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峰 李邵宇 +5 位作者 杨立山 王文琼 郑佳华 乔荠瑢 张彬 赵萌莉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2-909,共8页
本研究以草甸、典型及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下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及二者间的关系,以及与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土壤pH值与含水量等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草甸草原的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产力显著... 本研究以草甸、典型及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下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及二者间的关系,以及与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土壤pH值与含水量等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草甸草原的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产力显著高于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P<0.05)。土壤容重、pH值分别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分别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与典型草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荒漠草原(P<0.05)。此外,群落生产力与物种丰富度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年均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及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年均温、土壤容重、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群落生产力的主要驱动因子为土壤有机碳、含水量及年均降水量,年均温次之,为退化草地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物种多样性 生产力 生物与非生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地植物群落地上-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权衡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江航 李洋 +2 位作者 王迎新 刘向 孙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3-804,共12页
植物生产力分配和权衡是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了解植物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青藏高原作为气候变化敏感区,研究其植物地上与地下部分权衡对了解高寒草地植被生存策略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生产力分配和权衡是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了解植物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青藏高原作为气候变化敏感区,研究其植物地上与地下部分权衡对了解高寒草地植被生存策略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物量分配调控机制已被广泛研究,但主要使用植物根冠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等方法来表征植物分配模式,缺乏考虑因植物生长周期导致的差异。使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103个样点的地上和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分析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两种主要草地类型的地上-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权衡关系。利用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等相关数据,结合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相对重要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究环境因素对两种草地类型地上-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权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高寒草甸的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高寒草原(P<0.05);(2)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均向地下权衡(0.0199),且高寒草原(0.0354)的权衡值高于高寒草甸(0.0173);(3)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年平均降水量、土壤容重和土壤速效氮含量是影响高寒草甸生产力权衡的主导因子,而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是影响高寒草原生产力权衡的主导因子。研究表明高寒草甸的生产力权衡主要受气候和土壤因素共同影响,而高寒草原主要受气候因素调节。研究为理解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系统了解高寒草地生物量分配模式和准确预测高寒草地植被动态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权衡 气候因素 土壤性质 高寒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生态系统植硅体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武倩 黄程鹏 +3 位作者 奇立敏 鞠馨 高翠萍 韩国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3,共9页
植硅体在硅化作用过程中包裹的部分有机碳被称为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是草地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硅体碳封存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草地生态系统植硅体固碳还没有得到... 植硅体在硅化作用过程中包裹的部分有机碳被称为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是草地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硅体碳封存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草地生态系统植硅体固碳还没有得到足够多的关注和充分研究。本文对近年来陆地生态系统PhytOC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分析植物PhytOC的形成及封存、土壤PhytOC的积累及其稳定性和不同草地类型PhytOC的分布及储量,探讨人类活动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PhytOC的影响,提出了未来草地生态系统PhytOC的研究方向,为准确估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硅体固碳潜力和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碳循环 植硅体 植硅体碳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盟地区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及其生活型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姜永成 宫文龙 +6 位作者 田春育 刘乐萌 那亚 董艳伟 褚微娜 李志勇 景媛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50-59,共10页
