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3种生态型扁蓿豆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志勇 师文贵 +2 位作者 李鸿雁 李兴酉 刘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21-2428,共8页
采用SSR分子标记结合21个表型性状对来自内蒙古3种生态型扁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生态型的22份扁蓿豆材料在考察的4个质量性状上差异明显;在17个数量性状上,总体变异程度为黄花型扁蓿豆〉扁蓿豆... 采用SSR分子标记结合21个表型性状对来自内蒙古3种生态型扁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生态型的22份扁蓿豆材料在考察的4个质量性状上差异明显;在17个数量性状上,总体变异程度为黄花型扁蓿豆〉扁蓿豆〉细叶扁蓿豆;表型性状的遗传相似系数在31.59-113.27间,变异系数为43.30%。SSR分析结果显示,18对引物平均多态性比率为80.09%,引物平均等位位点数为6.06,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为0.32,遗传相似系数在0.37-0.47间,变异系数为61.80%。表型性状聚类、SSR分子标记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黄花型扁蓿豆和扁蓿豆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细叶扁蓿豆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表型性状 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多年生牧草种质圃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师文贵 李志勇 +2 位作者 李鸿雁 刘磊 李兴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1-474,共4页
本文简述了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概况,介绍了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状况。截止到2008年底,共收集保存了600份牧草种质资源材料,隶属10科,49属,152种。禾本科(Gramineae)牧草有24属95种,豆科(Leguminosae)牧草15属35种,占... 本文简述了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概况,介绍了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状况。截止到2008年底,共收集保存了600份牧草种质资源材料,隶属10科,49属,152种。禾本科(Gramineae)牧草有24属95种,豆科(Leguminosae)牧草15属35种,占保存材料85%以上,其中野生种有496份材料,引进栽培种有104份材料。每年向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及教学单位提供利用种质材料100余份,提供的种质材料多数用于科学研究,还有部分用于推广利用。指出了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今后在多年生牧草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及利用方面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多年生牧草种质圃 收集 保存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扁蓿豆野生居群种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志勇 师文贵 +2 位作者 于林清 赵成贵 李鸿雁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3,共5页
采用形态标记和SS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13个野生扁蓿豆居群的单位面积分枝数、花序花朵数、单枝花序数、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单荚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等种子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蓿豆野生居群间种子产量... 采用形态标记和SS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13个野生扁蓿豆居群的单位面积分枝数、花序花朵数、单枝花序数、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单荚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等种子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蓿豆野生居群间种子产量性状的变异为19.97%-109%,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幅为0.08-11.208 kg/hm2(P〈0.05);种子千粒重的变异最小,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根据形态性状聚类结果显示:13个野生居群可分成4大类群;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各居群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1.00-0.11,可见扁蓿豆野生居群间的种子产量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经UPGMA方法建立的树状图,可将13个野生居群划分为4大类群。两种标记结果部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种子产量性状 遗传多样性 形态性状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和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婷婷 吴新宏 +2 位作者 姚国征 王秋菊 李鹏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2-107,共6页
根据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的主要影响因子,在设定多层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植被-风沙活动-土壤"指标体系,并用AHP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植被所占的权重最大(为0.637),其次为风沙活动(为0.258),最后是土壤(为0.10... 根据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的主要影响因子,在设定多层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植被-风沙活动-土壤"指标体系,并用AHP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植被所占的权重最大(为0.637),其次为风沙活动(为0.258),最后是土壤(为0.105),充分说明植被在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沙化 治理 生态效益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技术规程 被引量:3
5
作者 师文贵 李志勇 +3 位作者 卢新雄 赵来喜 李鸿雁 刘磊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4-139,共6页
依照《农作物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程》,结合国家种质牧草中期库和多年生牧草圃在牧草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技术方面取得的丰富经验,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牧草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技术规程",使得牧草种质资源进行更科学的繁殖更新,为遗... 依照《农作物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程》,结合国家种质牧草中期库和多年生牧草圃在牧草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技术方面取得的丰富经验,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牧草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技术规程",使得牧草种质资源进行更科学的繁殖更新,为遗传完整且稳定的活种质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种质资源 繁殖更新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荒漠草原退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春亮 韩文军 +1 位作者 王海 那日苏 《草原与草业》 2015年第3期22-26,共5页
