg·g^(-1)·h^(-1)、4.154μg·g^(-1)·h^(-1)和0.435μg·g^(-1)·h^(-1),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在16℃处理组中,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18mg·g^(-1)·h^(-1)、0.150mg·g^(-1)·h^(-1)、7.173μg·g^(-1)·h^(-1)、0.577μg·g^(-1)·h^(-1)。硬头鳟幼鱼的耗氧率在低温环境中随温度的上升增加显著,耗氧率(OR)与温度(T)之间的变化规律符合方程OR=-0.816 2T2+33.224T-28.689(R2=0.798 5)。C、N、P营养要素的生长余力在9℃处理组中分别为0.213、0.036和0.008mg·g^(-1)·h^(-1),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在16℃处理组中,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353、0.058和0.010mg·g^(-1)·h^(-1)。19℃处理组中,C、N营养要素的吸收效率分别为63.48%和82.56%,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组;P营养要素的吸收效率为75.47%,显著低于16℃处理组。高温环境对硬头鳟幼鱼的营养要素收支会产生不利影响,网箱养殖过程中,水温过高时,应通过减少投喂并增加曝气的方式降低鱼体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头鳟幼鱼 温度 海水环境 营养要素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流速度对虹鳟生长性能、呼吸代谢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代忠义 高勤峰 +1 位作者 高永刚 董双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0,共8页
为研究不同水流速度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呼吸代谢及其免疫指标的影响,设置静水和每秒0.3、0.6、0.9、1.2倍体长(bl)共5个流速梯度组(0、0.3、0.6、0.9和1.2 bl/s),每个流速组18尾,对体质量为(370.00±5.00) g、... 为研究不同水流速度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呼吸代谢及其免疫指标的影响,设置静水和每秒0.3、0.6、0.9、1.2倍体长(bl)共5个流速梯度组(0、0.3、0.6、0.9和1.2 bl/s),每个流速组18尾,对体质量为(370.00±5.00) g、体长为(30.0±0.5) cm的虹鳟进行了40 d的养殖实验。研究表明:流水组虹鳟的终末体质量、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静水组,且0.9 bl/s实验组显著高于0、0.3和0.6 bl/s实验组(P<0.05),但和1.2 bl/s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流水组虹鳟的总摄食量高于静水组,且在0.9 bl/s实验组的摄食量最高,但其饲料系数最低。各组间肝体指数、脾体指数、心体指数和肥满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水组的标准代谢和餐后代谢均显著低于静水组(P<0.05)。流水组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高于静水组,0.9 bl/s实验组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高,0.6 bl/s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力最高。过氧化氢酶随着流速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0.9 bl/s实验组的活力最高。丙二醛含量随流速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0.6、0.9和1.2 bl/s实验组显著低于0和0.3 bl/s实验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0.9 bl/s的流速条件下,虹鳟的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均显著提高。长期适度的水流训练(流速0.9 bl/s)能有效降低虹鳟的标准代谢,增强其呼吸代谢能力,提高其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流速 生长性能 呼吸代谢 免疫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磷虾虾酱、虾油、虾味素的制取工艺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学军 连岩 刘瑶 《渔业现代化》 2005年第3期37-38,43,共3页
太平洋磷虾,俗称眼子虾,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在黄海沿岸广泛分布,资源丰富,逐渐形成每年春季近海定置网的主要捕获品种.目前,对太平洋磷虾的利用,因其个体较小,主要制成虾粉或冻盘,作为养殖鱼虾或畜禽的饵料.因... 太平洋磷虾,俗称眼子虾,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在黄海沿岸广泛分布,资源丰富,逐渐形成每年春季近海定置网的主要捕获品种.目前,对太平洋磷虾的利用,因其个体较小,主要制成虾粉或冻盘,作为养殖鱼虾或畜禽的饵料.因加工粗糙,增值很低.在食用方面,只有沿海部分居民采用传统自然发酵法(日晒夜露)制成虾酱供食用,因属高盐性(盐度约25%~30%)单一粗糙产品,制作时间又较长(一个半月以上),需求量和加工量均有限,增值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磷虾 制取工艺 虾味素 虾酱 微量元素 营养成分 黄海沿岸 资源丰富 定置网 制成 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发育初期四角蛤蜊对空气暴露的响应
14
作者 马贵范 郭文学 +1 位作者 杨凤 闫喜武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48,共7页
