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鼢鼠牧食洞道干扰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碳库密度的影响
1
作者 杨欢 金玉洁 +3 位作者 段媛媛 李捷 庞晓攀 郭正刚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24-2435,共12页
植物碳库是草地土壤碳库的重要来源,在草地碳循环和气候调节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小型地下草食哺乳动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物干扰因子之一,通过其广泛的觅食活动对植物碳库产生显著影响。选取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地下草食哺乳动... 植物碳库是草地土壤碳库的重要来源,在草地碳循环和气候调节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小型地下草食哺乳动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物干扰因子之一,通过其广泛的觅食活动对植物碳库产生显著影响。选取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地下草食哺乳动物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主要栖息地类型: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配对取样,分析牧食洞道干扰对植物碳库以及组分的影响,并筛选出牧食洞道干扰前后影响植物碳库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牧食洞道干扰显著降低了植物地上和地下碳库,降低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草甸。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地下和地上植物碳库比值均降低,表明地下植物碳库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大。土壤含水量、微生物量碳、有机碳等因素是影响植物碳库变化的关键因子。研究强调在评估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库时需考虑小型地下草食哺乳动物的影响,为未来高寒草地植物碳库的管理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牧食洞道 高原鼢鼠 植物碳库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2年甘肃瓜州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2
作者 王颖 姜艺凡 +6 位作者 管超 赵志光 卢丹 马晓俊 张金贵 安文娟 赵长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184-195,共12页
极旱荒漠生态系统通常位于干旱地区,降水量较低并伴有高温现象,其原生植被具有较高适应性,是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特殊生态系统类型。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在帮助保持土壤稳定性、防止土壤侵蚀、维持独特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在全球... 极旱荒漠生态系统通常位于干旱地区,降水量较低并伴有高温现象,其原生植被具有较高适应性,是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特殊生态系统类型。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在帮助保持土壤稳定性、防止土壤侵蚀、维持独特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了解中国西北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特征对于研究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在全球碳水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为甘肃瓜州极旱荒漠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瓜州站)所收集的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日尺度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采用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对该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进行野外观测,使用ChinaFLUX数据处理技术标准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质量控制和数据插补最终形成日尺度数据集。本数据集包括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生态系统呼吸(ER)、水通量(FH2O)、土壤热通量(SHF)、蒸散发(ET)、显热通量(H)、潜热通量(LE)和太阳辐射(R_(g))、气温(T_(air))、露点温度(T_(dew))、土壤含水量(SWC)、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相对湿度(RH)、饱和水汽压差(VPD)、降水(P)等关键气象环境观测数据。本数据集可为深入研究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在全球碳水循环中的作用与地位提供宝贵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极旱荒漠生态系统 通量观测 气象要素 碳水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粮草复合生态系统蒸散发变化动态及其与干旱的关系
3
作者 李佳璇 李辉鹏 +5 位作者 白璐 张金贵 王若冰 向前 吕陇 马景永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5-2034,共10页
蒸散发是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环节,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水分、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等过程。蒸散发也极易受极端气候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生态系统蒸散发变化动态及其调控机制,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 蒸散发是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环节,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水分、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等过程。蒸散发也极易受极端气候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生态系统蒸散发变化动态及其调控机制,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典型粮草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连续监测法,分析了粮草复合生态系统蒸散发季节变化动态及其与夏季干旱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蒸散发和环境因子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动态,在整个生长季呈现单峰曲线,约88.5%的蒸散发量主要集中在生长季(4月-10月)。2)日最大蒸散发量为6.3 mm,年累积蒸散发量为471.5 mm,累积降水量远大于累积蒸散发量,蒸散发量和降水之间的差值为226.3 mm。3)夏季干旱通过诱导气孔闭合引起蒸散发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对年蒸散发影响较小。4)空气温度、净辐射、土壤含水量和饱和水气压差均对粮草复合生态系统蒸散发季节变异存在一定的调控作用,但主要受净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的调控。研究结果将为黄土高原粮草复合生态系统管理和气候变化下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草复合生态系统 蒸散发 季节动态特征 环境因子 涡度相关 路径分析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仿2.0背景下草地培育学实验改革与实践
