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鳝去骨装置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刘明勇 向雪 +2 位作者 朱林 欧阳周寰 李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94-304,共11页
针对已有黄鳝去骨装置存在的去骨稳定性差、效率低、得肉率偏低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式黄鳝去骨装置,主要由剖腹部件、过渡部件、去骨部件组成。首先对鱼体剖腹、过渡输送和去骨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影响去骨装置作业性能的... 针对已有黄鳝去骨装置存在的去骨稳定性差、效率低、得肉率偏低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式黄鳝去骨装置,主要由剖腹部件、过渡部件、去骨部件组成。首先对鱼体剖腹、过渡输送和去骨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影响去骨装置作业性能的关键因素。以得肉率、感官质量评分为评价指标,进行压轮与V型块距离、过渡轮初始间隙和转速、去骨刀盘形状和转速的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参数合理取值范围。试验结果显示,当压轮与V型块距离为15.50~16.75 mm时,得肉率较高;过渡轮初始间隙为9 mm时,鱼体感官质量评分最高;过渡轮转速和去骨刀盘转速增加,有利于提高得肉率和感官质量评分;去骨刀盘形状对得肉率和感官质量评分影响较小。以压轮与V型块距离、过渡轮初始间隙、过渡轮转速和去骨刀盘转速为试验因素,展开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压轮与V型块距离为16.75 mm、过渡轮初始间隙为9 mm、过渡轮转速为648 r/min、刀盘转速为3200 r/min时去骨效果最优,去骨装置加工的得肉率为84%,加工后鱼体总感官质量评分达到17.3。该装置可加工体质量75~150 g的黄鳝,生产效率达到16.8条/min,与目前市售去骨装置相比,喂入更方便,生产效率更高,可以为黄鳝前处理装置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试验 去骨装置 黄鳝 得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黄鳝剖切机仿真及试验
2
作者 刘明勇 朱林 +3 位作者 欧阳周寰 向雪 李平 闫春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3-71,共9页
针对目前黄鳝人工剖切费时、费力且安全性差等难点,该研究以体表黏滑的鲜活黄鳝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款小型黄鳝自动剖切机。首先,测定了黄鳝基本物理参数以及相关力学参数。其次,基于刚柔耦合原理,将黄鳝鱼体与夹持轮、滑道的接触等效... 针对目前黄鳝人工剖切费时、费力且安全性差等难点,该研究以体表黏滑的鲜活黄鳝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款小型黄鳝自动剖切机。首先,测定了黄鳝基本物理参数以及相关力学参数。其次,基于刚柔耦合原理,将黄鳝鱼体与夹持轮、滑道的接触等效为刚度—阻尼模型,运用Abaqus与Adams仿真软件建立其刚柔耦合模型。以鱼体输送时间、输出速度、夹持力、整机振动为试验指标,探究弹簧刚度、滑道倾角、夹持轮转速等单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弹簧刚度增大,夹持力先增大后降低,整机振动幅度降低,而输送时间和输出速度影响不大。随着滑道倾角增大,鱼体输出时间减少,而输出速度、夹持力、整机振动增大。随着夹持轮转速的增大,鱼体输送时间、输出速度、夹持力、整机振动均增大。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多因素分析,获得优化工况为夹持轮转速600 r/min、弹簧刚度1.2×10^(3) N/m、滑道倾角16°。最后,开展黄鳝自动剖切机加工试验,测得的振动参数以及鱼体输出速度与仿真结果接近,且鲜活黄鳝在优化工况下剖切效果良好。研究结果为小型黄鳝剖切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刚柔耦合 多因素分析 试验 剖切机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黄鳝肉质黏结模型参数标定
3
作者 刘明勇 朱林 +2 位作者 向雪 欧阳周寰 李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2-80,共9页