在室温28.8℃~29.6℃、湿度50%~60%条件下,将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孵化后1 d的D形幼虫[壳长(99.5±5.8)μm]、孵化后15 d的变态期幼虫[壳长(246.5±23.9)μm]、30日龄稚贝[壳长(1 065±195)μm]和60日龄稚贝[大规... 在室温28.8℃~29.6℃、湿度50%~60%条件下,将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孵化后1 d的D形幼虫[壳长(99.5±5.8)μm]、孵化后15 d的变态期幼虫[壳长(246.5±23.9)μm]、30日龄稚贝[壳长(1 065±195)μm]和60日龄稚贝[大规格(9.15±0.87)mm、中规格(7.01±0.71)mm和小规格(4.41±0.66)mm]摊在300目的筛绢上,吸干水分后,悬空在500 m L烧杯中在空气中分别暴露120 min、3 h、10 h和30 h后,放回砂滤海水中继续培养,研究发育早期四角蛤蜊对空气暴露的响应。结果表明:(1)四角蛤蜊不同发育时期幼虫或稚贝的存活率随空气暴露时间的延长直线下降(P<0.05)。以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依据,不同发育时期幼虫或稚贝耐空气暴露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60日龄大规格稚贝(LT50为24.7 h)>60日龄中规格稚贝(17.5 h)>60日龄小规格稚贝(13.8 h)>30日龄稚贝(4 h)>变态期幼虫(1.61 h)>D形幼虫(1.05 h)。(2)空气暴露后,不同发育时期幼虫或稚贝的生长规律不同。空气暴露后,D形幼虫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变态期幼虫前期(0~4 d)生长缓慢,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4~7 d),各处理组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日龄稚贝,各处理组的生长速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为四角蛤蜊异地采苗、苗种培育以及安全运输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蛤蜊 空气暴露 存活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标志法研究池塘悬浮颗粒物及附着基附着物生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对刺参食物来源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乘 高勤峰 +1 位作者 高永刚 李卫东 《河北渔业》 2017年第3期8-15,共8页
分别以16∶1(n-7)/16∶0和EPA作为硅藻特征脂肪酸标志;20∶4(n-6)作为褐藻特征脂肪酸标志;DHA及DHA/EPA作为原生动物特征脂肪酸标志;18∶1(n-7)和odd&br FAs作为细菌特征脂肪酸标志,研究分析了悬浮颗粒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附... 分别以16∶1(n-7)/16∶0和EPA作为硅藻特征脂肪酸标志;20∶4(n-6)作为褐藻特征脂肪酸标志;DHA及DHA/EPA作为原生动物特征脂肪酸标志;18∶1(n-7)和odd&br FAs作为细菌特征脂肪酸标志,研究分析了悬浮颗粒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附着基附着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以及二者对刺参食物来源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及多种异养细菌均为悬浮颗粒物的主要生物组成,且各类生物组成比例的季节变化显著(P<0.05);硅藻、褐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及多种异养细菌均为附着基附着物的重要生物组成,且各类生物组成比例的季节变化显著(P<0.05)。对比悬浮颗粒物、附着基及刺参的食物组成可以发现,附着基附着物对刺参的食物组成有重要的贡献,悬浮颗粒物也是刺参的食物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附着基 刺参 生物组成 脂肪酸标志法 食物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人工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德华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2,共2页
近年来,随着刺参虾池养殖和浅海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人工育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导致刺参育苗与养殖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现将刺参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刺参 养殖过程 人工育苗技术 养殖效果 虾池养殖 浅海养殖 问题 扩大 迅速发展 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水产加工企业如何成功跨越转型期
17
作者 郭旭强 王大建 赵城南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20,共2页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飞速发展,承接了来自日、韩等国的大量加工制造产业,其中水产食品加工产业表现尤为突出,经过上世纪末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产食品工业体系,涌现了诸如冷丰、好当家等一大...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飞速发展,承接了来自日、韩等国的大量加工制造产业,其中水产食品加工产业表现尤为突出,经过上世纪末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产食品工业体系,涌现了诸如冷丰、好当家等一大批水产品加工出口知名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食品加工 加工企业 转型期 东部沿海地区 制造产业 水产品加工 改革开放 工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