4
作者 杨倩 王先之 沈禹颖 《草学》 2025年第3期83-86,共4页
在国家大力发展“实验教学改革和虚仿2.0建设”的背景下,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针对兰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草地培育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实验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依托数字化平台和信息... 在国家大力发展“实验教学改革和虚仿2.0建设”的背景下,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针对兰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草地培育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实验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依托数字化平台和信息化技术,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多元化草地培育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旨在为国内外兄弟院校的草地培育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为培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拥有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草业科学高级人才做出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培育学 虚拟仿真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玉米种业与产业政策演进及其对草地农业发展的启示
5
作者 樊有鹤 岳思妤 +1 位作者 南志标 范玉兵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9-203,共15页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发展玉米种业对稳定玉米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家畜生产与养殖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玉米种业与产业政策演进对草地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梳理1982-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国...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发展玉米种业对稳定玉米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家畜生产与养殖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玉米种业与产业政策演进对草地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梳理1982-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涉农政策文件,总结了我国玉米种业、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饲草料利用的发展历程,分析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产业规模、市场需求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探讨其对草地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发现:通过推广高产优质玉米品种,提高了农牧业的生产效率,为畜牧业提供了更多的饲草资源,促进粮食安全和草地农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饲草的综合利用,为畜牧业生产及其草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补充,适当缓解了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国家政策促进饲草与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加强跨区域草畜耦合,促进草地畜牧业生产和天然草原生态修复。同时,积极构建饲草与玉米种业的协同发展机制,推动草种业与玉米种业的共同振兴,实现草地农业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未来我国玉米制种业发展应注重继续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种子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实现玉米产业与草地农业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农业 玉米种业 可持续发展 政策演进 中央一号文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对我国草地农业的启示——以美国、澳大利亚和丹麦为例
6
作者 侯茹霞 袁媛 +3 位作者 梁庆祯 蒋静 岳思妤 范玉兵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2-1567,共16页
发展草地农业是我国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推进草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统筹草地农业生产与生态的重要举措。本文总结了美国、澳大利亚和丹麦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以期为我国草地农业的发展提供借... 发展草地农业是我国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推进草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统筹草地农业生产与生态的重要举措。本文总结了美国、澳大利亚和丹麦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以期为我国草地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国外完善的畜牧业产业体系离不开经营的专业化和组织化,以农场主为主的经营主体与合作社或企业以契约的形式分工合作,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国外的畜牧业正由单一化向种养结合的方向发展,既提高了效率,又能兼顾畜牧业生产的生态化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高素质的农业经营主体为国外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国外畜牧业产业化的经验可以为我国草地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我国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产业化 美国 澳大利亚 丹麦 草地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1年黄土高原典型粮草复合生态系统日通量数据集
