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替利嗪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调控小鼠硬皮病皮肤组织纤维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简峰 漆静 +3 位作者 杨小英 杨丽娜 章琪 李享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4期1056-1062,共7页
目的:探讨西替利嗪对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小鼠皮肤组织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替利嗪低剂量组、西替利嗪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背部注射生理盐水,其余3组均背... 目的:探讨西替利嗪对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小鼠皮肤组织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替利嗪低剂量组、西替利嗪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背部注射生理盐水,其余3组均背部注射博来霉素制备SSc小鼠模型,1次/d,连续注射28 d,同时给予空白组与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西替利嗪低、高剂量组分别按照2、5 mg/kg灌胃,连续给药28 d。取各组背部注射区皮肤组织检测真皮厚度,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马松染色(Masson),样本水解法检测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α、TGF-β1)的含量,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Ⅰ型胶原α1(COL1A1)、Ⅲ型胶原α1(COL3A1)、Smad同源物3(Smad3)、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COL1A1、COL3A1、p-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真皮厚度和HYP含量均增加,皮肤组织病变与纤维化程度较重,皮肤组织中α-SMA阳性表达强度增加,血清中IL-6、IL-10、TGF-α、TGF-β1的含量上升,皮肤组织中COL1A1、COL3A1、Smad3、TGF-β1 mRNA表达水平升高,COL1A1、COL3A1、p-Smad3蛋白表达量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替利嗪低、高剂量组真皮厚度和HYP含量均降低,皮肤组织病变与纤维化程度有所改善,皮肤组织中α-SMA阳性表达减弱,血清中IL-6、IL-10、TGF-α、TGF-β1的含量降低,皮肤组织中COL1A1、COL3A1、Smad3、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下降,COL1A1、COL3A1、p-Smad3蛋白表达量减少,且高剂量组效果更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替利嗪可改善SSc小鼠皮肤组织纤维化程度,并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西替利嗪 皮肤组织纤维化 TGF-β1/Smad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继发恶性肿瘤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赵亮 曾同祥 +2 位作者 张彦秀 王焱 曾学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5-296,共2页
关键词 着色性干皮病 肿瘤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黄褐斑86例 被引量:5
3
作者 丁小珍 王伦 +1 位作者 邬清芝 汪春英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8期890-891,共2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159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采用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每次6粒(2.4 g),每日2次,同时服用维生素C片(每次0.2 g,tid),维生素E胶囊(每次100 mg,tid),并外用维生素E乳膏;对照组73例服用维生素...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159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采用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每次6粒(2.4 g),每日2次,同时服用维生素C片(每次0.2 g,tid),维生素E胶囊(每次100 mg,tid),并外用维生素E乳膏;对照组73例服用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E胶囊,剂量、方法和疗程同治疗组,同时外用维生素E乳膏。均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25.6%和68.6%,对照组分别为9.6%和37.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胶囊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胶囊 黄褐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教师培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唐霖 程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84-85,共2页
介绍了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在教师培训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即采取"黑暗中的对话"体验、仿真模拟教学实践、微格教学法进行体验式教学,同时每天课后完成"3、2、1"的作业。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以学生为主的卓越教学方... 介绍了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在教师培训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即采取"黑暗中的对话"体验、仿真模拟教学实践、微格教学法进行体验式教学,同时每天课后完成"3、2、1"的作业。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以学生为主的卓越教学方法,为培训课程设计思考学习的空间,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学生的体验与感悟等,使每个参与者从中受益,值得国内护理教育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教师培训 体验式教学法 黑暗中的对话 仿真模拟教学 微格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尖锐湿疣34例