【目的】调查分析兴安盟地区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分布情况及其生活型特征,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兴安盟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踏查法结合室内分类鉴定,调查分析该区域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范... 【目的】调查分析兴安盟地区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分布情况及其生活型特征,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兴安盟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踏查法结合室内分类鉴定,调查分析该区域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范围、生境特点、种类及其生活型特征。【结果】在兴安盟地区共收集到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240份,不重复物种173个,分属40科、121属。其中,多年生禾草种质资源47份,灌木、亚灌木及小乔木26份,多年生杂类草115份,1~2年生草本植物52份。以多年生杂类草种子最多,占收集种子总数的46.96%,其次为1~2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占比为21.67%;多年生禾草和灌木、亚灌木、小乔木种子较少,占比分别为19.58%和10.83%。【结论】从地理分布范围看,多年生禾草主要分布在乌兰浩特市,灌木、亚灌木与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扎赉特旗与阿尔山市,多年生杂类草和1~2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扎赉特旗、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前旗与中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 种质资源 地理分布 生境特点 生活型 兴安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草地微斑块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屈志强 孙雪岩 +7 位作者 杨子琼 王宇 白璐 李治国 那亚 韩国栋 张梓婷 王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8-1571,共14页
草地植被的斑块化分布是其对自然条件与利用方式长期适应的外在表现。在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采食、践踏和排泄物沉积等作用都可以引起草地植被变化,导致草地植被异质性。为探究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斑块特征的影响,本文以四子王旗... 草地植被的斑块化分布是其对自然条件与利用方式长期适应的外在表现。在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采食、践踏和排泄物沉积等作用都可以引起草地植被变化,导致草地植被异质性。为探究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斑块特征的影响,本文以四子王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遥感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对该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微斑块的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斑块多趋于细小破碎、空间分布分散的状态,中度放牧区蔓延度指数值最小,为57.41,且景观分离指数和分散指数均为最大,分别是0.74和42.1。(2)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斑块聚集度提高,空间分布均匀;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斑块的空间分布和形状分散杂乱,抗干扰的能力较差。综上可知,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维持可在不同干扰强度或干扰条件变化之间相互转化,来保证其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微斑块 荒漠草原 无人机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外源肌醇对草地早熟禾响应干旱胁迫的抗氧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雪婷 石凤翎 叶文兴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84-2591,共8页
分析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inn.)经喷施外源肌醇(myo-Inositol,MI)处理后有关抗氧化特性的差异,可为提高草地早熟禾耐旱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品种‘肯塔基’(Kentucky)为材料,出苗40 d后叶面... 分析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inn.)经喷施外源肌醇(myo-Inositol,MI)处理后有关抗氧化特性的差异,可为提高草地早熟禾耐旱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品种‘肯塔基’(Kentucky)为材料,出苗40 d后叶面喷施5个浓度MI溶液,持续5 d后进行土壤自然失水干旱胁迫,在6个干旱胁迫时间下观测不同浓度MI溶液处理后植株的表型、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等生理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MI处理后草地早熟禾的耐旱性。结果发现喷施MI能减缓叶绿素含量降解、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及丙二醛积累量、提高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氧自由基等指标与草地早熟禾的抗旱性有关,且叶绿素与自由基含量之间、抗氧化酶系统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确定了草地早熟禾喷施外源肌醇处理后可提高抗旱性,其中叶片在400 mg·L^(-1)MI处理下植株表现抗旱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干旱胁迫 肌醇 抗氧化酶系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磷含量对围栏管理的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宸 孙建 +4 位作者 张梦琦 李若玮 吴江航 孙乐 多杰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2-1813,共12页
