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根结线虫种类鉴定及分布 被引量:2
1
作者 葛俊杰 钱秀娟 +1 位作者 王延红 刘长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8-59,共2页
于2010—2012年对甘肃省各蔬菜产区根结线虫种类采用传统会阴花纹切片和同工酶两种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发现:甘肃省蔬菜根结线虫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gyne incognita)和爪哇根结线虫(Meloidgyne java),其中南方根结线虫... 于2010—2012年对甘肃省各蔬菜产区根结线虫种类采用传统会阴花纹切片和同工酶两种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发现:甘肃省蔬菜根结线虫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gyne incognita)和爪哇根结线虫(Meloidgyne java),其中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根结线虫主要分布于兰州市、白银市、陇南市、武威市、庆阳市、平凉市和天水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花纹 同工酶 南方根结线虫 爪哇根结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草食动物饲养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4
2
作者 焦婷 曹文侠 +4 位作者 蒲小鹏 赵生国 祁娟 雷赵民 苏军虎 《中国牛业科学》 2019年第4期93-96,共4页
结合当前草牧业发展现状,笔者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尝试。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中... 结合当前草牧业发展现状,笔者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尝试。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中的综合应用及其效果,并结合雨课堂的应用,使得课程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及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食动物饲养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项目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草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何国兴 韩天虎 +7 位作者 柳小妮 张德罡 李强 孙斌 潘冬荣 刘志刚 关文昊 杨军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4-1013,共10页
本文基于甘肃省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及气象数据,研究了甘肃省草地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生长季草地NDVI整体水平较低但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0.030... 本文基于甘肃省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及气象数据,研究了甘肃省草地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生长季草地NDVI整体水平较低但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0.030·(10a)^(-1),草地NDVI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20年间生长季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甘肃省草地的19.08%,主要分布在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地生长季NDVI保持稳定,其中高寒草甸NDVI整体较高且稳定性较强;生长季草地NDVI受夏季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人类活动主要促进了草地NDVI的增长。整体而言,甘肃省草地NDVI呈现增长趋势且稳定性较高,降水量对草地NDVI的影响较强。另外,生态工程也促进了草地NDVI增长,需长期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草地NDVI 驱动因素 生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反演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国兴 柳小妮 +8 位作者 张德罡 李强 蒲小鹏 刘志刚 关文昊 杨军银 韩天虎 孙斌 潘冬荣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3-602,共10页
本研究以甘肃省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遥感数据和2014年实测数据,采用经验回归模型法构建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估算模型,并研究了过去20年高寒草甸FVC时空变化规律、稳定性及变化原因,以期为FVC动... 本研究以甘肃省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遥感数据和2014年实测数据,采用经验回归模型法构建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估算模型,并研究了过去20年高寒草甸FVC时空变化规律、稳定性及变化原因,以期为FVC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6种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中除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外,其余VI与FVC相关系数均大于0.65(P<0.01);模型精度检验发现高寒草甸FVC最佳反演模型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二项式模型:y=-0.65 x 2+1.97 x—0.23(R 2=0.81,RMSE=7.33);甘肃省高寒草甸FVC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20年FVC均值处于较高水平,年均FVC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速0.15%·a-1,其中FVC增加的面积占52.76%,稳定的面积占27.58%,下降的面积占19.66%,FVC变异系数小于0.15的面积占86.57%。综上所述,2000—2019年甘肃省高寒草甸FVC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并且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植被覆盖度 反演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草地NPP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5