草地退化是一直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施肥是草地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解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氮、磷等肥料施用后对退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有机磷酸二铵等,在内蒙古赛汗塔拉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进行了施肥试... 草地退化是一直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施肥是草地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解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氮、磷等肥料施用后对退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有机磷酸二铵等,在内蒙古赛汗塔拉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对植被盖度、密度的影响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在3.8kg100m-2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38.8%(P<0.05)。过磷酸钙对植被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有机磷酸二铵在施肥量是1.25kg100m-2时,盖度和密度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24%和31.8%;在1.25和5.15kg100m-2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53.1%、56.1%(P<0.05)。基于同样的纯氮添加量的比较说明,有机磷酸二铵与尿素相比,在地上生物量和密度方面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草地施肥 退化草地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蓿豆不同分布区野生居群形态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师文贵 李志勇 +3 位作者 李鸿雁 赵成贵 李兴酉 刘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1-1006,共6页
结合数量统计分析对扁蓿豆14个居群的14项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叶长、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形状、种子长和千粒重以外,其余形态性状在居群间或居群内都表现显著差异;以14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14个居群分为4类... 结合数量统计分析对扁蓿豆14个居群的14项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叶长、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形状、种子长和千粒重以外,其余形态性状在居群间或居群内都表现显著差异;以14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14个居群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叶面积、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和种子宽等5个性状是造成扁蓿豆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形态变异 居群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鹅观草属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特征比较 被引量:16
8
作者 常雪刚 徐柱 +1 位作者 易津 闫伟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3-450,共8页
为比较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不同种植物间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将不同来源的6种鹅观草属植物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典型草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太仆寺旗草地资源生态监测与评价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种植,运用刮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将其成熟叶... 为比较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不同种植物间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将不同来源的6种鹅观草属植物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典型草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太仆寺旗草地资源生态监测与评价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种植,运用刮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将其成熟叶片制成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叶片下表皮的4项表型性状,并测定叶片下表皮和叶横切面的17项数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6种鹅观草属植物叶片表型特征较一致,测量指标中气孔长宽比和长细胞长度变异系数较大。方差分析表明,叶中脉厚、叶厚、上表皮厚、气孔指数等12项指标在6种植物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这些指标能作为鹅观草属内种间的分类依据。主成分分析表明,17项数量指标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前3个主成分上,分别是叶片储水和输水功能结构、叶片表皮特征结构以及抵抗逆境的结构。聚类分析将这6种植物聚成3类,即黑药鹅观草(R.melanthera Keng)和垂穗鹅观草(R.nutans Keng)各为一类,纤毛鹅观草(R.ciliaris Nevski)、多变鹅观草(R.varia Keng)、直穗鹅观草(R.turczaninovii Nevski)和肃草(R.stricta Keng)聚为另一类,这与该属植物形态学上的分类相同。因此,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可以作为分类学上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观草属 表型性状 解剖结构 叶表皮 叶片横切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不同类型沙地上植物群落根系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阔东 高丽 +2 位作者 闫志坚 阿斯嘎 富兰格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共9页
通过对库布齐沙漠不同类型沙地上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了不同植物群落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比根长以及不同径级根系根长密度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沙地植物群落总根长差异不显著,总根质量与比根长差异显著... 通过对库布齐沙漠不同类型沙地上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了不同植物群落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比根长以及不同径级根系根长密度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沙地植物群落总根长差异不显著,总根质量与比根长差异显著,且根系主要分布于0-30 cm土层。土壤容重与土壤含水量均对沙地植被的根系垂直分布影响较大,但对不同类型沙地根系参数的影响存在差异。细根(d≤2 mm)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在总根系当中所占比例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根系参数 垂直分布 径级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个苜蓿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叶水势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超 王育青 +1 位作者 高丽 闫志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9,共7页