围栏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草地管理措施。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研究围栏管理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和驱动,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修复和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缺乏系统的围栏管理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研究。本文基于Web ... 围栏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草地管理措施。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研究围栏管理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和驱动,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修复和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缺乏系统的围栏管理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研究。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检索平台,筛选了101篇文献开展Meta分析,探究不同高寒草地土壤全磷(STP)与速效磷(SAP)含量对围栏管理措施及围栏年限(短期1~4年,中期5~8年和长期9~30年)的响应。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围栏显著提升了STP、SAP、全氮(STN)、有机碳(SOC)、速效氮(SAN)和含水量(SM)(P<0.001),却导致了pH和容重显著降低(P<0.01)。2)围栏对高寒草原STP和SAP的正效应显著高于其对高寒草甸磷含量的影响(P<0.001)。3)针对围栏年限,发现中长期围栏对草甸STP具有极显著的正效应(P<0.001),同时短期围栏能够极显著促进草原STP(P<0.001),中长期围栏则会导致草原STP降低;围栏始终有利于提升SAP,且中期围栏对草原SAP的效应最大。4)围栏管理下STP、STN和SOC的效应值存在协同变化规律,且围栏对STP的效应值随气温的升高而显著增加,但土壤pH的降低促进了围栏对STP的效应值的显著增加。此外,围栏对STN与SAP的效应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揭示了合理的围栏管理有利于提高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磷含量,结果可为高寒草地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草地管理 围栏封育 草地恢复措施 恢复年限 荟萃分析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葱属植物野生成年植株耐旱生理响应及综合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金花 高佳荷 +2 位作者 伊如 敖恩 成格尔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7-515,共9页
为丰富野生葱属(Allium L.)植物耐旱种质资源研究,探究内蒙古常见葱属植物种间耐旱能力差异,明确葱属植物应对干旱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本研究以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 Regel)、碱韭(Allium polyrhizum Turcz.ex Regel)、细叶韭(Alliu... 为丰富野生葱属(Allium L.)植物耐旱种质资源研究,探究内蒙古常见葱属植物种间耐旱能力差异,明确葱属植物应对干旱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本研究以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 Regel)、碱韭(Allium polyrhizum Turcz.ex Regel)、细叶韭(Allium tenuissimum L.)3种葱属植物野生成年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设置对照组(0%)和4个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实验组(15%,30%,45%和60%),分别于第7,14,21,28天测定生理和光合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3种植物生理指标变化存在差异。在受到胁迫后游离脯氨酸(Proline,Pro)和叶绿素(Chlorophyl,Chl)含量在细叶韭叶内含量最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在碱韭内含量最高,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在碱韭和蒙古韭叶内均具有较高活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综合评价3种葱属植物的耐旱能力,耐旱能力最强的是细叶韭,蒙古韭在15%和30%较低浓度干旱胁迫下抗旱能力强于碱韭,而碱韭在45%和60%较高浓度干旱胁迫下抗旱能力强于蒙古韭。本研究结果可为葱属植物耐旱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属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耐旱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和施氮对无芒隐子草非根际、根际及根鞘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9
作者 武倩 朱爱民 +3 位作者 鞠馨 李邵宇 任海燕 韩国栋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5-1354,共10页
为探究气候变暖和氮沉降增加背景下草原植物非根际、根际和根鞘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内蒙古荒漠草原长期增温和施氮试验平台,对优势禾草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Roshev.)Ohwi]非根际、根际和根鞘土壤细菌群落进... 为探究气候变暖和氮沉降增加背景下草原植物非根际、根际和根鞘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内蒙古荒漠草原长期增温和施氮试验平台,对优势禾草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Roshev.)Ohwi]非根际、根际和根鞘土壤细菌群落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增温+施氮处理显著增加了无芒隐子草根际及根鞘土壤中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根际和根鞘土壤细菌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降低了3.06%和3.27%,不同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增温和施氮能够降低土壤细菌的网络复杂性和稳定性,距根系不同距离土壤细菌的网络复杂性和稳定性差异较大。综上,无芒隐子草非根际、根际及根鞘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网络复杂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未来气候变化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应进一步区分距离植物根系不同距离土壤微生物的差异变化,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无芒隐子草 根际 根鞘 微生物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及混合比例对全株玉米与饲用小黑麦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王伟 奇明嘎 +2 位作者 王志军 赵牧其尔 格根图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77-3087,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全株玉米(Zea mays)与饲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将全株玉米和饲用小黑麦按鲜重比10∶0(T_(1))、8∶2(T_(2))、5∶5(T_(3))、2∶8(T_(4))和0∶10(T_(5))并分别添加... 为了探究不同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全株玉米(Zea mays)与饲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将全株玉米和饲用小黑麦按鲜重比10∶0(T_(1))、8∶2(T_(2))、5∶5(T_(3))、2∶8(T_(4))和0∶10(T_(5))并分别添加蒸馏水(CK)、糖蜜(TM)、植物乳杆菌(LP)和布氏乳杆菌(LB)进行混合青贮。