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区草地-家畜优化配置研究——以青海省玛沁县1牧户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孙金金 焦婷 +3 位作者 李亚娟 王芳 汪鹏斌 鱼小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8-735,共8页
针对牧区牧草资源短缺、草畜平衡矛盾突出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本文构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度量的家庭牧场草地-家畜优化配置模型。以青海省玛沁县夏季牧场不足、冬春牧场剩余的1牧户为例,在分析现有家庭牧场草畜供需平衡的基础上... 针对牧区牧草资源短缺、草畜平衡矛盾突出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本文构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度量的家庭牧场草地-家畜优化配置模型。以青海省玛沁县夏季牧场不足、冬春牧场剩余的1牧户为例,在分析现有家庭牧场草畜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设置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家畜优化配置方案集并求解,进而分析草地-家畜优化配置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及其综合效益。优化配置中,将载畜量由原来的520个羊单位减为418个羊单位,划分冬春季牧场草地面积5.4hm^2为夏季放牧,秋季牧场不作调整,冬春季牧场营养超载,结合补充精料和人工草地补饲休牧40d,放牧212d。优化配置方案下综合效益可分别提高11.8%,27.8%和27.8%。返青期休牧补饲可以使经济效益平均提高5%,生态效益平均提高22.5%,综合效益平均提高27.5%。延长夏季放牧时间为97d可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分别降低24.7%,16.5%和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家庭牧场 草地-家畜 返青期 气候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海北州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亚娟 曹广民 龙瑞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9-1043,1050,共6页
为探索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青藏高原青海省海北州原生矮嵩草(Kobresia humil)草甸、原生灌丛草甸、退化矮嵩草草甸、退化灌丛草草甸、人工草地、农田地为研究对象,对各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进行研究。结果... 为探索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青藏高原青海省海北州原生矮嵩草(Kobresia humil)草甸、原生灌丛草甸、退化矮嵩草草甸、退化灌丛草草甸、人工草地、农田地为研究对象,对各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化导致0~10cm土层土壤容重增大,而对下层土壤容重没有明显影响,2种退化草地0~1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均大于10~20cm土层,其中退化灌丛草甸与原生灌丛草甸之间差异显著(P<0.05),人工种植也导致表层土壤容重有升高的趋势,人工种草和开垦均导致0~20cm土层土壤容重的变异消失。草地退化和开垦均导致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降低,草地退化还导致土壤全磷含量降低,但开垦为农田后对土壤全磷的影响不大;草地退化和开垦也导致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沿土壤深度的变异消失。草地退化后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明显降低,而退化对10~2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大。草地退化、开垦和农用均导致土壤表层速效氮的损失,草地开垦和农用的损失尤为剧烈;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较为复杂,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北州 草地利用方式 土壤容重 碳氮磷 土层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亚娟 曹广民 +1 位作者 龙瑞军 姚拓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4-529,共6页
以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和土壤主要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结果表明总生物量的排序为... 以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和土壤主要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结果表明总生物量的排序为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人工草地,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的生物量明显降低,尤其是地下生物量,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的地下生物量分别为高寒草甸草原的31.9%,54.8%和13.9%,总生物量分别仅为高寒草甸草原的32.8%,49.4%和29.5%。人工草地的表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而退化对土壤容重没有明显影响,3种天然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容重在土壤剖面的变异也不明显。4种类型草地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很低的水平,退化主要造成表层土壤碳氮的严重损失,平均分别损失了53.0%和52.4%,4种利用方式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极低,而退化对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草原 退化高寒草甸草原 退化高寒草原 人工草地 生物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文兰 师尚礼 +1 位作者 田福平 罗永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以紫花苜蓿甘农3号(Medicago satial L.‘Gannong No.3’)为材料,设计了210,263,315,368,420万株·hm-2的5个种植密度,在种植第二年第一茬的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留茬5cm刈割,刈割部分从下到上以植株枝条第3茎节及以下作为下层,第... 以紫花苜蓿甘农3号(Medicago satial L.