5
作者 何国兴 柳小妮 +8 位作者 张德罡 杜月红 李强 刘志刚 关文昊 杨军银 韩天虎 孙斌 潘冬荣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797,共10页
本研究利用MOD17A3 NPP和气象数据对甘肃省天然草原2000—2019年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进行动态监测,并利用趋势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研究近20年草地NPP时空变化规律与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近20年,甘肃省草地NP... 本研究利用MOD17A3 NPP和气象数据对甘肃省天然草原2000—2019年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进行动态监测,并利用趋势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研究近20年草地NPP时空变化规律与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近20年,甘肃省草地NPP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达4.72 gC·m^(-2)·a^(-1)·(10a)^(-1),草地NPP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0年间草地NPP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甘肃省草地的75.70%,主要分布在陇中黄土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大部以及陇南山地;草地NPP变异系数小于0.15的面积仅占40.31%,以山地草甸、低地草甸和高寒草甸为主,草地NPP整体呈现高波动性;草地NPP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高,温性草原NPP对降水量的响应最敏感,温性荒漠草原次之,高寒草原对降水响应最低。综上所述,甘肃省草地NPP呈现增长趋势但稳定性低,对降水量的响应强于气温,生态工程对草地NPP具有促进作用,需长期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草地NPP 时空变化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温性荒漠4种草地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活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娅丽 何国兴 +4 位作者 柳小妮 张德罡 徐贺光 纪童 姜佳昌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9-1499,共11页
为明确陇中温性荒漠不同草地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各组分分布状况,本研究以陇中温性荒漠为对象,分析了4种草地型(盐爪爪型,红砂型,珍珠猪毛菜型,合头藜型)S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sable organic carbon,ROC)... 为明确陇中温性荒漠不同草地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各组分分布状况,本研究以陇中温性荒漠为对象,分析了4种草地型(盐爪爪型,红砂型,珍珠猪毛菜型,合头藜型)S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sable organic carbon,ROC)、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ineral-bound organic carbon,MOC)、惰性有机碳(Non-labile carbon,NLC)的含量和分配比例及碳库活度(Carbon pool activity,CA)的差异性变化。结果表明:SOC,ROC,POC,MOC,NLC,CA和ROC分配比例盐爪爪型草地显著高于其他草地型;在SOC及其组分中,POC可作为评估陇中温性荒漠草地型变化对SOC库影响的良好指标;SOC组分和CA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盐爪爪型草地可作为提高陇中温性荒漠SOC及组分含量的优选类型,今后应加强对盐爪爪型草地的保护,改善土壤质量,稳定土壤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 草地型 土壤有机碳组分 碳库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草场不同载畜量下土壤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焦婷 常根柱 +5 位作者 周学辉 杨红善 侯彦会 苗小林 刘荣堂 蒲小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4,共7页
对肃北高寒草甸不同载畜量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载畜量下不同土壤深度草地土壤肥力不同。0-20 cm土壤水分、pH和有机质随载畜量增加而下降,土壤容重则随载畜量和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放牧草地土壤均呈... 对肃北高寒草甸不同载畜量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载畜量下不同土壤深度草地土壤肥力不同。0-20 cm土壤水分、pH和有机质随载畜量增加而下降,土壤容重则随载畜量和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放牧草地土壤均呈弱碱性;0-20 cm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在高载畜量区达到峰值(P〈0.01),其中全氮和速效钾在中载畜量区出现最低值;0-20 cm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区高于中区和低区,随土层的加深,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层次间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间以及它们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间具一定相关性,说明土壤酶可以用来表征土壤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载畜量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汾市树叶磁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重金属污染的指示 被引量:15
