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凡 徐沛琳 +14 位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张婷婷 何燕玲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赵乐胜 吴国平 刘敏 王延军 王继才 高长青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取15~70岁患者2016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 目的:探讨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取15~70岁患者2016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诊断和评估。以18岁和25岁作为精神分裂症早发、中发及晚发的分组界值。采用方差分析、多重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发型患者的PANSS量表总分(73.8±28.0)和CRDPSS量表总分(11.7±5.4)均为最高。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汉族、首发年龄较早、起病形式较慢等特征与PANSS量表和CRDPSS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分数正关联(标化回归系数:0.04~0.47),收入水平和吸烟与PANSS量表和CRDPSS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分数负关联(标化回归系数:-0.04~-0.14)。结论:早发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更高,女性、受教育水平高、早发病、慢性起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发年龄 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 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比较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传琳 李媛媛 +14 位作者 刘肇瑞 何燕玲 周亮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卢瑾 周艳萍 高长青 董青 蔡德芳 杨润许 张婷婷 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精神障碍并评估自杀风险,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评估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类精神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结果:37例(1.8%)精神分裂症患者、516例(57.1%)抑郁症患者、102例(26.8%)双相障碍患者近1个月有自杀风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抑郁症(OR=36.50)和双相障碍患者(OR=20.10)自杀风险增加。女性(OR=1.87)、目前吸烟(OR=1.76)、有自杀家族史(OR=5.09)、CRDPSS幻觉条目得分高(OR=1.80)、CRDPSS抑郁条目得分高(OR=1.54)是患者有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上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重点关注存在幻觉和抑郁症状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双相障碍 自杀 精神病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疾病成本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国平 魏景明 +15 位作者 黄悦勤 张婷婷 何燕玲 周亮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卢瑾 赵紫建 梁宇航 王丽波 李斌 姜林伶 李中才 刘肇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估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较总成本及成本构成的差异,并探讨成本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3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共3175例,收集患者过去1年内门诊及住院的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和自付费用、门诊或住院花... 目的:估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较总成本及成本构成的差异,并探讨成本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3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共3175例,收集患者过去1年内门诊及住院的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和自付费用、门诊或住院花费的非医疗费用、患者因病无法工作的时间以及因病损坏财产的其他损失。从个人水平和社会水平上测算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3类精神障碍成本的影响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人均疾病总成本在个人水平和社会水平上均高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3类精神障碍的间接费用均高于直接费用,双相障碍间接成本占比略高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状态以及婚姻状况(P<0.05)是影响疾病成本的重要因素。结论:3类精神障碍的经济负担较重,其中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最重,因精神障碍导致的生产力损失是疾病成本的主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双相障碍 疾病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磊峰 贺定翠 +4 位作者 邓小鹏 张新风 刘海琼 刘波 涂哲明 《中国健康教育》 201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1年后结局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10年9—11月在该院随机抽取留陪病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各107例,分别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1年的定期追踪随访,适时进行干预...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1年后结局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10年9—11月在该院随机抽取留陪病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各107例,分别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1年的定期追踪随访,适时进行干预。用自制问卷和精神科量表记录相关数据,评价患者的疗效、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和社会功能,并分析影响其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在出院后6、12个月PANSS、CGI-SI、SDSS量表各因子分、危险行为总发生率均较出院时下降(P<0.05);危险行为中冲动伤人、自伤、自残、敌意、不合作发生率下降(P<0.05);ITAQ总分、依从性较出院时逐渐增加(P<0.05);病情复发率下降(P<0.05)。健康教育培训后,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健康教育能更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疗效和对治疗的依从性,更明显改善自知力,减少复发率,更好地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首发精神分裂症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血钾病情观察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梅双燕 徐琼 +2 位作者 王晓轩 王小星 许晓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234-235,共2页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血钾的原因及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查阅病历的方法登记2013-2014 年全年住院的3071例精神病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发现低血钾在住院精神病人中占有相当比例比例,为13.58%,其...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血钾的原因及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查阅病历的方法登记2013-2014 年全年住院的3071例精神病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发现低血钾在住院精神病人中占有相当比例比例,为13.58%,其发生、发展与患者的性别、饮食状态、合并躯体病、精神状态、季节气候、诊断用药等情况密切相关,其病情的转归和预后与及时的实验检查,以及对低钾的了解与处置有关.结论:低血钾是精神科医疗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 低血钾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性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成国 肖寒 +2 位作者 杨媚 涂哲明 彭海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720-1722,1726,共4页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用于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并比较两...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用于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血清睾酮、雌二醇、催乳素等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C、T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观察组(均P<0.05),对照组FBG、HDL-C及LDL-C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睾酮、雌二醇、催乳素等性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睾酮、雌二醇、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患者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依从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男性 糖脂代谢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长效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火焰 吴友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122-122,共1页
