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豆种子萌发期耐旱性评价及耐旱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珍珍 陈宏伟 +9 位作者 廖芳丽 李莉 刘昌燕 刘良军 杨访问 孙虎 范如旖 毛政 沙爱华 万正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3-1190,共8页
【目的】研究80份小豆种质材料萌发期的耐旱性,筛选小豆耐旱种质,为小豆耐旱品种选育、耐旱生理机制及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80份小豆种质材料种子萌发期耐旱性进行初步鉴定,以相对发芽率... 【目的】研究80份小豆种质材料萌发期的耐旱性,筛选小豆耐旱种质,为小豆耐旱品种选育、耐旱生理机制及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80份小豆种质材料种子萌发期耐旱性进行初步鉴定,以相对发芽率作为耐旱性评价的参考指标,从中筛选出3份不同耐旱性的小豆种质材料,对其进行不同浓度梯度甘露醇(0、5.0%、7.5%和10.0%)干旱胁迫试验,以确定小豆萌发期耐旱性鉴定的最适甘露醇浓度。然后用最适浓度的甘露醇溶液对初步鉴定为高耐、耐旱和弱耐的种质资源进行干旱胁迫,以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相对根鲜重等作为耐旱性评价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小豆萌发期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初步鉴定获得高耐种质3份、耐旱种质9份、中耐种质37份、弱耐种质4份。10.0%甘露醇对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达不到发芽标准,而5.0%甘露醇对3份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小豆种子耐旱性鉴定的最适甘露醇浓度为7.5%。用7.5%甘露醇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初步鉴定获得的16份小豆种质(3份高耐种质、9份耐旱种质和4份弱耐种质)进行萌发期耐旱性等级划分,共发现2份高耐种质、4份耐旱种质、7份中耐种质、2份较敏感种质和1份敏感种质。16份小豆种质耐旱性初步鉴定与隶属函数法鉴定结果存在差异,但二者相关系数为0.63,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结论】以相对发芽率为参考指标对小豆种质资源的耐旱性进行初步鉴定,可实现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小豆种质萌发期耐旱性的基本情况。但利用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的隶属函数法评价种质资源的耐旱性更全面,鉴定结果更可靠。筛选出的耐旱性强的种质资源可用于小豆抗旱性育种,也可用于开展分子水平的耐旱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耐旱 种质资源 萌发期 筛选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虹 徐国华 廖芳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490-3491,共2页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的3种种子纯度鉴定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均存在着不足,近两年来,通过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不仅操作简单,不受环境影响,而且结果可靠,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杂交水稻种子 纯度鉴定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个中稻品种在荆州地区的品比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蒋述平 帅海结 +2 位作者 张睿 朱元海 刘绍清 《湖北植保》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前荆州市场上中稻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为了甄别这些品种在本地区的抗逆性和丰产性。2018年荆州市种子管理局委托江陵县君悦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江陵县普济镇进行了28个中稻品种的示范试验,试验充分地展现了这些品种的抗病性、抗倒性、... 目前荆州市场上中稻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为了甄别这些品种在本地区的抗逆性和丰产性。2018年荆州市种子管理局委托江陵县君悦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江陵县普济镇进行了28个中稻品种的示范试验,试验充分地展现了这些品种的抗病性、抗倒性、耐热性和丰产性。尤其是产量的高低间接地反映了这些品种综合性状的好坏。试验筛选出五个品种,供本地区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品种试验 抗病性 丰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种子商品特性 减少种子质量纠纷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梅 陈豪 +1 位作者 王军华 余程 《中国种业》 2009年第4期25-26,共2页
实现作物生产目标,种子是内因,品种所要求适应的生产条件是外因,内因和外因密切配合才能达到作物生产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物生产目标一般是高产、优质和高经济效益。只有种子经营者和种子使用者对品种种子质量(尤其是其内在... 实现作物生产目标,种子是内因,品种所要求适应的生产条件是外因,内因和外因密切配合才能达到作物生产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物生产目标一般是高产、优质和高经济效益。只有种子经营者和种子使用者对品种种子质量(尤其是其内在的生产性能和它所要求的生产条件)全面深刻掌握与认知,种子经营者重点对种子质量负责,种子使用者重点对满足品种(种子)要求的生产条件负责,农业职能部门重点对种子质量进行控制和对种子市场进行监管。三方相互支撑,就能从根本上防止种子纠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质量 商品特性 质量纠纷 种子经营者 作物生产 生产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花种子质量鉴定方法与实践
