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科新护士换液操作的系统培训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红艳 徐霞 潘慧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5期17-19,共3页
目的对儿科新护士换液操作进行专项培训,提高新护士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确保患儿输液安全。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的护士45名设为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的护士82名设为观察组。对... 目的对儿科新护士换液操作进行专项培训,提高新护士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确保患儿输液安全。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的护士45名设为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的护士82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上岗带教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培训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操作示范、角色换位训练与考核、上岗考核等。结果观察组护士培训后理论和操作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与换液有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范化的换液培训可提高儿科新护士输液操作水平,有效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新护士 换液操作 系统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特殊口服药物剂量换算方法介绍
2
作者 熊衍君 李红艳 +2 位作者 李晶晶 杜伟 蔡虎英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3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儿科 口服用药 用药安全 剂量换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从军 陈梅 雷中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3-737,共5页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41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儿童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41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儿童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组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数量及单个核细胞中T-bet和GATA3 mRNA水平。结果:川崎病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比率及单个核细胞转录因子T-bet mRNA、GATA3 mRNA转录水平分别为(10.36±3.69)%、(6.46±2.28)%、0.51±0.16和0.38±0.1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26±5.22)%、(16.87±4.35)%、0.62±0.21和0.46±0.12,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h1和Th2细胞比率分别与T-bet mRNA和GATA3 mRN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T细胞并非活化而是处于抑制状态,T-bet和GATA3分别对Th1和Th2细胞增殖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细胞免疫 T-bet蛋白 GATA3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过敏性紫癜60例临床治疗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晋妮 许华平 雷中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3,共2页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Henoch-Schonlein(HSP)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道、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出现出血症状。研究表明HSP患儿...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Henoch-Schonlein(HSP)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道、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出现出血症状。研究表明HS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容易复发。本研究选取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效的匹多莫德治疗,探讨其对儿童HSP的疗效以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应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从军 雷中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651-2654,共4页
目的:研究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无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163例住院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对IVIG的治疗效果将患儿分为IVIG敏感型和IVIG无反应型,对比两型川崎病患儿的临... 目的:研究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无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163例住院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对IVIG的治疗效果将患儿分为IVIG敏感型和IVIG无反应型,对比两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在发病年龄、性别、IVIG治疗前发热时间、临床表现完全与否及血WBC、CK-MB、PLT、ESR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反应型组无菌性脓尿、颈部淋巴结肿大、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CRP、AST、ALT、总胆红素显著高于敏感型组(P<0.001),而血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钠离子浓度则低于IVIG敏感型患儿(P<0.05)。结论 :无菌性脓尿、冠状动脉损害、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CRP、AST、ALT、总胆红素浓度增高;血浆白蛋白和钠离子浓度减少是川崎病患儿IVIG无反应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免疫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儿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红艳 许明芳 +2 位作者 严缨 熊衍君 李晶晶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7期32-33,共2页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实施正确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哮喘患儿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78例1年内哮喘发作≥2次的患儿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及家属对定期复查、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记哮喘日记、...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实施正确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哮喘患儿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78例1年内哮喘发作≥2次的患儿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及家属对定期复查、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记哮喘日记、定期参加知识讲座的完全遵医率为3.8%~12.8%,不遵医行为主要原因有知识缺乏、信心不足、害怕药物不良反应、不能正确掌握吸入技术、哮喘患儿合作性差等。结论哮喘患儿及家长的遵医行为较低,需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护理干预,以提高其遵医行为,有利于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哮喘 遵医行为 护理干预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浆内皮微粒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从军 陈梅 雷中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7-648,共2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由于本病可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病变,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由于本病可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病变,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是内皮细胞在激活或凋亡状态下所释放的微小囊泡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内皮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定位法在住院患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红艳 廖敬芳 宁晓东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5期55-56,共2页
目的提高患儿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将200例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触摸法行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十字定位法行桡动脉采血,即操作者左手握紧患儿待穿刺的手掌,将患儿四指并拢除... 目的提高患儿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将200例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触摸法行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十字定位法行桡动脉采血,即操作者左手握紧患儿待穿刺的手掌,将患儿四指并拢除拇指,手掌伸直,手心向上,手腕部背曲呈反弓状并垫小软枕,以桡骨茎突为顶点向对侧划一水平线,再以示指外侧缘向上划一延长线与其垂直,其交叉点为穿刺点。比较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采血时间、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家长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十字定位法行桡动脉采血,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桡动脉穿刺 定位 十字交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1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肖小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7,共1页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误诊分析 误诊率 儿科 治病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头医嘱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熊衍君 李红芹 王娟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口头医嘱 医嘱执行单 用药安全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毓梅 邱毓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及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及3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血清及尿液MCP-1水平,按常规方法测定尿肌酐(Ucr)、血肌酐(Scr)、尿蛋白... 目的观察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及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及3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血清及尿液MCP-1水平,按常规方法测定尿肌酐(Ucr)、血肌酐(Scr)、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补体C3,生化方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产物(LPO)含量;同时观察MCP-1水平与肾小球肾炎患儿肾功能、尿蛋白及过氧化损伤的关系。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急性期血清及尿液MCP-1水平较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恢复期MCP-1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MCP-1水平与尿蛋白严重程度及LPO呈显著正相关(r=0.58、0.83,P均<0.05),与SOD水平及Ccr呈显著负相关(r=-0.32、-0.76,P<0.05),与血清MCP-1水平无明显相关(r=0.21,P>0.05);血清MCP-1水平与尿蛋白严重程度、Ccr及SOD、LPO无显著相关(r=0.15~0.28,P均>0.05)。结论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及尿液MCP-1水平增高,可能参与了急性肾小球肾炎炎症损伤过程,尿液MCP-1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估急性肾小球肾炎炎症严重程度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小球肾炎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炎症损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治疗儿童毒鼠强中毒32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华平 彭翠萍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5期309-309,共1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治疗儿童毒鼠强中毒的效果。方法:对苯巴比妥或其他药物治疗毒鼠强中毒所致惊厥疗效差时,采用利多卡因治疗,首次剂量1.7~2.0 mg·kg^(-1),必要时以4~6 mg·kg^(-1)·h^(-1)维持,3 d内减量至停用。结果:...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治疗儿童毒鼠强中毒的效果。方法:对苯巴比妥或其他药物治疗毒鼠强中毒所致惊厥疗效差时,采用利多卡因治疗,首次剂量1.7~2.0 mg·kg^(-1),必要时以4~6 mg·kg^(-1)·h^(-1)维持,3 d内减量至停用。结果:有效30例(93.7%),无效2例(6.3%)。结论:利多卡因治疗毒鼠强中毒效果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毒鼠强 中毒 惊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