室温发酵40天后,测定其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混合青贮较单一青贮显著改善青贮品质(P<0.05),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小黑麦比例增加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CK组,TM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升高且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P<0.05);乙酸、丙酸含量和pH值随小黑麦比例增加显著升高(P<0.05),与CK组相比,LB组乙酸含量显著提高而丙酸显著降低(P<0.05),TM组pH值显著降低且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混合比例为8∶2并添加糖蜜可显著提升青贮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全株玉米 混合青贮 糖蜜 植物乳杆菌 布氏乳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11
作者 张磊 张玉娟 +5 位作者 孙世贤 徐学宝 邢越 刘晓丽 高翠萍 王成杰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41-2547,共7页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了解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调控机制,旨在为合理控制放牧强度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土壤理化性...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了解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调控机制,旨在为合理控制放牧强度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枯落物量。研究结果表明,未放牧处理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显著高于放牧处理(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逐渐降低,土壤碱解氮(Alkaline nitrogen,AN)未放牧处理均显著高于放牧处理(P<0.05),土壤容重(Bulk density,BD)、pH值逐渐升高,未放牧处理显著低于放牧处理(P<0.05),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地下生物量(Belowground biomass,BGB)和枯落物(Litters,L)均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得出,土壤SOC含量与土壤TN,AN,AGB,L含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土壤SOC含量与土壤BD、pH值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过度放牧会显著减少土壤有机碳。因此,建议将放牧强度维持在轻度放牧(1.54羊·hm^(-2)·a^(-1))可以有效地维持荒漠草地生产力和保护土壤有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荒漠草原 土壤有机碳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科技文写作课程建设探究
12
作者 那亚 花梅 +3 位作者 李治国 斯琴 王占义 张志强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4期93-96,共4页
科技文写作是学术研究、技术传播及政策制定等多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随着草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相关领域研究的日益深入,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还需具备有效的科技文写作能力。在此背景下,草... 科技文写作是学术研究、技术传播及政策制定等多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随着草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相关领域研究的日益深入,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还需具备有效的科技文写作能力。在此背景下,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科技文写作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为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科技文写作课程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科技文写作课程建设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科技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手段等,提出有效开设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科技文写作课程的建议,以期为提升该专业本科生科技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科技文写作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对枯落物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建庆 王静 +3 位作者 李治国 那亚 王忠武 韩国栋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为探究枯落物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以及功能群的影响,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连续十余年过度放牧的退化草原进行枯落物添加野外控制试验,处理包括不添加(CK)、添加83.3 g/m^(2)、添加166.6 g/m^... 为探究枯落物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以及功能群的影响,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连续十余年过度放牧的退化草原进行枯落物添加野外控制试验,处理包括不添加(CK)、添加83.3 g/m^(2)、添加166.6 g/m^(2)枯落物。结果显示,添加枯落物对群落高度、盖度、密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均有正向影响。添加83.3 g/m^(2)处理下群落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 cm、3%和9 g/m^(2),植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添加枯落物加剧了多年生丛生禾草与多年生根茎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间的竞争关系,植物通过改变功能群占比来适应环境变化,其中添加83.3 g/m^(2)枯落物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更为显著。综上,适量的枯落物输入通过影响群落多样性以及功能群间的关系使草地正向生长,有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荒漠草原 群落 功能群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的氯虫苯甲酰胺多孔中空二氧化硅缓释剂研发及对沙葱萤叶甲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淼 杨佳乐 +4 位作者 陈景 张文兵 李颖 韩国栋 谭瑶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8,共11页