7
作者 马景永 赵长明 +3 位作者 张金贵 马晓俊 来兴发 沈禹颖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135-144,共10页
粮草复合生态系统作为黄土高原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对维持区域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黄土高原粮草复合生态系统碳水交换和能量配分特征,对于理解黄土高原区域气候、碳水循环及其耦合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 粮草复合生态系统作为黄土高原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对维持区域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黄土高原粮草复合生态系统碳水交换和能量配分特征,对于理解黄土高原区域气候、碳水循环及其耦合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数据集为兰州大学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自2019年累计的日尺度碳水通量数据,时间覆盖范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数据指标包括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NEE)、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RE)、蒸散发(ET)、潜热通量(H)、净辐射(Rn)和降雨量(P)等。研究生态系统为粮草复合生态系统,属黄土高原典型的农业生产类型,具有较强区域代表性。本数据集从野外观测、数据入库、质量控制到通量计算均严格按照国际通量观测技术标准进行,所获数据完整性好、质量高,数据可为黄土高原区域作物生产、水资源高效利用、碳源汇管理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研究方面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草复合生态系统 碳水通量 涡度相关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大实验模式设计与实践
8
作者 韩云华 胡小文 +2 位作者 刘亚洁 余玲 王彦荣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0-265,共6页
课程大实验教学模式可有效融合课程知识点,提升教学的系统性。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为解决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内容分散、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在课程大实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兰州大学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 课程大实验教学模式可有效融合课程知识点,提升教学的系统性。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为解决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内容分散、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在课程大实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兰州大学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教学团队从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式革新、考核方式完善和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作为类似实验课程的改革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学实验 课程大实验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土壤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段海霞 罗崇亮 +3 位作者 师茜 康生萍 赵玲 熊友才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91,共17页
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土壤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影响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流,提高植物生产力和抗逆性,在改善土壤质量和养分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AMF... 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土壤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影响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流,提高植物生产力和抗逆性,在改善土壤质量和养分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AMF与植物共生抑制植物产量积累,不利于维持土壤生态功能和可持续性。AMF在调控植物⁃土壤系统中表现出的作用不一致,这可能与环境条件有关。因此,需总结现有研究,系统的阐明AMF对植物⁃土壤系统生产力、抗逆性和养分循环的作用及其机理。总结了AMF与植物⁃土壤系统共生关系和共生机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AMF对植物⁃土壤系统生产力和抗逆性的作用机制;探讨了AMF对植物⁃土壤系统养分循环的作用过程。提出AMF⁃植物⁃土壤系统共生领域中尚待系统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分析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共生 抗逆性 养分循环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提升退化草地地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欣妮 李春杰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6-932,共17页
目前全球约50%的草地面积处于退化状态,草地退化包括植被和土壤退化。随着研究和实践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在草地土壤发育和形成、生物修复及生态平衡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因势利导,应用其提升草地地力,促进草地恢复。... 目前全球约50%的草地面积处于退化状态,草地退化包括植被和土壤退化。随着研究和实践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在草地土壤发育和形成、生物修复及生态平衡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因势利导,应用其提升草地地力,促进草地恢复。本文综述了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特性的互作关系、土壤微生物与草地植物互作、草地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利用微生物菌剂恢复退化草地等,并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应关注不同类型和退化程度草地“植被-土壤-微生物”互作机制;加强草地微生物菌剂研发及作用机制研究等,为草地保育及生态草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土壤微生物 土壤特征 微生物菌剂 草地恢复 微生物调控 菌剂添加 草地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草业系统碳平衡分析