8
作者 曹丽婉 胡守云 +2 位作者 Appel Erwin 师尚礼 尹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29-1742,共14页
粉煤灰经工厂废气排放进入大气,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本文选取具有高空间分辨率优势的树叶作为收集粉煤灰的载体,对临汾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进行磁学参数和重金属含量监测.结果表明,磁化率最大值出现在工厂污... 粉煤灰经工厂废气排放进入大气,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本文选取具有高空间分辨率优势的树叶作为收集粉煤灰的载体,对临汾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进行磁学参数和重金属含量监测.结果表明,磁化率最大值出现在工厂污染源附近,磁化率空间分布呈现随污染源距离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工业区收集到的磁性颗粒以低矫顽力、粗粒度的磁铁矿为主.夏季磁性矿物来源单一,主要为人为影响.冬季大气中悬浮的磁性颗粒有部分来自于西北风/北风的自然尘降.同一采样点磁化率随时间变化特征表明,树叶的磁学性质可以灵敏和有效地反映较短时期内大气污染的现状.统计分析表明磁化率和重金属元素(铁,铬,镍,铜,铅,钴)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污染负荷指数用于评估研究区域内重金属各元素综合污染的程度.结果显示,在废弃的旧工业区附近无大气污染指示,但在运营中的工厂集中的地区,大气均受到严重污染.污染负荷指数与表征磁性矿物含量的磁化率呈相关性(r2=0.66),因此树叶的磁性参数可以作为大气重金属污染的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粉煤灰 重金属污染 污染负荷指数 临汾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披碱草属野生种质材料在干旱与半干旱区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祁娟 闫伟红 +1 位作者 徐长林 马玉宝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6,共7页
应用灰色理论系统,以搜集自我国8省区的38份披碱草属植物野生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叶面积生长动态、草产量、茎叶比、鲜干比及种子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从拔节期到抽穗期增幅较大,而叶面积从分蘖期到拔节期... 应用灰色理论系统,以搜集自我国8省区的38份披碱草属植物野生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叶面积生长动态、草产量、茎叶比、鲜干比及种子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从拔节期到抽穗期增幅较大,而叶面积从分蘖期到拔节期增幅较大;38份材料鲜草及干草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9.275%和43.087%;大部分种质材料茎叶比在1.0~2.0之间;不同材料种子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产量与各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鲜干比>种子产量>茎叶比>叶面积>株高。综合分析发现,适应性较好的种质材料有NMC32、BJT37、QHD19、SXD36、XJD11、XJD15、XJS8、XJT2、XJE13和XJD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属 野生种质 生产性能 灰色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补UV-B辐射对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光合作用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师生波 尚艳霞 +1 位作者 朱鹏锦 张德罡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7-614,共8页
强太阳紫外线-B(UV-B)辐射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以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为材料,在2008和2009年植物生长盛期的7,8月份,采用选择性过滤膜和UV-B荧光灯管组合的方法研究了净光合速率(Pn)、稳态PSⅡ光化学效率... 强太阳紫外线-B(UV-B)辐射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以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为材料,在2008和2009年植物生长盛期的7,8月份,采用选择性过滤膜和UV-B荧光灯管组合的方法研究了净光合速率(Pn)、稳态PSⅡ光化学效率、光合色素和紫外线吸收物质对强UV-B辐射的响应,探讨了典型高山植物的UV-B适应特性。结果表明:增补UV-B辐射能引起Pn和气孔导度(Gs)的增加;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第11和16天PSⅡ实际量子效率(ΦPSⅡ)呈下降趋势,说明UV-B辐射对高山植物叶片光合机构仍具有负作用,PSⅡ光化学效率的降低反映了UV-B辐射效应的积累。增补初期光合色素有增加的趋势,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最终呈降低趋势,表明UV-B辐射对光合色素的光破坏是本质的,而基于叶片厚度增加导致的光合色素含量升高是一种表象。增补UV-B处理没有引起紫外线吸收物质含量的变化,表明高山植物叶表皮层丰富的黄酮类物质能有效保护光合机构,受环境UV-B辐射波动的影响较少。综上表明:增补UV-B后叶片Gs的增加以及单位叶片面积光合色素增加有利于Pn的提高,但青藏高原强太阳UV-B辐射对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的光合生理过程仍具有潜在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植物 光合作用 青藏高原 光合色素 UV-B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际尺度上土地覆盖类型时空分异及其对气候和地形的响应 被引量:13
11
作者 任正超 朱华忠 柳小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05-214,I0007,共11页