5
作者 华民强 张宇飞 +3 位作者 罗会斌 张睿 王刚 林梅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杂交棉花 种子质量 转BT基因 鉴定方法 杂交一代种 抗虫 棉种质量 杂交二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份非洲地区和我国湖北蚕豆种质资源产量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24
6
作者 吕春雨 廖芳丽 +5 位作者 陈宏伟 李莉 万正煌 朱珍珍 沙爱华 焦春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56-2363,共8页
【目的】鉴定评价41份非洲地区和我国湖北蚕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筛选出产量性状综合表现优良的蚕豆种质资源,为蚕豆种质资源保护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非洲和我国湖北共收集41份蚕豆种质资源,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 【目的】鉴定评价41份非洲地区和我国湖北蚕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筛选出产量性状综合表现优良的蚕豆种质资源,为蚕豆种质资源保护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非洲和我国湖北共收集41份蚕豆种质资源,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蚕豆10个产量性状进行综合鉴定及评价。【结果】41份蚕豆种质资源的10个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均较高,从高到低排序为:单株实荚数(58.09%)>单株重(36.06%)>单株总荚数(33.82%)>百粒重(32.79%)>单果节荚数(31.60%)>荚宽(18.00%)>株高(16.75%)>单株分枝数(16.54%)>荚长(13.20%)>生育日数(2.1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与单株分枝数、荚宽和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单株总荚数与单株实荚数、单果节荚数和单株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荚宽和百粒重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P<0.05)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覆盖所有蚕豆资源产量性状,总贡献率达86.753%,综合前5个主成分对应的产量性状,在10个产量性状中,除荚宽外,其余9个产量性状均可作为蚕豆产量鉴定与评价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份蚕豆种质资源可分为三大类群,其中第I类群以湖北蚕豆为主,包括12份湖北种质和1份埃塞俄比亚种质,占供试种质资源的31.71%;第Ⅱ类群包含8份苏丹种质、5份湖北种质、4份埃及种质和3份埃塞俄比亚种质,占供试种质资源的48.78%;第Ⅲ类群含7份种质包括3份苏丹种质、1份埃塞俄比亚种质和3份埃及种质,占供试种质资源的19.51%。【结论】非洲地区和我国湖北蚕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高产种质资源CDAS106、CDSD102和P422823026可应用于高产蚕豆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种质资源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非洲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部畸形水稻植株和土壤中矿质元素及砷含量的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熊双莲 张宇飞 +4 位作者 闫加力 李懋 孙刚 李海兰 涂书新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2335-2338,共4页
湖北江汉平原旱改水稻田常常发生水稻(Oryza sativa L.)穗部畸形病。2013年调查分析了旱改水稻田中两个水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和糯优1号)穗部畸形和正常植株不同部位及其根际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和砷的含量。结果表明,发病水稻根际土壤p ... 湖北江汉平原旱改水稻田常常发生水稻(Oryza sativa L.)穗部畸形病。2013年调查分析了旱改水稻田中两个水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和糯优1号)穗部畸形和正常植株不同部位及其根际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和砷的含量。结果表明,发病水稻根际土壤p H及土壤有机质均略低于正常水稻根际。两个水稻品种穗部畸形植株中N、P、Mn和As含量与正常植株相比差异不显著。糯优1号水稻发病植株茎和叶中K、Mg和Cu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植株(P<0.05),但丰两优香1号发病植株仅根中Ca的含量显著降低、及显著提高了茎中Cu的含量(P<0.05)。本次调查说明,江汉平原水稻穗部畸形病的发生可能与植株矿质元素含量缺乏或过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穗部畸形病 旱改水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鉴定水稻两系杂交种纯度的运用与探讨 Ⅰ.亲本和杂交种分别筛选引物的适用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凯 赵虹 +4 位作者 张宇飞 廖芳丽 熊先锋 涂书新 林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65-1966,1970,共3页
分别采用亲本和杂交种为材料,从44对引物中筛选出适合于鉴定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两优17、苯两优639、天两优616的引物。结果表明,对同一品种用两种方法筛选出的SSR引物相同。在没有亲本的情况下,仅用杂交种筛选得到的引物可用于室内纯度鉴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SSR 纯度鉴定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胜永 张瑞君 陈国良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0-175,共6页
