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平原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磷含量及其空间分布异质性——以湖北省荆州区为例
1
作者 李雅琼 严如玉 +4 位作者 司转运 李鹏慧 高阳 邹家龙 李继福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5,97,共8页
[目的]明确江汉平原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磷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水稻种植区域磷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区为例,测定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磷含量并对其等级进行评价。对荆州区水稻土3种成土母质(冲积物母质、... [目的]明确江汉平原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磷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水稻种植区域磷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区为例,测定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磷含量并对其等级进行评价。对荆州区水稻土3种成土母质(冲积物母质、次生黄土母质和湖积物母质)分布地区的基本农田进行调查,共选择600个土壤样点进行采样,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总磷(TP)、有机磷(OP)、有效磷(AP)和水溶性磷(WSP)含量。[结果]荆州区冲积物母质地区、次生黄土母质地区和湖积物母质地区的水稻土总磷含量平均分别为0.881,0.427,0.579 g/kg;有机磷含量分别为0.104,0.058,0.066 g/kg;有效磷含量为24.418,11.339,17.043 mg/kg;水溶性磷含量为21.157,13.421,22.600 mg/kg。水稻土各形态磷含量在荆州区南部(长江沿岸)冲积物母质和湖积物母质发育地区较高,而中部和北部次生黄土母质发育(丘陵岗地)地区较低。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磷分级标准,荆州区水稻土总磷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有效磷以中等水平为主,且冲积物和湖积物发育水稻土磷量高于次生黄土母质地区。冗余分析和空间插值表明,荆州区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的地带分布与长江、湖泊和丘陵位置密切相关,并显著影响土壤磷的空间异质性。[结论]荆州区可考虑在长江两岸和湖泊周边的冲积物和湖积物母质分布区适度控制磷肥用量,在丘陵地区的次生黄土母质分布区适当增施磷肥用量以提高土壤肥力和维持作物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母质类型 土壤磷含量 空间分布 肥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无人机技术在江汉平原农业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曦 高旭园 +6 位作者 何洁 陈伟 赵希梅 邹家龙 李燕丽 卢碧林 李继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4期105-109,共5页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和野外试验总结了农用无人机技术在江汉平原主要作物农情监测和生产以及养殖业上的应用,并展望了农用无人机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实现规模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用无人机技术 应用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桃一年两熟设施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立华 殷传伟 +2 位作者 许佳华 罗时勇 刘翠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88-90,100,共4页
运用大棚设施对早熟春雪桃进行促成与延迟栽培,可以实现一年春冬两季果实成熟。通过改变设施内的环境条件,创造桃树在1年的生长过程中实现2次萌芽、开花、新梢生长和花芽分化,使果实分别于桃子上市的淡季5月上旬与12月中下旬成熟。每年... 运用大棚设施对早熟春雪桃进行促成与延迟栽培,可以实现一年春冬两季果实成熟。通过改变设施内的环境条件,创造桃树在1年的生长过程中实现2次萌芽、开花、新梢生长和花芽分化,使果实分别于桃子上市的淡季5月上旬与12月中下旬成熟。每年每公顷两茬果总产量为36669.3 kg,每公顷产值达到110.0万元以上。通过本栽培技术措施,充分挖掘和发挥桃树设施栽培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桃 两熟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收方式对再生季稻桩碾压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新宇 黄勇 +4 位作者 鲁华 任美林 周军 李超 邹家龙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9期186-189,共4页
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再生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对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和增加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头季稻机械收割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重要措施,然而传统机收方式不仅效率偏低,而且造成大面积的稻桩碾压,严重影响再生季产量的形成... 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再生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对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和增加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头季稻机械收割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重要措施,然而传统机收方式不仅效率偏低,而且造成大面积的稻桩碾压,严重影响再生季产量的形成。为了减少机收损失率,提高水稻产量,指导水稻机械收割,进行了再生稻机收减损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机收方式相比传统机收方式可显著提高单位时间的作业面积,降低田间碾压面积,但会增加地头或者转运区碾压率;同时优化机收方式能够降低一次碾压区的土壤容重,但对土壤紧实度无显著影响。相比传统机收方式,优化机收方式可降低田间稻桩碾压和损伤、增加发苗率和抽穗率,从而增加再生季稻谷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机收路径 稻桩碾压 产量 优化机收方式 机收减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增加中稻产量、氮素吸收及肥料利用率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新宇 竺平 +5 位作者 冯艳 娄兵 刘传军 王红 刘以民 邹家龙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1-13,16,共4页
以湖北省荆州市主推中稻品种鄂香2号为供试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4种缓释包膜尿素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相比,各施氮肥处理的增产量为1848~2281 kg/hm^(2),增幅为21.5%~26.6%。从产量构成... 以湖北省荆州市主推中稻品种鄂香2号为供试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4种缓释包膜尿素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相比,各施氮肥处理的增产量为1848~2281 kg/hm^(2),增幅为21.5%~26.6%。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相比普通尿素,控释氮肥可不同程度地增加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但会降低千粒重。各控释氮肥处理的平均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为27.05%和9.1 kg/kg,均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与控释氮肥处理相比,普通尿素会显著增加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水稻季施用控释氮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田面氮素损失和农业面源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水稻 氮素吸收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