[目的]建立黄鳝肉质的离散元黏结模型并进行参数标定。[方法]以新鲜黄鳝肉质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试验测得基本参数,并用质构仪对黄鳝肉质进行压缩试验,获得压缩黄鳝肉质的力学特征曲线,确定弹性阶段最大破坏力。采用Hertz-Mindlin with ... [目的]建立黄鳝肉质的离散元黏结模型并进行参数标定。[方法]以新鲜黄鳝肉质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试验测得基本参数,并用质构仪对黄鳝肉质进行压缩试验,获得压缩黄鳝肉质的力学特征曲线,确定弹性阶段最大破坏力。采用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模型构建黄鳝肉质的离散元黏结模型,并对相关黏结参数进行虚拟标定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CCD)法确定黄鳝肉质黏结模型的相关参数,并将仿真结果与实测最大压缩力进行对比。[结果]黄鳝肉质黏结模型的最佳组合为单位面积法向刚度1.523×10^(9)N/m^(3)、单位面积剪切刚度1.024×10^(9) N/m^(3)、临界法向应力1.061×10^(6) Pa和临界切向应力6.130×10^(5) Pa。[结论]通过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二者受力变化趋势相同,误差仅为3.48%,表明黄鳝肉质黏结模型的相关参数是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标定 黏结模型 黄鳝 肉质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活黄鳝剖切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万鹏 汪荣 +3 位作者 李梦珂 雷翔 李平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20-228,共9页
针对目前鳝鳅类淡水鱼类人工剖切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该研究以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试验对象,基于黄鳝生活习性及鱼体特征,在黄鳝鱼体夹持受力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黄鳝鱼体头尾及腹背定向和鱼体夹送剖切方... 针对目前鳝鳅类淡水鱼类人工剖切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该研究以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试验对象,基于黄鳝生活习性及鱼体特征,在黄鳝鱼体夹持受力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黄鳝鱼体头尾及腹背定向和鱼体夹送剖切方法研究,设计并研制了鲜活黄鳝剖切装置。剖切装置由倾斜料斗、进鱼通道、夹持对辊、剖切刀盘等组成,其中进鱼通道长180 mm,入口处直径28 mm;夹持辊边缘为上宽下窄的锯齿状结构;剖切刀盘直径114 mm。以夹持辊直径、夹持辊初始间隙、夹持辊转速、刀盘露出高度为影响因素,以剖切可接受性评分为评价指标开展相关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各因素对黄鳝剖切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夹持辊直径为180 mm时夹送效果较好;夹持辊初始间隙为8 mm时鱼体腹部剖面感官评分最高;夹持辊直径一定时,高转速下的夹送效果明显优于低转速;随着刀盘露出支撑面高度的增加,黄鳝腹部剖切效果的感官评分逐渐增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夹持辊转速为180 r/min、刀盘露出支撑面高度为22 mm、夹持辊初始间隙为8 mm时,黄鳝腹部剖切效果的感官评分最高;通用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黄鳝,满足实际加工要求,生产量可以达到24.3条/min。研究结果可为鳝鳅类淡水鱼剖切装置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试验 剖切装置 鲜活黄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杀方式对鳝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丽凤 毛书灿 +4 位作者 汪兰 李平 周志 熊光权 石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38,共7页
目的:研究宰杀方式对鳝鱼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方式(机械宰杀和人工宰杀)宰杀鳝鱼,分析贮藏期间两种宰杀方式鳝鱼肉片的能量代谢和理化性质变化。结果:4℃下,48 h贮藏期间机械宰杀处理的鳝鱼的糖原含量和乳酸含量整体低于人工... 目的:研究宰杀方式对鳝鱼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方式(机械宰杀和人工宰杀)宰杀鳝鱼,分析贮藏期间两种宰杀方式鳝鱼肉片的能量代谢和理化性质变化。结果:4℃下,48 h贮藏期间机械宰杀处理的鳝鱼的糖原含量和乳酸含量整体低于人工宰杀的;7d贮藏期间,机械宰杀的鳝鱼肉样色泽和持水力优于人工宰杀的,而且其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含量均低于人工宰杀的。结论:相比于人工宰杀,机械宰杀有利于保持鳝鱼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宰杀 人工宰杀 鳝鱼肌肉 能量代谢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