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主要水鸟群落结构与生境的关系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海波 粟海军 +2 位作者 刘文 张明明 李筑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1-607,共7页
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对草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主要水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草海主要越冬水鸟30种,隶属于6目10科17属,区系上以古北型与全北型居多;(2)雁形目水鸟种类与数量均占优势,白骨顶(Fulica atra)、赤颈鸭(Ana... 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对草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主要水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草海主要越冬水鸟30种,隶属于6目10科17属,区系上以古北型与全北型居多;(2)雁形目水鸟种类与数量均占优势,白骨顶(Fulica atra)、赤颈鸭(Anas penelope)、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赤膀鸭(Anas strepera)5种水鸟优势度均达10%以上,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和灰鹤(Grus grus)等珍稀水鸟也具一定的种群数量;(3)5种草海典型生境栖息的水鸟种类与数量存在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 H Test:n=30,!2=16.1893,P=0.003),浅水区是水鸟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多样性指数(H'=1.079)和均匀性指数(J'=0.804)均最高,而耕地最低(H'=0.345;J'=0.493);(4)群落聚类显示,草海主要水鸟可分为7类伴生群落,不同群落在不同生境中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冬季水鸟 群落结构 生境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巢址生境选择 被引量:7
2
作者 罗祖奎 刘文 +1 位作者 李振吉 李性苑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4-180,共7页
为探究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巢址选择的影响因子,于2013年和2015年的4月29日—5月6日2次对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小??巢址和食物进行了调查。设置A区和B区,其中又划分为巢址斑块和对照斑块。以巢址为中... 为探究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巢址选择的影响因子,于2013年和2015年的4月29日—5月6日2次对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小??巢址和食物进行了调查。设置A区和B区,其中又划分为巢址斑块和对照斑块。以巢址为中心,记录巢址样方(1 m×1 m)和对照样方的生境因子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巢址样方的最高植物高度和离岸距离均显著大于对照样方。对巢址样方及其所在斑块共14个生境因子的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小??偏爱在植被植株较高、密度稀疏、矮小植株数量少的小斑块生境中营巢。食物丰富的区域小??巢穴数量多。该研究对小??物种保护有实践意义,对丰富高寒湿地生态系统鸟类巢址生境选择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 高寒湿地 生境异质性 食物丰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保护区功能分区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宁云 田昆 +2 位作者 肖德荣 刘文 李振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7-69,共3页
草海湿地是我国云贵高原岩溶湿地中的独特类型,地处金沙江上游,不仅起到调节下游水量平衡,以及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也是高原特有鹤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通过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土... 草海湿地是我国云贵高原岩溶湿地中的独特类型,地处金沙江上游,不仅起到调节下游水量平衡,以及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也是高原特有鹤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通过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湖盆淤积,水环境、黑颈鹤栖息生境等生态环境特征变化以及当地社区湿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分析,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变化与现行保护区功能分区的关系,说明三级模式下的湿地生态环境管理激化了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必须加强草海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研究,制定合理的保护区功能分区,切实有效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湿地 自然保护区 环境变化 生态结构 功能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水鸟多样性的昼夜差异:以贵州草海与杨湾桥水库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罗祖奎 李扬 +1 位作者 刘文 李性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0-130,共11页
为了比较贵州草海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及毗邻的杨湾桥水库(人工湿地)水鸟多样性昼夜差异,在2010——2016年鸟类越冬时段主要采用样线法进行调查.白天调查结果显示:春季和冬季草海鸟类的数量、种类、特有种(仅在某种生境中出现的鸟类)和... 为了比较贵州草海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及毗邻的杨湾桥水库(人工湿地)水鸟多样性昼夜差异,在2010——2016年鸟类越冬时段主要采用样线法进行调查.白天调查结果显示:春季和冬季草海鸟类的数量、种类、特有种(仅在某种生境中出现的鸟类)和G-F指数均高于杨湾桥的相应值.夜间调查结果显示:冬季草海鸟类的数量、种类、特有种和G-F指数均显著高于杨湾桥,但是,春季两块湿地之间的鸟类数量、种类和特有种无显著性差异.在白天和夜间,不同觅食类群的鸟类和不同个体大小的鸟类在两块湿地之间数量均有较大的变化.