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气候和地形条件对土地覆盖的作用机理,该研究以2001年-2009年逐年的MODIS Land Cover(MCD12Q1)为主要数据源,参考中国土地覆盖分类体系整合国际上通用的5种(IGBP、UMD、LAI-fPAR、NPP和PFT)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分析年... 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气候和地形条件对土地覆盖的作用机理,该研究以2001年-2009年逐年的MODIS Land Cover(MCD12Q1)为主要数据源,参考中国土地覆盖分类体系整合国际上通用的5种(IGBP、UMD、LAI-fPAR、NPP和PFT)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分析年际尺度上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覆盖时空分异及其对气候和地形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IGBP较其他4种更适合年际尺度上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覆盖的时空分异研究。2001年-2009年,5种分类体系中农田和草地增加,水体湿地和荒漠减少,聚落保持不变,森林有增有减,并且土地覆盖类型间相互发生转换,其在空间上的转移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相适应。6种土地覆盖类型对自然条件的响应与光、热、水在时空格局上的分配以及人类活动作用的强弱相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或全球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形 分类 土地覆盖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草黑腐病菌菌丝生长和产毒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霞 黄晓亚 +1 位作者 李瑞华 朱建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5-258,共4页
从红豆草自然发生的黑腐病病斑上分离得到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菌株,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其产毒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的6种培养液中均能生长并且产毒,但在PSK培养液中生长及产毒最好;在1-19 d的培养时间... 从红豆草自然发生的黑腐病病斑上分离得到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菌株,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其产毒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的6种培养液中均能生长并且产毒,但在PSK培养液中生长及产毒最好;在1-19 d的培养时间内该病菌均可以生长及产生毒素,而在13 d时菌丝生长量及其产毒能力均达到最大,菌丝生长与产毒能力间显著正相关;该病原菌在5~40℃的范围内均可生长并产生毒素,但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而最适合产毒的温度为15℃;在pH值为3~11的范围内,该病菌均能生长并产毒,而且偏酸性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及其毒素的产生,菌丝生长和产毒的最佳pH值分别为4和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腐病菌 菌丝生长 产毒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胁迫对超干处理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祁娟 罗琰 +2 位作者 王沛 刘艳君 马国珍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4,共6页
以9∶1摩尔比的NaHCO_3和Na_2CO_3混合液模拟典型碱胁迫环境,在0mmol/L、25mmol/L、50mmol/L和100mmol/L 4个碱处理梯度下,采用硅胶干燥法将垂穗披碱草种子水分分别从8.20%(CK,未处理)降低到5.33%、4.67%、4.17%和4.07%,研究碱胁迫对超... 以9∶1摩尔比的NaHCO_3和Na_2CO_3混合液模拟典型碱胁迫环境,在0mmol/L、25mmol/L、50mmol/L和100mmol/L 4个碱处理梯度下,采用硅胶干燥法将垂穗披碱草种子水分分别从8.20%(CK,未处理)降低到5.33%、4.67%、4.17%和4.07%,研究碱胁迫对超干处理下不同水分含量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水分含量的种子,随着胁迫浓度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株高和幼苗活力指数均呈不同程度降低趋势,而相对危害率、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在相同碱液胁迫下,不同水分含量种子的以上指标变化规律不尽相同。采用平均隶属度法进行综合评价,不同碱液处理下不同含水量种子平均隶属度排序为4.67%>8.20%(CK)>4.07%>5.33%>4.17%;超干处理不同含水量种子,其不同碱液浓度平均隶属度值25mmol/L>0mmol/L(CK)>50mmol/L>100mmol/L。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种子在含水量为4.67%、碱液浓度为25mmol/L时明显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碱胁迫 种子超干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及草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魏伯平 赵生国 焦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5-862,共8页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强度不同,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植物的优势种不同,优势植物的高度和频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植被总盖度和总密度及地上生物...