11
作者 成佩洁 付永辉 +3 位作者 娄珊宁 赵进韬 常生华 侯扶江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03-4516,共14页
草业系统在生产草畜产品的同时也为人类提供生态保障,碳平衡是其健康管理的重要目标。关于草业系统碳平衡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子系统层面的循环过程及流动机制,如植被光合固碳、凋落物分解及土壤有机碳库动态等,而对大尺度空间格局的研究... 草业系统在生产草畜产品的同时也为人类提供生态保障,碳平衡是其健康管理的重要目标。关于草业系统碳平衡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子系统层面的循环过程及流动机制,如植被光合固碳、凋落物分解及土壤有机碳库动态等,而对大尺度空间格局的研究相对匮乏,这制约了区域碳汇潜力评估与精准管理策略的制定。为此,以我国东部地区草业系统为研究对象,沿京哈线和京广线南北方向选取22个市、县,解析其碳平衡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东部草业系统碳汇量呈现纬度地带性,东北高、东南低,纬度每增加1°,碳吸收量提升9.71t/hm^(2);碳效率呈东北低、东南高,且随纬度升高,县(市)区域草业系统碳效率增加。2)东部成年型人口结构的市县中,草地面积的扩大碳汇量呈对数增长,但其边际固碳效益随面积扩大呈现递减趋势。东部老年型结构地区,草地面积扩张对碳汇提升尤为显著,草地面积增加1hm^(2),净碳固定提高16.432t。3)草业系统碳平衡与年均温、年降雨量显著负相关,当区域年平均气温超过5℃阈值时,系统整体呈现碳释放态势,碳汇功能随之弱化;与此同时,人均草地面积与系统碳平衡正相关,当人均草地面积超过0.27hm^(2)时,碳固存能力达到最大值341.3t hm^(-2)a^(-1)。在碳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异质性优化管理策略,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系统 生产层 碳输入 碳输出 碳效率 纬向地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草地恢复研究进展与前沿分析
12
作者 蒋心灵 霍姿诺 +3 位作者 袁媛 梁庆祯 范玉兵 秦华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26,共13页
本文基于中文CNKI数据库和英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系统检索并筛选以草地恢复为主题的学术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发文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国内虽在该研究领域起步较晚,但发文量... 本文基于中文CNKI数据库和英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系统检索并筛选以草地恢复为主题的学术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发文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国内虽在该研究领域起步较晚,但发文量增速显著且呈波动上升趋势,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其次为中国。中国学者及机构在草地恢复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逐年提升,中国科学院处于核心地位,但作者及机构间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热点研究分析表明,国内研究热点主题为:研究区域、恢复措施、研究目的;国际研究热点主题为:退化原因、恢复措施、草地功能。关键词时间线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草地恢复研究分为起步、试验和发展3个阶段。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未来国内研究热点主要为:青藏高原草地系统恢复、植被类型与生态系统功能;国际研究热点主要为种子库和生境变化。本文旨在揭示国内外草地恢复研究热点及前沿,并结合我国草地退化现状,为未来草地恢复研究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恢复 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祁连山草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13
作者 滕如钰 张来英 +3 位作者 齐效镰 孙翔 李霞 徐浩杰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9-560,共12页
估算潜在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可为草地适应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气候、土壤和植被数据,采用CENTURY模型与因子分析法,探究2000-2020年祁连山草地ANPP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最适与最高温度是模型敏感参... 估算潜在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可为草地适应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气候、土壤和植被数据,采用CENTURY模型与因子分析法,探究2000-2020年祁连山草地ANPP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最适与最高温度是模型敏感参数,且ANPP对两种温度的响应相反。ANPP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相关系数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分别为0.87、0.82、0.77、0.66和0.73,说明模型适用性较好。研究时段内,各草地类型ANPP均呈增加趋势,高寒草甸ANPP增加速率最高,为1.21g·(m^(2)·a)^(-1)。此外,研究区年均温和年降水量显著增加,年太阳辐射显著减少。ANPP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年太阳辐射显著负相关。ANPP与气温的相关性略高于降水和太阳辐射。研究结果证实,暖湿化气候可能导致近20年来祁连山草地ANPP增加,各草地类型ANPP增加速率存在差异,应抢抓有利气候条件,以ANPP大小及其变化指导草地保护修复,筑牢祁连山生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URY模型 祁连山草地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动态变化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发展草地农业保障食物安全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岩 黄毅 +5 位作者 刘颖 范玉兵 彭京伦 唐增 夏超 南志标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0,共8页
