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荆州河段2024年崩岸风险综合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凌云 邓彩云 +4 位作者 陈飞 刘国亮 何广水 郭超 王洪杨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9,共10页
崩岸影响因素众多、机理复杂,其预测与预警难度大,近年来长江中游河道持续冲刷,局部河势调整剧烈,崩岸加剧,严重影响防洪、航运及沿江经济社会发展。采用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长江中游崩岸风险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含崩岸现状、基底条件以... 崩岸影响因素众多、机理复杂,其预测与预警难度大,近年来长江中游河道持续冲刷,局部河势调整剧烈,崩岸加剧,严重影响防洪、航运及沿江经济社会发展。采用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长江中游崩岸风险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含崩岸现状、基底条件以及近岸变化3个维度、6项特征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长江中游崩岸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崩岸预警3级划分标准,并将其应用于长江干流荆州河段。结果表明:2024年研究河段崩岸预测红色等级的高风险岸段共有9段,多分布在天然未护段,但局部已护段崩岸预警级别仍然较高。其中,Ⅰ级和Ⅱ级预警岸段总长分别为3.54、16.76 km。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中游多指标崩岸风险评价模型建立与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岸 风险评估 影响因素 层次分析法 崩岸预警 长江干流荆州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曦 刘国亮 柳乐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8-51,55,共5页
针对我国基层河道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行基层河道管理体制运行的障碍因素,即:利益主体分化导致河道管理不力、法律法规冲突及不配套妨碍河道管理的法律执行、公共权利高度集中导致河道管理中公共政策执行的困难、人事制... 针对我国基层河道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行基层河道管理体制运行的障碍因素,即:利益主体分化导致河道管理不力、法律法规冲突及不配套妨碍河道管理的法律执行、公共权利高度集中导致河道管理中公共政策执行的困难、人事制度不完善导致河道管理单位缺乏活力;阐述了深化改革的原则:效率原则、协调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发展原则;提出了目前需采取的具体措施:分离职能,合理定位、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改革管理方式,推行管养分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管理 人事制度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荻适应江汉平原河漫滩环境的解剖结构和屏障结构特征研究
3
作者 朱婷婷 韩炼 +4 位作者 杨朝东 魏红波 谭德宝 陈蓓青 张霞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7-915,共9页
细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var.humilior)适应长江流域河岸消落带的解剖结构和屏障结构特征尚不明确。本文以江汉平原河漫滩分布的细荻营养器官为试验材料,采用立体解剖镜下徒手切片方法、组织化学定位染色方法、明场和荧光显微... 细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var.humilior)适应长江流域河岸消落带的解剖结构和屏障结构特征尚不明确。本文以江汉平原河漫滩分布的细荻营养器官为试验材料,采用立体解剖镜下徒手切片方法、组织化学定位染色方法、明场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记录试验结果,研究其不定根、茎和叶的解剖结构与质外体屏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细荻具有适应河漫滩环境的通气组织及其质外体屏障保护结构等特征,其中通气组织包括根、茎及叶中的溶生性通气组织,质外体屏障结构包括各营养器官的栓质化和木质化的内皮层与外皮层、中柱、厚壁层及维管系统;2)细荻的不定根、茎和叶具栓质化中柱和维管输导系统与物质运输密切联系,叶片具典型C_(4)植物花环结构由中间厚壁细胞维管束鞘和薄壁细胞维管束鞘组成;3)细荻屏障结构耦合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包围通气组织,在淹没环境条件下输导空气和物质,有效保障植物个体有氧呼吸和形态结构完整性而存活。细荻的解剖结构和屏障结构特征有利于其适应江汉平原河漫滩季节性洪水环境,也为长江流域生态恢复提供重要植物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荻 解剖结构 质外体屏障结构 气腔 组织化学 栓质化和木质化维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北省长江防洪形势的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少军 朱常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结合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介绍了湖北省长江防洪规划,包括防洪标准及防洪体系等,分析了三峡工程建设前的湖北省长江防洪形势、当前(2007年)三峡工程对湖北省长江段的防洪作用以及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北省长江防洪形势,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对... 结合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介绍了湖北省长江防洪规划,包括防洪标准及防洪体系等,分析了三峡工程建设前的湖北省长江防洪形势、当前(2007年)三峡工程对湖北省长江段的防洪作用以及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北省长江防洪形势,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对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北省长江防洪值得关注的荆江河势控制、城陵矶防洪控制水位及超额洪量转移问题的认识,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防洪 河势控制 防洪控制水位 超额洪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假俭草和牛鞭草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秦格格 韩炼 +7 位作者 何心雨 王玉生 任凡 陈兹舜 周存宇 杨朝东 谭德宝 张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54,共9页