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强度不同,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植物的优势种不同,优势植物的高度和频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植被总盖度和总密度及地上生物量在重牧区极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区(P<0.01);土壤水分、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及速效钾等主要土壤因子均为轻牧区极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区(P<0.01),而土壤容重则相反;植被总密度与土壤pH和土壤容重成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成正相关;植物群落盖度除与土壤有机质显著相关外,与土壤含水量、容重、全氮和pH之间相关不显著或成负相关(P>0.05);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pH、容重和全氮成负相关,与含水量和有机质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 土壤因子 放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对高羊茅扩展性和根系特性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9
15
作者 白小明 相斐 +1 位作者 罗仁峰 孙吉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1-176,共6页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喷施多效唑对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单株扩展性和根系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19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多效唑能有效抑制高羊茅植株的生长速度、地上枝叶的水平扩展、地上植物量的积累和根系生长,...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喷施多效唑对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单株扩展性和根系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19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多效唑能有效抑制高羊茅植株的生长速度、地上枝叶的水平扩展、地上植物量的积累和根系生长,提高根系的表面积、体积和根冠比,促进分蘖和地下植物量的积累,质量浓度越高,调控效应越明显。质量浓度大于1000mg/L时,对分蘖的影响趋缓;大于1300mg/L时,对地上最大扩展距离、覆盖面积和地上植物量的影响趋缓。质量浓度为1300mg/L时,地下植物量、根系体积最大.根冠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高羊茅 扩展性 根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巧兰 魏列新 徐秉良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51,共4页
采用聚集指标(Iδ、I、M*/M、Ca、C、K)和Iwao回归分析法研究了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之间分布是聚集的;分析并确定了在不同病株率下保证抽样... 采用聚集指标(Iδ、I、M*/M、Ca、C、K)和Iwao回归分析法研究了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之间分布是聚集的;分析并确定了在不同病株率下保证抽样质量的理论抽样数。通过对单对角线、W型、双对角线、平行线、Z字型、五点式等六种抽样方法比较,发现平行线抽样方法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草病毒病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常见牧草Matk基因DNA条形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焦婷 李永青 +2 位作者 姚喜喜 权金强 赵生国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采用DNA条码(DNA Barcoding)技术对紫草科(聚合草)、豆科(紫花苜蓿、箭筈豌豆)和禾本科(羊茅、芨芨草和针茅)等6种牧草Matk基因的3个核苷酸片段(Matk1、Matk2、Matk3)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碱基插入(缺失),Matk1和Matk2各存在3... 采用DNA条码(DNA Barcoding)技术对紫草科(聚合草)、豆科(紫花苜蓿、箭筈豌豆)和禾本科(羊茅、芨芨草和针茅)等6种牧草Matk基因的3个核苷酸片段(Matk1、Matk2、Matk3)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碱基插入(缺失),Matk1和Matk2各存在3种长度类型(L1^(259)、L1^(260)、L1^(262)及L2^(245)、L2^(246)、L2^(247)),Matk3存在2种长度类型(L3^(149)和L3^(150));因碱基变异,Matk1、Matk2和Matk3分别有4个(H1~A、H1~B、H1~C和H1~D)、3个(H2~A、H2~B和H2~C)和2个(H3~A和H3~B)单倍类型。据此建立了由碱基变异和插入(缺失)片段组合而成的6种牧草Matk基因识别码。根据碱基变异和插入(缺失)位点颜色差异及其所占据的相对位置,制作了DNA彩色条形码,通过比较纵向位置上的颜色差异实现6种牧草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K基因 牧草 DNA条形码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和植被指数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裴婷婷 李小雁 +3 位作者 吴华武 吴秀臣 陈英 谢保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125,F0003,共8页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连接了碳循环和水循环,是碳水耦合的重要参数。全面深入理解WUE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预测陆地表面-大气相互作用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该文基于大尺度遥感归一化植被指...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连接了碳循环和水循环,是碳水耦合的重要参数。全面深入理解WUE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预测陆地表面-大气相互作用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该文基于大尺度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ation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以及温度和降水栅格数据,采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总初级生产力和蒸散产品计算2000—2014年黄土高原生态系统WUE,运用岭回归探究黄土高原WUE对温度、降水和NDVI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沿西北-东南随降水量的增加,黄土高原多年均WUE逐渐降低,且黄土高原西南部高海拔地区WUE最低;同时,WUE的年际变化明显,以2011年为转折点,2012—2014年WUE明显高于其他年份。