以1年生葡萄幼苗“霞多丽”为材料,在幼苗期对其进行4个水平(5%、10%、15%、20%)的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干旱胁迫下的光合生理指标,研究干旱胁迫下酿酒葡萄幼苗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干... 以1年生葡萄幼苗“霞多丽”为材料,在幼苗期对其进行4个水平(5%、10%、15%、20%)的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干旱胁迫下的光合生理指标,研究干旱胁迫下酿酒葡萄幼苗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显著影响酿酒葡萄幼苗的水分变化及光合特性。不同胁迫水平下,葡萄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RuBP羧化酶活性均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在同一胁迫时间段内,随着PEG浓度增大,均表现出递减变化趋势;5%、10%PEG处理下,从胁迫开始至结束,葡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n、Gs、Tr、Ci、RuBP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表明上述处理对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5%、20%PEG处理下,前期(0~24 h)葡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n、Gs、Tr、Ci(胞间CO_(2)浓度)、RuBP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但中后期(24~96 h)均远低于对照,表明上述处理对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酿酒葡萄在逆境中的生理生态适应性,为进一步改善酿酒葡萄生长环境、提高酿酒葡萄耐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幼苗 PEG胁迫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萌发期耐旱种质资源筛选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年英 朱珍珍 +7 位作者 刘昌燕 廖芳丽 李莉 陈宏伟 刘良军 韩雪松 万正煌 沙爱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5-263,共9页
【目的】鉴定56份绿豆种质种子萌发期耐旱性,明确其遗传特性。【方法】采用10%甘露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以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相对根长等10个指标作为耐旱性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多元分析方法鉴定种质耐旱性。同... 【目的】鉴定56份绿豆种质种子萌发期耐旱性,明确其遗传特性。【方法】采用10%甘露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以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相对根长等10个指标作为耐旱性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多元分析方法鉴定种质耐旱性。同时基于SSR扩增对56份绿豆种质资源进行分子聚类,明确其遗传基础。【结果】干旱胁迫对萌发期10个耐旱性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程度影响。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三个综合指标贡献率分别为57.87%、16.42%、和11.42%,累积贡献率达到85.71%,可以代表10个评价指标的变异信息。根据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到的综合评价值D对56份种质耐旱性进行评价,鉴定出2份高耐、10份耐旱、30份中耐、13份敏感和1份高敏种质。基于SSR聚类将56份种质划分为3个主要类群,第1类群包含25份种质,表现为较耐旱。第2类群包含26份种质,遗传基础复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旱性。第三类群包含5份种质,表现为偏敏感。【结论】明确了56份绿豆种质萌发期的耐旱性及其遗传特性,为利用这些种质开展绿豆耐旱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耐旱 萌发期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自噬基因鉴定及响应干旱胁迫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杨 刘昌燕 +7 位作者 廖芳丽 李莉 陈宏伟 刘良军 韩雪松 万正煌 卢碧林 沙爱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9-696,共8页
【目的】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鉴定蚕豆自噬(Augophagy, ATG)基因,分析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深入研究该类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蚕豆干旱胁迫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根据swiss-port、NCBI、Ensemble等... 【目的】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鉴定蚕豆自噬(Augophagy, ATG)基因,分析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深入研究该类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蚕豆干旱胁迫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根据swiss-port、NCBI、Ensemble等数据库的注释,筛选和鉴定蚕豆ATG基因;通过Smart、MEGA-X、MEME等软件进行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系统发育树和motif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ATG基因在蚕豆CDAS105(耐旱)和鄂蚕1号(敏感)品种中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差异。