假俭草和牛鞭草是2种分布于江汉平原地区并能在旱生和水湿环境中生长的湿地植物,适应江汉平原地区的季节性洪水,在长江流域各种退化湿地和消落带的植被修复中耐水淹植物的筛选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假俭草和牛鞭草环境适应性结构(通气组... 假俭草和牛鞭草是2种分布于江汉平原地区并能在旱生和水湿环境中生长的湿地植物,适应江汉平原地区的季节性洪水,在长江流域各种退化湿地和消落带的植被修复中耐水淹植物的筛选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假俭草和牛鞭草环境适应性结构(通气组织和质外体屏障结构)和解剖结构差异所体现的耐水淹能力倾向,研究了两个物种根、茎解剖结构与组织化学特性。运用植物解剖切片法、组织化学染色定位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结果表明:1)假俭草和牛鞭草具有适应湿地环境的解剖结构特征,是典型的湿地植物。这些结构特征包括通气组织(茎部气腔和根部裂-溶生性通气组织)和质外体屏障(内皮层、外皮层、栓质化组织和角质层)等。假俭草和牛鞭草的不定根都具有内皮层和外皮层,其细胞壁上都有木栓质和木质素沉积。2)牛鞭草的茎具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和维管束鞘细胞以及髓腔;而假俭草的茎仅有木质化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厚壁机械组织环和维管束鞘细胞,以及髓腔和皮层气腔。牛鞭草匍匐茎和根状茎均具连续的栓质化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和维管束鞘,而假俭草匍匐茎的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仅木质化且是不连续的,从而推测牛鞭草比假俭草适应更高强度的淹没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假俭草 牛鞭草 解剖结构 通气组织 质外体屏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结构网格的分蓄洪区水沙演进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细兵 欧治华 +1 位作者 崔占峰 孙先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79,共5页
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采用有限体积算法,建立了分蓄洪区水沙演进数学模型。模型网格能很好适应分蓄洪区复杂的边界条件,应用了DEM数字模型插值技术,能快速获取计算域的地形数据,实现了洪水演进过程中泥沙输移和河床冲淤变形的同步模拟... 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采用有限体积算法,建立了分蓄洪区水沙演进数学模型。模型网格能很好适应分蓄洪区复杂的边界条件,应用了DEM数字模型插值技术,能快速获取计算域的地形数据,实现了洪水演进过程中泥沙输移和河床冲淤变形的同步模拟。模型中还对网格划分、数值离散、动边界及干河床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方法。该模型在荆江分洪区得到成功运用,较好地复演了1954年分洪过程。洪水计算成果可为分蓄洪区防洪决策与抢险提供参考,分洪闸后最大冲刷深度计算成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网格 分蓄洪区 洪水演进 泥沙冲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涵闸及渠道引水灭螺工程措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任大春 朱国胜 +1 位作者 定培中 肖代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49,共3页
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钉螺的迁移和扩散,是造成血吸虫病蔓延、传播的主要途径。分析了钉螺的几何特征和生态特性,研究钉螺输移扩散特点和水动力特性,分析传统沉螺池和进口中层取水工程灭螺措施的优缺点,提出了新的沉螺池中层取水结... 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钉螺的迁移和扩散,是造成血吸虫病蔓延、传播的主要途径。分析了钉螺的几何特征和生态特性,研究钉螺输移扩散特点和水动力特性,分析传统沉螺池和进口中层取水工程灭螺措施的优缺点,提出了新的沉螺池中层取水结构型式,针对钉螺借助于水流的3种扩散方式分别采取相应工程措施。通过4级拦漂措施,截断幼螺自身悬漂和成螺附着于漂浮物的水面输送扩散途径,通过3级消能降低流速使水中悬移方式扩散的钉螺自然下沉至沉螺池内,设置3道水中拦螺底槛拦截水底推移的钉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沉螺池 中层取水 水利工程灭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船闸高边坡裂隙岩体渗流监测成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大春 刘义城 +1 位作者 朱国胜 陈劲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0-183,共4页
三峡船闸是三峡工程的主要工程之一。闸室区边坡高度一般为70~120m,最高约160m,地下水是影响岩体高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介绍了船闸高边坡施工期地下水渗流监测的布置和实施情况,根据将近3 a的实际监测成果,分析了施工期船闸高边... 三峡船闸是三峡工程的主要工程之一。闸室区边坡高度一般为70~120m,最高约160m,地下水是影响岩体高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介绍了船闸高边坡施工期地下水渗流监测的布置和实施情况,根据将近3 a的实际监测成果,分析了施工期船闸高边坡地表降雨、排水、水质、排水硐渗流渗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监测成果分析认为,施工期船闸南北边坡地下水位均低于设计水位,与长江科学院计算成果基本一致,随着二期工程的实施,地下水位将随之缓慢降低,说明设计最后选定的渗控方案是基本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船闸 高边坡 渗流 安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防工程堤顶路面结构形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任大春 李一 +1 位作者 朱国胜 定培中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57,共3页