2)WUE对温度的敏感性在整个黄土高原呈现正值,WUE对降水和NDVI的敏感性存在阈值效应,即小于500mm降水量,WUE随降水和NDVI的增加而升高,超过550mm降水量,WUE则随降水和NDVI增加而降低。3)草地和灌丛WUE与NDVI正相关,森林WUE与NDVI负相关;灌丛WUE对温度和降水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森林和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降水 回归 植被指数 水分利用效率 敏感性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祁连山高寒灌丛六种灌木植物的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波 柳小妮 +3 位作者 王洪伟 王彩玲 张德罡 纪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09-1516,共8页
高寒灌丛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寒灌丛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远而交通欠发达、加之生长条件严酷,造成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相关研究较为困难。遥感探测技术,可以克服地理... 高寒灌丛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寒灌丛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远而交通欠发达、加之生长条件严酷,造成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相关研究较为困难。遥感探测技术,可以克服地理及环境造成的困难,而且可以进行大面积、无损的探测,因此,可以采用遥感探测技术进行青藏高原的高寒灌丛研究。传统的高分辨率遥感探测技术,由于常常采用的是RGB三个波段,对不同植物的辨别精度低,对应植物的NDVI指数和RVI指数差异性较小,不能有效区分各类植被。同时,高光谱反射率曲线和辐照度曲线,蕴含上千波段的光谱信息,若选择某一单一波段来进行植被探测,则光谱信息损失非常大,反应出来的灌丛特征不明显,结果置信度低。为了区别高寒灌丛植被,利用高光谱技术对灌丛开展光谱特征分析,为青藏高原灌丛的遥感探测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借助美国FieldSpec4高分辨率地物光谱仪,在东祁连山马牙雪山景区内采集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 Maxim.)、鬼见愁(Caraganajubata(Pall.) Poir.)、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 L.)、高山柳(Salix cupularis)、甘肃瑞香(Daphne tangutica Maxim.)和鲜黄小檗(Berberisdiaphana)六种典型灌木植物的室内光谱数据,通过反射率(REF)、吸收率(ABS)及其一阶微分(GREF和GABS)的变换,进一步提高灌木植物光谱曲线间的可辨析度,分析并筛选出敏感波段,而后通过各个波段之间的相互组合计算NDVI′值和RVI′值,并且以TM设置波段计算的NDVI值和RVI值作为参考,筛选出优于TM波段且差值最大的波段组合确定为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灌木植物对太阳辐射吸收形成的光谱特征曲线与大多数植物相似,但与草本植物相比,灌木植物的第一个波谷发生了左移现象;(2)灌木植物在某些敏感波段中反映出独有的光谱特征,通过REF, ABS, GREF和GABS变换,可以进一步扩大,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筛选出敏感波段,进行灌丛分类和识别;(3)六种灌木植物光谱值差异较大,且数值相对较为稳定的波段有550~680, 860~1 075, 1 375~1 600和1 900~2 400 nm,因此可选取这四个波段为敏感区进行灌木植物识别;(4)利用575~673和874~920 nm敏感波段的REF均值或者685~765, 556~590, 635~671和1 117~1 164 nm敏感波段的GABS面积,计算的NDVI值和RVI值可以有效辨别六种灌木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高寒灌丛 灌木植物 光谱特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青藏高原草地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吉珍霞 裴婷婷 +3 位作者 陈英 侯青青 谢保鹏 吴华武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73-1881,共9页
环境变化引起的植被变化对生态系统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目前对植被生长及其对多影响因素响应的研究仍不够深入。本文采用Theil-Sen中位数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变异系数、岭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了青藏高原... 环境变化引起的植被变化对生态系统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目前对植被生长及其对多影响因素响应的研究仍不够深入。本文采用Theil-Sen中位数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变异系数、岭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了青藏高原草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驱动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2001—2020年草地NDVI从东南向西北呈下降趋势,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坡度较小区域的草地分布较集中,阴坡草地生长情况较好。另外,区域内草地受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升高和温度升高而生长情况变好,且草地WUE是影响草地NDVI变化的主导因子。本研究提高了我们对多变量如何共同影响草地生长的认知,也强调了WUE对草地生长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NDVI 岭回归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