‘Gannong No.3’)为材料,设计了210,263,315,368,420万株·hm-2的5个种植密度,在种植第二年第一茬的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留茬5cm刈割,刈割部分从下到上以植株枝条第3茎节及以下作为下层,第4茎节至第6茎节作为中层,以第7茎节及以上作为上层,研究不同密度对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群落空间各层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同一生育时期各层叶片C、N、P含量均下降,而叶片C∶N和C∶P则升高,分枝期和现蕾期的叶片C含量及初花期的叶片P含量对密度处理较为敏感;随着紫花苜蓿生育期的推进,相同密度下紫花苜蓿各层叶片C、N、P含量均减小,而C∶N和C∶P则增大;同一生育时期相同种植密度下,叶片C、N、P含量及N∶P的大小顺序为上层>中层>下层,C∶N和C∶P为下层>中层>上层。分枝期和现蕾期平均叶片N∶P均处于11~12之间,这2个时期紫花苜蓿受N限制;初花期N∶P为11.63~14.48,紫花苜蓿受N、P共同限制。紫花苜蓿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68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植密度 生育时期 叶片 分层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镉、铅对7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1
5
作者 鱼小军 张建文 +5 位作者 潘涛涛 张媛 丁爽 杨红梅 肖红 匡彦蓓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3-803,共11页
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了重金属铜、镉、铅离子对7种豆科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Cd^(2+)和Pb^(2+)浓度的增大,毛苕子(Vicia villosa)、红三叶(Tri folium pratense)、苜蓿(Medica go Varia)、小冠花(Coronil... 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了重金属铜、镉、铅离子对7种豆科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Cd^(2+)和Pb^(2+)浓度的增大,毛苕子(Vicia villosa)、红三叶(Tri folium pratense)、苜蓿(Medica go Varia)、小冠花(Coronilla varia)、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和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的根长和芽长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但毛苕子的降低趋势相对较缓。经300 mg·L^(-1)的Cu^(2+)处理后,红豆草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200,300和400 mg·L^(-1)浓度的Cu^(2+)下红豆草种子的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经150 mg·L^(-1)的Cd^(2+)浓度处理下红豆草种子的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在500和1000 mg·L^(-1)的pb^(2+)处理下红豆草种子的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和2000 mg·L^(-1)的Pb^(2+)处理(P<0.05)。随着Cu^(2+),Cd^(2+)和Pb^(2+)离子浓度的增大,红豆草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幼苗的根长和芽长都呈降低趋势。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供试7种豆科植物种子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芽长和相对根长进行隶属函数值计算,得出种子萌发期耐重金属胁迫的隶属函数总平均值,耐Cu^(2+)的强弱顺序为:红豆草>毛苕子>红三叶>百脉根>苜蓿>扁蓿豆>小冠花;耐Cd^(2+)的强弱顺序为:红豆草>毛苕子>红三叶>百脉根>扁蓿豆>苜蓿>小冠花;耐Pb^(2+)的强弱顺序为:红豆草>毛苕子>扁蓿豆>红三叶>小冠花>苜蓿>百脉根。综合分析,红豆草和毛苕子种子在萌发期对重金属Cu^(2+),Cd^(2+)和Pb^(2+)的耐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CU2+ Cd2+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份燕麦种质在肃南皇城镇的生产性能比较 被引量:50
6
作者 杨海磊 徐长林 +6 位作者 鱼小军 肖红 张建文 安晓东 杨发森 任宝虎 周瑞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对14份燕麦(Avena sativa)种质株高、产草量、营养、种子产量、千粒重、发芽率等方面进行评比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在甘肃省肃南县皇城地区种植的燕麦种质。结果表明,青永久479号植株高度最高,达到151.3 cm;青永久474号最矮,为128.4 cm... 对14份燕麦(Avena sativa)种质株高、产草量、营养、种子产量、千粒重、发芽率等方面进行评比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在甘肃省肃南县皇城地区种植的燕麦种质。结果表明,青永久479号植株高度最高,达到151.3 cm;青永久474号最矮,为128.4 cm。青永久12号分蘖最多,为2.0;其余燕麦种质的分蘖都低于2.0。叶茎比变化在1.79~2.46,青永久195号叶茎比最高(2.46),陇燕2号最低(1.79)。陇燕2号干草产量最高,为11.11 t·hm^(-2);巴燕3号最少,为7.71t·hm^(-2)。青永久416号干草粗蛋白含量最高,为8.2%;青永久195号的最低,为6.3%。青永久97号干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为47.4%;加燕2号的最低,为37.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是青永久233号,为59.5%;陇燕2号最高,为66.7%。巴燕3号、青海444、青永久93、青永久474和甘南燕麦种质能够成熟,适宜籽实农业生产,其中种质甘南的千粒重、发芽率以及种子产量表现最好。综合结果表明,青永久479、青永久167和青永久233适宜在肃南皇城进行营养体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营养价值 皇城镇 产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垄沟覆膜方式对苜蓿生长、根颈及根系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鱼小军 景媛媛 +5 位作者 徐长林 师尚礼 张建文 陈陆军 杨海磊 肖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52,共10页
