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复合人工湿地在长湖流域新桥河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何海燕
陆小静
李锐
杨立群
孙宾
刘松
-
机构
荆州市生态环境局荆州区分局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荆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荆州市生态环境信息与评估中心
湖北省九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荆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
出处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2期107-111,共5页
-
文摘
新桥河是长湖的重要二级支流,其上游骏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尾水和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汇入,导致水质不能稳定达到Ⅲ类水质,属于受损河流,亟须在截污、清淤的基础上开展生态修复。在调研收集资料基础上,核算新桥河进入湿地水量,科学比选设计方案,采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并在前段布置高效沉淀池预处理,设计处理规模为2.0万m^(3)/d,出水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能有效削减污染物入湖总量,恢复河湖生态系统。新桥河复合人工湿地工程可以为平原湖区小流域生态修复提供有益的借鉴。
-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长湖流域
新桥河
生态修复
-
Keywords
constructed wetland
Changhu Basin
Xinqiao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组合工艺处理养猪废水DOM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勇
张亚平
崔梦
-
机构
荆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荆州市生态环境局江陵县分局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9-144,共6页
-
文摘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分析组合工艺处理养猪废水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物(DOM)变化过程,以平行因子分析模型探究废水DOM组成。结果表明,经三维电化学+生物处理,出水中类酪氨酸和高激发波长色氨酸的荧光强度基本消失,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荧光显著下降。平行因子分析发现,废水DOM含有2个组分:组分1的主次峰(Ex/Em)为色氨酸(210 nm/360 nm)和可溶解性微生物产物(270 nm/360 nm),组分2的主次峰为类富里酸(230 nm/425 nm)和类腐殖酸(300 nm/425 nm)。出水中也有2个组分:组分1(240 nm,320 nm/405 nm)和组分2(240 nm,340 nm/470 nm),两组分都只与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有关,但相对于进水发生了明显红移。对比分析可知,该组合工艺降解色氨酸物质和可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效果显著,而在降解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过程中会产生具有高聚合度的复杂结构,这是出水COD仍较高的原因,提示后续降解宜采用高级氧化工艺。
-
关键词
ABR组合工艺
养猪废水
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
Keywords
ABR combination process
swine wastewater
DOM
3DEEM
PARAFAC
-
分类号
X7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氨水改性石墨毡阴极电芬顿降解效能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亚平
王勇
崔梦
-
机构
荆州市生态环境局江陵县分局
荆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7-161,共5页
-
文摘
文章采用氨水改性石墨毡(GF),研究了改性GF(M-GF)的物理化学性能,并考察了将其用作电Fenton阴极对实际垃圾渗滤液的降解效能。FT-IR图谱、接触角、SEM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GF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增多、亲水性增强、比表面积增大。实验结果表明,M-GF的吸附性能和电催化产H2O2性能都明显增强,180 min内,GF和M-GF电催化产H2O2浓度分别为526 mg/L和763mg/L。M-GF阴极电Fenton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降解效能显著提升,180 min内GF阴极电Fenton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COD、氨氮去除率分别为31.88%和43.37%,而M-GF阴极电Fenton体系的COD、氨氮去除率分别达47.96%和97.10%;阴极电Fenton过程中存在部分铁量损失,但M-GF体系的铁量损失较小且其亚铁离子再生能力增强。
-
关键词
阴极电芬顿
石墨毡
垃圾渗滤液
过氧化氢
亚铁离子再生
-
Keywords
cathode electro-Fenton
graphite felt
landfill leachate
hydrogen peroxide
ferrous ion regeneration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响应曲面法优化三维电化学氧化体系处理印染废水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崔梦
王勇
张亚平
-
机构
荆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荆州市生态环境局江陵县分局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41-44,共4页
-
文摘
以过硫酸铵改性石墨毡电极为阴极,钛板为阳极,活性炭为粒子电极,构建三维电化学体系,并通过响应曲面法(RSM)考察其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的COD和氨氮能力。结果表明,印染废水COD去除率影响因素显著性表现为电极电压>反应时间>曝气量,氨氮去除率影响因素显著性表现为电极电压>曝气量>反应时间,数学模型回归性较好;在电极电压为7.03 V,曝气量为6.78 L/min,反应时间为86.77 min的条件下,模型预测的COD最大去除率为73.37%,氨氮最大去除率为88.32%。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1.24%和86.19%,实际结果与预测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3%。
-
关键词
过硫酸铵
石墨毡
三维电化学
印染废水
响应曲面法
-
Keywords
ammonium persulfate
graphite felt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chemistry
dyeing wastewater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