目的了解长效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回顾统计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长效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状况及随访医生,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度。结果应用长效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年占有率为1.86%,临床应用非常少。长效剂... 目的了解长效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回顾统计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长效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状况及随访医生,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度。结果应用长效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年占有率为1.86%,临床应用非常少。长效剂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年再入院率6%,显著低于口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年再入院率27%。结论医生认识度不高,临床经验缺乏,应用率极低。加强长效剂的临床应用指导,提高临床应用比例,将有利于明显减少精神精神分裂症的年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状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脏调治针刺法联合西药对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患者攻击激越行为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华 宁若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目的 观察五脏调治针刺法联合西药对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患者攻击激越行为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精神科2018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单... 目的 观察五脏调治针刺法联合西药对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患者攻击激越行为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精神科2018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单用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观察组则加用五脏调治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6周。检测两组神经递质全脑相对功率、脑功能指数的变化,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基线时,神经递质全脑相对功率、脑功能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两组精神分裂者γ-氨基丁酸(GABA)除外的其他神经递质和兴奋抑制指数均低于基线时,血管舒缩指数与基线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周后谷氨酸(Glu)、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和兴奋抑制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PANSS评分、MO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6周后,两组精神分裂者PANSS评分、MOAS评分均低于基线时(P<0.05)。观察组4周、6周后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总不良反应率为11.63%(5/43)与对照组的13.95%(6/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脏调治针刺法联合西药可减轻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患者的攻击激越行为,提高疗效,可能和调节神经递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调治针刺法 攻击行为 精神分裂 神经递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莉 谢依玲 +14 位作者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李中才 李弼 李志鹏 曾庆园 沈宗霖 陈文明 刘肇瑞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31%)。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与双相II型障碍相比,双相I型障碍患者更容易伴有精神病性特征(OR=5.75,95%CI:2.82~11.76),病程更长,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多(OR=3.09,95%CI:1.02~9.35),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汉族更常见(OR=11.50,95%CI:1.76~75.30)、受教育程度更低(OR=10.22,95%CI:1.16~89.77),更少有精神病家族史(OR=2.34,95%CI:1.01~5.42)。结论: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有差异,可为探讨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Ⅰ型障碍 双相Ⅱ型障碍 临床特征 生理指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秀艳 唐诚霞 +14 位作者 刘肇瑞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章杰 王海明 封正敏 郭俊 陈文明 姜林伶 蔡德芳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描述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并探讨抑郁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疾病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等为工具,共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 目的:描述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并探讨抑郁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疾病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等为工具,共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858例,其中首发529例(58.6%),复发329例(36.0%)。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在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上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探索复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抑郁症相对首发抑郁症更有可能存在精神障碍共病(OR=2.11,95%CI:1.00~4.44)、无法工作/学习/从事家务劳动的天数更多(OR=1.26,95%CI:1.01~1.56)、既往使用过1个月以上的精神科药物(OR=1.41,95%CI:1.02~1.97)、既往接受过电休克治疗(OR=3.23,95%CI:1.42~7.36)、腰臀比更大(OR=33.88,95%CI:2.88~399.32)。结论:复发性抑郁症与存在精神障碍共病、无法工作/学习/从事家务劳动的天数更多、腰臀比更大呈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首发 复发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严 田霄翌 +15 位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邓咏妍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付祥 赵琼仙 卢瑾 沙万年 合浩 沈宗霖 张婷婷 陈文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380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进行疾病诊断,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和功...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380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进行疾病诊断,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进行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的评估,以21岁和35岁作为双相障碍发病年龄的分界点,进行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早发组199例(52.4%),中发组121例(31.8%),晚发组60例(15.8%)。首次诊断为抑郁症的比例在早发组为26.6%,中发组为23.1%,晚发组为11.7%。与早发组相比,中发组(OR=2.22)和晚发组(OR=4.99)处于抑郁发作状态的风险更高;晚发组(OR=6.74)罹患双相II型障碍风险为6.74倍;中发组(β=-1.52)和晚发组(β=-4.29)的延迟治疗时间更短,中发组(β=-1.62)和晚发组(β=-3.14)的住院次数更少,中发组(β=-28.39)和晚发组(β=-31.47)的尿酸含量更低,中发组(β=-0.23)的总胆固醇的含量更低。结论: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在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首发年龄 临床症状 生理指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奈哌齐联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对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HCY、NSE及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郑芳芳 陈士华 +2 位作者 闻传毅 郭伟 肖寒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6期2274-227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伴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Hcy、NSE及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98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伴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Hcy、NSE及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98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多奈哌齐联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及hs-CRP)、Hcy、NSE及脑神经递质(5-HT、NE及D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的TNF-α、IL-6、hs-CRP、Hcy、NSE、5-HT、NE及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hs-CRP、Hcy、NSE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5-HT、NE及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与叶酸,维生素B12联合治疗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性反应,下调Hcy、NSE水平,升高脑神经递质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 多奈哌齐 叶酸 维生素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地区自杀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俊 刘波 +5 位作者 费立鹏 厉洁 刘万广 杨国旭 叶江西 罗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9-309,313,共2页