滩涂面积、人为干扰、水泥堤坝和湖泊中心有无植被是引起这两块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同时在白天和夜间统计鸟类可以更全面地反映鸟类对某个区域生境的利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类型 水鸟群落结构 昼夜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越冬斑头雁日间行为模式及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延峰 张国钢 +2 位作者 陆军 刘文 李振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280-7288,共9页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贵州省威宁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越冬斑头雁(Anser indicus)种群进行了日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斑头雁越冬期间的主要行为是取食和静息,分别占50.48%和43.79%,并...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贵州省威宁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越冬斑头雁(Anser indicus)种群进行了日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斑头雁越冬期间的主要行为是取食和静息,分别占50.48%和43.79%,并呈现出早上和傍晚的双取食高峰,中午的静息高峰。各时间段的取食、静息和饮水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生境中斑头雁行为的统计结果表明,在陆地生境中的主要行为是取食,在浅水沼泽生境中的主要行为是静息,推测食物丰富度和干扰水平是影响不同栖息地行为模式的主要因素。利用偏相关分析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斑头雁行为的影响表明,气温是影响斑头雁日间行为模式的主要因素。气温升高时,斑头雁增加静息行为减少取食行为;气温降低时则减少静息行为增加取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头雁 越冬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湿地农田沟渠沉积物氮磷的吸附动力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薛飞 刘文 +4 位作者 夏品华 林陶 邓河霞 孔祥亮 张俊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99-2005,共7页
以草海-湿地农田沟渠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针对沟渠系统对氮磷的截留效用、沟渠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农田沟渠系统对TP和TN的截留率分别为66.7%~79.7%和66.0%~76.4%,对NH4+-... 以草海-湿地农田沟渠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针对沟渠系统对氮磷的截留效用、沟渠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农田沟渠系统对TP和TN的截留率分别为66.7%~79.7%和66.0%~76.4%,对NH4+-N的截留率最高,为82.8%~89.3%。沟渠沉积物与太湖、滇池沉积物相比较而言,沉积物对PO4-3-P和NH4+-N吸附平衡时间较长。盐度、[SO42-]和[NO3-]对PO43--P和NH4+-N的吸附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Ca2+]对两者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别:Ca2+对PO43--P的吸附在低浓度下抑制,在高浓度下有促进作用;对NH4+-N的吸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当[Ca2+]浓度为5mg·L-1时吸附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农田 沟渠沉积物 吸附 NH4+-N PO4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冬季鸟类群落特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祖奎 刘文 +2 位作者 李振吉 马关卫 潘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2010年12月~2011年1月采用样线法对贵州草海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进行了调查.根据植被特征划分出农田、蔬菜地、草甸、浅水区、深水区和树林6个鸟类群落,共记录到鸟类88种,隶属13目33科.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有1种和6种.鸟... 2010年12月~2011年1月采用样线法对贵州草海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进行了调查.根据植被特征划分出农田、蔬菜地、草甸、浅水区、深水区和树林6个鸟类群落,共记录到鸟类88种,隶属13目33科.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有1种和6种.鸟类群落总体密度(D)、α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C)和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12.14只·hm-2、2.98、0.91和0.67;6个鸟类群落的物种数、D、H′、C和J值分别为:27~35种、3.93~33.76只·hm-2、1.61~2.78、0.41~0.91、0.48~0.79.β多样性分析表明:Jaccard相似性系数(Cj)最高的是浅水区—深水区,为0.667,最低的是深水区—树林,为0.016;Bray-Curtis指数(CN)最高的是树林—蔬菜地,为0.006 8,最低的是浅水区—深水区,为0.001 4.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导致草海鸟类栖息地丧失、人为干扰影响鸟类多样性、提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组成 鸟类群落结构 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斑头雁越冬觅食地选择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延峰 张国钢 +2 位作者 陆军 刘文 李振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6-180,共5页
湿地生境可为水鸟提供保护场所、生存和繁殖所需要的能量以及种群延续的条件(Fretwell,1972;Heitmeyer,1980;Fredrickson,1981;Krapu,1981).生境的可利用性、分布和质量会影响越冬期水鸟的集群、活动、能量分配和繁殖过程(Fredrickso... 湿地生境可为水鸟提供保护场所、生存和繁殖所需要的能量以及种群延续的条件(Fretwell,1972;Heitmeyer,1980;Fredrickson,1981;Krapu,1981).生境的可利用性、分布和质量会影响越冬期水鸟的集群、活动、能量分配和繁殖过程(Fredrickson et al.,1979;Paulus,1980),同时会对水鸟的繁殖潜力造成影响(Miline,1976;Ankney,1977).生境选择通常会使生物分布非随机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Southwood,1977;Martin,1998;Clark et al.,1999).这种非随机化分布方式的产生是由于生物体对环境因子具有选择性,即在相同生境中的随机区域选择位点进行测量,并将它们进行比较的结果(Wilson,1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头雁 种群数量 觅食地 生境选择 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人工湿地系统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夏品华 喻理飞 +1 位作者 曹海鹏 李振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45-2049,共5页