堤顶路面是堤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节省工程投资,传统的堤顶路面多为泥结碎石结构。以荆南长江干堤为例,通过分析泥结碎石路面和混凝土路面的基本性能,依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用费用现值法进行方案经济比较... 堤顶路面是堤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节省工程投资,传统的堤顶路面多为泥结碎石结构。以荆南长江干堤为例,通过分析泥结碎石路面和混凝土路面的基本性能,依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用费用现值法进行方案经济比较,认为混凝土路面虽然首次投资大于泥结碎石路面,但由于其性能优越,运行费用低,费用现值低于泥结碎石路面,从而得出混凝土路面比泥结碎石路面投资省、效果好的结论,并建议在堤顶路面建设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结碎石路面 混凝土路面 性能对比 投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水土流失特征及综合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强 任洪玉 +1 位作者 余景武 赵健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4,共5页
洞庭湖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根据湖南、湖北2省统计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分析了洞庭湖区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强度、水土流失可能产生的影响,总结了湖南、湖北2省近年来所采取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提... 洞庭湖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根据湖南、湖北2省统计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分析了洞庭湖区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强度、水土流失可能产生的影响,总结了湖南、湖北2省近年来所采取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提出了洞庭湖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根据区域特点和地貌特征划分了丘岗区和平原区2个防治分区,针对每个分区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进一步按照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计算了相应工程量。分区规划和分区治理对防治洞庭湖区水土流失非常重要,对促进洞庭湖区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强调应做好洞庭湖流域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水土流失特征 综合防治 丘岗区 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A-LSTM-ARIMA的混凝土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 被引量:21
11
作者 周兰庭 柳志坤 徐长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针对混凝土坝变形实测数据序列的不规律性和预测精度欠佳等问题,基于复合建模思想提出一种基于WA-LSTM-ARIMA的大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对原始监测序列进行多尺度分解,从中提取高频周期性分量、低频趋势性分量... 针对混凝土坝变形实测数据序列的不规律性和预测精度欠佳等问题,基于复合建模思想提出一种基于WA-LSTM-ARIMA的大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对原始监测序列进行多尺度分解,从中提取高频周期性分量、低频趋势性分量和高频随机性分量;然后将去噪处理后的随机分量与高频周期性分量融合得到综合高频序列,并使用LSTM进行建模预测,对于低频趋势性分量则应用ARIMA模型进行预测,将两组预测结果叠加后即可得到最终的坝体变形预测结果;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该模型所得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与传统的静态模型预测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变形 小波分解 LSTM ARIMA 组合预测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河流治理与生态保护及修复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洪杨 张卫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7-31,共5页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的大幅增加,我国加强了对大江大河流域的治理规划力度,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三峡大坝等一大批水利设施的投入运行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显著提高了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能力,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的大幅增加,我国加强了对大江大河流域的治理规划力度,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三峡大坝等一大批水利设施的投入运行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显著提高了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能力,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升了航运效率。