【结果】筛选注释得到12个蚕豆ATG基因,均含有Autophagy结构域。根据C端结构域的不同将其分成5个亚族:ATG3、ATG6、ATG8、ATG18和ATG26。蚕豆ATG基因与拟南芥、玉米、水稻、酵母共同构建的进化树,发现同一C端结构域的基因聚集在一起。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11个蚕豆ATG基因定位于细胞外,1个ATG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蚕豆ATG家族基因的DNA序列中均无内含子,且均由UTR区和CDS区组成。保守基序分析鉴定出这些蛋白含有20个mortif。基于干旱胁迫转录组数据的ATG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ATG18b、ATG18c和ATG8a在干旱处理16或64 h后在抗旱品种中较敏感品种表达上调,且ATG8a在抗旱品种中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增加表达进一步增强。【结论】从蚕豆中鉴定得到了12个ATG基因,分布于5个亚家族,ATG8a、ATG18b和ATG18c响应干旱胁迫,可以作为潜在的基因资源改良蚕豆种子萌发耐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ATG家族 干旱胁迫 转录组测序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水稻穗部畸形病的发生原因探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宇飞 冯翰林 +4 位作者 赵保平 张凯 王刚 贺丽 涂书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56-1358,1372,共4页
分析并讨论了水稻穗部畸形病在我国发生的历史和特点,在江汉平原田间实地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种植敏感水稻品种、田块的耕作史(水旱轮作)、土壤性质、土壤铜砷含量、栽培管理及气候等都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水稻 穗部畸形病 水旱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鉴定水稻两系杂交种纯度的运用与探讨 Ⅵ.不同引物判定同一样品植株纯度的准确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廖芳丽 赵虹 +4 位作者 张宇飞 张凯 熊先锋 涂书新 林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1,共3页
将同一样品在室内用不同引物对各植株进行检测,并与田间检测结果比对,发现不同方法对杂株的判别能力不同,并分析了导致同一植株出现不同判定结果的原因,为降低分子检测和田间鉴定结果之间的误差提出了相应技术对策。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SSR 不同引物 同一样品植株 纯度鉴定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法鉴定水稻两系杂交种纯度的运用与探讨Ⅴ.不同引物检测同一品种纯度的准确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虹 张宇飞 +4 位作者 林梅 廖芳丽 熊先锋 涂书新 张凯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458-4459,4466,共3页
试验将同一样品用不同引物检测纯度,发现不同引物检出的纯度结果不同。用SSR法检出的纯度结果不同引物之间的误差随着样品田间纯度的增高而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当品种不同时,室内检测结果有可能高于或低于田间鉴定结果。因此难以找到普... 试验将同一样品用不同引物检测纯度,发现不同引物检出的纯度结果不同。用SSR法检出的纯度结果不同引物之间的误差随着样品田间纯度的增高而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当品种不同时,室内检测结果有可能高于或低于田间鉴定结果。因此难以找到普遍适用的室内与室外检测的系统误差校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同一样品 不同引物 SSR法 田间鉴定 纯度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鉴定水稻两系杂交种纯度的运用与探讨 Ⅳ.不同品种同一引物检测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虹 张宇飞 +4 位作者 林梅 廖芳丽 熊先锋 涂书新 张凯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720-4721,4730,共3页
根据引物筛选结果,选出9个均可用SSR引物RM17检测纯度的两系杂交稻品种,通过室内鉴定判断品种间的分子学差异。同时通过田间正季鉴定判断品种间的植物学特征差异,探讨SSR引物的分辨力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当遗传背景较近的品种相互混杂时... 根据引物筛选结果,选出9个均可用SSR引物RM17检测纯度的两系杂交稻品种,通过室内鉴定判断品种间的分子学差异。同时通过田间正季鉴定判断品种间的植物学特征差异,探讨SSR引物的分辨力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当遗传背景较近的品种相互混杂时,用单对引物不能有效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SSR 不同品种 同一引物 纯度鉴定 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BnSVP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恒 张宏 +2 位作者 廖芳丽 李刚 赵福永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7,共7页