人工湿地作为新兴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在村镇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使用,系统中氮去除的最主要途径是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对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及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分春、... 人工湿地作为新兴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在村镇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使用,系统中氮去除的最主要途径是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对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及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对贵州草海污水湿地处理工程进行采样,研究了长期运行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氮循环菌数量、硝化-反硝化作用时空分布特征和系统内氮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草海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TP和COD的处理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57.8%和80.8%,但对TN和NH_4^+-N的去除率仅为43.3%和38.6%;硝化-反硝化作用在草海人工湿地系统中同时发生,硝化作用强度为0.9 mg·kg^(-1)·h^(-1),反硝化强度为30.5 mg·kg^(-1)·h^(-1),反硝化强度是硝化强度的30倍;硝化-反硝化作用在季节上均表现为夏季最高、春季最低,水平空间上呈逐级降低趋势;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与总氮去除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4类脱氮细菌中,氨化细菌数量最大,高达10~9 MPN·g^(-1),反硝化菌次之,亚硝化菌最低,仅10~2 MPN·g^(-1);脱氮细菌数量与总氮去除率相关性不显著,脱氮过程可能受亚硝化菌的限制。总之,由于长期运行的人工湿地系统缺乏氧气,导致反硝化作用远大于硝化作用,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失衡最终影响湿地脱氮效率。因此,针对长期运行的人工湿地系统可以通过强化供氧促进硝化作用从而提高湿地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硝化作用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水生维管束植物分布现状及近30年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文 李宏 +1 位作者 张玉武 袁果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3期5872-5876,共5页
在2011—2013年期间对贵州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监测调查,共记录水生维管束植物61种,隶属27科40属。参考前人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新增3科4属4种,分别为水烛(Typha angustifolia L.)、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在2011—2013年期间对贵州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监测调查,共记录水生维管束植物61种,隶属27科40属。参考前人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新增3科4属4种,分别为水烛(Typha angustifolia L.)、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Graebn.)Buch.-Ham.ex Juz.]、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由于草海上游周边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功能丧失,泥沙随地表径流对湖床堆积作用,促使东部大型挺水植物群落的形成,加快了草海沿挺水植物-沼泽植物-湿中生植物-草甸化的演替进程。另外,城镇化建设与人口压力导致草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尤其草海东部最为典型,水生维管束植物分布多为耐污染、易泛滥种类,其群落结构简单,易造成物种多样性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维管束植物 分布现状 生物量 监测 贵州省草海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胁迫下再力花的生长、铬积累及亚细胞分布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四喜 王凤友 +3 位作者 刘文 史云勋 杨秀琴 吴云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0-35,123,共7页
在小型模拟湿地系统开展盆栽实验,研究Cr(Ⅵ)胁迫对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的生长、各器官中Cr含量、积累量及其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r胁迫下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根〉茎〉叶,且在铬处理浓度为40 mg/L时各种生长指标(包... 在小型模拟湿地系统开展盆栽实验,研究Cr(Ⅵ)胁迫对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的生长、各器官中Cr含量、积累量及其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r胁迫下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根〉茎〉叶,且在铬处理浓度为40 mg/L时各种生长指标(包括株高、根长、生物量)均达到最大。随着Cr胁迫浓度的增加,再力花根、茎、叶中Cr含量显著增加。在相同Cr浓度处理时,Cr含量和积累量总趋势为:根〉茎〉叶。再力花根、叶中Cr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壁、胞液中,少量分布在细胞器中,分布趋势为细胞壁〉胞液〉细胞器。然而,茎中Cr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器中(51.97%~61.19%),在细胞壁和胞液中较少。再力花对铬的耐性指数和滞留率随着Cr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且Cr转运系数较低,根部对Cr的固持能力较强,而且地上部分(叶、茎)对铬的富集系数较高(最大值为3.05)。综上,再力花具有较强的铬积累力与耐受力,在修复水体重金属铬污染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Ⅵ) 再力花 积累 转运系数 亚细胞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Cs技术研究岩溶高原湿地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梁家伟 戴全厚 +2 位作者 张曦 高华端 刘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22,共7页
