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预留机收行种植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2 位作者 邓榆千 熊文波 马均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年第3期27-30,共4页
机收头季碾压造成再生季减产是机收再生稻发展瓶颈,探明不同机插与机收配套模式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及米质的影响,为杂交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4种再生... 机收头季碾压造成再生季减产是机收再生稻发展瓶颈,探明不同机插与机收配套模式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及米质的影响,为杂交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4种再生稻机插与机收配套模式:常规机插(30 cm×20 cm)不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1))、增密(30 cm×18 cm)机插不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2))、增密(30 cm×18 cm)机插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3))、增密(30 cm×18 cm)机插半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4))。研究其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收头季稻以M_(2)处理产量最高,蓄留再生稻以M_(3)处理产量最高;两季稻谷产量则以M_(4)处理最高,且相对于M_(1)、M_(2)和M_(3)处理分别增产8.00%、1.69%和4.63%;增产主要归因于头季、再生季均具有较高的群体总颖花数及结实率。M_(4)和M_(3)处理间头季稻米品质各指标差异不显著,但再生季M_(4)处理整精米率和垩白度均显著优于M_(3)处理。因此,再生稻增密(30 cm×18 cm)机插半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模式,可实现再生稻两季总产量提高的同时不影响两季米质,兼顾高产高效,值得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半预留机收行 杂交中稻-再生稻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