但是,传统的河流治理模式主要是以"防洪兴利"为主,忽视了河流生态的整体性,这样就使河流一度丧失了应有的生命活力,导致灾害频发以及严重的工业污染,水生物种数量大幅减少,河流生态系统恶化。目前,人们治河观念正在转变,"建设人水和谐的水边环境"、"还地于河"以及"河流生态系统复育"等成为新时期的治河理念。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应用生态水利治理河流的理论方法与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对生态治河的探索和实践,遵循以河流生态系统复育技术为核心的"生态治河"策略,从水质净化、生态河堤建设、多自然型河流建设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等方面,探讨河流的生态治理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参考。分析了实施河流生存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河流治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水和谐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河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荆江河段南五洲崩岸整治工程护岸形式选择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梦云 张根喜 朱勇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14,共5页
南五洲险段常年抢护但崩岸仍时有发生,采用的水下抛石措施,需大量开山采石而对开采区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在工程实施区域需大面积削坡以维持坡面稳定,个别堤段还需退垸堤防、侵占农田、重建相关水工建筑物和农田水利设施等... 南五洲险段常年抢护但崩岸仍时有发生,采用的水下抛石措施,需大量开山采石而对开采区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在工程实施区域需大面积削坡以维持坡面稳定,个别堤段还需退垸堤防、侵占农田、重建相关水工建筑物和农田水利设施等,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待综合评估。为此,根据南五洲险段崩岸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近岸地形变化趋势,针对南五洲险段崩岸整治措施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提出了在不改变河势和对岸滩岸稳定、保持防洪态势和既有航道条件下,利用水下承台堆石护脚、阻滑桩结合长充沙管袋护脚,同时水上护坡工程二级护坡采用三维植被网护坡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荆江 崩岸整治 护岸形式 阻滑桩护枕护脚 承台堆石护脚 生态护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三口变化及治理设想 被引量:14
14
作者 彭玉明 段文忠 陈永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65,共7页
三口洪道湖北部分既受长江洪水威胁也受到洞庭湖洪水顶托影响,每年分泄长江水入洞庭湖,减轻荆江洪水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近50年来,随着下荆江中洲子、上车弯、沙滩子、石首等四处河道裁弯及葛洲坝、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运用,荆江河床冲... 三口洪道湖北部分既受长江洪水威胁也受到洞庭湖洪水顶托影响,每年分泄长江水入洞庭湖,减轻荆江洪水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近50年来,随着下荆江中洲子、上车弯、沙滩子、石首等四处河道裁弯及葛洲坝、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运用,荆江河床冲刷下切,枝城、沙市站中枯水位降低较多,三口分流分沙逐渐减少,三口洪道逐渐淤积。分析三口洪道现状后,提出了三口五河的治理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口建闸 五河并流 分流分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喷灌系统支管管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常平 刘富峰 +1 位作者 王强 田国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59,61,共3页
根据园林喷灌系统多采用多孔口出流变径支管的特点,以支管的分段管径和分段长度为决策变量,以支管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以长度约束、压力约束和非负约束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园林喷灌系统支管管径优化的数学模型,阐述了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 根据园林喷灌系统多采用多孔口出流变径支管的特点,以支管的分段管径和分段长度为决策变量,以支管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以长度约束、压力约束和非负约束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园林喷灌系统支管管径优化的数学模型,阐述了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优化模型的步骤。将优化模型和优化方法应用到工程实例中,达到了在满足灌溉均匀度要求的前提下节省工程投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喷灌 支管管径 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故树分析法的重大险情溃口事故防范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梦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5-57,19,共4页