高寒区缺乏耐寒苜蓿品种和适宜的栽培技术,严重阻碍了该区域旱作苜蓿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为高寒区苜蓿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天祝高寒牧区研究了垄沟覆膜、垄沟覆膜+覆土、平膜全覆和垄沟4种种植方法下苜蓿生长特性及第2年苜蓿返... 高寒区缺乏耐寒苜蓿品种和适宜的栽培技术,严重阻碍了该区域旱作苜蓿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为高寒区苜蓿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天祝高寒牧区研究了垄沟覆膜、垄沟覆膜+覆土、平膜全覆和垄沟4种种植方法下苜蓿生长特性及第2年苜蓿返青时的根颈和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垄沟覆膜处理显著提高了高寒区苜蓿的生长,促进了苜蓿根颈、根颈芽和根系的生长。在种植当年,垄沟覆膜下苜蓿的自然株高可达41.2 cm,2级分枝数达25.1个,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达975.44和249.37 kg/hm2,均显著高于垄沟覆膜+覆土、平膜全覆和垄沟处理(P<0.05)。与垄沟种植方式相比,垄沟覆膜种植方式下的苜蓿鲜草产量提高了74%,干草产量提高了73.2%。垄沟覆膜处理下苜蓿单株根颈返青芽数(17.0个/株)和根颈直径(9.87 mm)分别是垄沟处理(6.5个/株,2.00mm)的2.63和4.94倍。垄沟覆膜和平膜全覆的苜蓿根颈入土深度分别为3.37和3.35 cm,显著低于垄沟覆膜+覆土处理(4.71 cm)与垄沟处理(4.73 cm)。垄沟覆膜处理下的苜蓿单株根体积(9.288 cm3/株)、根表面积(466.287 cm2/株)、根系生物量(7.76 g/株)、主根长度(85.55 cm)、主根直径(8.36 mm)和侧根数(26.27个)均显著高于平膜全覆处理、垄沟覆膜+覆土处理和垄沟处理(P<0.05)。平膜全覆处理和垄沟覆膜+覆土处理间的根颈芽数、根颈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垄沟处理(P<0.05)。平膜全覆处理、垄沟覆膜+覆土和垄沟处理间的主根长度、主根直径和根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垄沟覆膜处理极大地提高了苜蓿的根颈粗、根颈芽、主根深、根体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系生物量,提高了苜蓿产草量,建议在类似甘肃天祝高寒区的地区使用垄沟覆膜技术建植苜蓿人工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覆膜 苜蓿 高寒区 生长特性 根颈和根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份扁蓿豆种质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潘涛涛 鱼小军 +4 位作者 肖红 柴锦隆 王艳 张建文 杨海磊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650-2663,共14页
利用不同浓度NaCl(0,100,200,300mmol·L-1)溶液处理12份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种质种子,通过砂培法研究其苗期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供试12份扁蓿豆种质的绝对株高、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 利用不同浓度NaCl(0,100,200,300mmol·L-1)溶液处理12份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种质种子,通过砂培法研究其苗期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供试12份扁蓿豆种质的绝对株高、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不断上升。与对照相比,景泰种质绝对株高平均降幅最大,为16.4%;镇原种质绝对株高、单株地上生物量下降较慢,分别为30.6%、35.0%;100~300mmol·L-1 NaCl处理下陇西种质叶片相对含水量降幅均最大,分别为6.2%、21.5%、30.3%;300mmol·L-1 NaCl浓度处理景泰种质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最快,达4.4倍。与对照相比,各材料根总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在300mmol·L-1 NaCl处理下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天水种质下降最快,陇西下降最慢;200和300mmol·L-1浓度处理下各材料叶绿素含量均小于低浓度处理和对照,且后者显著低于对照(P<0.05)。各扁蓿豆种质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随盐浓度的上升总体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除陇西、临夏、宁县、土默特扁蓿豆种质随盐浓度的增加上升外,其余8份种质均先升后降。NaCl胁迫使各扁蓿豆种质光合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参试种质种子苗期耐盐性强弱依次为景泰>永昌>土默特>宁县>天水>天祝>夏河>临夏>榆中>自选8号>陇西>镇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苗期耐盐性 单株地上生物量 根系形态 可溶性糖含量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生物量空间层次分布与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对P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文兰 师尚礼 +1 位作者 田福平 罗永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2-329,共8页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al L.‘Gannong No.3’)为材料,设计4个水平(0,80,120,160Kg·hm-2)的P添加田间试验,在种植第二年第一茬初花期留茬5cm刈割,刈割部分从下到上以植株枝条第3茎节及以下作为下层,第4茎节至第6茎...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al L.‘Gannong No.3’)为材料,设计4个水平(0,80,120,160Kg·hm-2)的P添加田间试验,在种植第二年第一茬初花期留茬5cm刈割,刈割部分从下到上以植株枝条第3茎节及以下作为下层,第4茎节至第6茎节作为中层,以第7茎节及以上作为上层,研究不同空间草层苜蓿生物量分布与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对P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施P量的增加,苜蓿上、中、下3层生物量显著增加,且以下层的增幅最大,尤以120kg·hm-2的P添加量最为明显;上、中、下3层叶片C、P含量与P添加量呈现正相关,施P增加了各层叶片C,N,P含量,且上、中、下3层叶片的C,N,P含量对P添加的敏感性由上到下依次递减;上、中、下3层叶片C:N,C:P和N:P均随着P添加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各层叶片C:N在P添加120Kg·hm-2降幅最大,C:P和N:P在P添加160Kg·hm-2降幅最大;P添加不仅显著增加苜蓿叶片对P的吸收,而且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苜蓿叶片对C和N的吸收;在120kg·hm-2的P处理下,苜蓿生物量和叶片N含量达到最大,叶片C,P含量也达到较高水平;根据N,P含量与化学计量比来判断,研究区苜蓿生长受N和P共同限制,但随着P添加量的增加,苜蓿逐渐受到N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叶片 分层 生物量 生态化学计量学 P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钠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丽珍 陈伟 陈本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4-120,共7页
