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镀银的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勇
谭晓明
+5 位作者
熊航行
韩斌
陈姝敏
丁鹏
龙景杰
朱琼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依次用葡萄糖和硼氢化钠还原银氨溶液,在微球表面化学镀银,得到表面覆银的PMMA-Ag微球,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分散性好,银层光滑致密,粒径较...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依次用葡萄糖和硼氢化钠还原银氨溶液,在微球表面化学镀银,得到表面覆银的PMMA-Ag微球,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分散性好,银层光滑致密,粒径较均匀,直径约2μm;XRD图谱显示无银以外的其它物相存在;红外光谱显示银与PMMA微球的表面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是银还原沉积的影响因素;热重分析表明,PMMA-Ag耐热性有所提高(26℃);制备使用的硝酸银占PMMA微球质量分数为55%时,样品的导电率最大(330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微球
银
化学镀法
导电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氧化硅表面化学镀银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勇
吴明阳
+3 位作者
谭晓明
熊航行
冯靖
朱琼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0,共6页
通过二氧化硅(SiO_(2))表面硅烷偶联剂改性,继续以聚甲基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银氨溶液为银源,葡萄糖与甲醛为二元还原剂,对SiO_(2)表面化学镀银工艺进行了研究。最佳镀银工艺条件为:当AgNO_(3)/SiO_(2)质量比为1:1,葡萄糖浓度为0.1 g...
通过二氧化硅(SiO_(2))表面硅烷偶联剂改性,继续以聚甲基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银氨溶液为银源,葡萄糖与甲醛为二元还原剂,对SiO_(2)表面化学镀银工艺进行了研究。最佳镀银工艺条件为:当AgNO_(3)/SiO_(2)质量比为1:1,葡萄糖浓度为0.1 g/mL,反应温度为30℃,反应溶液pH值为13.5,能够获得较高导电率的SiO_(2)镀银(SiO_(2)-Ag)复合粒子,最高导电率为2564 S/cm。使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偏光显微镜等表征产物的物化性能,结果表明:PVP参与化学镀银反应,使SiO_(2)-Ag的热失重变大。基于实验结果探讨了二氧化硅化学镀银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改性
化学镀银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镀银的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勇
谭晓明
熊航行
韩斌
陈姝敏
丁鹏
龙景杰
朱琼
机构
荆楚理工学院
化工
与药学院
荆门化工绿色技术研究院
湖北本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基金
荆楚理工学院引进人才启动项目(QDB201604)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B2017250,Q20174303)
+4 种基金
荆门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YFYB048,2018YFYB052,2018ZDYF006)
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811336034,201811336036,202011336022,202011336023)
荆楚理工学院校级基金(QDB201705,QD201803)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CFB304)
荆楚理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X2018-024)。
文摘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依次用葡萄糖和硼氢化钠还原银氨溶液,在微球表面化学镀银,得到表面覆银的PMMA-Ag微球,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分散性好,银层光滑致密,粒径较均匀,直径约2μm;XRD图谱显示无银以外的其它物相存在;红外光谱显示银与PMMA微球的表面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是银还原沉积的影响因素;热重分析表明,PMMA-Ag耐热性有所提高(26℃);制备使用的硝酸银占PMMA微球质量分数为55%时,样品的导电率最大(330 S/cm)。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微球
银
化学镀法
导电粒子
Keywords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microsphere
silver
electroless plating method
conductive particles
分类号
TB38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O614.122 [理学—无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氧化硅表面化学镀银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勇
吴明阳
谭晓明
熊航行
冯靖
朱琼
机构
荆楚理工学院
化工
与药学院
荆门化工绿色技术研究院
湖北本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0,共6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B2020198)
荆楚理工学院科研项目(ZD202106)
+3 种基金
荆门市科技局项目(2018YFYB048)
荆楚理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X2018-024)
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011336022/202011336023)
荆楚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KC2021029)。
文摘
通过二氧化硅(SiO_(2))表面硅烷偶联剂改性,继续以聚甲基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银氨溶液为银源,葡萄糖与甲醛为二元还原剂,对SiO_(2)表面化学镀银工艺进行了研究。最佳镀银工艺条件为:当AgNO_(3)/SiO_(2)质量比为1:1,葡萄糖浓度为0.1 g/mL,反应温度为30℃,反应溶液pH值为13.5,能够获得较高导电率的SiO_(2)镀银(SiO_(2)-Ag)复合粒子,最高导电率为2564 S/cm。使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偏光显微镜等表征产物的物化性能,结果表明:PVP参与化学镀银反应,使SiO_(2)-Ag的热失重变大。基于实验结果探讨了二氧化硅化学镀银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改性
化学镀银
导电性能
Keywords
SiO_(2)
silane coupling agent modification
electroless silver plating
conductivity
分类号
TB38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O614.122 [理学—无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镀银的研究
陈勇
谭晓明
熊航行
韩斌
陈姝敏
丁鹏
龙景杰
朱琼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氧化硅表面化学镀银研究
陈勇
吴明阳
谭晓明
熊航行
冯靖
朱琼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