为降低水利工程出现重大险情后的溃口事故概率,应用事故树分析法建立了溃口或漫溢事故树图,从最小割集、最小径集与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基本事件重要度对事故树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获得了导致溃口或漫溢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 事故树分析 险情 溃口事故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防溃口人员伤亡事故的事故树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梦云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2,共5页
为了减少洪灾人员伤亡,将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法引入到堤防溃口人员伤亡事故的分析与控制中,根据事故树分析基本原理和堤防溃口的事故机理,综合考虑引发事故的各基本事件及其逻辑关系建立堤防溃口人员伤亡事故树,从最小割集、最... 为了减少洪灾人员伤亡,将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法引入到堤防溃口人员伤亡事故的分析与控制中,根据事故树分析基本原理和堤防溃口的事故机理,综合考虑引发事故的各基本事件及其逻辑关系建立堤防溃口人员伤亡事故树,从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概率重要度、关键重要度等方面,对事故树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洪灾发生时的有序疏散及自我保护是降低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概率的关键因子,和当地人口密度相匹配且通畅的交通道路、快捷的逃生工具、提高反应时间的防洪预警系统等非工程防洪措施,是防洪减灾中堤防溃口人员伤亡事故防范的侧重点及主要控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溃口 人员伤亡 安全系统工程 事故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分蓄洪区围堤内护工程方案选择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梦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88,130,共4页
为了解分蓄洪区围堤非植物内护工程对防汛抢险的影响,以荆江分蓄洪区为例,进行了非植物内护工程出险堤段的水位、雨量、排水沟流量观测和注水试验。结果表明,非植物内护工程出险堤段排水沟流量的变化滞后于外江水位的变化1~2d,降雨时... 为了解分蓄洪区围堤非植物内护工程对防汛抢险的影响,以荆江分蓄洪区为例,进行了非植物内护工程出险堤段的水位、雨量、排水沟流量观测和注水试验。结果表明,非植物内护工程出险堤段排水沟流量的变化滞后于外江水位的变化1~2d,降雨时和降雨后出险堤段排水沟流量受降雨量的干扰较大;在有横沟的堤脚,出水部位的水色略清于注水水色,但距注水部位越远,流量损失越大;在未开横沟的堤脚,其流量和水色的变化无法观测。表明采用单一的非植物护坡不利于防汛抢险,宜在设计分蓄洪水位上、下采取复合护坡,并结合多层次防护林防浪,以满足分蓄洪区围堤外防洪兼具内防浪的双重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蓄洪区 内护工程 防汛抢险 水文特征值观测 注水试验 防护林 复合护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设计总结 被引量:7
19
作者 肖昌虎 周琴 +1 位作者 严浩 吴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84-86,91,共4页
湖北省荆南四河(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是长江洪水分入洞庭湖区的重要行洪通道,上受长江洪水的压力,下受洞庭湖区水位顶托,洪涝灾害多发。为确保荆南四河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98"大水后开始全面加固,包括堤身加... 湖北省荆南四河(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是长江洪水分入洞庭湖区的重要行洪通道,上受长江洪水的压力,下受洞庭湖区水位顶托,洪涝灾害多发。为确保荆南四河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98"大水后开始全面加固,包括堤身加高培厚、堤身隐患处理、护坡护岸、堤基渗流控制、穿堤建筑物加固等工程措施,重点介绍了拼装式防洪墙、生态护坡等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工程实践表明,加固后的堤防近年险情明显减少,全面提升了荆南四河堤防防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装式防洪墙 生态护坡 垂直防渗 堤防加固 荆南四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汛抢险中现场抢险方案的特点与制订原则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梦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0-141,144,共3页
防汛抢险中,一线的现场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独立的制订现场抢险方案,及时控制险情的发展,使其处于稳定、可控状态。根据防汛抢险实践,应结合险情的类别与特征、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具体情况,充分考虑现场抢险方案的目的性,在... 防汛抢险中,一线的现场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独立的制订现场抢险方案,及时控制险情的发展,使其处于稳定、可控状态。根据防汛抢险实践,应结合险情的类别与特征、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具体情况,充分考虑现场抢险方案的目的性,在到达现场前拟定的初步方案的基础上,制订出具有时效性、技术性、可行性、针对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的现场抢险方案。守险方案是现场抢险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守险方案的守护范围应具有点、线、面的整体性、立体性与全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汛抢险 防汛现场 防汛方案 防汛特点 防汛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