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蜱传脑炎病毒E基因的重组质粒构建及其在原核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邵宾 陈斌 +2 位作者 谢菲 王林 黄会岭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91,共5页
通过表达蜱传脑炎病毒E蛋白,为制备蜱传脑炎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已发表的蜱传脑炎病毒的基因序列,检索并合成蜱传脑炎病毒目的基因E,设计引物,PCR扩增,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在BL21细菌... 通过表达蜱传脑炎病毒E蛋白,为制备蜱传脑炎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已发表的蜱传脑炎病毒的基因序列,检索并合成蜱传脑炎病毒目的基因E,设计引物,PCR扩增,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在BL21细菌内表达蜱传脑炎病毒E蛋白。结果表明:经过PCR试验和双酶切试验鉴定,克隆测序正确,通过重组质粒,成功地表达出蜱传脑炎病毒E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脑炎病毒 重组质粒 E蛋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发达国家接轨 监控贝类食品安全
2
作者 常忠岳 张志新 +4 位作者 李静 刘新杰 周颖敏 崔玉龙 刘瑶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23,共2页
我国是水产品出口大国,其中每年贝类出口约22万吨左右,货值在6亿美元左右,主要出口日本、欧盟、美国等国家,主要品种有扇贝、牡蛎、贻贝、杂色蛤、赤贝等。近年来.美国FDA、欧盟FVO、日本厚生劳动省纷纷以本国贝类养殖加工监控体系标... 我国是水产品出口大国,其中每年贝类出口约22万吨左右,货值在6亿美元左右,主要出口日本、欧盟、美国等国家,主要品种有扇贝、牡蛎、贻贝、杂色蛤、赤贝等。近年来.美国FDA、欧盟FVO、日本厚生劳动省纷纷以本国贝类养殖加工监控体系标准对我国贝类食品安全进行检查,由于我国养殖方式、饮食习惯与西方存在较大差异,对贝类食品安全认识上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食品 食品安全 监控体系 发达国家 美国FDA 产品出口 养殖加工 养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小鼠ES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廷龙 董雅娟 +4 位作者 柏学进 赵晶 岳福杰 史文升 龚宜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380-5383,5401,共5页
[目的]摸索一种适合昆明小鼠ES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以提高昆明小鼠ES细胞的建系率。[方法]分别采用5种方法分离ICM和ES细胞集落,摸索了以BMSCs作为饲养层时,丝裂酶素处理的合适时间。[结果]连续消化法要明显好于其他4种方法。MMC处理BMS... [目的]摸索一种适合昆明小鼠ES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以提高昆明小鼠ES细胞的建系率。[方法]分别采用5种方法分离ICM和ES细胞集落,摸索了以BMSCs作为饲养层时,丝裂酶素处理的合适时间。[结果]连续消化法要明显好于其他4种方法。MMC处理BMSCs1、1.5、2h时效果较好,3个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mMEF作为饲养层与BMSCs作为饲养层时获得5代ES细胞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连续消化法分离ES细胞效率较高,饲养层采用MMC处理1~2h的BMSCs饲养层或常规mMEF饲养层对昆白小鼠ES细胞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小鼠 KS细胞 BMSCS I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位正鹏 步营 +3 位作者 于玲 陶冉 李泽瑶 李钰金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9-143,共5页
对国内两种主要贝毒——腹泻性贝毒(DSP)和麻痹性贝毒(PSP)进行了电离辐射辐照降解处理的研究。采用电子束和钴-60两种电离辐射方式,在0~10 kGy的辐射剂量下对带有腹泻性贝毒的牡蛎样品和麻痹性贝毒的浓缩粉样品进行处理,用小白鼠毒理... 对国内两种主要贝毒——腹泻性贝毒(DSP)和麻痹性贝毒(PSP)进行了电离辐射辐照降解处理的研究。采用电子束和钴-60两种电离辐射方式,在0~10 kGy的辐射剂量下对带有腹泻性贝毒的牡蛎样品和麻痹性贝毒的浓缩粉样品进行处理,用小白鼠毒理法对辐照前后的贝毒进行检测对比。经过对比发现,辐照对这两种贝类毒素均有降解效果,采用电子束辐射的效果优于钴-60辐射。电子束辐射对麻痹性贝毒的降解效果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呈现一定的正比关系。在对麻痹性贝毒的辐照中,3.2 kGy与5.8 kGy的辐射剂量降解效果相差不大,降解率均在15%左右,而8.8 kGy辐射剂量的降解效果接近30%。说明电离辐射对贝毒有显著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性贝毒(DSP) 麻痹性贝毒(PSP) 电离辐射 辐照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氏菌的危害及其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庆德 原志伟 沈巍 《湖北畜牧兽医》 2010年第1期10-12,共3页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原菌,介绍了其病原学、分类、危害及原因以及目前国内外对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以抗体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以核酸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PCR-ELISA技术,并把它们和传统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原菌,介绍了其病原学、分类、危害及原因以及目前国内外对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以抗体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以核酸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PCR-ELISA技术,并把它们和传统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检测 ELISA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