在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国际地缘冲突加剧的新形势下,树立大食物观、重视并发挥草地的食物供给功能是提升我国食物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托,因而探讨发展草地农业以保障我国食物安全成为亟需。本文以定性、定量分... 在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国际地缘冲突加剧的新形势下,树立大食物观、重视并发挥草地的食物供给功能是提升我国食物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托,因而探讨发展草地农业以保障我国食物安全成为亟需。本文以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讨论了新形势下发展草地农业的重要价值,阐述了典型国家草地农业发展态势以及对我国的发展启示,进一步测算了我国草地农业对食物安全的贡献潜力。研究认为,天然草原的优质畜产品供给潜力较大,草地农业可强化传统农区食物安全保障功能,农牧交错区将是草食家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南方地区是草地农业发展的优势地区。为此建议:加大牧区草原修复力度,合理利用长期禁牧草原;将饲草作为重要作物,加强草类植物育种;发展放牧型栽培草地,缓解天然草地生产压力;优化养殖业结构,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养殖业;因地制宜“藏粮于草”,增强草地食物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农业 食物安全 贡献潜力 畜牧业 饲料粮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响应镉胁迫的生理、分子和根际微生态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娜 王剑峰 +6 位作者 龚记熠 陈兰兰 陈显磊 王丽 张晶 刘杰 乙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1,共11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镉在土壤中的累积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镉具有较高的毒性和持久性,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寻求有效的方法治理镉污染并深入研究其生物学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物理...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镉在土壤中的累积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镉具有较高的毒性和持久性,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寻求有效的方法治理镉污染并深入研究其生物学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虽然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镉,但存在成本高昂、操作复杂、可能导致二次污染等问题。相比之下,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尤其是利用超积累植物对镉进行吸收富集,已成为一种有前景的修复方式。植物主要通过内在的生理生化调节和基因表达调控,以及外在的根际微生物群落作用来响应镉胁迫。在分子水平上,植物会抑制镉的吸收、促进镉的液泡区室化和细胞外排,并通过植物激素调节等机制提高对镉的耐受性。同时,一些有益根际微生物可以提高植物生物量、改变土壤镉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植物在镉污染土壤中的生长或植物对镉的富集。综上所述,深入探究植物耐镉的分子机制和微生态机制并将二者有效结合,不仅有助于阐明植物应对镉胁迫的生物学基础,也将为镉污染的生态修复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分子机制 根际促生菌 微生物群落 微生态 研究进展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资源调查与智能分析系统简介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勇辉 冯琦胜 +4 位作者 梁天刚 高新华 黄晓东 孙德伟 吴安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71-2178,共8页
开展草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是动态掌握草地资源状况、科学制定草原保护和建设决策、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草原合理利用的重要前提。为了解决传统草地资源调查流程繁琐、工作效率低、多人协同性差、内外业分离以及数据共享难等问题... 开展草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是动态掌握草地资源状况、科学制定草原保护和建设决策、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草原合理利用的重要前提。为了解决传统草地资源调查流程繁琐、工作效率低、多人协同性差、内外业分离以及数据共享难等问题,草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开发出一套草地资源调查与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由草地资源监测与智能分析系统和“草伴侣”app两部分组成。可以实现外业调查任务规划与分解、外业调查数据录入及动态传输、图像采集与智能分析、数据库自动构建与数据处理分析等功能,可为草地资源外业调查的全流程数字化作业和草地类型、牧草植物、草地盖度等相关数据的智能分析、数据共享、深度挖掘和应用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对推进我国智慧草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调查 移动终端 人工智能 数字草业 智慧草业 草伴侣 植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草地农业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治鹏 黄毅 +2 位作者 杨全俊 夏超 张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共15页
蒙古国作为我国北部邻国,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是世界上将草地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本研究基于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从制度变革、草地资源、畜牧产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蒙古国草地农业发展现状,并对比分析了与中国... 蒙古国作为我国北部邻国,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是世界上将草地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本研究基于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从制度变革、草地资源、畜牧产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蒙古国草地农业发展现状,并对比分析了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差异。蒙古国草地农业经历了3次制度改革,自1990年进入了转型后的草地畜牧业时期,至今仍保留草地公有、家畜私有的产权制度。在气候变化、不合理利用、农田和城市扩张以及采矿污染等影响下,草地面积不断减少,草地生态退化日趋严重。蒙古国五畜结构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区域差异较大,且家畜总量的增长率远高于内蒙古。近年来,蒙古国畜牧业从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显著,畜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逐步下降,产业发展体系也亟待完善。最后本研究提出蒙古国草地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并总结了对我国草地农业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草地农业 启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增肥措施对黄土丘陵区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军 薛焘 +8 位作者 杨杰 胡宇 吴芳 何永涛 梁欢欢 晁孝荣 贠慧玲 杨倩倩 田福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99-5411,共13页