5
作者 邬清芝 王仑 +2 位作者 丁小珍 赵复炎 曾同祥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2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微波 白细胞介素-2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万乃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
6
作者 曾同祥 赵复炎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7期461-461,共1页
目的:比较盐酸万乃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生殖器疱疹患者3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盐酸万乃洛韦0.3g,bid,对照组18例给予阿昔洛韦0.2g,5次·d^(-1),均连用6d。同时记录起效时间、皮损愈合时间。结... 目的:比较盐酸万乃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生殖器疱疹患者3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盐酸万乃洛韦0.3g,bid,对照组18例给予阿昔洛韦0.2g,5次·d^(-1),均连用6d。同时记录起效时间、皮损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5.0%,高于对照组的55.5%,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损平均愈合时间及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盐酸万乃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疗效高于阿昔洛韦,且起效时间早;两者不良反应均轻微而且少见,但盐酸万乃洛韦服药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乃洛韦 盐酸 阿昔洛韦 疱疹 生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斯汀治疗急慢性荨麻疹40例
7
作者 石庆 赵复炎 王仑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5期320-320,共1页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急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口服咪唑斯汀 10mg ,qd ,急性荨麻疹 7d为 1个疗程 ,慢性荨麻疹 14d为 1个疗程。结果 :急性荨麻疹总有效率 91.7% ,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 85 .7%。平均起效时间约 2d ,不良反应...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急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口服咪唑斯汀 10mg ,qd ,急性荨麻疹 7d为 1个疗程 ,慢性荨麻疹 14d为 1个疗程。结果 :急性荨麻疹总有效率 91.7% ,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 85 .7%。平均起效时间约 2d ,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咪唑斯汀是一个较好的抗过敏新药 ,能够有效地控制急慢性荨麻疹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斯汀 荨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
8
作者 陈杨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4-585,共2页
马尔尼菲青霉病是一种少见的机会性深部真菌病,多发生于AIDS患者。本病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但以丘疹为首发表现的较少见,容易误诊。近期我科收治1例以丘疹为首发表现的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病 HI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真菌病致病曲霉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5
9
作者 毛承刚 彭丹 +4 位作者 孔梦丹 孙毅 沈敏 廖魏祖 万俐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鉴定外耳道真菌病的致病曲霉菌种,并检测它们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诊断为外耳道真菌病的94例患者,外耳道分离真菌检测均为曲霉菌,采集患者外耳道排出物,行真菌涂片荧光染色镜检,同时行真菌培养... 目的鉴定外耳道真菌病的致病曲霉菌种,并检测它们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诊断为外耳道真菌病的94例患者,外耳道分离真菌检测均为曲霉菌,采集患者外耳道排出物,行真菌涂片荧光染色镜检,同时行真菌培养,对培养后的菌落提取真菌DNA行ITS区扩增并测序分析。选取4种常用的抗真菌药联苯咔唑(PCB)、克霉唑(CLO)、特比萘芬(TRB)和伊曲康唑(ITR)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94例患者外耳道真菌病患者中共分离获得5种曲霉菌,其中土曲霉菌48株(51.1%),黄曲霉菌25株(26.6%),黑曲霉菌13株(13.8%),烟曲霉菌7株(7.4%),花斑菌霉菌1株(1.1%)。药敏结果显示,22株黄曲霉菌对PCB耐药(MIC>16μg/ml),耐药率88.0%;7株对CLO耐药(MIC>16μg/ml),耐药率28.0%。黑曲霉菌4株对PCB耐药(MIC>16μg/ml),耐药率30.8%;5株对CLO耐药(MIC>16μg/ml),耐药率38.5%。烟曲霉菌2株对PCB耐药(MIC>16μg/ml),耐药率28.6%;2株对CLO耐药(MIC>16μg/ml),耐药率28.6%。土曲霉菌4株对PCB耐药(MIC>16μg/ml),耐药率8.3%;17株对CLO耐药(MIC>16μg/ml),耐药率35.4%。所有曲霉菌仅有1株黑曲霉菌对ITR耐药(MIC>8μg/ml),1株土霉菌对TRB耐药(MIC>8μg/ml)。结论土曲霉菌是本组外耳道真菌病患者分离出的最常见的曲霉菌菌种。曲霉菌对PCB和CLO耐药率相对偏高,而对TRB和ITR耐药率极低,故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时应首选TRB或I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真菌病 曲霉菌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