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修饰工具,可实现基因组特定位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替换,造成基因功能丧失,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为深入探讨甘蓝型油菜中Bn SVP的生物学功能,以中双11号基因组(甘蓝型油菜参... 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修饰工具,可实现基因组特定位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替换,造成基因功能丧失,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为深入探讨甘蓝型油菜中Bn SVP的生物学功能,以中双11号基因组(甘蓝型油菜参考基因组,v4.1)中的4个Bn SVP为靶标基因,并针对不同染色体上的Bn SVP基因,应用CRISPR-P 2.0软件共设计了12条特异sg RNA种子序列,以实现4个Bn SVP同源基因的全部或部分敲除;以p YLCRISPR-Cas9P35S-H为基本载体,以At U3b或At U3d为sg RNA转录启动子,采用Golden gate cloning技术分别组装构建了6个双靶点CRISPR/Cas9植物表达载体。测序结果表明,6个CRISPR/Cas9植物表达载体各sg RNA表达盒DNA序列正确,双靶点组装顺序无误。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和农杆菌介导的油菜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应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研究植物多拷贝同源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SVP基因 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鉴定水稻两系杂交种纯度的运用与探讨Ⅱ.不同苗龄取样方法对室内纯度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芳丽 张宇飞 +4 位作者 林梅 赵虹 熊先锋 涂书新 张凯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687-3689,共3页
以水稻(Oryza sativa L.)两优17为试验材料进行标准发芽后,对幼苗进行大苗、小苗分类,并利用SSR引物分别对其进行室内纯度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苗的大小对鉴定结果的影响较大,小苗与大苗的纯度相差2.8个百分点,超出了允许的误差范围。与... 以水稻(Oryza sativa L.)两优17为试验材料进行标准发芽后,对幼苗进行大苗、小苗分类,并利用SSR引物分别对其进行室内纯度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苗的大小对鉴定结果的影响较大,小苗与大苗的纯度相差2.8个百分点,超出了允许的误差范围。与大田相比,大苗的纯度更接近于田间秧苗纯度。在田间小苗往往不能成苗,不影响大田纯度,故小苗是造成室内与大田纯度鉴定结果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SSR 室内 田间 纯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法鉴定水稻两系杂交种纯度的运用与探讨Ⅲ.两个形态学差异较大的品种间掺杂回收试验
18
作者 廖芳丽 林梅 +4 位作者 张宇飞 赵虹 熊先锋 张凯 涂书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941-3942,3952,共3页
在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大群体田间纯度鉴定中,定向掺入形态学差异较大的两系杂交稻新两优6380,逐株抽取田间植株叶片样品,运用SSR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运用SSR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掺入的新两优6380。在室内检测的谱带中发现,新两优638... 在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大群体田间纯度鉴定中,定向掺入形态学差异较大的两系杂交稻新两优6380,逐株抽取田间植株叶片样品,运用SSR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运用SSR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掺入的新两优6380。在室内检测的谱带中发现,新两优6380的带型与两优培九不育系带型的位置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大群体 掺杂回收 带型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稻品种适应性种植展示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熊先锋 李荣海 邓春霞 《中国种业》 2018年第2期47-49,共3页
品种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适应性的强弱,直接关乎农户的收成。为了指导农民科学用种,加快水稻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促进荆州市优质、适应性强的中稻品种推广应用,2017年荆州市种子管理局组织实施了中稻品种集中展示,参展品种全部来源... 品种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适应性的强弱,直接关乎农户的收成。为了指导农民科学用种,加快水稻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促进荆州市优质、适应性强的中稻品种推广应用,2017年荆州市种子管理局组织实施了中稻品种集中展示,参展品种全部来源于本地种子市场的合法品种,由种子企业自愿参加推选。展示秉持"科学、规范、高效、节约"的理念,组织田间种植。田间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展示田块肥力水平均匀一致,排灌方便,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采用旱育秧暗化技术,全程机械化操作,接近大田生产实际。观察记载依据2017年湖北省种子管理局发布的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及标准,理论测产与田间实收相互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品种 展示 技术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文家荣 罗会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5期42-42,44,共2页
针对江汉平原气候特点,总结出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适宜品种、集中连片种植、选择适宜播种期和密度、精细整地及合理施肥、管控好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 高产 栽培技术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