多孔中空二氧化硅(PHS)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载体,但常规软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大多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挥发性,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存在风险。本研究以咪唑为阳离子配体、水杨酸为阴离子配体的疏水性离子液体(IMI-SA... 多孔中空二氧化硅(PHS)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载体,但常规软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大多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挥发性,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存在风险。本研究以咪唑为阳离子配体、水杨酸为阴离子配体的疏水性离子液体(IMI-SA)作为软模板,以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CHL)为模式杀虫剂,成功构建了一种简单、绿色的农药微囊缓释剂(imidazole-chlorantraniliprole-porous hollow silica,IMI-CHL-PHS)制备方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孔中空二氧化硅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载药量为19.43%;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酸性条件下释放速率快于碱性条件;IMI-CHL-PHS微囊剂具有一定的光稳定性。盆栽安全性试验表明,IMI-CHL-PHS微囊剂在推荐施用浓度及4倍推荐浓度下对黑麦草和韭菜生长均无不良影响。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采用点滴法施药时,IMI-CHL-PHS微囊剂对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幼虫的活性高于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处理后24 h,IMI-CHL-PHS微囊剂对沙葱萤叶甲3龄1 d幼虫的活性(LD50值为17.59 mg/kg)是氯虫苯甲酰胺原药(LD50值48.40 mg/kg)的2.8倍,48 h时的活性(LD50值为2.85 mg/kg)是氯虫苯甲酰胺原药(LD50值43.94 mg/kg)的17.2倍;采用浸叶法施药时,IMI-CHL-PHS微囊剂在24和48 h时的活性均低于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点滴法还是浸叶法施药,IMI-CHL-PHS微囊剂的活性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即48 h的LD50值均小于24 h的LD50值,而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的活性随时间延长并无显著变化,表明所制备的微囊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可以有效延长药剂的持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剂 缓释颗粒 离子液体 氯虫苯甲酰胺 沙葱萤叶甲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慧敏 高志伟 +3 位作者 张晓嘉 吴佳芯 王伟峰 韩国栋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4-1770,共7页
研究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为荒漠草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对土... 研究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为荒漠草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细菌群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不放牧相比,重度放牧降低了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的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含量及土壤湿度。轻度放牧降低了芽单胞菌门的丰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细菌的优势门无变化,α-多样性无变化。轻度放牧改变了细菌β-多样性。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敏感性,为实现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细菌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花苜蓿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伟业 李润泽 +3 位作者 唐芳 杜柯 伊风艳 陈鸿玺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
为了科学保存和研究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 L.)种质,本研究以113份野生花苜蓿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测定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采用2种遗传距离、3种取样方法、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6种取样比例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通过对比核心种质的均值... 为了科学保存和研究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 L.)种质,本研究以113份野生花苜蓿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测定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采用2种遗传距离、3种取样方法、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6种取样比例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通过对比核心种质的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探寻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并通过比较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变异系数、方差、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代表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欧氏距离+优先取样法+不加权类平均法+25%的取样比例”是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核心种质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多样性指数的符合率均达到90%以上,主成分累计贡献率高于原始种群,表明构建的28份苜蓿核心种质均匀分布在原始种质范围内,能够有效代表原始种质。本研究为科学利用和深入挖掘花苜蓿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优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苜蓿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种质资源研究历程及启示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公社 王德利 +3 位作者 石凤翎 武自念 申忠宝 李晓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羊草广布于欧亚大陆东部,是我国优势的禾本科多年生优质牧草,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羊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历程,将其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1951~1987年,开始羊草种质资源调查研究和省级项目立项;1988~2000年,培育出第... 