在田间旱作条件下,对9个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水势及其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波动趋势呈单峰曲线,均在中午出现峰值,方差分... 在田间旱作条件下,对9个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水势及其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波动趋势呈单峰曲线,均在中午出现峰值,方差分析得出Fm、Fv、Fv/Fm、Fv/Fo以及PSⅡ活性中心数(RC/ABS)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基于叶绿素荧光参数参试品种聚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准格尔苜蓿、草原2号、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叶绿素荧光特性较优,第二类包括肇东苜蓿、甘农3号、公农1号和龙牧803,叶绿素荧光特性较差;9个苜蓿品种水势日变化较大,其中准格尔苜蓿和敖汉苜蓿叶片水势较高且较为稳定,而公农1号和肇东苜蓿叶水势较低。准格尔苜蓿、草原2号、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对环境耐受性较好,肇东苜蓿、甘农3号、公农1号和龙牧803对环境耐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田间旱作 叶绿素荧光参数 叶水势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土壤蛋白酶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素娟 高丽 +2 位作者 苏和 闫志坚 聂素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17,共5页
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对库布齐沙地不同生境下土壤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流动沙地中,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垂直变化为10-20 cm〉2-5 cm〉5-10cm〉0-2 cm。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中,土壤蛋白... 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对库布齐沙地不同生境下土壤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流动沙地中,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垂直变化为10-20 cm〉2-5 cm〉5-10cm〉0-2 cm。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中,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垂直变化为0-2 cm〉2-5 cm〉5-10 cm〉10-20 cm。在半固定沙地中无结皮类型的土壤蛋白酶活性大于藻结皮类型,在固定沙地中藓结皮类型土壤蛋白酶活性〉藻结皮类型〉无结皮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地 不同沙地类型 土壤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政策对生物多样性及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评估 被引量:7
12
作者 闫伟红 徐柱 +3 位作者 王育青 柳剑丽 肖海峻 单贵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0-259,共10页
本研究针对国际国内关于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相关文件,分别进行了梳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进程及其存在问题,深入了解和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原则、发展方向和本质。揭示了中国关于生物多样... 本研究针对国际国内关于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相关文件,分别进行了梳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进程及其存在问题,深入了解和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原则、发展方向和本质。揭示了中国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借鉴美国、欧盟和印度等国家经验,作为探寻中国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的思路和原则。基于此,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 法律 法规 生物多样性 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草属植物ISSR遗传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闫伟红 徐柱 +1 位作者 李临杭 马玉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8期60-64,共5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和吉林6省区,经引种栽培筛选出的5种12个冰草属植物居群,进行DNA分子水平的遗传结构分析和评价。构建了国内冰草属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检测出88...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和吉林6省区,经引种栽培筛选出的5种12个冰草属植物居群,进行DNA分子水平的遗传结构分析和评价。构建了国内冰草属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检测出8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3条,多态性条带的比例为94.32%,表明供试材料遗传多态性丰富。不同物种居群间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不同,蒙古冰草遗传多样性最大,其次为冰草,光穗冰草最小。种间遗传分化占冰草属物种遗传多样性的56.35%,冰草物种地区间遗传多样性高于地区内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显示,同种不同材料基本能够聚在一起,但有交叉现象,部分材料表现出地域性;生态环境相似的物种遗传距离较近,聚类在一起。种间亲缘关系能够推测冰草属5个种的系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草属 ISSR 遗传分析 居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规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婷婷 高永 +3 位作者 吴新宏 李鹏 贺晶 吴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3-188,共6页