运用137Cs技术研究了威宁草海沙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为879Bq·m2;农耕地土壤剖面中137Cs中呈均匀分布,非农耕地土壤剖面中呈指数递减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137Cs的... 运用137Cs技术研究了威宁草海沙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为879Bq·m2;农耕地土壤剖面中137Cs中呈均匀分布,非农耕地土壤剖面中呈指数递减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137Cs的面积活度值从大到小为灌丛地>人工草地>农耕地,土壤侵蚀模数值为农耕地>草地>灌丛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中,137Cs面积活度值从大到小为下坡>中坡>上坡,侵蚀模数值变化为上坡>中坡>下坡。小流域年均侵蚀模数为:1254.9t·(km2·a)-1,灌丛地侵蚀模数为462.6t·(km2·a)-1,人工草地为630.4t·(km2·a)-1,农耕地为3311.8t·(km2·a)-1。因此,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农耕地是治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技术 草海 小流域 地貌部位 侵蚀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茭白对铬的吸收积累及其亚细胞分布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四喜 王凤友 +3 位作者 刘文 史云勋 杨秀琴 吴云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6,共5页
为茭白在水体铬污染修复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模拟小型湿地试验系统中,用不同浓度(0,5mg/L,10mg/L,20mg/L,40mg/L,60mg/L)的含铬(Ⅵ)废水进行污染胁迫,研究在不同Cr(Ⅵ)浓度处理下,茭白的生长状况、各器官中铬的含量与积累量及... 为茭白在水体铬污染修复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模拟小型湿地试验系统中,用不同浓度(0,5mg/L,10mg/L,20mg/L,40mg/L,60mg/L)的含铬(Ⅵ)废水进行污染胁迫,研究在不同Cr(Ⅵ)浓度处理下,茭白的生长状况、各器官中铬的含量与积累量及其亚细胞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铬浓度处理下,茭白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根〉叶〉茎,且在铬胁迫浓度为20mg/L时,株高、根长、生物量均较大;相同Cr浓度胁迫下,不同器官中铬含量不同,总趋势为茎〉根〉叶;茭白对铬的耐性指数与转运系数均较高,且在20mg/L时最高;茭白各器官亚细胞中铬分布总趋势为胞液〉细胞壁〉细胞器。结论:茭白对低浓度(0~20mg/L)水体铬污染具有较强的积累力、转运力和耐受力,在水体铬污染植物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茭白 铬胁迫 植物修复 亚细胞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吸收及去除贡献 被引量:29
14
作者 卫小松 夏品华 +2 位作者 袁果 刘燕 李振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8-412,共5页
为探明湿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吸收与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之间的关系,以威宁草海西海码头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全年监测了人工湿地氮、磷的去除效果,对4种湿地植物的生物量和体内氮、磷含量进行分析并测算4种湿地植物的氮磷吸收能... 为探明湿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吸收与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之间的关系,以威宁草海西海码头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全年监测了人工湿地氮、磷的去除效果,对4种湿地植物的生物量和体内氮、磷含量进行分析并测算4种湿地植物的氮磷吸收能力及去除贡献。结果表明:湿地植物种类不同,其吸收氮、磷能力差异较大,菖蒲、水葱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高,茭白、美人蕉的吸收能力较弱(以吸收能力综合评分评定)。按全年衡算,湿地植物TN吸收量为13.08~104.18 g/(m2·a),植株TN吸收量占湿地氮去除量的0.31%~2.49%,地上部分吸收量占湿地氮去除量的0.2%~1.51%;TP吸收量为0.90~5.55g/(m2·a),TP的吸收积累量占湿地磷去除量的0.18%~1.13%,地上部分吸收量占湿地去除量的0.12%~0.72%。湿地植物的直接吸收量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贡献较小(小于10%),在其利用和选择上应考虑其综合作用及其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物吸收 去除量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评估水生资源及生态系统的EWE营养模型研究
15
作者 欧阳力剑 胥献宇 +1 位作者 胡思玉 刘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471-17472,共2页
基于环境调查数据,EWE生态营养通道模型利用营养动力学原理,定量描述系统中各功能成分生产和消耗的能量流动,能较为准确地评估稳定状态下水域生态系统组份的生物量及其系统稳定状态。首先概括了EWE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参数,然后探讨了... 基于环境调查数据,EWE生态营养通道模型利用营养动力学原理,定量描述系统中各功能成分生产和消耗的能量流动,能较为准确地评估稳定状态下水域生态系统组份的生物量及其系统稳定状态。首先概括了EWE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参数,然后探讨了EWE重要参数Q/B与鱼类基本生命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了EWE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典型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资源 营养模型 能量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首次发现彩鹮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汝斌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7-937,共1页
2014年4月25日17∶00,贵州草海管理局管护员巡护时,在草海保护区刘家巷发现了2只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彩鹮为鹳形目鹮科彩鹮属的鸟类,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体长约60 cm,体羽深栗色闪金属光泽。嘴长,橙黄色,基部粉红色;嘴峰全部向... 2014年4月25日17∶00,贵州草海管理局管护员巡护时,在草海保护区刘家巷发现了2只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彩鹮为鹳形目鹮科彩鹮属的鸟类,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体长约60 cm,体羽深栗色闪金属光泽。嘴长,橙黄色,基部粉红色;嘴峰全部向下曲。栖息于浅水湖泊、沼泽、河流、水塘、水淹平原、湿草地、水田、水渠等淡水水域,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推动物为食。主要生活于湖沼间。彩鹮主要在地中海周围和非洲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草海保护区 保护动物 金属光泽 浅水湖泊 淡水水域 水生昆虫 昆虫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