黄土丘陵区年均降水少,蒸发量大,季节性集中降水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分和养分亏缺成为限制该区域草地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保水剂(super absorbent polymer, SAP)是一类具有快速吸水,缓慢释水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起到保水保肥改善土... 黄土丘陵区年均降水少,蒸发量大,季节性集中降水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分和养分亏缺成为限制该区域草地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保水剂(super absorbent polymer, SAP)是一类具有快速吸水,缓慢释水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起到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作用。施肥是改良退化草地、提高牧草生产力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研究保水增肥措施对黄土丘陵区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丘陵草地设置不同保水剂(SAP)和氮磷肥(N:尿素,P:过磷酸钙)添加水平(SAP:45、60 kg/hm^(2)和NP:150 kg/hm^(2)N+300 kg/hm^(2)P、250 kg/hm^(2)N+400 kg/hm^(2)P),揭示不同施量保水剂和氮磷肥单施及交互配施对黄土丘陵区草地土壤含水量、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单施45 kg/hm^(2)SAP(T1)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豆科植物的重要值和地上生物量,有助于提高草地生物量和植物多样性;(2)SAP与NP配施(T7:45 kg/hm^(2)SAP+250 kg/hm^(2)N+400kg/hm^(2)P)或单施NP肥(T3:150 kg/hm^(2)N+300 kg/hm^(2)P)能显著提高植物冠层高度、植被盖度、菊科植物重要值和生物量、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3)施用氮磷肥或氮磷肥与保水剂的配施处理除T8(250 kg/hm^(2)N+400kg/hm^(2)P+45 kg/hm^(2)SAP)外其余处理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指数有所降低。综上所述,单施适量保水剂在维持草地多样性的同时有利于生产力缓慢增长,保水剂与氮磷肥配施大幅度提高菊科和禾本科植物生物量,进而提高群落生物量,但会导致植物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草地 保水剂 施肥 草地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有害生物损失评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万清 马子媛 +4 位作者 李应德 王亚杰 郑荣春 南志标 段廷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4-223,共10页
有害生物是指在限定条件下对人类的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及生存造成危害的生物。在草地保护学领域,有害生物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害虫,毒杂草和啮齿类动物。草地有害生物既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也是威胁草地生产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 有害生物是指在限定条件下对人类的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及生存造成危害的生物。在草地保护学领域,有害生物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害虫,毒杂草和啮齿类动物。草地有害生物既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也是威胁草地生产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其危害贯穿整个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和后生物生产层,并在不同生产阶段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威胁着我国草地生态安全和畜牧业经济发展。但现阶段对草地有害生物损失的研究较为分散,较农业领域,相关损失评定方法及模型不够成熟,且缺乏系统性。因此,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草地有害生物损失评定相关研究,从病害、虫害、毒杂草和鼠害4个方面,多层次阐述了有害生物损失评定的指标、评定方法及相关模型,并简要评价了不同方法和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旨在为草地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 损失 模型 经济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中国北部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Meta分析
20
作者 林曦照 李星陆 +3 位作者 姜筱雨 贺鹏 王雪薇 凌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5-1765,共11页
为明确放牧对中国北部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影响的普遍规律,并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收集了119条放牧草地的土壤真菌原始数据,使用统一的生物信息学处理方式和Meta分析方法探究放牧草地土壤真菌α-多样性、群落组成和功能... 为明确放牧对中国北部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影响的普遍规律,并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收集了119条放牧草地的土壤真菌原始数据,使用统一的生物信息学处理方式和Meta分析方法探究放牧草地土壤真菌α-多样性、群落组成和功能群落的变化,并使用加权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环境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放牧使土壤真菌α-多样性降低,同时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病原真菌、木腐真菌、土壤腐生真菌、内生真菌的相对丰度。土壤真菌α-多样性降低以及功能真菌相对丰度的改变依赖于不同地区环境因素的变化。在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较低以及年均降水量高的地区,放牧对土壤真菌α-多样性的负效应被适当缓解。初始有机碳含量和禁牧时间影响了土壤功能真菌丰度变化的趋势。长期禁牧能够恢复土壤腐生型和共生型真菌的相对丰度。随初始碳氮比的升高,放牧条件下病原真菌相对丰度的减少程度减弱,而腐生真菌相对丰度的减少程度增强。降水量越低的地区,放牧会更大程度减少腐生和共生真菌的相对丰度。总体而言,放牧对中国北部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和功能产生负效应,但负效应程度和趋势依赖于当地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放牧 真菌群落 生态功能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