【目的】研究小针茅(Stipa klemenzii)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规律,为荒漠草原碳储量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测定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小针茅荒漠草原2种草地类型(小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狭叶锦鸡儿-小针茅+... 【目的】研究小针茅(Stipa klemenzii)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规律,为荒漠草原碳储量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测定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小针茅荒漠草原2种草地类型(小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狭叶锦鸡儿-小针茅+无芒隐子草)生长季(2011年5-9月)各月的地下生物量,分析了小针茅草原2种主要草地类型0~60cm土层地下生物量5-9月各月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小针茅草原2种主要草地类型总地下生物量及各层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N"型,地下生物量峰值出现在7月;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呈明显的垂直空间分布格局,之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递减趋势明显,呈"T"型分布;0~10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最高,所占比例最大;在30cm以下土层根系分布较少,地下生物量明显减少;0~30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占总地下生物量的80%以上,且二者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在0~60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呈递减趋势,且主要集中在0~30cm土层,可以用0~30cm土层地下生物量模拟总地下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茅草原 地下生物量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及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柱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共6页
在我国草原资源利用强度日益增加、草原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受威胁的背景下,为确保草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过程和可持续性,针对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重点论述了我国草原生物多样性... 在我国草原资源利用强度日益增加、草原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受威胁的背景下,为确保草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过程和可持续性,针对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重点论述了我国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现状、进展以及对草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作用的评价,旨在以保证在国家、区域性水平上对草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占有最大信息量,用来监测草原生物多样性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并有效地策划和实施中国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计划。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完善和制定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我国草原生物多样性及优化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物多样性 法律 草原生态系统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草叶片光合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伟红 徐柱 +1 位作者 李临杭 马玉宝 《草业与畜牧》 2010年第7期10-15,共6页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旱作条件下引种栽培的3份冰草材料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冰草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双峰型,第一峰值均出现在10∶00左右,第二峰值均出现在14∶00,在中午12∶00,3份材料都出现不同程度的&qu...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旱作条件下引种栽培的3份冰草材料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冰草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双峰型,第一峰值均出现在10∶00左右,第二峰值均出现在14∶00,在中午12∶00,3份材料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午休"现象,"午休"现象最明显的是来自山西的冰草,而当地冰草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和最大值均高于其它两种材料;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片水压亏缺(VPD)均为单峰曲线,峰值时间不一致,综合比较上述参数的日均值或最大值,表现为NMC3>HBC1>SXC2;3份材料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对光合速率日变化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PAR和Ca,生理因子是叶绿素b含量和VPD,对蒸腾速率日变化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RH和Ca,生理因子是VPD和叶绿素a含量;地理来源较近的材料,引种栽培表现出较好的光合特性和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草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叶绿素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基因组中的CRW同源序列在偃麦草中的FISH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陆坤 徐柱 +1 位作者 刘朝 张学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41-1148,共8页
为了确定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Liu&Wang)和六倍体中间偃麦草(Th.intermedium,[Host]Barkworth&Dewey)的基因组组成,根据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着丝粒自主型反转录转座子(CRW)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 为了确定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Liu&Wang)和六倍体中间偃麦草(Th.intermedium,[Host]Barkworth&Dewey)的基因组组成,根据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着丝粒自主型反转录转座子(CRW)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二倍体拟鹅观草(Pseudoroegneria spicata,áLve)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筛选到一条St基因组着丝粒区相对特异反转录转座子的部分序列pStC1,长度为1.755kb(GenBank登录号:FJ952565),其中有800bp与小麦着丝粒反转录转座子(CRW)的LTR区高度同源,另有小部分片段与其外壳蛋白编码基因(gag)部分同源,并且包含一段富含AGCAAC碱基的重复序列。以pStC1为探针,对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FISH检测结果显示其基因组组成为两个St组3个E组(St1St2EeEbEx);pStC1与中间偃麦草杂交时,不仅St基因组上有强烈的荧光信号,而且E基因组一些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域也有杂交信号,说明偃麦草属异源多倍体物种在其形成及进化过程中St与E基因组之间在着丝粒及近着丝粒相关区域可能存在协同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麦草属 着丝粒 近着丝粒 反转录转座子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