【目的】探索腐殖酸钠(SH)单施及其与磷肥(P)配施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6个SH施肥水平(SH,SH2,SH3,SH4,SH5,SH6)和2个磷肥施用水平(P1,P2),测定单株株高、单株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单株主根长、单株根表面积... 【目的】探索腐殖酸钠(SH)单施及其与磷肥(P)配施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6个SH施肥水平(SH,SH2,SH3,SH4,SH5,SH6)和2个磷肥施用水平(P1,P2),测定单株株高、单株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单株主根长、单株根表面积、单株根平均直径、单株根体积及根系活力.【结果】与对照(CK)相比,SH单施及其与P配施对紫花苜蓿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根系活力、地下生物量、株高及地上生物量均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且促进程度表现为SH-P1>SH-P2>SH;同时,紫花苜蓿地下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SH-P1处理组中,根系各形态指标、根系活力、株高及植株生物量随SH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其增至一定程度(SH4或SH5)后开始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可得,SH5-P1处理综合表现最好,且获得的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最高.【结论】试验肥效最佳的处理组合为SH5-P1,即腐殖酸钠为11.25g/盆,磷肥为3.41g/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腐殖酸钠 根系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Cu^(2+)、Cd^(2+)和Pb^(2+)对8种禾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0
11
作者 孙金金 鱼小军 +2 位作者 王金辉 任志航 王晓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3-683,共11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Cu^(2+)(200、300、400和500mg·L-1)、Cd^(2+)(1、50、150和200mg·L-1)、Pb^(2+)(500、1 000、1 500和2 000mg·L-1)对8种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胁迫对禾本科植物种子... 研究了不同浓度Cu^(2+)(200、300、400和500mg·L-1)、Cd^(2+)(1、50、150和200mg·L-1)、Pb^(2+)(500、1 000、1 500和2 000mg·L-1)对8种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胁迫对禾本科植物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植物种类及重金属离子不同而有差异。随着Cu^(2+),Cd^(2+)和Pb^(2+)浓度的增大,8种禾本科草种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供试不同浓度的Cu^(2+),Cd^(2+)和Pb^(2+)对8种植物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高浓度胁迫下会出现"无根苗"。通过采用性状相对值对本试验进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8种禾本科植物耐Cu^(2+)的强弱顺序为:玉米>高丹草>燕麦>黑麦>无芒雀麦>黑麦草>垂穗披碱草>高羊茅,耐Cd^(2+)的强弱顺序为:高丹草>黑麦>玉米>燕麦>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黑麦草>高羊茅,耐Pb^(2+)的强弱顺序为:高丹草>燕麦>玉米>黑麦>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黑麦草>高羊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Cd2+ PB2+ 禾本科草种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土壤物理特性和微生物数量对模拟践踏的响应
12
作者 柴锦隆 徐长林 +5 位作者 张建文 杨海磊 肖红 潘涛涛 王艳 鱼小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4-1240,共7页
为探明高寒草甸土壤对家畜践踏的响应机制,于甘肃天祝进行了牦牛和藏羊的模拟践踏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模拟践踏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cm土层的土壤紧实度和容重,随着践踏强度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而呼吸速率... 为探明高寒草甸土壤对家畜践踏的响应机制,于甘肃天祝进行了牦牛和藏羊的模拟践踏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模拟践踏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cm土层的土壤紧实度和容重,随着践踏强度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而呼吸速率和饱和导水率呈递减趋势。0~10cm土层的3大微生物数量随践踏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同一践踏强度下,牦牛践踏后0~10cm土层的土壤紧实度和容重均大于藏羊践踏处理;而饱和导水率、呼吸速率和微生物数量均小于藏羊践踏处理。综合分析认为,家畜的践踏强度越大,土壤的压实效应越显著;一个生长季的模拟践踏主要影响0~10cm土层土壤的物理性质;且牦牛对土壤的压实效应和对微生物分布的抑制作用均大于藏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践踏 土壤物理特性 土壤微生物 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