羊草广布于欧亚大陆东部,是我国优势的禾本科多年生优质牧草,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羊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历程,将其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1951~1987年,开始羊草种质资源调查研究和省级项目立项;1988~2000年,培育出第一批国审羊草品种,干草出口日本;2001~2013年,早期品种扩繁推广,羊草有关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立项;2014~2021年,羊草种质资源研发体系初步建立,第二批5个国审羊草品种育成,种子规模化繁殖面积扩大,生态建设广泛应用。羊草种质资源研发历史、启示、问题及展望的探讨,对促进我国羊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加速草原生态修复、发展草牧业及国土绿化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种质资源 育种 品种 成果 历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布氏乳杆菌对青贮品质影响进展研究
18
作者 赵佳婕 贾玉山 +3 位作者 王志军 都帅 郝俊峰 格根图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5-677,共13页
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作为一种被广泛研究的益生菌,已被证实在饲料青贮发酵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布氏乳杆菌在青贮饲料中具有应用价值,但是关于其对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实... 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作为一种被广泛研究的益生菌,已被证实在饲料青贮发酵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布氏乳杆菌在青贮饲料中具有应用价值,但是关于其对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实验设计、青贮条件以及所用菌株差异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本研究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布氏乳杆菌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成分、有氧稳定性以及微生物多样性所产生的影响。在数据库中纳入了65篇已发表的文章,用于评估布氏乳杆菌对青贮的影响,结果显示:其添加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降低了难以消化的纤维含量。同时,布氏乳杆菌的添加改变了青贮饲料的发酵模式,提升了发酵品质。虽然布氏乳杆菌的添加对微生物多样性起到了抑制作用,然而,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乳酸菌的数量,并且有效抑制好氧细菌等腐败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采用亚组分析的方法,对布氏乳杆菌在青贮饲料中的影响进行精准评估,确定了布氏乳杆菌单独添加最适宜的青贮原料种类为豆科牧草;最适宜的添加量范围为1×10^(6)~1×10^(8)cfu·g^(-1);添加布氏乳杆菌青贮后的45~60 d作用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布氏乳杆菌 青贮饲料 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与种植模式影响羊草经济效益的调研分析
19
作者 闫雨婷 高洁 +4 位作者 赵牧其尔 格根图 贾玉山 王志军 那亚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7-1960,共14页
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既是具有多重生态功能的生态草,又是营养丰富的饲用草,曾是我国的主要饲草且出口创汇,目前是我国继苜蓿和饲用燕麦之后将要主推的第三大牧草。因其较强的耐旱性和耐寒性而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部的... 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既是具有多重生态功能的生态草,又是营养丰富的饲用草,曾是我国的主要饲草且出口创汇,目前是我国继苜蓿和饲用燕麦之后将要主推的第三大牧草。因其较强的耐旱性和耐寒性而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部的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通过对不同地区羊草种植过程中成本效益的调研结果进行对比效益和数据包络分析,理清各地区影响羊草种植效益的因素,为羊草大规模种植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可借鉴的经验。经实地调研,发现企业种植有育成和野生两类羊草种子。效益对比分析发现:多数地区育成种羊草的产量和收益优于野生种;灌溉条件下产量高于旱作条件;育成种羊草灌溉条件下的收益不一定高于旱作条件,野生种羊草灌溉条件的收益均低于旱作条件。经数据包络分析发现:赤峰育成种旱作、野生草种灌溉与旱作,白城野生种旱作,均存在人工成本、投入品与服务费过高、亩均产草量较低等问题,技术效率不高,产业结构不太合理,需要优化技术,加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区域 经济效益 种植模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MsTIFY10a基因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
20
作者 陈崎 张岩 +5 位作者 霍晓伟 伊风艳 石凤翎 高翠萍 栗振义 张志强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86-2795,共10页
低温是影响苜蓿产量和品质及其寒区推广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茉莉酸(Jasmonate,J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低温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紫花苜蓿茉莉酸途径关键调控基因MsTIFY10a在抗寒防御反应中的作用。以MsTIFY10a过表达和... 低温是影响苜蓿产量和品质及其寒区推广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茉莉酸(Jasmonate,J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低温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紫花苜蓿茉莉酸途径关键调控基因MsTIFY10a在抗寒防御反应中的作用。以MsTIFY10a过表达和野生型蒺藜苜蓿为材料,进行低温胁迫下表型、生理生化、光合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MsTIFY10a转基因植株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CAT活性,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指标均高于野生型植株,低温响应基因MtCML10、MtNAC和MtAOC2表达量均显著上调。MsTIFY10a通过提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能力,上调抗寒基因表达,提高苜蓿的耐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MsTIFY10a基因 抗寒性 生理 茉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