关键词 自杀 危险因素 中南地区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ANA谱及ANA检测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正菊 王红霞 +3 位作者 杨章元 雷鸿斌 明亮 王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466-1468,共3页
目的:分析ANA谱和ANA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的ANA和ANA谱。结果:64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中,女性60例,男性4例,ANA,抗nRNP/SM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o-52抗体,抗S... 目的:分析ANA谱和ANA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的ANA和ANA谱。结果:64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中,女性60例,男性4例,ANA,抗nRNP/SM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o-52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抗CENP B抗体,抗dsDNS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糖P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6%,85.9%,1.6%,32.8%,23.4%,37.5%,0%,0%,0%,4.6%,17.2%,0%,1.6%。结论:ANA谱和ANA在筛查和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谱 ANA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分析与健康教育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艺华 贺定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4-875,共2页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探讨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 200例抑郁症患者住院后,针对家属最关心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抑郁症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8周后,对家属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探讨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 200例抑郁症患者住院后,针对家属最关心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抑郁症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8周后,对家属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健康教育前,76.5%患者家属SDS评分高于常模,79.0%的家属SAS评分高于常模。在接受健康教育后,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家属给予恰当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家属 心理状况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邓开琴 袁贤明 +3 位作者 胡利姣 邓夏康 王艳平 陈婷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护理、家庭关怀与社会支持5个部分组成的统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家庭亲密度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2022年1月—4月在荆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的8... 目的 :探讨基于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护理、家庭关怀与社会支持5个部分组成的统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家庭亲密度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2022年1月—4月在荆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的86名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由心理专科医生在门诊进行药物治疗与心理知识教育;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基于MPNFS模式的统合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焦虑、家庭亲密度和社会支持得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家庭亲密度和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得分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家庭亲密度和社会支持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PNFS模式的统合性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并提升家庭亲密度与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NFS模式 统合性心理护理干预 焦虑障碍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蝶形约束带在瘫痪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发妮 吴本菊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4期96-96,共1页
为了保证瘫痪患者的安全及预防各种并发症,我科通常采用条形约束带将患者固定于轮椅或靠背椅上。此种传统约束方式常使患者不适感增加,有时还因患者重心前移栽倒在地或滑脱,导致意外的发生。鉴此,2011年3月,笔者自制蝶形约束带,并应用... 为了保证瘫痪患者的安全及预防各种并发症,我科通常采用条形约束带将患者固定于轮椅或靠背椅上。此种传统约束方式常使患者不适感增加,有时还因患者重心前移栽倒在地或滑脱,导致意外的发生。鉴此,2011年3月,笔者自制蝶形约束带,并应用于42例瘫痪患者中,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瘫痪 轮椅 蝶形约束带 体位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奎硫平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美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180-180,共1页
目的探讨在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联合应用富马酸奎硫平与丙戊酸镁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60 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丙戊酸镁治疗)和观察组(丙戊酸镁治疗+富马酸奎硫平治疗)各3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①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在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联合应用富马酸奎硫平与丙戊酸镁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60 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丙戊酸镁治疗)和观察组(丙戊酸镁治疗+富马酸奎硫平治疗)各3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②观察组患者中有2 例复发,复发率为6.67%,对照组患者中有8 例复发,复发率为26.6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中,与单纯应用丙戊酸镁相比,联合富马酸奎硫平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奎硫平 双相情感障碍 治疗 丙戊酸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3
19
作者 彭成国 王高华 +2 位作者 张新风 涂哲明 刘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89-1290,1293,共3页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临床效果,为抑郁症合并睡眠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抑郁症伴失眠的患者1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采用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临床效果,为抑郁症合并睡眠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抑郁症伴失眠的患者1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采用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帕罗西汀治疗,共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各个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PSQI、HAMA量表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抑郁症状治疗有效率(HAMD减分率>50%)、焦虑症状治疗有效率(HAMA减分率>50%)、PSQI量表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效果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失眠 帕罗西汀 奥氮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烈 周丽芳 +5 位作者 张新风 陶艳青 黄露 陈喆烨 冉茂盛 刘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0-865,共6页
目的:了解2021年期间荆州市青少年学生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荆州市选取青少年学生7624人(初中2839人、高中2421人、大学2364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自伤次数≥1即表明存... 目的:了解2021年期间荆州市青少年学生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荆州市选取青少年学生7624人(初中2839人、高中2421人、大学2364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自伤次数≥1即表明存在NSSI)。结果:初中生、高中生及大学生的NSSI检出率分别为22.4%、26.4%和14.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生、高中生及大学生NSSI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自我学业不满意(OR=2.54、2.21、1.80)、疫情前后家庭关系变差(OR=2.44、1.50、1.51)、疫情前后朋友关系变差(OR=2.83、1.69、1.54);初、高中生NSSI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非核心家庭及主干家庭(OR=1.72、1.93)、隔离(OR=1.78、1.50)、疫情后学习未恢复(OR=1.65、1.67)。初中生NSSI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女性(OR=1.62)、自己或家属有以下情况(感染/疑似感染/密切接触/服务志愿者)(OR=1.45)。结论:荆州市青少年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主要与周围环境改变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学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